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乒乓球的世界,业余选手和专业运动员最大的差别是什么?优质回答我是“杨磊谈乒乓”,我来回答。可以从表象的步法、手法、重心、衔接等方面探讨,但是, 如果非要问“业余选...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乒乓球比赛,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在乒乓球的世界,业余选手和专业运动员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在乒乓球的世界,业余选手和专业运动员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优质回答我是“杨磊谈乒乓”,我来回答。

可以从表象的步法、手法、重心、衔接等方面探讨,但是, 如果非要问“业余选手和专业运动员最大差别是什么?”那必须从“违反人的自然反应”角度入手,才能抓住本质

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说明。

为什么一个经过几年训练的十一二岁专业小女孩,能比一个身材健壮的业余成年男子,拉出来的弧圈球还爆?

答:因为小女孩是专业的。

那么,为什么经过专业训练就能实现质变?

答:因为教练手把手指导,动作规范,加上长期训练。

继续追问,长期训练到底在训练什么啊?

答:球的位置不合适,脚底下得动啊,不能站死了不动;再一个,击球时间要好点,拉弧圈球要尽量打上升期、最晚高点期,不能太晚了之类。

问到这里,基本已经接近本质。人天生的,是更愿意动还是不动?击球点,人天生的,是更愿意随心所欲,还是精准调整?

如果不过瘾的话,可以再来一组追问。

为什么纯业余出身,见过反手打得还不错的,极少正手好的?

答:没有专业训练过,无人指导,独自摸索,误入歧途。

现在短视频遍地都是,正手攻球规范动作哪里都能学得到,不能自学成才吗?

答:自我感觉,自己的动作跟视频里的一模一样,非常标准。朋友拍出来视频一看,相差十万八千里。

继续追问,区别在哪里?差异是如何造成的?

答:纯业余的正手攻球,基本都是以手为主,用不上蹬腿、转腰、重心交换的力量。

再次追问,既然知道需要蹬腿转腰,为什么练习时候不去改进啊?

答:球太快啊,一过来,忍不住先伸手,哪顾得着腰和腿。

追问到此,已经触碰到本质了。

专业选手之所以专业,是因为客观上遵循运动规律办事,然后通过多年训练,建立了科学的运动反射,克服了人自然的生理反应。所以,规范、合理、高效。

反观业余选手,无论是自学成才,还是受过短期训练,仍然是以自身“天然反应”居多,“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而不是“应该怎么打而怎么打”,没有通过训练“掰过来”。

由此衍生开去,手法、步伐、衔接、理念皆天壤之别,分出了云泥之别。

所以, 能够克服人的自然反应,建立科学反馈机制,是专业和业余最大差别。也可以说,这是所有专业领域,区分业余与专业最明显的标志。

我认为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最大的差别就是存在技战术使用的合理性和稳定性方面的差距。

训练时间就有差距,所以实力水平也差距巨大。

业余选手一般没有技战术体系,属于乱打,赢也是蒙的,输了也不知道怎么输的,打球全凭感觉,没有套路。

而专业运动员有自己固定的几种技战术体系,比赛中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使用最高效最合理的技战术赢得比赛。

专业选手记忆力非常强,第一局比赛下来每一个球怎么赢的或者怎么输的都要在脑子里进行总结计算,计算赢球概率高的技战术,然后在后面的比赛中继续运用。

专业运动员对曾经交手过的选手脑子里都有深刻印象,再次相遇时会提出上次比赛时的重要信息,提炼出这次再战时的主要技战术,这也是一种训练有素的职业素养。还要看对手的录像,做技战术方面的准备,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然业余选手中也有高手,他们有接近于专业选手的水平,那么一些习惯和素质也接近专业选手。但是,业余选手训练时间与专业运动员差的太多,一些技术动作不能固定,关键时刻容易变形。重复训练或者高强度训练的目的就是固定动作,使你无论任何时候动作不变形,这是非常难的,也是需要下大功夫的。这也是为什么专业选手无谓失误相对较少,而业余选手失误就很多的原因。

我是乒乓球爱好者,经常参加一些业余比赛,也是老司机了,也有一些比赛经验。但是还是感觉每次比赛时与平时不一样,主要是心理上的落差太大。比赛时往往围着很多人,而且有时还是太在乎输赢,所以脑子里经常一片空白。不容易专注和投入,甚至完全忘记赛前准备的技战术。

我认为业余选手在比赛时有要思路清晰,专注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技术,寻找对手的漏洞,攻击对方最弱的环节。当然,这也需要基本功的支撑,所以平时应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不要拿起球拍就开球。

——技战术发挥的合理性和稳定性是长期训练比赛的结果,离开坚实的基本功什么也达不到。所以,业余选手还是踏踏实实练好基本功最重要。

在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

关注百姓 体育 ,欢迎一起讨论交流!

1、启蒙的区别:业余的是自发的,对乒乓球有认识的年龄已经偏大,专业的是让父母很小就送去乒乓球学校去打球的。

2、技术动作的区别:专业选手技术动作更规范,正确,标准,合理。

3、力量的区别:专业的要练习力量的,业余的很少练习力量。

4、步伐的区别:专业的是要练习步伐的,每天都要练习,业余的练的很少,甚至缺乏练习。

5、训练量的区别:专业运动员一般的要持续专项练习五万次,业余的很少这样训练。

6、技战术修养的区别:专业的在这些方面都有强化训练,而业余的对战术套路知道的应用的很少。

7、旋转上的区别:专业选手无论是发球,拉球,削球,旋转的非常大,业余选手基本达不到。

8、意志力上的区别:专业选手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也从不放弃,意志力非常顽强。

9、用脑上的区别:专业的在比赛的时候更多的是用脑,业余的更多的是用经验和身体。

10、灵活性上的区别:专业的更灵活,跑动更积极。

很高兴能看到这个提问,乒友汇就以自己所知道来发表一些看法,不喜请喷!

专业无业余的差别究竟在哪里?

首先,我要说的目的的差别,个人觉得很重要,那就是专业乒乓球运动员以乒乓球为职业,业余选手以健身为目的。专业运动员是以打球吃饭的,俗称“饭碗”,这饭碗端得稳不稳,当然得看个人的天赋和拼命程度……我们业余选手就是纯粹的兴趣爱好和强身健体什么的,只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玩一下,这里也不多说,喜欢这项运动的都知道。

再者,我们说说技术能力方面的差别:专业和业余分为不同级别,其中专业选手最高是九级,业余选手最高是七级。而业余七级仅相当于专业三级 (球友们这什么概念?)

1、专业九级: 世界冠军水平,技术风格代表着乒乓运动的发展方向。乒乓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均处于当今世界的最前沿。

(上图国乒功勋级伟大的乒乓球运动员)

2、专业八级: 中国国家队水平(以下未特别注明,均以中国为例),世界一流运动员水平,排名在前50之内。一般来说,常具备专业九级的技术实力,但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临场经验、对球处理的细腻程度等方面与九级稍有差距。

(方博水平应该八级到九级间的水准)

3、专业七级: 国家二队(青年队)水平、也可以包括国家队水平处于较末位置的个别运动员、省拔尖运动员水平。和前两级水平相比,这一级上的运动员技术稍嫌粗糙,尚需进一步的锤炼。对球的认识与理解略有缺乏。但专业七级的运动员已经形成了初生牛犊之势,在抢攻等迎接最新乒乓技术实践方面已卓显特点,形成了自己明显的技术风格。

(青年组)

4、专业六级: 省队(本文所指的省队指一般意义上的省队,泛指,或者说中国省队的平均水平)中等水平。一般没有机会打全国超级联赛,个别人可以代表其所在的省队以替补身份参加全国赛(包括限制年龄20岁的现全国锦标赛),但要靠实力加机遇。

(少年组)

5、专业五级:省队下等水平。属于省队为了保证一定的规模和群体效应仍然留在队里的陪练。

6、专业四级: 市队主力。普通地市的前六名水平。这类水平的成份比较复杂。年龄也参差不齐。一般说来由该市地曾经进过省队,又退下来的省队队员和本市体校培养的未进省队的尖子运动员组成。这类选手是市级比赛冠军的有力争夺者,在当地乒坛属领军人物。

7、专业三级、业余七级: 市级比赛中等水平。普通地市的前50名左右。

8、专业二级、业余六级: 少体校优秀选手水平,常常荣获本地市比赛的前三名,并代表市参加省级的少年赛。对这一级上的成年人来说,属于水平较高的爱好者,一般没接受过体校的训练,但球路极熟,对乒乓球运动极为热爱,时常代表本单位参加一下全市的乒乓赛,但极难获得市级比赛的名次。

9、专业一级、业余五级: 已经掌握了各项乒乓基本技术的少体校小运动员。在区、市级比赛当中可以取得名次的少年选手。这个水平上的成年人应当是县区级比赛中的高手。这一水平线上的开始普遍使用专业型的球拍。即自己选取底板、海绵、胶皮等。

10、业余四级: 一般单位的乒乓爱好者,并不知本县、本区、本市乒乓打得最好的是谁,只限于自己身边的一些爱好打球的朋友。会旋转只限于发球和偶尔的放侧旋、会扣杀,但比赛中运用并不多见,使用最多的技术是对搓,一般不懂得拉弧圈。

11、业余三级: 掌握了旋转的感觉真奇妙啊,加上原来掌握的推挡,已经感觉乒乓球大有学问。开始关注电视中的比赛。去商店买拍子时不再买所谓的“一付”。

12、业余二级: 开始对推几板,试着将力量运用到手中的拍中去,能体会到乒乓不是一种 游戏 ,确实是一项运动。开始认识到拍子也应当选个有底劲的。

13、业余一级: 学会了乒乓规则,能将球下压式发出去并慢慢地推来挡去的初学者。尚不能体会到乒乓的乐趣,也起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使用什么拍子都基本上一样。

(球友们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属哪个级别。)

为什么一出手就知道是不是专业的?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非常简单,一旦实战,许多问题将暴露出来,专业和业余之间的真正差距是技能、战术、心里、节奏、脚步。专业运动员动作标准而固定,击球质量高,失误少,击球合理,节奏把握得好,心里稳定性强等等。

业余选手动作不标准(可以说怪,俗称“野路子”),动作更不具观赏性,关键时刻动作变形,所以一出手就知道是不是专业,然后就是脚步跟不上,打球不合理,失误太多等等。

纯业余:没有任何专业的训练,完全自学。

半专业:没有经过五年的系统乒乓球专业训练,即体校三年、自己请教练这些的乒乓球选手。

专业:一些高校特招生,尽管没有进入专业队,但从小到大的训练环境和专业队也,而且也练了至少七八年的乒乓球选手

职业:打乒超、靠商业比赛为收入来源乒乓球运动员。

纯属一个观点,如有雷同,不胜荣幸;如有异议,欢迎讨论,感谢您的品读!

最大的差别就是步伐,业余爱好者步伐训练太少,步伐不到,打球的合理性就差,经常是够着手打球

一个靠乒乓吃饭,一个靠乒乓锻炼

我觉得除了技术上的巨大差异,最大的差别是抢攻意识上专业运动员更能进攻和把握机会。

步伐

乒乓球业余和专业的差别在哪里?为什么一出手就知道是不是专业的?

优质回答乒乓球业余和专业之间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的确是一出手就能判断是否是专业的。甚至夸张一点来说,从一个人站过去球台的准备动作或者握拍方式就已经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专业的,为什么这么说?

1.先说握拍方式,最明显的是直拍的握法,目前的直拍握法大概分为大钳式和小钳式,而目前流行的是以许昕为代表的大钳式握拍,拇指跟食指分得比较开,钳住拍肩,背后是把手指并拢顶着球拍,这样的握法更有利于施展直拍横打,由于这种握法比较固定,是几乎不可能使用出推挡技术的,正是因为这样,才让直拍的反手技术更具有进攻性。如果是小钳式握拍,这种握拍背后的手指一般是蜷缩状态,手腕更加灵活,能使用推挡也可以使用直拍横打,但是由于背后手指呈蜷缩状态,使用直拍横打的时候难以发挥其威力,以摩擦加转为主,进攻性一般,不过推挡技术特别灵活。

如果一位球友的握拍是这两种中的其中一种,那从握拍上倒是分不清是否是专业的,如果是其他的自创握法,比如背后三个手指岔开死死顶住球拍,从背后的套胶都能看到清清楚楚的三个手指印,或者背后手指一个或者两个来顶着拍,甚至其他情况,这些自创的握拍方式都是业余球友常见的问题。

至于横拍的握拍情况就分为深握浅握,顾名思义,深握就是虎口顶着横拍拍肩,手腕相对固定,而浅握就是虎口距离拍肩还有一定的距离,手腕相对放松。常见的横拍错误握法就是背后用两个手指顶拍或者背后不用手指顶拍。这就是可以从握拍上区分是不是专业的办法。

2.就是靠近球台的准备姿势,除了看握拍,第二个就是看准备动作,即使再业余的球友握拍正确也是占绝大多数的,那么可以通过他的准备姿势判断。如果他的准备姿势是站中球台的,然后挺着腰的,那么这种毫无疑问,绝对是业余球友。如果是站位是中路偏反手(右手持拍),还是弯腰屈膝,双眼盯球,对方发球后能够及时判断并作出正确的处理方式,那么这种球友可以说是挺专业的了。

3.出手瞬间,为什么说出手瞬间就能判断出来是否专业呢?首先要知道专业之所以是专业,跟业余就有很大的区别,除了上面说的握拍和准备姿势之外,还有意识,预判能力,步伐等。

比如就说处理台内下旋球,专业的处理方式第一选择可能是拧拉,而业余的处理方式是回搓,有些业余的可能也想拧拉,但无奈步伐不到位甚至是不懂步伐,只有手上动作也是徒劳。再比如说,处理对方的拉球,专业的处理方式会是快带,甚至是反拉,因为专业的反应能力更快,预判更准,所以能更好的处理,如果是业余球友,面对对方拉球,第一反应就是防守,因为对于这种来球,业余基本上没有意识去进攻,一般都是采取防守,甚至是造成单方面挨打的情况,所以从这出手的瞬间几乎就能判断出是否专业了。

很多球迷总会问业余和专业的区别,也总有人会回答“不就是一个练得少,一个练得多么,练得多了自然就是专业了,你难得打一次球,那就是业余”。听起来似乎也是有道理的,毕竟技巧性的运动都在于孰能生巧。但是事实上,还真不是练得多,就一定是专业的,有人打了可能有几十年的球,水平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只是在这几十年里他打过的套路可能更加熟练,一旦变换套路,就会捉襟见肘,那么专业和业余到底差在哪里?主要就是三方面。

专项技术

专业队的球员 ,很小的时候就在教练的指导下,如复一日地练习每一种技术,从正手攻球,反手攻球,搓球,发球,加转弧圈,前冲弧圈等等,每项技术从球的接发、相持的技巧,再到力量的训练,都是需要一点点的过关,就像学习一样,都要从最基本的汉语拼音一点点学起,一点点积累;

而业余选手 对乒乓球技术的选择,可能就很支离破碎了,拿起拍子,想的练得更多的就是能把球打过网就行了,尽量能连续点,平时,见到别人哪一招厉害点,就去学习下,学习也是蜻蜓点水,只是皮毛而已,质量是很难有质的变化,即使有人会下点功夫,去请教个别师傅,单独练习,也很难坚持下去。所以从单个技术上来说,业余就差了专业一大步。

综合技术

专业队可能跟业余球员最大的区别就是综合能力的练习培养。单项技术,也许在某项动作上,业余地也能练习的相差无几,只要有恒心,下苦功夫,但是综合技术,真的就会差很多,主要原因也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练 。业余选手没有一个好的教练指导的话,或者至少实践水平一般,也就是自己的实战能力一般的教练,那么在指导时跟专业的差距就出来了,首先你没有那么多的综合技术可以奉献出来,自己都懂得一般,怎么拿得出像样技术去叫别人呢,即使想教,也不能说得出123,很难说得到精华上。

2、陪练。 业余选手怎么可能有专业选手那种陪练条件呢,顶多是二三流的水平陪你多打打比赛而已,综合技术的练习,需要一个很专业,水平很高的陪练,才能完整而且连续地去练习各项动作,要是没有那种硬功夫的陪练,两个球一出手,就结束了,永远也连贯不起来,你也永远找不到那种高水平的感觉。

身体素质和时间

专业队员打球都是实力球,而且常年征战各大比赛,所以一定要有坚强的身体素质作保证,所以每个专业队员几乎都有自己的体能教练,实在不行,至少自己也是很注重体能的训练和保持的,但是业余选手就查了很多,至少是没有人会去督促你身体训练,也就自己去感受,有自律性高的人,就多做点,自律性低的,就随便做做,甚至根本从来就不做,那么一旦遇到高手比赛时,就会现出原形,体能严重透支。

另外,专业球员的训练和比赛时间肯定要比业余的充足多了,对他们来说这是职业,靠这吃饭呢,但是业余球员,绝大部分人都是业余爱好,在工作之余才能抽点时间出来训练,比赛,这个相对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要保持良好的比赛状态,训练时间和训练量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总结

通过的分析原因来看,如果你在三个方面都能做到位,那么在你身上成型的技术,一定是很过硬,很有模样的,我们从你练球的状态就能看出端倪,球的单个出手质量和多个球的连续应对,完全不走形,不分神,一气呵成,这些都是专业队员的最基本素质,这么打个比方吧,就跟军人一样,正规军和游击队,一眼就能分辨作战能力,是一个道理,同样从你一出手,就能看出球的质量和连续作战能力,来分辨出你是专业队员还是业余球员。

打球20多年了,纯业余。跟专业的打得比较少,个人感觉,主要有三个方面可以一眼就看出来专业业余区别在哪里。1.动作一致性,有些业余的球友打球拍形控制五花八门,导致出球不稳定,东一个西一个。2.步伐,乒乓球的灵魂在步伐,业余的打球往往是用手去够球,步伐跟不上,也直接导致打球的姿势不像专业的那么标准,平常练球的时候动作感觉还可以,一打比赛马上看出差距。3.计战术意识,业余打球打了这一板,下一板没有提前规划,导致接球慌乱,专业的都是这一板打出去,下一板已经在那里等着回球了,提前意识很好。

乒乓球业余和专业的差距非常巨大,只需要一板球就能分辨出有没有专业功底。

首先:业余不会用腰,看腰部的运动是否能与手的运动,即上肢的运动保持运动方向上的一致,这是最重要的。专业用腰带手,而业余只注意手上动作,腰部无法和手形成统一;

第二:步法。专业练脚,而业余却只知道练手上功夫。专业重心都在前脚掌上,打球时手未动脚先动,感觉像脚上装了弹簧,每一次击球,脚都在动。而业余脚像粘在地面,除非手实在够不着球,否则脚根本不知道动;

第三:发力。业余发力很散,出球质量很低。而专业发力集中,击出来的球又转又快,质量非常高。

所以通过几点一眼就能分辨出业余和专业。

这里有一个误区。乒乓球业余选手达到一定水平后也跟专业选手水平接近,比如专业一级与业余五级水平接近。这个水平的选手 已经掌握了各项乒乓基本技术的少体校小运动员。在区、市级比赛当中可以取得名次的少年选手。这个水平上的成年人应当是县区级比赛中的高手。可以跟小运动员打的不分上下。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可以说全民皆兵,你可以看到60岁大爷大妈在打球,也可以看到5、6岁的儿童在练习。业余跟专业有交接点,一旦你技术达到一定水平,也可以跟专业打几回合。

框架不一样,发力不一样。专业是系统训练。每个步骤都千锤百炼。已经形成肌肉记忆。所以出手稳狠。业余高手基本上就是靠手感好和球感好。靠天赋。

本人也算资深业余爱好者。我以自己的理解试着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仅凭两点就能看出来,一是步伐的灵活合理,二是反手回球的方式和力量。因为就业余选手来说,步伐普遍没什么训练,都是手够球;反手则不管横拍直拍,都是推挡。看专业选手打球,根本就没有推挡,都是略回手,接着向前甩,一板弧圈就出去了。你要打推挡,保证回来就被打死。而业余的推来挡去的还挺来劲呢。

首先要说,乒乓球职业选手与业余选手的差距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

从表面上看,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的区别,主要看动作的框架,规范化,连续性以及身体,发力的协调性。

仔细去观察,你能明显感觉到专业运动员出手的质量,球的、力量、落点、旋转、变化等方面,普遍比业余的高一大截。击球动作标准,规范,移动步伐灵活,控球能力强。 第三,专业运动员的击球质量高,失误少,技术使用合理。而业余选手大多动作不标准,关键时刻动作变形,击球不合理,无谓失误普遍很多。 最后一点,在深层次上,业余选手与职业选手的主要差距,还在于对比赛细节和整体局面的把握——职业选手普遍具备很强的比赛分析能力,即便面对不熟悉的对手,也能很快适应,最终把球打回他自己擅长的套路上,从而获胜。

专业选手和 业余选手最大的差别就是存在技战术使用的合理性和稳定性方面的差距。训练时间就有差距,所以实力水平也差距巨大。业余选手一般技战术体系比较肤浅甚至没有,打球全凭感觉,没有套路。而专业运动员有自己固定的几种技战术体系,比赛中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使用最高效最合理的技战术赢得比赛。我认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 旋转

大家在看乒乓球比赛的时候肯定有过这个感受。在比赛中出现很简单的一个球,球速不快、力量也不大,但是回球方却把球打出球台很远,相信有些人就会感到莫名其妙,其实这就是乒乓球最大的魅力———旋转!这个也是业余和专业最大的区别,水平越高的运动员打出来的球旋转就越强,而且击球具备了旋转以后,打球的保险系数也在提高。所以别看有的人打球力量挺大,其实不一定具备控制球的能力。往往打球旋转比较强的人在打关键比赛的时候能控制住场上的局面和击球节奏,能够充分利用旋转和节奏打破场上的僵局,从而为自己另辟蹊径。

二、 步法

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灵魂中的灵魂。合理的运用步法,尤其是小碎步的使用,因为乒乓球场地毕竟比较小,合理的运用小碎步,可以保证自己总能在最佳位置击球。位置到位才可以打出高质量的回球。每打一板球之前和之后都需要都需要步法的调节。击球之前的步法调整是为了把身体调整到最佳位置击球,击球之后步法的调整是为了调整好重心从而为下一板的跑动做好准备。

三、 击球身体发力部位

通过我平时的观察,发现普遍的业余爱好者打球,都是用大臂打球,极少数是用前臂,利用手腕调节打球的基本上没有。相信大家都听过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发力的部位越靠前,从大臂到前臂然后到手腕,最高水平就是手指了。专业的运动一般都是用前臂、手腕和手指调节球,很少用大臂调节球的除非到了中远台才需要用大臂往前推出一点,目的是为了把球拉长一点,毕竟离球台较远。但是又有人问了要想打出力量很大的回球怎么办啊?其实专业运动员打球的质量非常高不是光依靠胳膊的力量,其实力量输出的原动力是靠腰发出来的。如果光靠胳膊发力的话,力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因为胳膊离身体过远而是动作变形,从而出球的稳定性会降低,直接影响命中率!如果加上腰发力的话可以可以把身体躯干当成一个轴心,胳膊以腰为中心来发力这样动作就会相对比较固定了。就像月亮和地球的关系一样,一旦过于脱离轨道,肯定控制不住运行线路。所以腰和前臂、手腕和手指的运用一定要多去体会。

当然业余选手中也有高手,他们有接近于专业选手的水平,那么一些习惯和素质也接近专业选手。但是,业余选手训练时间与专业运动员差的太多,一些技术动作不能固定,关键时刻容易变形。重复训练或者高强度训练 的目的就是固定动作,使你无论任何时候动作不变形,这是非常难的,也是需要下大功夫的。这也是为什么专 业选手无谓失误相对较少,而业余选手失误就很多的原因。

就是几点我觉得业余运动员和专业运动员最大的差别,希望对大家有一定帮助,也同时祝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以后对乒乓球有一个新的认识,在各自的圈子里面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乒乓球比赛业余》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