奥运会火炬燃烧属于什么燃烧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奥运会火炬,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奥运火炬的燃料是什么?

1936年的奥运会用金属镁做燃料
1960年开始用天然树脂燃料
1976年变为橄榄油做燃料
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
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奥运会中火炬用什么作燃料?
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丙烷
北京奥运会火炬选择了丙烷。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认识奥运会火炬很彻底嘛,连其燃料也积极去了解。
当火炬的燃料温度至20℃时,燃料罐内的丙烷燃料会产生10个左右大气压的压力,而结实的“祥云”的燃料罐可以承受150个大气压。因此,完全不必担心火炬燃料因压力过大产生外泄。当外界温度低至-20℃时,丙烷燃料产生的大气压仅为2个,在如此低的大气压下,如何保证火炬的能源供给源源不断呢?稳压阀和回热管将解决这一问题。
以往的奥运会火炬采用的是混合燃料,需要配备保温车以保持燃料的温度和产生的压力,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使用回热管,将火炬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用以加热燃料。这样,燃料罐不用借助外部加热装置的帮忙,就能使燃料产生足够的压力,支持火炬熊熊燃烧。
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
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
丙烷燃烧生成CO2 和 H2O
也就是水和二氧化碳
火炬是用什么材料燃烧的
火炬是用液化天然气(丙烷居多)燃烧的。
历史上的奥运火炬用混合燃料的较多,采用丙烷燃料是为了能在火炬传递路线范围内,满足环境温度的要求。其次颜色也是一个考虑,丙烷燃烧后火焰是橙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冬奥会创新火炬燃料氢能
相比于历届奥运会大量使用液化天然气或丙烷等气体作为火炬燃料不同,北京2022年冬奥会首次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与奥运的绿色、环保的理念相融合,也向世界展示我国的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飞扬”火炬采用氢能为燃料,更是彰显出我国的文化魅力与科技实力。
2022年北京冬奥会示范运营1000+辆氢能源汽车,配备30多个加氢站,成为全球最大的一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体现。借助冬奥之风,有望成为我国氢能源汽车加速发展的分水岭,届时整个氢能源产业链将为之受益。
火炬是用什么做燃料的?
用的是丙烷!
北京奥运会火炬选择了丙烷。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即使是在晴天也可以清楚的看见火焰。
丙烷
中文名称: 丙烷
英文名称: propane
CAS No.: 74-98-6
分子式: C3H8
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分子量: 44.10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熔点(℃): -187.6
沸点(℃): -42.1
相对密度(水=1): 0.58(-44.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6
饱和蒸气压(kPa): 53.32(-55.6℃)
燃烧热(kJ/mol): 2217.8
临界温度(℃): 96.8
临界压力(MPa): 4.25
闪点(℃): -104
引燃温度(℃): 450
爆炸上限%(V/V): 9.5
爆炸下限%(V/V): 2.1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 可作生产乙烯和丙烯的原料或炼油工业中的溶剂;丙烷、丁烷和少量乙烷的混合物液化后可用作民用燃料,即液化石油气。
健康危害: 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 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
危险特性: 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化学性质: 在低温下容易与水生成固态水合物,引起天然气管道的堵塞。丙烷在较高温度下与过量氯气作用,生成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 Cl2C=CCl2 ;在气相与硝酸作用,生成1-硝基丙烷 CH3CH2CH2NO2、2-硝基丙烷 (CH3)2CHNO2、硝基乙烷CH3CH2NO2和硝基甲烷CH3NO2的混合物。上丙烷可从油田气和裂化气中分离得到。
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C3H8 + 5O2 ==== 3CO2 + 4H20
丙烷
【理化性质】 丙烷(propane,C3H8)常温下为无色、无臭气体。易燃、易爆。化学性质稳定。分子量40.09,熔点-187.7℃,沸点-42.17℃,蒸气密度1.52g/L,爆炸极限为2.1%~9.5%,在650℃时分解为乙烯和乙烷.
【职业接触】 丙烷主要存在于油田气、天然气、炼厂气中。用于制造乙烯、丙烯、含氧化合物和低级硝基烷。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均有机会接触。
【毒性】 丙烷属微毒类,为单纯麻醉剂,对眼和皮肤无刺激,直接接触可致冻伤。
1性毒性 当丙烷浓度〈3600mg/m3时无明显作用。1%浓度使狗血液动力学改变,3.3%时可降低心肌收缩力,致使平均主动脉压心搏出量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对猴,10%浓度对心肌产生影响,20%时加重,且出现呼吸抑制。大鼠和小鼠吸入混合气体(丙烷占50.15%,乙烷占19.3%,丙烯占15.1%)50g/m3,均无中毒症状;5~65g/m3时条件反射异常;110~126g/m3时,轻度麻醉;达到400~500g/m3时,表现为麻醉状态,部分动物出现深度麻醉,但均无死亡。
人在1%浓度下无影响,10%可出现轻度头晕,但无刺激症状。
2.慢性毒性 每日暴露于丙烷为主的混合气8.5~12.16g/m3,2h,连续6个月,动物除体重略低于对照组外,一般情况尚好,浮游试验时间缩短,神经活动早期2个月以抑制为主,后以兴奋为主。体温调节有轻度改变,早期低,后趋正常。血红蛋白轻度减少,脱离接触后可以恢复。组织学仅有轻微变化,表现为肺少量出血,肝肾有不明显的蛋白变性。
【临床表现】 接触较高浓度丙烷、丁烷混合气,可出现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流涎,血压较低、脉搏慢、神经生理反射减弱,但不出现病理反射。严重者可出现麻醉状态,甚至意识障碍。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100~300g/m3的丙烷、丁烷者,出现头晕、头痛、睡眠障碍、易疲倦、情绪不稳定及多汗、脉搏不稳、立毛肌反射增强、皮肤划痕症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并有发生肢体远端感觉减退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奥运会火炬燃烧属于什么燃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03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