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白酒产能销量趋缓,但利润额却暴增近年来,白酒行业主要呈现出增速放缓、分化集中、消费主体逐步年轻化,竞争更加激烈的特点。白酒传统流通已经从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一二...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2016年山西甲醇产量,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白酒产能销量趋缓,但利润额却暴增

白酒产能销量趋缓,但利润额却暴增

近年来,白酒行业主要呈现出增速放缓、分化集中、消费主体逐步年轻化,竞争更加激烈的特点。白酒传统流通已经从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一二线白酒争夺三四线白酒的市场份额。白酒内部分化会越来越明显。

2020年1-12月,全国规模白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740.73万千升,同比下降2.46%;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836.39亿元,同比增长4.60%;累计实现利润1,585.41亿元,同比增长13.35%。

2016年,我国规模白酒企业的产量仍然保持了低速的正向增长,白酒产量达到1,358.4万千升,而后增速急转直下,近几年增速一直为负,白酒产量不断减少,到2019年,白酒产量已经降到785.9万千升,低于2010年的产量。2020年全年规模白酒企业实现产量740.73万千升,下降2.46%。同样,在白酒销量方面,2017年之前,销量的增速下降,但销量还是保持正增长,到2016年白酒销量达到峰值,为1305.7万千升,近几年,白酒销量的增长为负,销量不断下降,到2019年,白酒销量为755.5万千升

2018年,白酒的产销率达到最高值99.3%,2019年产销比为97.3%。统计数据显示,白酒行业整体产销率长期保持在95%,行业的销量规模和销售收入规模变化趋势与产量变化趋势相似。

2016年以后我国规模白酒企业的产量和销量均持续下降,而销售收入规模的降幅远小于销量降幅,到2019年我国规模白酒企业的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转正,同比增长4.74%。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全年规模白酒企业1176家,比上年减少269家;全国规模白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785.95万千升,同比下降0.76%;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5617.82、1404.09亿元,同比增长8.24、14.54%。2020全年,规模白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836.39亿元,同比增长3.89%,累积实现利润总额1585.4亿元,同比增长12.91%。2020年,仅在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4家企业营收占比达68.12%,相比2018(63.03%)、2019(64.75%)明显提升。

2016年以来白酒行业进入分化发展阶段,伴随着消费升级推动低端产能持续出清,中、高端白酒销售占行业比重不断提升,在行业整体产量和销售收入仍处于下降趋势时,以中、高端产品为主的优势白酒企业却进入恢复增长期,体现出了显著的消费升级特点。目前白酒行业产业利润集中在头部50家企业,在约4%的企业中,品牌集中度和产业利润集中度均有大幅提高。

2020年1-11月,全国规模白酒企业1040家,数量持续减少,亏损企业170家,亏损面达到16.35%。规模企业数量减少,证明白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大,效益进一步向优势产区和企业集中

2021年第一季度,白酒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948.68亿元,同比增速22.76%,归母净利润355.11亿元,同比增速17.61%。白酒上市公司在2021年第一季度保持持续向好的恢复态势

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未来总量萎缩,消费迭代升级,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不确定性因素不时干扰可能成为行业常态,行业竞争将是系统与系统竞争,企业供应链和生态链必须补足短板,战略产品线组合与市场联合作战时代已经到来。

白酒走进“负时代”

2020年上半年,19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4家公司的营收出现了下滑,这是自2014年后酒企公司的首次集体业绩下滑。

与此同时,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白酒行业的产量连续3年出现下降,2019年,白酒产量为785.9万吨,较上一年的871.2万吨,减少近10%;规模白酒企业减少到1176家,连续三年减少。

虽然白酒板块的业绩指标出现了集体性下滑,但似乎并不影响投资者对白酒股的投资热情。白酒板块在2020年4月份之前和上证综指的走势高度一致,而在4月份之后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上半年白酒板块上涨高达25.7%,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3.26%。截至2020年9月8日,白酒板块今年以来累计上涨52.97%。不过,在 8月31日半年报截止日期后,白酒板块出现了些许回调。

图表 1:今年以来白酒板块和沪指走势对比图

白酒的经营业绩出现了下滑,未来酒企该如何应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6月,规模白酒企业产量350.15万千升,同比下降8.59%;销售收入2736.68亿元,同比下降1.27%;利润729.92亿元,同比增长2.22%。而与此同时,19家白酒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共计1299.27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净利润478.45亿元,同比增长8 %。

无论营收增速还是净利增速,上市酒企的业绩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效应影响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除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酒鬼酒、ST黄台外,其余14家公司营收出现同比下滑。其中,水井坊、口子窖、青青稞酒、迎驾贡酒和老白干酒等降幅较大,金种子酒、洋河股份、舍得酒业、伊力特、金徽酒等次之,古井贡酒、今世缘等微降。其中,水井坊的营收出现了腰斩,从2019年上半年的16.9亿元下降到2020年上半年的8.04亿元,降幅高达52.41%。

图表 2:2020年上半年19家上市白酒企业的业绩指标

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的趋势在上半年表现得愈发明显。

虽然14家公司营收出现了下滑,但在贵州茅台、五粮液较快增长的带动下,19家公司整体仍实现了同比增长,尽管增幅微弱,仅为2.15%。贵州茅台、五粮液两家公司合计营收为747.20亿元,合计营收增长12.1%;合计净利润为334.57亿元,增长14.2%,领先于全行业。

2020年上半年,前6家名酒上市公司合计营收为1082.04亿元,占比为85.33%,前6家的合计利润占比为94.36%。

从净利润来看,除了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酒鬼酒和*ST皇台实现了增长外,其他13家企业均是负增长,其中*ST皇台净利润增速摘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增速达118.47%,山西汾酒、酒鬼酒、泸州老窖、五粮液和贵州茅台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分别为33.05%、18.42%、17.12%、16.68%和13.29%。

总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环境、市场需求、消费模式等发生重大变化,白酒的消费场景受限,2020年上半年,白酒行业整体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在疫情的催化下,白酒行业分化日益加剧,高端品牌始终把控着市场主动权。与腰部及以下企业相比,头部白酒企业在疫情特殊时期表现出了顽强的风险抵抗能力。

从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的业绩来看,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这三家白酒企业无论是抗风险能力还是应变能力,都顺利通过了这场疫情“大考”。

虽然疫情造成了各大酒企的业绩下滑,但贵州茅台依然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稳步增长。2020年上半年,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439.53亿元,同比增长11.31%;净利润226.02亿元,同比增长13.29%。

长期以来,贵州茅台一直受到众多机构的热捧。今年以来,即使突发的疫情也未能撼动市场对贵州茅台的信心。数据显示,上半年股价累计涨幅达到25.46%。据悉,二季度基金抱团前十的上市公司中,贵州茅台获1360家基金持有,是基金扎堆最多的上市公司。截至9月8日收盘,贵州茅台市值为2.15万亿元,稳坐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市值第一的位置,远远高于第二名的工商银行(1.76万亿元)。

贵州茅台的地位之所以难以撼动,和它的发展战略不无关系。2016年,时任董事长李保芳提出贵州茅台的“双轮驱动”战略:茅台酒和系列酒并驾齐驱。在这一理念提出后,茅台系列酒的收入从2016年上半年的6.9亿元暴增至46.5亿元。

对于2020年半年报的成绩,贵州茅台表示:上半年公司主要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下半年,公司将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围绕贯彻落实“五个坚定不移”,切实在深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在严格管理上体现新要求,在生态环境上务求新举措,在高质量发展上找准新目标,在从严治党上取得新成效,着力推动公司实现更好发展。”

上半年,五粮液实现营收307.68亿元,同比增长13.3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55亿元,同比增长16.28%。

具体来看,公司酒类销售上半年实现了281.67亿元,占营收比重为91.55%,而酒类的毛利率为80.27%,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1%。另外,公司的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为58.98%,同比增长2.34%。

可以说,在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五粮液交出的是一份亮丽的答卷。对此,五粮液称:“在创新体系方面,五粮液与新浪集团合作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酒证”, 探索 挖掘五粮液消费、投资价值。”

而在今年7月份,五粮液新零售公司正式开业,积极打造集品牌宣传平台、产品销售平台、消费者互动平台和线上市场管理平台为一体的“垂直生态赋能平台”。另外,五粮液云店平台已经上线,全国五粮液专卖店全部上“云”,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互动、提供无接触式产品配送服务。

上述举措,也是五粮液向高质量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其构建的清晰营销体系,助推了五粮液业绩稳步增长。

今年上半年,山西汾酒实现营收69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增长33.05%。

从长期来看,山西汾酒的业绩增速仍位居行业前列。数据显示,2017-2019年,山西汾酒营收增速分别为37.06%、47.48%、25.79%,远高于泸州老窖的20.5%、25.6%、21.15%,洋河的15.92%、21.3%、-4.28%,古井贡酒的15.81%、24.65%、19.93%。

从资本市场来看,山西汾酒确实备受市场青睐。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8日,山西汾酒累计涨幅为110.93%,远高于白酒指数的50%。

据悉,山西汾酒上半年业绩向好主要归结为三个因素:一是去年以来山西汾酒开始实质性全国化推广,南方市场的大量招商贡献了很大一部分业绩;二是山西汾酒旗下竹叶青等保健酒增长较猛;三是混改完成后,山西汾酒内部关系被梳理顺畅,资源投放效率提升。

按照山西汾酒的市场规划,接下来山西汾酒将重点布局长江以南市场,以期长三角、珠三角核心市场的业绩大幅度增长。

中国酒业发展进入“负时代”,那各类酒企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认为,只有拥抱变化,比如创造新的沟通方式、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综合线上线下平衡发展,重视新媒体的传播。

在“负时代”,酒企将面对新一代的消费群体与消费需求。酒企应有侧重点地把自己的某一类产品聚焦年轻一族,和用户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在传播方式上,重视新媒体的传播,出现在消费者接触的新媒体平台。同时,做好线上综合平台的拓展,如京东、天猫等线上综合性电商平台。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体验。

第二,积极进行产品的创新和转型升级。

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供给的过剩以及消费者的逐渐成熟,行业的传承与创新须相辅相成,酒企应将更多的精力转向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产品的进化来打动消费者。

比如白酒黄金期里的盘中盘(以旺销场所带动市场热潮的渠道垄断战法)、办公室主任攻略、后备箱工程、品鉴会模式等,在“负时代”,酒企要寻找新的模式去领先竞争。

第三,龙头酒企要 擅于 运用新技术进行赋能。

在“负时代”,也是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运用新技术为市场赋能、品牌赋能、客户体验赋能是龙头酒企应该提前去做的。比如五粮液的终端俱乐部与消费者俱乐部,洋河的蓝色经典送 健康 等。

第四,中小酒企要尽力抢占区域市场

中小酒企要在存量市场做到份额提升与结构性提升,其中结构性提升更重要。比如,安徽的文王贡酒在阜阳成立了营销中心,重点去布局阜阳市场。

疫情的到来,给省外市场布局提供了一个关键期和窗口期,区域龙头要抓住外向发展的机会,在其他酒企“回撤”时采取进攻,赢得市场先机。

区域酒商要做到“三个聚焦”。一是聚焦核心产品,把自身经营在区域内排位在后三位产品砍掉,同时在产品品类上也要进行聚焦;二是聚焦优势渠道,把核心资源聚焦到自己的优势渠道上,扩大在这个渠道的市场占比;三是聚焦资源,不要过分的分散资源。

在白酒行业进入“负时代”,企业的增长将是量和价的底层逻辑,行业将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经营差的企业将持续低迷,兼并重组的现象将集中发生。“不论是政府,还是资本,经营企业的目的是向好发展,如果企业持续低迷,甩掉包袱成为最理性的决策。兼并重组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某券商分析师坦言道。

2019~2021年酒类行业现金比率平均数

平均十几个亿。

酒业比率还是比较高的,各种酒类还在同比增长,平均现金率也在提高。

2019年1-11月规模企业白酒产量698.0万千升(折65度,商品量),同比增长0.5%;啤酒产量3524.7万千升,同比增长1.0%;葡萄酒产量37.2万千升,同比下降12.1%。葡萄酒产量出现显著下滑,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和挤压有关。

白酒的行业现状

白酒产销量逐年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21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为715.6万千升,同比下降0.59%。2022年1-11月,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为597.3万千升。

2016-2021年,我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的销量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6年实现1305.71万千升的销量;2018年,销量已下降至854.65万千升,同比下降26.43%;2019年,销量下降至755.53万千升,同比下降11.6%。可见,受“禁酒令”等政策环境的影响,我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有所降低。2021年,综合考虑疫情、白酒提价等因素,根据测算,白酒行业的销售量为703.43万千升。

注:截至2023年1月5日,中国白酒的销售量最新数据仅更新至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数据为测算值。

白酒行业规上企业销售收入突破6000亿元

2016-2021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企业销售收入总体上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019年,白酒行业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去产能和调结构的逐步深化,行业总体呈现产出规模稳中有降、产出效益逐步提升的新特征,全国规模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17.82亿元,同比增长4.74%。2020年中国规模白酒企业累计销售收入达到5836.39亿元,较2019年增长3.89%。2021年,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2021年白酒行业规模企业销售收入为6033亿元。

茅台高居中国白酒品牌榜榜首

根据中国品牌网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底,茅台高居中国白酒品牌排行榜榜榜首,中国白酒品牌前十名还有五粮液、国窖1573、YANGHE洋河、汾酒、剑南春、郎酒、贵州习酒、家大业大酒和水井坊。

从企业营业收入情况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20家白酒上市企业实现总营收2658.26亿元,在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6家白酒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营收超百亿元,分别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和古井贡酒;有17家营收实现增长,出现下滑的3家分别是牛栏山母公司顺鑫农业、伊力特以及天佑德酒。

白酒市场销售向头部企业集中

根据《2021年中国酒业经济运行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1年白酒头部企业表现较好。CR5销售收入占全行业年度销售收入比重达40%。这一指标在2019年为33.2%,2020年为34.9%。白酒市场销售在继续向头部企业集中。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白酒行业现状分析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贵州茅台(600519)、五粮液(000858)、泸州老窖(000568)、洋河股份(002304)、山西汾酒(600809)、今世缘(603369)、水井坊(600779)、古井贡酒(000596)、伊力特(600197)、舍得酒业(600702)、皇台酒业(00995)、迎驾贡酒(603198)、金种子酒(600199)、天佑德酒(002646)、顺鑫农业(000860)、酒鬼酒(000799)、口子窖(603589)、老白干酒(600559)、金徽酒(603919)。

本文核心数据:白酒行业产量、白酒行业销量、白酒行业产销率、白酒行业市场规模。

白酒产销量逐年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21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为715.6万千升,同比下降0.59%。2022年1-11月,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为597.3万千升。

2016-2021年,我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的销量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6年实现1305.71万千升的销量;2018年,销量已下降至854.65万千升,同比下降26.43%;2019年,销量下降至755.53万千升,同比下降11.6%。可见,受“禁酒令”等政策环境的影响,我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有所降低。2021年,综合考虑疫情、白酒提价等因素,根据测算,白酒行业的销售量为703.43万千升。

注:截至2023年1月5日,中国白酒的销售量最新数据仅更新至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数据为测算值。

2016-2019年,我国白酒行业的产销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8年,在行业产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去除了大量的白酒库存,实现99.30%的产销率;2019年,行业产销率下降至97.3%,比2018年的产销率下降了2%。根据2021年中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和销售量可以计算出,2021年中国白酒行业产销率为98.3%。

注:截至2023年1月5日,中国白酒的产销率最新数据更新至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数据为测算值。

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的产能利用率远高于同行

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的产能利用率远高于同行。根据2021年财报,茅台酒制酒车间设计产能为4.27万吨,实际产能为5.65万吨,产能利用率达132.32%;从贵州茅台整体产能来看,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达113.84%。泸州老窖2021年设计产能和实际产能均为17万吨,产能利用率为100%。

白酒行业规上企业销售收入突破6000亿元

2016-2021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企业销售收入总体上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019年,白酒行业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去产能和调结构的逐步深化,行业总体呈现产出规模稳中有降、产出效益逐步提升的新特征,全国规模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17.82亿元,同比增长4.74%。2020年中国规模白酒企业累计销售收入达到5836.39亿元,较2019年增长3.89%。2021年,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2021年白酒行业规模企业销售收入为6033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预见2022:《2022年中国白酒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白酒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五粮液(000858)、泸州老窖(000568)、洋河股份(002304)、今世缘(603369)、水井坊(600779)、古井贡酒(000596)、伊力特(600197)、舍得酒业(600702)、皇台酒业(00995)、迎驾贡酒(603198)、金种子酒(600199)、贵州茅台(600519)、山西汾酒(600809)、天佑德酒(002646)、顺鑫农业(000860)、酒鬼酒(000799)、口子窖(603589)、老白干酒(600559)、金徽酒(603919)。

本文核心数据:白酒产量、白酒销售收入、白酒企业数量、白酒上市企业总市值。

行业概况

1、定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的定义,白酒制造是指以高粱等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产品的生产活动。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条长

从白酒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来看,白酒行业上游包括生产白酒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高粱、大米、小麦等谷物的生产,此外,存放白酒成品的玻璃或陶瓷容器以及纸盒纸箱等纸制品也属于产业链上游;中游主要是指白酒生产企业;白酒行业下游则是白酒的消费市场,我国白酒主要以直销或经销的形式通过各种渠道销售至大众消费者手中。白酒产业链构成如下图所示:

在上游领域,我国白酒生产主要原料为高粱、大米、玉米等谷物农产品,作为农业大国,相关原料供应充足,相关原料种植代表企业有北大荒、新赛股份、金健米业等;在包装材料领域,主要分为纸制品包装制造以及玻璃陶瓷瓶制造,其中纸制品包装制造领域代表企业有裕同科技、合兴包装、景兴纸业、万顺新材等;白酒玻璃陶瓷瓶制造领域代表企业有瑞升玻璃、晶玻集团、宜宾环球集团、华联瓷业等。

在中游白酒生产领域,随着我国白酒消费的不断提升,我国白酒种类也在不断丰富,目前来看,以浓香型白酒为主的生产企业居多,代表企业有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剑南春等。

在下游消费市场,白酒批发与零售业通过直销或经销商代销等方式将白酒产品最终销售至终端消费者,主要参与者即大众消费者。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利税千亿时代

白酒产业的发展始于酒厂国营制改革下工业化生产的推进。1947年12月,人民政府对酿酒行业进行公营改造。1948年1月,新中国第一家公营酿酒厂——石家庄公营酿酒厂在石家庄永安街上诞生。1949-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区域国营酒厂成立,步入工业化初期;1954-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白酒产业加快技术革新;1979-1989年(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白酒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1990-2002年(20世纪末-21世纪初):危机之下,白酒企业转型发展与上市潮;2002-2011年,白酒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2012-2016年,白酒产业回归理性,步入调整期;2017年至今,白酒产业逐渐复苏,进入利税千亿时代。

行业政策背景: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白酒质量安全

自2010年以来,市场监督总局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白酒行业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管政策,实现白酒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白酒质量安全。

2021年4月9日,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中国国际酒业发展论坛现场发布《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系统总结了我国酒类产业“十三五”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形势,勾划了未来五年酿酒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主要任务,并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在产业经济目标上,预计2025年,中国酒类产业将实现酿酒总产量669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23.9%,年均递增4.4%;销售收入达到14180亿元,增长69.8%,年均递增11.2%;实现利润3340亿元,增长86.4%,年均递增13.3%。其中:白酒行业产量80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8.0%,年均递增1.6%;销售收入达到9500亿元,增长62.8%,年均递增10.2%;实现利润2700亿元,增长70.3%,年均递增11.2%。

行业发展现状

1、白酒行业产量逐年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21年,折65度的商品量白酒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年,白酒产量为715.6万千升,同比下降0.59%。

2、白酒企业数量持续下降

从2017到2021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企业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21年白酒规模企业数量为965家,较2016年下降了38.85%。

3、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有“回温”之势

2016-2020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企业销售收入总体上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019年,白酒行业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去产能和调结构的逐步深化,行业总体呈现产出规模稳中有降、产出效益逐步提升的新特征,全国规模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17.82亿元,同比增长4.74%。2020年中国规模白酒企业累计销售收入达到5836.39亿元,较2019年增长3.89%。2021年,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033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四川省白酒产量遥遥领先

2020年,全国规模白酒企业产量740.73万千升,其中,四川白酒规上企业累计生产白酒367.6万千升,位居榜首,占比49.63%。河南、湖北、北京、安徽,分别以66.38、35.87、34.13、28.21万千升的年产量规模成为2020年“全国白酒产业五强省区”。

2021年,根据地方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四川省2021年白酒产量381.2万千升,同比增长3.7%;贵州省2021年白酒产量34.81万千升,同比增长30.5%。

2、企业竞争:贵州茅台、五粮液稳居龙头地位

从上市企业的总市值情况来看,2022年6月28日,贵州茅台和五粮液总市值遥遥领先,贵州茅台总市值达到25576.19亿元;五粮液总市值达到7749.63亿元;二者稳居龙头地位。

从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情况来看,2021年,贵州茅台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其次是五粮液,营业收入达到662.1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顺鑫农业和古井贡酒营业收入均超过100亿元。

从上市企业的产量情况来看,顺鑫农业的产量最高,除此之外,位于前五名的上市企业分别为:洋河股份、五粮液、山西汾酒和古井贡酒。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白酒行业品质消费将是主流消费趋势

未来,白酒产业结构将持续优化、品质消费将是主流消费趋势、“白酒文化”营销将转向“文化白酒”营销、新酒饮市场将引发白酒产业关注、最严新国标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喝好酒。

2、2026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在产业经济目标上,预计2025年,中国白酒行业产量80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8.0%,年均递增1.6%。根据年均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测算,2027年白酒行业产量约为826万千升。

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在产业经济目标上,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达到9500亿元,增长62.8%,年均递增10.2%。根据年均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测算,2026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2027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1537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山西2019白酒产量!2016年山西甲醇产量》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