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50+1”的是与非,存与废答德国足球“50+1”政策简而言之就是足球俱乐部通过拆分足球部门来组建股份公司,这样既保持会员制,又能用股权来融资。但“50+1”要求,会员必须保留超...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球队良性经济,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50+1”的是与非,存与废

“50+1”的是与非,存与废

德国足球“50+1”政策简而言之就是足球俱乐部通过拆分足球部门来组建股份公司,这样既保持会员制,又能用股权来融资。但“50+1”要求,会员必须保留超过51%的表决权,以防投资人对俱乐部事务的干涉,也就是老板说了不一定算,俱乐部拥有比投资方更多的表决权。但也有特例——“拜耳法案”,受益的是“拜耳厂队”勒沃库森和“大众厂队”沃尔夫斯堡,一家公司在1999年7月1日之前连续经营俱乐部超过20年,可以不受“50+1”政策限制。

作为乡村球队的霍芬海姆在大富豪霍普的资助下,花了近20年的时间,连升七级,从业余联赛跃入德甲,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在德甲的十余年间,霍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德甲中上游,这也离不开“大老板”霍普的“金元助攻”。

霍普对霍芬海姆俱乐部的贡献,可谓再造球队,给球队以新生。霍普在俱乐部会员们心中的地位无与伦比,不可替代。所以霍普决定几乎都收到了全体会员的一致支持。这也被非霍芬海姆球迷们诟病为违反了“50+1”政策。

“50+1”政策本意是限制了投资人行使在俱乐部内的权利,避免俱乐部成为投资人的“一言堂”及避免投资人的短视行为,使俱乐部可以长期以往的获得良性 健康 发展。德国球队因此很少由于投资人撤资而导致球队破产,德国球队在保证财政 健康 、保持维持稳定方面也是在世界足坛独树一帜的。

坚守传统,使德国球队有良好的运营环境及 健康 的财政状况;坚守传统,限制了“金元足球”在德国联赛“肆虐”,酋长们和金融寡头们对德国球队也兴味索然,德甲联赛也不会出现如曼城、大巴黎等完全依靠“金主”的土豪球队;坚守传统,使德甲球队在欧洲赛场的竞争力和购买力也远不如英超、西甲球队;本国优秀球员的“流失”也在所难免。坚守传统,使德甲依旧是德国人的德甲,而不是世界的德甲,有“闭关锁国”之嫌……

打破传统,随着资本力量涌入,可以提升德国球队在欧战的竞争力;打破传统,在球队实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可以使更多年轻球员尤其是本国年轻球员在大赛平台上得到锻炼,积累大赛经验。打破传统,德国球队可以真正融入世界足球全球化中。

如何在坚守传统与打破传统之间找到平衡,值得德国足球管理层深思。

德国队成绩出众,为何德甲球队不如英超球队?

首先,俱乐部的成绩并不能代表国家队的成绩。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第一联赛就是英超联赛,但是英格兰队在国际大赛中的成绩就没有那么亮眼。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俱乐部可以凭借自己雄厚的资金实力,购买到球队每个位置上的最佳球员。尤其是在现代足球和金元足球高度发展的今天,只要不惜血本地投入,自然可以组成一支战无不胜的梦之队。比如连夺三次欧冠的银河战舰皇家马德里队和巴塞罗那队。他们毫无例外地是花费了重金来购买超级球星以填补自己阵容上的短板。而近年来曼城队和利物浦的队的成功,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金元足球的有效性。而德甲球队花钱比较理性,一般多爱用自己培养的年轻球员,所以在同其他豪门俱乐部的比拼中往往占据了下风。

其次,德甲联赛里的整体竞争氛围不如英超联赛。基本上是呈现出拜仁慕尼黑一家独大的场面。缺乏足够的良性竞争,所有的资源大多集中在一支球队上,就很容易使得德甲整体的竞技水平下降。这就使得德甲球队除了拜仁慕尼黑之外,很难有别的球队能在欧洲赛场上获得佳绩。反观英超联赛,则是呈现出曼城、曼联、切尔西、利物浦、阿森纳和托特纳姆热刺的多头竞争格局,而西甲也有皇家马德里、巴塞罗那、马德里竞技的三雄争霸格局。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德甲联赛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绝对不能够只靠拜仁慕尼黑一支球队。

另外,在足球理念的发展上,德甲联赛也明显落后了。虽然拜仁慕尼黑曾不惜聘请瓜迪奥拉为主教练,意图对球队进行改造。但最终却因为水土不服等各种原因功亏一篑。更为致命的是,以克洛普为代表的新生代主教练也纷纷离开德甲赛场,转投英超的利物浦等队,更是让德甲球队在战术层面上远远落后于英超和西甲球队。

目前,德甲球队除了拜仁慕尼黑之外,几乎没有一支可以拿来同英超和西甲豪门过招的强队。唯一值得自豪的青训体系也在近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德甲球队要想抗衡英超球队,看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50+1”的是与非,存与废》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