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扎赛道的历届冠军榜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布朗gp,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蒙扎赛道的历届冠军榜
- 2、「F1」布朗GP车队不为人知的故事:双层扩散器引发的迷思!
- 3、布朗GPF1车队的介绍
- 4、F1历史:极速70年(2000-2009)
- 5、F1 BGP车队的简介
- 6、诞生即辉煌,布朗GPF1车队
本文目录导航:
蒙扎赛道的历届冠军榜

1、2015/2014/2012:刘易斯·汉密尔顿(梅赛德斯)。
刘易斯·汉密尔顿(LewisHamilton),1985年1月7日出生,英国F1车手,2008、2014、2015年三届F1世界冠军得主,F1史上第一位黑人车手。
2、2013/2011:维特尔(红牛)。
塞巴斯蒂安·维特尔,1987年7月3日出生于德国黑彭海姆,德国F1车手,2010年~2013年四届F1世界冠军。2010年,维特尔夺得车手年度总冠军,同时帮助红牛车队赢得了第一座车队冠军奖杯。
3、2009:巴里切罗(布朗GP)。
鲁本斯·巴里切罗(1972年5月23日—),巴西人,巴里切罗出生于圣保罗。F1车手。创造了历史上参赛次数最多的纪录,先后效力乔丹车队、斯图尔特车队、法拉利车队、本田车队、布朗GP车队、威廉姆斯车队。
4、2006:迈克尔-舒马赫(法拉利)。
迈克尔·舒马赫(MichaelSchumacher),1969年1月3日出生于许尔特,德国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现代最伟大的F1车手之一,在他头16年的职业生涯中,几乎刷新了每一项纪录。总共赢得7次总冠军,亦曾是唯一赢得总冠军的德国车手(后被德国车手塞巴斯蒂安·维特尔于2010年刷新)。
5、2010:阿隆索(法拉利)。
费尔南多·阿隆索,1981年7月29日出生于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奥维耶多,西班牙F1车手,两届F1世界冠军得主。2018年11月25日,2018赛季F1最后一站阿布扎比站结束,阿隆索就此结束了F1职业生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扎赛道
「F1」布朗GP车队不为人知的故事:双层扩散器引发的迷思!
在赛季刚开始时,BGP001赛车的车尾与其他车队的赛车出现了极为明显的不同,那就是位于底部、能够使赛车有效获得下压力的双层扩散器(double diffuser)——虽然FIA透过规则大修改缩小扩散器的尺寸,借此减少赛车的下压力,不过在规则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扩散器的设计方式。
除了布朗GP车队外,威廉姆斯和丰田等两车队也在赛季初期采取了与BGP001类似的设计,导致竞争对手们在揭幕赛后向FIA抗议,虽然这次的抗议以失败收场,不过数支车队随即在巴林提出上诉,但FIA再次裁定双层扩散器的合法性——此时布朗GP车队已拿下4场大赛中的3场胜利。
因此多数人到了现在仍认为双层扩散器是Brawn车队能在2009年赛季初期取得巨大优势且奠定冠军基础的最重要关键,不过根据时任布朗GP车队首席空力设计师John Owen所言,车队早已预测到相关设计将会引起争议,并做出了对应方案,如果BGP001必须舍弃相关设计,赛车的单圈仅会比原先慢上0.3秒。
双层扩散器并非夺冠最大关键
「大家都把双层扩散器的重要性看得太高了,这就是关键所在」,Owen表示,「简单的说,新规则的重点在于简化空力套件的设计量,因此我们会有下压力较差的前翼,以及效果不甚满意的车尾单层扩散器(single diffuser),所以主要的论点就是该如何确保扩散器取得的下压力,或是怪罪新前翼烂到不行,通常大家都是选择后者。」
(沿用RA108「小飞象」设计的RA109初期试验前鼻翼 来源:Racecar Engineering)
「在初期的开发过程里,我们发现的其中一个关键就是现在为兵家必争之地、位于后轮刹车系统的气流板,当时我们曾经尝试开发,不过因为单层扩散器而作罢,直到我们开发出可配合的双层扩散器为止,这让我们争取到1秒左右的单圈。」
「也因为这样,我们原本停滞的赛车研发作业顿时活络起来,但也因为双层扩散器势必会引起争议,所以我们也展开B计划,即将原本的单层扩散器设计最佳化,整体来说,使用最佳化后单层扩散器赛车的单圈只会让我们比使用双层扩散器时损失0.3秒。」
「确实之后的赛车设计方针都是以装设双层扩散器为主,不过双层扩散器的真正价值在于点出开发重点,如果没有它,我们搞不好找不到这些性能提升空间,也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改善赛车整体的性能,所以即使后续的抗议成立,我们也还能在场上维持一定竞争力。」
「Red Bull车队认为我们是靠双层扩散器才能获得巨大优势,所以他们很快地想如法泡制」,首席策略师James Vowels表示,「但实际上双层扩散器只能让赛车获得不到1秒的优势,而且还得重新设计变速箱与车尾防撞结构才能达成,相信他们在开发进入尾声时也意识到这点。」
「所以这让双层扩散器衍生出另一个价值,那就是打乱了对手们的空力升级计划与预算,而且我们当时的升级开发预算只有聊胜于无的几十万英镑,让我们偷笑了一阵子。」
「双层扩散器的概念来自于日本的空力工程师Mina」,Owen表示,「当时他在总部跟我们提到他们在日本进行的相关概念实验。其实在2008年年初,我们就在规则上看到了这个模糊地带,但当时我们为了对整体规则进行初步了解而没有花心思研究。」
「而且我们曾经在FIA技术会议(Technical Working Group)中试图表明这个模糊地带,因为这可能会让加强赛车性能——但实际上赛车整体性能因规则下降许多,当时TWG的人并没有极度重视,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在吓唬人,不过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们当时并非优秀的技术团队,『你们懂什么?』」
「当时Mina向我们提出相关概念时,他已经做出了试验成品,老实说,一开始的呈现方式并没有打动我的心,但虽然初期设计还有一些问题,但概念实际上可行,而且有许多提升空间,所以我们以Mina的设计为基础做出了我们的版本,而且符合我们的规划。」
「同时为了保险起见,我们曾经将赛车设计草图给FIA赛事总监Charlie Whiting过目,他看过后回应没有看到任何违规事项,因此我们继续进行相关研究。」
另一个有关BGP001赛车基础极佳的迷思是本田为了2009年赛季砸下的大笔资源:3组风洞,以及来自于2008年季中解散的本田卫星队Super Aguri团队的大力协助;确实本田为了空力规则大改的2009年赛季而由包含Super Aguri空力团队在内的三组人马研发赛车,不过最终以BGP001之名问世的RA109赛车的设计概念直到2008年6月才逐渐成形。
虽然在2007年有亮眼表现,不过由前日本F1车手铃木亚久里(Aguri Suzuki)创办,主要为安排本田车手佐藤琢磨(Sato Takuma)出赛的Super Aguri车队最终仍遇到资金问题,在2008年仅参与5场大赛就关门大吉。
「当时在本田的援助下,我们不断努力发展2009年项目来填补这段期间的不足」,Owen表示,「本田专注在引擎开发,而我们得在赛车车架上有所突破,于是整个研发团队分成三组:第一组是风洞规模较小,位于英国布莱克利(Brackley)的总部团队,第二组是英国泰丁顿(Teddington,位于大伦敦郊区)的Super Aguri车队空力组,第三组则是本田的日本团队(HGT,现为HRD Sakura)。」
「一开始各界自然认为我们可以完全获得三座风洞与三组团队的所有研发能量,但实际不然,第一个原因是三组风洞与风洞模型规模必须完全相同才能获得有效的比较资讯,第二个则是三支团队在初始时并不能共享资讯,而是各做各的,这些资讯最终由我和空力组组长Loic Bigois整合。这样的脑力激荡过程对我们是不错的实验,最后我们在2008年6月完全整合了三个团队的研发项目,并开始透过大型风洞进行研发程序。」
「所以当时有传闻指出本田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研究,但实际不然,我们当时一直在研究各项规则,直到2008年6月才进行资讯整合与主要的空力开发,确实赛车大部分的设计概念是采自于Super Aguri团队,但也添加了布莱克利团队的研究成果,以及HGT的车尾双层扩散器。」
「我们的目标是让赛车尽可能维持近似2008年的下压力,当时其他车队的工程师才认定大幅简化的2009年规则赛车下压力将会损失许多」,Jenson Button组工程师Andrew Shovlin表示,「因此我们设定了这样的高标准,并开始进行相关研究。」
「当时BMW Sauber车队设的目标太低,将目标调整过好几次,相对的,我们在一开始就挑战高标准,当然在还没摸透新规则前,要达成这样的高标准是个大难题。 」
「我们基本上是将2008年赛车转变为2009年赛车,这段期间我们必须将所有在新规则中违规的辅助套件全部拔掉,团队月因此遭遇到许多挫折,不过经过约两周的时间后,整个研发曲线下跌幅度会趋缓并稳步回升,因为这段期间我们已大致将赛车原本能获得下压力的区域全数移除,并准备重新调整车体结构。这个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基本程序与之后的开发重点,只要能掌握着这些,接下来的流程就会顺畅许多。」
「当我在开季时看到Red Bull车队的概念赛车时,我认定那辆赛车到了赛季尾声会是最快的」,Owen表示。
「Super Aguri团队的概念正好与Red Bull团队不谋而合,不过我也提到,当时我们在设计上还有许多问题,而且Red Bull团队提出的概念野心太大、走得太前面。」
「我们重视赛车各零组件与悬挂系统的合法性,因此我们决定将部分设计保守化,以确保整体赛车的稳定度。虽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但我还是认为Super Aguri团队的方案是最理想的:当时的风洞照片显示他们采用了与Red Bull车队近似,较高且细长的车鼻,不过为了稳定度,我们还是得做出取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布朗GPF1车队的介绍
布朗GPF1车队前身是本田车队。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2008年12月5日,本田公司CEO福井威夫对外宣布,不再向本田车队注资。本田车队退出F1。2009年新赛季即将开展前的3月5日车队经理罗斯·布朗挺身而出以8000万欧元成功接盘车队,组建了布朗GP车队。布朗百分百持有车队所有权,因此,以自己姓氏为名命名了车队。由此,F1新赛季继续保持着有十支车队参赛的规模。
F1历史:极速70年(2000-2009)
当他们坐进时速
超过320公里/小时的赛车,
心态就像是战斗机飞行员,
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
你需要敬畏,但如果你害怕,
你就该退出这项运动了。
2000-2009
关键词:HANS系统、多家制造商退出F1、布朗GP
进入到21世纪,HANS系统(头颈支撑系统)的出现让赛车运动的安全更进一步。在2001年的戴通纳500比赛中,纳斯卡传奇车手厄恩哈特在一次看似很普通的撞车中意外身亡,这加速了HANS系统的研发。在高速运行的赛车中,车手的身体被很好的固定在安全带上,但是头颈部却无任何防护,一旦发生撞车就非常危险。HANS系统能够抑制头部摆动的幅度,并将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分散。2003年开始,国际汽联规定所有的赛车必须装备HANS系统。
法拉利的重组改革终于在20世纪末开始有所斩获,进入到21世纪的前5年,可以说是法拉利极富统治力的一段时期,1999年到2004年,法拉利获得6次车队冠军,舒马赫获得5次世界冠军。2006年前无古人的7冠王舒马赫宣布退役,2009年,他在法拉利宣布复出,年末,他与梅奔车队又签下一份3年合约,直到2012年退役。
2001年,西班牙人费尔南多·阿隆索进入F1,第二年转投雷诺车队并成为正式车手,此后几年与舒马赫开始了争斗。2005年和2006年获得两届世界冠军,“蓝红大战”一度被车迷津津乐道,阿隆索在当时也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2007年阿隆索转会至迈凯伦车队,那一年他的队友是刚刚进入F1的汉密尔顿。后来阿隆索又经历了雷诺车队(第二次)、法拉利车队以及迈凯伦车队(第二次),但始终与自己的第三个世界冠军无缘。
从2004年开始,中国上海站加入到F1全年赛历之中,至今从未缺席,中国的车迷们也得以在家门口欣赏到这项赛事。赛道造型犹如汉字“上”,建立之初也是全世界造价最贵最现代化的赛道。第一届冠军由法拉利车队的巴里切罗获得,截至目前在这里获得冠军最多的车手是汉密尔顿,他6次在这里登顶。2004年到2008年,比赛都是在9、10月份举办,从2009年开始,比赛移到了4月份举行。今年中国站的比赛由于“新冠”病毒的影响已经确定延期举办,目前还未决定比赛时间。
2005年美国站出现了F1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由于米其林的轮胎出现了安全问题,多支使用米其林轮胎的车队要求更换轮胎以确保安全,但国际汽联并不允许,并称如果车队更换轮胎将会受到严厉处罚。于是在正赛开始的时候,7支使用米其林轮胎的车队均退出了比赛,只有使用普利司通轮胎的法拉利车队、乔丹车队、米纳尔迪车队共6辆赛车参赛。这次事件对于F1的形象破坏极大,深深刺痛了车迷的心。
2005年底,赛车设计大师艾德里安·纽维加入了红牛车队,成为队内的首席技术官,他是唯一一名和三支不同的F1车队一起获得过F1制造商总冠军的工程师,其余两只分别是威廉姆斯车队和迈凯伦车队。纽维设计的红牛赛车在10-13赛季独霸天下,为红牛和维特尔赢下一波四连冠。
2007是汉密尔顿登陆F1的第一年,也是他效力迈凯伦的第一个赛季,在澳大利亚揭幕站,汉密尔顿夺得了季军,在第一次参赛就登上领奖台,随后,他连续9个分站都进入前三,并在加拿大分站第一次赢得杆位及分站冠军,到最后,他成为了冠军的热门人选,可惜最后两站发挥欠佳,最终只能以1分之差屈居年度亚军,但汉密尔顿已经向世人证明了他的实力。
2007年加拿大大奖赛,罗伯特·库比卡发生了一次相当恐怖的事故,比赛第27圈库比卡撞车,转播画面切到时赛车撞得仅剩下单体壳座舱。事后数据显示库比卡当时以300.13公里/小时的时速撞墙,而库比卡幸运的只是扭伤了脚踝,在缺席一站之后便回归赛场。不过四年之后在拉力赛场上,库比卡就没这么幸运了,这次重大事故差点让他告别赛场,不过2018年末他又顽强的回到F1赛场,在威廉姆斯车队效力一个赛季。
2008年,新加坡站的加入让F1第一次开始有了夜赛,非常有特点的街道赛让观赏性大大提高。同一年,经济危机袭来,一些车队不得不退出这项烧钱的运动。福特旗下的美洲虎车队之前就因经济问题而被红牛收购,现在本田、BMW、丰田也相继退出,只有法拉利一直在坚守。这一年最后一站巴西站非常具有戏剧性,世界冠军直到最后一圈才决出胜负。正赛马萨一路领跑,最后一圈风云突变,马萨虽然第一个冲线,但痛失世界冠军。汉密尔顿获得第5,勇夺自己第一个世界冠军。超过阿隆索,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2009年,布朗GP车队在组队的第一年就拿下了车队和车手双料冠军,简森·巴顿在自己30岁这年拿下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布朗GP的前身是本田车队,由于经融危机退出以后,原车队技术总监罗斯·布朗接盘车队,更名为布朗GP。赛季之初情况非常艰难,甚至没有多少赞助商,但谁都不会想到这支队伍竟能完成如此壮举,可谓童话故事一般。2009年末尾,梅赛德斯-奔驰宣布接管布朗GP,德国汽车巨人宣告回归,梅奔的王朝从此奠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1 BGP车队的简介
罗斯·布朗发表声明,正式宣布接手前本田F1车队。由于车队100%被布朗买断,因此命名为Brawn GP。声明同时确认车队将使用梅赛德斯·奔驰引擎参赛。这使得长达3月的各类收购传言结束。罗斯·布朗最终和本田汽车公司达成了收购协议,布朗说到:“过去的数月对于车队来讲是个极端的挑战。但今天宣布的是一个非常愉悦的结果——巨大的努力最终挽救了车队的将来。首先,在和本田汽车公司合作这么久后,不能再继续下去是个巨大的遗憾。我要对在此过程中收到的鼎立合作和支持,对本田表示感谢。特别是这些紧密介入我们达成协议的高级管理成员,同时也要感谢他们在我们车队展示的信心。”
布朗同时在声明中还“礼仪性”的对引擎制造商奔驰、国际汽联、一级方程式管理公司、FOTA、车队技术合作伙伴、车队员工,以及全球的车迷表示了感谢。与之前报道的一样,新车队的车手组合将是巴顿+巴里切罗。布朗表示,双巴组合合并,多达423场大奖赛的参赛经验,将对帮助车队弥补缺席冬季测试的损失起到关键的作用。“我很高兴简森·巴顿和鲁本斯·巴里切罗将构成我们2009赛季的车手阵容。两位车手为车队带来的巨大经验和知识,将证明对于我们致力于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准备好3月29日在墨尔本的第一场比赛是无价的。同时这也是他们合作的第四个赛季。他们的经验、加上我们在布兰克里的车队、我们的系统和我们的工程师,将证明是真正的财富。”
英国当地时间3月6日,布朗GP车队的首款新车BGP 001在银石赛道进行了首次系统预检。BGP 001采用黄白黑三色涂装,目前因为赞助商还没有确定,因此只有普利司通的LOGO出现在鼻锥上。负责驾驶的是英国车手简森·巴顿。
BGP 001配备了奔驰提供的代号为FO 108W的V8引擎,空气动力学方面,其前翼结构极其复杂,除了副翼层叠交错外,最显著的特征采用了较宽的端板处理方案。这使其却别于之前的其他车辆。在这几张照片上反映的特征还包括采用了三角形的引擎进气口和底切明显的扁平侧箱。
鼻锥锥体与宝马2007年的车型保持着较高的相似度,预计同车队近来的人事变化直接相关。2007年开始,前本田车队进行大量的人才招募活动。高薪“引进”宝马的首席设计师约格-赞德尔(Jorg Zander)和约翰-欧文(John Owen)。外加两位威廉姆斯的高级工程师伊克·比格伊斯 (Loic Bigois) 、马蒂耐特 (Francois Martinet) 和一位迈凯轮的工程师。其中赞德尔报到时的职位是代理技术总监,目前的职位不详。
按照布朗昨晚公布的信息,BGP 001在银石完成首航后将打包运往巴塞罗那参与在那里的最后一轮官方季前测试。尔后在3月15~17日,车队还会独自前往赫雷兹测试3天。
诞生即辉煌,布朗GPF1车队
近几年来,梅赛德斯车队在F1赛场上叱咤风云,创造了无数个传奇记录,成为现如今当之无愧F1赛场上最顶尖的车队,最具有传奇色彩车队。而梅赛德斯车队的前身布朗GPF1车队,同样是具有色彩的一支车队。
布朗GPF1车队前身是本田车队,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风暴的影响,在2008年12月5日,本田公司CEO福井威夫对外宣布,不再向本田车队注资。本田车队就此退出F1。于是在2009年新赛季前,车队经理罗斯·布朗自掏腰包8000万欧元成功接盘车队,组建了布朗GP车队,而正是这一年,布朗GPF1车队成为F1历史第一支成立第一年就拿下车队冠军和车手总冠军的车队。
罗斯·布朗出生于英格兰Lancashire州的曼彻斯特。他的父亲为火石轮胎和橡胶公司工作,主管位于Langley的赛车部门,因此罗斯在孩童时候就对赛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进入F1之前,还曾加入F3的March车队,担任机械师。进入F1之后,罗斯·布朗先后在威廉姆斯、Arrows、TWR、美洲虎、贝纳通、法拉利、本田车队效力过。
值得一提的是,罗斯·布朗加入之后,法拉利便迎来了法拉利最为辉煌的那几年,当时法拉利的辉煌,绝对离不开罗斯出色的战术制定以及舒马赫高超的技术。
在2009年,布朗GPF1车队正式成立,车手分别是鲁本·巴里切罗和简森·巴顿。2009年作为简森·巴顿加入布朗车队的第一年,创造了7站6胜的好成绩,最终击败了舒马赫,赢得了2009年车手总冠军,同时布朗GPF1车队也获得了车队总冠军,就此布朗GPF1车队成为F1历史第一支成立第一年就拿下车队冠军和车手总冠军的车队。
在2009年11月17日奔驰集团宣布收购布朗GP车队75.1%的股份,布朗GPF1车队正式更名为梅赛德斯.奔驰车队,也就是现在F1赛场上叱咤风云的梅赛德斯车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蒙扎赛道的历届冠军榜》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4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