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甲基化利器--CCLE数据库概要(第一节)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广西甲基化利器,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CCLE数据库概要(第一节)
- 2、基因编辑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在医学领域应用的?
- 3、蔬菜提取物是不是可以直接用在食品中
- 4、除甲醛空气净化器10大排名是哪些?
- 5、睾丸酮对健身有什么作用?
- 6、枇杷病虫害有哪些?
本文目录导航:
CCLE数据库概要(第一节)

最佳答案CCLE(Cancer Cell Line Encyclopedia),是由Broad Institute 研究所牵头的一项肿瘤基因组学研究项目,涵盖了三十多种组织来源上千种细胞系基因表达情况、突变、拷贝数、甲基化等,是研究肿瘤的利器。
二话不说,先上网址,赶紧注册使用吧。
网址:
首页很简洁,首先我们点击“About”,我们可以看到CCLE数据的基本信息,目前涵盖细胞系为1457,基因84434,特异性数据集136488,突变数据集1159663,分布信息集118661636,甲基化信息集411948577。点击“Open”,可以看到这1457个细胞系的占比。
点击空白处,可以SAVE图标,则可以加载如下页面,我们还可以通过该页面绘制表格。
点击柱形图中对应注释,则可以在饼图里取消该类,如我要取消NA,点击右侧NA的白色方框,则饼图中NA则去除了。
今天就对CCLE数据简单介绍下,接下来我们将会介绍如何利用CCLE绘制基因表达谱,咱们下次GO On。
基因编辑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在医学领域应用的?
最佳答案基因编辑技术不断发展,到现在已发展到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第三代基因技术CRISPR/Cas克服了传统基因操作的周期长、效率低、应用窄等缺点。作为一种最新涌现的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Cas能够完成RNA导向的DNA识别以及编辑。通过一段序列特异性向导RNA分子(sequence- specific guide RNA)引导核酸内切酶到靶序列处,从而完成基因组的精确编辑,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高效率,近几年成为炙手可热的基因编辑手段,目前已广泛用于模式生物研究,医疗,植物作物,农业畜牧等领域。
1 磨快CRISPR利器,加快科学发现
CRISPR/Cas9的出现给了科研人员无限想象的可能,基于CRISPR/Cas9的技术很快就被广泛应用于全世界各个实验室中,这里我们将主要介绍最常用的几种应用。
早期,科研人员通过同源重组(HR)介导的基因打靶技术来实现基因编辑,但因效率太低,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为了克服这一难题,一系列通过核酸内切酶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被开发出来,通过这些核酸内切酶切割特定的基因组序列,借助细胞自身修复体系如非同源末端连接或同源重组修复方式,并由此达到改变基因组序列的目的,锌指核酸内切酶(ZFNs)、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s)以及sgRNA介导的Cas9核酸内切酶正是基于此原理工作的。
锌指核酸内切酶(ZFNs)和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s)均可通过蛋白-DNA相互作用识别基因组上的特定DNA序列并完成特定位点的切割,但是它们因效率低下、可选潜在位点少、成本高等原因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直到CRISPR/Cas9系统的出现,科研人员才找到了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简单易用的基因编辑工具。
CRISPR/Cas9出现之后,科研人员最先想到的便是将其运用到基因编辑上了,根据目标基因的外显子序列设计single guide RNA(sgRNA)并与含有Cas9编码序列的质粒一起转入细胞,sg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引导Cas9蛋白靶向目标DNA序列,Cas9蛋白会在该位点切割DNA,引发DNA双链断裂(DSB),此时细胞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NHEJ)完成DNA的自身修复,
因修复过程中常常发生碱基的添加和丢失,而最终导致基因的移码突变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或者针对目的基因的上下游序列各设计一个sgRNA,从而引发该基因上下游同时发生DSB,再通过DNA损伤修复机制将断裂的上下游两端的DNA连接在一起,引发DNA片段缺失,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如果在此基础上为细胞引入一个修复的模板质粒,细胞就会以此模板进行同源重组修复,如果引入的修复模板是一个想要插入的基因,便可在特定的位置进行基因敲入了。
2 神奇的dCas9多功能工具包
随着人们对Cas9研究的不断深入,Cas9发挥功能的结构基础也渐渐明确,在Cas9发挥切割DNA的功能时,它的两个结构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别是RuvC和HNH,其中HNH结构负责sgRNA互补链的切割,切割的位点位于PAM的5'端的第三个碱基外侧,RuvC结构域负责非互补链的切割,切割位点是在PAM上游的3-8碱基之间,当将这二者同时突变失活,便产生了失去DNA切割活性的Cas9蛋白了(dCas9),dCas9虽然失去了对DNA的切割能力,但依旧可以在sgRNA的引导下到达指定的DNA序列处,这是基于sgRNA–dCas9复合体的这一特征,若在dCas9上融合不同功能的结构域,便可在特定的DNA区域完成不同的修饰了,这便形成了基于CRISPR/dCas9的工具包了。
脑洞大开的科学家利用dCas9蛋白,开发出各种用途的工具,可谓是把CRISPR/dCas9利用得淋漓尽致,这里我们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如研究人员针对目标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设计sgRNA,使得sgRNA–dCas9复合体靶向结合到目标基因的启动子上,因dCas9蛋白带来的空间位阻可干扰转录因子的结合,从而引发在转录水平上的干扰基因表达的效果,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更佳的干扰效果,一些能够引发基因转录阻遏的结构域也被融合到dCas9蛋白上,如KRAB(Krüppel-associated box)等。
既然可以通过CRISPR/dCas9实现基因表达的干扰,那是不是也可以通过CRISPR/dCas9实现激活基因表达呢?答案是肯定的。科研人员通过向dCas9上融合vp64(四个串联的vp16)、p65AD(p65 activation domain)等促进促进基因转录的结构域,实现基因的内源性激活,在经过各种优化之后,比如由vp64、p65AD和VPR(Epstein-Barr病毒R反式激活因子Rta47)组成的三联结构域(dCas9–VPR)就可以实现很高水平的内源性激活基因表达的效果了。
通过基于CRISPR/dCas9的基因表达干扰和内源性激活工具的建立,使得科研人员在进行诸如基因功能研究的工作时有了更为简单、高效且低成本的研究工具。这很大程度上为科研人员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3 精准编辑表观遗传修饰
表观遗传研究是近些年来非常火热的领域,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等都在生物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而CRISPR/dCas9在表观遗传的研究中也成为了十分强大的工具。比如CRISPR/dCas9介导的靶向DNA甲基化修饰,我们知道在DNA甲基化过程中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transferases,DNMTs)起着关键的催化作用,而且大部分DNA甲基化都发生在CpG岛,
因此研究人员尝试着将DNMTs的催化结构域融合到dCas9上形成dCas9-Dnmt3a3L,并通过sgRNA的引导靶向目标DNA序列的CpG附近催化其甲基化,以实现DNA甲基化的定点编辑。相似地,研究人员将在DNA去甲基化过程中起关键催化作用的TET1蛋白的催化结构域融合到dCas9上形成dCas9-TET1,同样的通过sgRNA的引导靶向目标DNA序列的CpG附近,可以实现去甲基化修饰。
再如CRISPR/dCas9介导的靶向组蛋白修饰,与靶向DNA甲基化修饰相似,一些和组蛋白修饰相关的酶包括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KDM1A)、组蛋白乙酰转移酶以及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等也被融合到dCas9蛋白上,以实现靶向组蛋白修饰。
除的应用外,CRISPR/dCas9还被用于其他多个领域,比如将EGFP融合到dCas9上,通过sgRNA靶向特定DNA序列实现基因组成像。此外,还有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CRISPR/dCas9的enChIP技术,以来探测特定基因组区域上的DNA-蛋白质相互作用,通过sgRNA靶向特定基因组基因座的标记dCas9的抗体免疫沉淀,之后通过蛋白质谱(enChIP-MS),鉴定与之特异性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这些工具的开发都极大地帮助了科研人员,使得之前无法实现的操作成为可能,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
4 基因及药物靶标基因的确定
以往基于ZFN或TALENs的基因组编辑技术,需要针对DNA靶序列设计蛋白质,而CRISPR技术仅需要根据不同的靶序列合成相应的80nt左右的sgRNA来引导Cas9蛋白对序列进行修饰,这就实现了基因编辑技术的高通量应用。
CRISPR全基因组筛选技术可用于必需基因及药物靶标基因鉴定。多伦多大学Jason Moffa研究组建立了覆盖全基因组gRNA库并在5个细胞系中逐个敲除了1.8万个基因,最后鉴定出在不同细胞系间保守的1580个必需基因构成的“core fitness genes”。
同样,美国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W. Nick Haining研究组通过CRISPR/Cas9系统性地敲除了黑色素瘤细胞的2368个基因,发现ptpn2基因缺失会使这些癌细胞对PD-1阻断更加敏感。华盛顿大学医学院Michael Diamond研究组利用CRISPR/Cas9鉴定在宿主细胞中坚定了黄病毒感染所绝对必需的9个基因,其中spcs1基因缺失时,不仅降低黄病毒感染率,而且对细胞也不产生副作用,这将是一个潜在的黄病毒药物靶标。
5 疾病建模及器官供体产生
CRISPR/Cas9作为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同样可被应用于建立疾病模型及培育供体器官。基因治疗可实现在患者自身细胞中纠正遗传缺陷,并结合其他生物学技术在体外培育出组织特异性的“类器官”,对于疾病建模、药物筛查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研究有极大意义。CRISPR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非人类哺乳动物的疾病模型建立,将更有利于疾病致病机理和治愈研究。
此外,CRISPR技术还可应用于大型动物的基因编辑以研究免疫排斥及跨物种的疾病传染,从而解决异种移植器官来源的瓶颈,猪被认为是人体异种器官来源的首选动物,而目前猪器官用于人类的主要障碍为免疫排斥反应,及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PERVs)带来的医疗风险问题。eGenesis公司杨璐菡博士与哈佛大学George Church教授利用CRISPR进行基因改造一步让62个PERV pol 基因关闭,因而将来自PERV的传染风险降低了三个数量级,成功培育出不含PERVs的猪品系,作为安全有效的异种移植器官来源,这些研究让猪成为病人的器官来源更有前景。
6 基因疗法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准确地改造人类基因,达到基因治疗效果。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研究组通过在小鼠胚胎中注射CRISPR/Cas9纠正白内障小鼠模型中的遗传缺陷,所产生的后代是可育的并能将修正后的等位基因传递给它们的后代。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罕见的肌肉萎缩症,也是最常见的致命性遗传病之一,是由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引起。杜克大学Charles Gersbach研究组应用CRISPR/Cas9在DMD小鼠中将dystrophin基因突变的23外显子剪切,而合成了一个截短的但功能很强的抗肌萎缩蛋白,这是生物学家“首次成功地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治愈了一只成年活体哺乳动物的遗传疾病”。
► CAR-T治疗简图,图片来自onclive.com
基因编辑技术联合免疫疗法在肿瘤及HIV/AIDS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细胞治疗是非常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CAR-T细胞疗法在B细胞恶性血液肿瘤治疗中已经取得硕果。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王皓毅研究组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CAR-T细胞中进行双基因(TCRα subunit constant 和beta-2 microglobulin)或三基因(TRAC,B2M及programmed death-1)敲除。美国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Michel Sadelain研究组发现CRISPR/Cas9技术将CAR基因特异性靶向插入到细胞的TRAC基因座位点,极大增强了T细胞效力,编辑的细胞大大优于传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中产生CAR-T细胞。
继诺华的Kymriah以及Gilead (kite Pharma)的Yescarta接连上市,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也在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同种异体CAR-T候选产品。2016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肿瘤医生卢铀领导的一个团队首次在人体中开展CRISPR试验,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提取出免疫细胞,再利用CRISPR/Cas9技术剔除细胞中的PD-1基因更有助于激活T细胞去攻击肿瘤细胞,最后将基因编辑过的细胞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7 致病菌及抗病毒研究
微生物种群与人体医学,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北卡罗来纳大学Rodolphe Barrangou与Chase L. Beisel合作通过使用基因组靶向CRISPR/Cas9系统可靶向并区分高度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并程序性去除细菌菌株,意味着CRISPR/Cas9系统可开发成精细微生物治疗体系来剔除有害致病菌,人类将有可能精确控制微生物群体的组成。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Udi Qimron将CRISPR系统导入温和噬菌体中在侵染具有抗生素抗性的细菌以消灭此类细菌,CRISPR系统已具有成为新一类抗生素的潜力。Locus BioSciences公司也在开发在噬菌体中开发CRISPR系统以达消灭难辨梭菌的目的。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Zhijian Tu研究组在雄蚊子中进行M因子基因编辑,可以导致雌雄蚊之间的转化或雌蚊的杀戮,从而实现有效的性别分离和有效减少蚊子的数量,也将减少寨卡病毒及疟疾等传播。
基于CRISPR治疗不仅可以应用于根除共生菌或有益菌群的病原体,也可应用于靶向人类病毒,包括HIV-1,疱疹病毒,乳头瘤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等。具有纯合的32-bp缺失(Δ32)的CC趋化因子受体5型(CCR5)基因的患者对HIV感染具有抗性。因此加利福尼亚大学Yuet Wai Kan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中利用CRISPR系统引入纯合CCR5Δ32突变后,诱导分化后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对HIV感染具有抗性。天普大学Kamel Khalili 课题组应用CRISPR/Cas9系统在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精确编辑HIV-1 LTR U3区,从而在将艾滋病病毒从基因组中剔除。
8 核酸诊断及细胞事件记录
Cas12a (Cpf1)属于CRISPR家族另一核酸内切酶,它也可被gRNA引导并剪切DNA。但是,它不仅可以切割相结合的单链或双链DNA,也剪切其他的DNA。近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ennifer Doudna研究组开发了基于CRISPR的一项新技能——基因侦探(DNA Endonuclease Targeted CRISPR Trans Reporter (DETECTR))。利用单链DNA将荧光分子和淬灭分子连接构建成一个报告系统,当CRISPR-Cas12a在gRNA引导下结合到目标DNA并发挥剪切作用时,报告系统中的DNA也被剪切,荧光分子将被解除抑制。此系统在致癌性HPV的人的DNA样品检测HPV16和HPV18变现极佳。
布罗德研究所Feng Zhang研究组开发的基于CRISPR的2代SHERLOCK (Specific High Sensitivity Enzymatic Reporter UnLOCKing),原理是利用Cas13a被激活后,可以切割除靶序列外其他的RNA的特征,引入了解除荧光分子的抑制。此工具可实现一次性多重核酸检测,可同时检测4种靶标分子,额外添加的Csm6使得这种工具比它的前身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并将它开发成微型试纸条检测方法,简单明了易操作,已被研究人员成功应用于RNA病毒,如登革热病毒和寨卡病毒,及人体液样本检测。
Broad研究所David R. Liu研究组利用CRISPR/Cas9开发了一种被称为CAMERA(CRISPR-mediated analog multi-event recording apparatus)的记录细胞事件的“黑匣子”他们利用这个系统开发出两种细胞记录系统,在第一种被称为“CAMERA 1”的细胞记录系统中,研究人员利用细菌中质粒的自我复制但又严格控制其自身数量的特征,
将两种彼此之间略有不同的质粒以稳定的比例转化到细菌中,随后在接触到外来药物刺激时,利用CRISPR/Cas9对这两种质粒中的一种进行切割,通过对质粒进行测序并记录两种质粒比例的变化来记录细菌接触外来刺激的时间。另一种细胞记录系统被称为“CAMERA 2”,它利用基于CRISPR/Cas9的碱基编辑系统实现在细胞内特定信号发生时改变遗传序列中的单个碱基,以此实现对诸如感染病毒、接触营养物等刺激的记录。这套技术的出现将很大程度的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细胞的各类生命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
9 人类胚胎基因组编辑
2015 年 4 月,中山大学的黄军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同源重组修复了胚胎中一个引发地中海贫血β-globin gene (HBB)的突变。
► 图片来自kurzgesagt.org
2016年,广州医科大学的范勇团队在三原核受精卵中,应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受精卵中的基因CCR5进行编辑引入CCR5Δ32纯合突变由于当时脱靶效率问题突出,产生了镶嵌式的受精卵。
2017年8月2日,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胚胎细胞和基因治疗中心Shoukhrat Mitalipov研究组公布了其应用CRISPR在人类胚胎中进行DNA编辑的结果,纠正了突变的MYBPC3基因,其突变会引起心肌肥厚并将年轻运动员猝死。
蔬菜提取物是不是可以直接用在食品中
最佳答案葡萄籽提取物
[中文名称]: 葡萄籽提取物
[english name]:grape seed p.e
[拉丁文学名]:vitis vinifera l.
[来源]:葡萄科植物葡萄( vitis vinifera l.)的种子。
[性状]:红棕色粉末,气微、味涩。
[用途]
作为健康食品的原料直接制成胶囊等剂型,为目前美国天然植物十大畅销品种之一。高品质的opc由于其中在水和醇中良好的溶解性,加上其色泽亮丽,疗效显著,被广泛加入到饮料和酒中。作为具有极强抗氧化性的天然功能性成分,在欧美被广泛加入到各种普通食品如蛋糕、奶酪中,既作为营养强化剂,又作为天然防腐剂来代替合成防腐剂(如苯甲酸等),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要求,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葡萄籽提取物是从天然葡萄籽中提取的有效活性营养成份配以维生素e等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的营养食品。葡萄籽提取物是从葡萄籽中提取的一种人体内不能合成的新型高效天然抗氧化剂物质。它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的物质,其抗氧化活性为维素e的50倍、维生素c的20倍,它能有效清除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具有超强的延缓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抗氧化、抗过敏、抗疲劳增强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延缓衰老、改善烦躁易怒、头昏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适宜人群
常疲劳、易感冒、易过敏;
烦躁易怒,头昏乏力,记忆力减退;
体质虚弱等亚健康人群。
[[功能]
:
●抗氧化性
●眼睛保健作用(可降低眼部退化性斑点和白内障发病率)
●心率保健作用(减低运动性血管粥硬化)
●降低癌症发病危险
●增强血管强度(加强血管壁的弹性)
●具有消炎、祛肿
花青素
学名:opc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可以随着细胞液的酸碱改变颜色。细胞液呈酸性则偏红,细胞液呈碱性则偏蓝。花青素(anthocyanins)是构成花瓣和果实颜色的主要色素之一。经由苯基丙酸类合成路径(phenylpropanoid pathway)和类黄酮生合成途径(flavonoids biosynthetic pathway)生成。影响花青素呈色的因子包括花青素的构造、ph値、共色作用(copigmentation)等。果皮呈色受内在、外在因子和栽培技术的影响。光可增加花青素含量;高温会使花青素降解。花青素为植物二级代谢产物,在生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花瓣和果实的颜色可吸引动物进行授粉和种子传播 (stintzing and carle, 2004)。常见于花、果实的组织中及茎叶的表皮细胞与下表皮层。部分果实以颜色深浅决定果实市场价格。花青素属于酚类化合物中的类黄酮类(flavonoids)。基本结构包含二个苯环,并由一3碳的单位连结(c6-c3-c6)。花青素经由苯基丙酸路径和类黄酮生合成途径生成,由许多酵素调控催化。以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矢车菊素(cyanidin)、花翠素(delphinidin)、芍药花苷配基(peonidin)、矮牵牛苷配基 (petunidin)及锦葵色素(malvidin)六种非配醣体(aglycone)为主。花青素因所带羟基数(-oh)、甲基化(methylation)、醣基化(glycosylation)数目、醣种类和连接位置等因素而呈现不同颜色 (范和邱, 1998)。颜色的表现因生化环境条件的改变,如受花青素浓度、共色作用、液胞中ph値的影响 (clifford, 2000)。本文目的为了解影响花青素生合成的因子,以作为田间栽培管理的参考。
橙色和黄色是胡萝卜素的作用。1910年在胡萝卜中发现了β-胡萝卜素,以后共发现另外2种胡萝卜素异构体,分别是:α、β、γ三种异构体。1958年β-胡萝卜素获得专利(us2849495,1958年8月26日,专利权人:hoffmann la roche),目前主要从海洋中提取,也可人工合成。
自然界有超过300种不同的花青素。他们来源于不同种水果和蔬菜如紫甘薯、越橘、酸果蔓、蓝莓、葡萄、接骨木红、黑加仑、紫胡罗卜和红甘蓝、颜色从红到蓝。这些花青素主要包含飞燕草素(delchindin)、矢车菊素(cyanidin)、 牵牛花色素(petunidin)、芍药花色素(peonidin).
花青素颜色随ph值发生变化,从当ph值为3时的覆盆子红到当ph值为5时的深蓝莓红。在大多数应用中,这些色素具有良好的光、热和ph稳定性,并且能够承受巴氏和uht热处理。花青素广泛地应用在饮料、糖果、果冻和果酱中。紫甘薯花青素在不同ph值下的颜色变化见右下图:紫甘薯花青素在不同ph值下的颜色变化
近年来对作为多酚的花青素对健康可能带来的好处的关注越来越集中。将来花青素的这种特性在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中有可能得到日益应用。目前市场上有比较成熟的花青素产品,这些花青素主要是越橘花青素、蓝莓花青素、蔓越橘花青素、接骨木花青素、黑莓花青素和黑豆皮花青素等,含量均为25%或40%。国内西安天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 薛西峰先生做了详细的提取工艺研究,并于2001年开始大规模生产25%的花青素成品。
花青素的作用
花青素类色素广泛存在于紫甘薯、葡萄、血橙、红球甘蓝、蓝莓、茄子皮、樱桃、红橙、红莓、草莓、桑葚、山楂皮、紫苏、 黑(红)米、牵牛花等植物的组织中。
花青素为人体带来多种益处。从根本上讲,花青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它能够保护人体免受一种叫做自由基的有害物质的损伤。花青素还能够增强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和增进皮肤的光滑度,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下面列出花青素的部分功效:
1.有助于预防多种与自由基有关的疾病,包括癌症、心脏病、过早衰老和关节炎;
2.通过防止应激反应和吸烟引起的血小板凝集来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
3.增强免疫系统能力来抵御致癌物质;
4.降低感冒的次数和缩短持续时间;
5.具有抗突变的功能从而减少致癌因子的形成;
6.具有抗炎功效,因而可以预防包括关节炎和肿胀在内的炎症;
7.缓解花粉病和其它过敏症;
8.增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弹性;
9.保护动脉血管内壁;
10.保持血细胞正常的柔韧性从而帮助血红细胞通过细小的毛细血管,因此增强了全身的血液循环、为身体各个部分的器官和系统带来直接的益处,并增强细胞活力;
11.松弛血管从而促进血流和防上高血压(降血压功效);
13.防止肾脏释放出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所造成的血压升高(另一个降血压功效);
14.作为保护脑细胞的一道屏障,防止淀粉样β蛋白的形成、谷氨酸盐的毒性和自由基的攻击,从而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病;
15.通过对弹性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的抑制使皮肤变得光滑而富有弹性,从内部和外部同时防止由于过度日晒所导致的皮肤损伤等等。
[编辑本段]花青素的研究应用
现代人发现,尽管抗生素和维生素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也解决不了诸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现代疾病以及亚健康状况,更不能解决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的问题。科学研究:如果一旦解决了自由基的侵害问题,那么人体细胞就可以真正自由成长,人的平均寿命一定会达到125岁。所以人的寿命长短直接取决于人们抗氧化抗自由基能力的强弱,而花青素的发现为全世界的人找到了抗氧化抗衰老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花青素的发现和应用使人类从20世纪的抗生素、维生素时代,进入到21世纪的花青素时代!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合成色素的使用种类和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因此,开发和应用天然色素已成为世界食用色素发展的总趋势。
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属于类黄酮化合物。在植物中常见的有6种,即天竺葵色素(p g)、矢车菊色素(cy)、飞燕草色素(dp)、芍药色素(pn)、牵牛花色素(pt)和锦葵色素(mv)。自然条件下游离的花青素极少见,常与一个或多个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等通过糖苷键形成花色苷,花色苷中的糖苷基和羟基还可以与一个或几个分子的香豆酸、阿魏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等芳香酸和脂肪酸通过酯键形成酰基化的花色苷。已知天然存在的花色苷有250多种,存在于27个科、73个属的植物中。
已开发的花青素葡萄皮色素是开发最早且最丰富的花青素类色素,由葡萄科果实的果皮或葡萄酒酒厂的废料-- 葡萄渣,以水或乙醇萃取,后经精制、真空浓缩而得,主要成分有锦葵色素-3-葡糖啶、丁香啶、二甲翠雀素、甲基花青素、翠雀素等,广泛用在饮料、冷饮、蛋糕、果酱等的生产上,用量0.002%~0.3%。
玫瑰茄色素(玫瑰茄红),由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玫瑰茄的花萼提取精制而来,100g干花萼可制得 1.5g总花色苷,主要成分有飞燕草素-3-接骨木二糖苷、矢车菊素-3-接骨木二糖苷和少量的飞燕草素-3-葡糖苷、矢车菊素-3-葡糖苷,玫瑰茄红是食用红色(至紫色)色素,适用于ph值在4以下,不需高温加热的食品,如糖浆、冷点、冰糕、果冻等,用量在0.1%~0.5%。
高粱红色素是取自紫黑色或红棕色高粱种子的外果皮,主要成分是芹菜素和槲皮黄苷。高粱红对光、热稳定,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可呈红棕色,染色力强,是食用红棕色色素,因其性质稳定,故应用广泛。
另外国际上已开发应用的花青素类色素花生衣红色素、落葵红、黑加仑红、天然苋菜红、紫玉米色素、桑葚红色素、红米红(黑米红)、紫苏色素、红球甘蓝色素、蓝锭果红等。花青素类色素在酸性环境中呈现红色,色泽亮丽,并且对光、热、氧稳定性好(葡萄皮色素除外),是日用品调色的最佳天然色素之一。而国内除红球甘蓝色素、紫苏色素、蓝锭果红、紫玉米色素未得到批准之外,其他的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应用研究和存在的问题花青素同其他天然色素一样无毒无副作用,安全性能高,着色色调自然,更接近天然物质的颜色,且具有保健功能。但是与合成色素相比较,花青素类色素也存在一些缺陷,花青素对ph值、温度、光照、金属离子十分敏感,稳定性差,如色调会随ph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在酸性环境中显红色,中性时显紫色,碱性时显蓝色。
花青素分子中存在高度分子共轭体系,具酸性与碱性基因,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稀碱与稀酸等极性溶剂中,溶剂中通常用含有少量盐酸或甲酸的甲醇做溶剂提取,其中的酸能防止非酰基化的花色苷的降解,然而在蒸发浓缩时这些酸会导致色素的降解,在一些植物中,少量的酸会使酰基化的花色苷部分或全部的水解,在对从葡萄中提取花青素的多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证明,当溶剂中的hci达到0.12mol/l时就能使酰基化的花色苷部分水解。简单的提取纯化工艺很难达到含量≥24%的标准,而欧洲国家利用他们自己拥有的提取纯化技术,可使提取物的花青素含量≥36%。
近年来对花色苷类色素的抗氧化性及生理功能有较多的研究报道,并研究了它们的抗氧化性与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然而,花色苷在活体组织中的抗氧化功能却很少得到证实,因此更有待于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以下问题:人体吸收花色素苷的相关机制以及花色素苷的转化产物对人体所起的作用,药物动力学,物种形式或组织结构的分布情况。
未来有潜力的花青素类色素花青素类色素广泛存在于葡萄、血橙、红球甘蓝、蓝莓、茄子皮、樱桃、红橙、红莓、草莓、桑葚、山楂皮、紫苏、紫甘薯、黑(红)米、牵牛花等植物的组织中。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从红球甘蓝的叶子中提取分离出4种花青素,并将其作为食品着色剂(红至红紫色),广泛用于糖果、果汁、汽水、冰淇淋、话梅的生产上。紫苏色素主要成分是紫苏素、紫苏宁,是存在于紫苏科中具有紫色叶的品种的天然红色素,日本在1993年就规定其为食品添加剂,并用于口香糖、果汁饮料等,认为其具有预防过敏、防龉齿、消炎等作用。紫苏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是我国卫生部卫防字(1987)57号文公布的第二部分33个药食两用的品种之一。近年来从紫甘薯中提取花青素成为国际上热门研究项目,因为紫甘薯产量高,容易栽培,是经济地获取花青素的理想途经,尤其是高花青素紫甘薯品种的育成,为规模化生产花青素提供了优质原料!
紫甘薯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人工酰基化以提高花青素稳定性的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另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可以用于花青素类色素的其他生产。花青素因其亮丽的色泽、抗氧化和其他保健功能,必将 投入工业化生产,以丰富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原花青素
[编辑本段]1.什么是原花青素
原花青素是oligomeric proantho cyanidins(opc)的中文学名,是一种有着特殊分子结构的生物类黄酮,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一般为红棕色粉末,气微、味涩,溶于水和大多有机溶剂。 一般为葡萄籽提取物或法国海岸松树皮提取物。
原花青素(葡萄籽提取物)是一种新型高效抗氧化剂,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强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非常强的体内活性。实验证明,opc的抗自由基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50倍,维生素c的20倍,并吸收迅速完全,口服20分钟即可达到最高血液浓度,代谢半衰期达7小时之久。
[编辑本段]2.花青素的多种保健作用
[编辑本段](关键词)
血液循环
在欧洲,为了改善血液循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减轻水肿和抑制静脉曲张等,花青素己用于临床治疗几十年。花青素可以强化毛细血管、动脉与静脉血管,因此,它有消肿化淤的功效。毛细血管的阻力减少和渗透性改善,使细胞更容易吸收养分与排除废物。输送养分与运出废物这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心脏负责抽压血液;动脉与静脉血管输送血液;而负责运送营养给细胞,又运出废物的是毛细血管。花青素可以清除细胞膜中水溶性和脂溶性的自由基,因此,抑制了释放某些酶去伤害毛细血管壁的过程。
花青素的滋补功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观察到。法国波尔多大学的henrichoussat 教授做了一次试验,试验者有47人,年龄从37岁到85岁,每人服用 100毫克花青素。27小时后发现,毛细血管的阻力减少了40%。
花青素——视力保护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糖尿病的征兆,它是眼睛毛细血管微出血引起的,是成年盲人的常见病因。法国允许用花青素治疗该病已经很多年了。这一方法显著减少了眼睛毛细血管出血,改善了视力。花青素也已经用来防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后的并发症。
1998年,专家们选择了许多没有眼病眼伤的人做试验,考察花青素是否可以缓解夜盲症。参加者分成两组,一组是晚上开车的司机,一组是整天和电脑屏幕为伴的人。四个星期后,再检查他们的耐盲能力,98%的试验者有了改善。
水 肿
水肿是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等渗进了人体组织引起的,它通常是受伤部位肿胀。坐得过久的健康人会有水肿,妇女月经前会有水肿,运动受伤经常引起水肿,某些手术后可能有水肿,一些疾病也能导致水肿。
研究表明,每天服用一次花青素,水肿可以明显缓解。法国波尔多大学做过临床试验,考察了平均年龄为60岁,有水肿病的40位患者。参加者分成两组,患者是在60天内每天服用300毫克的花青素,所有人的病症减轻。30天后,26%患者的肿胀消失。60天后,63%的试验者腿部的水肿痊愈。
漂亮的皮肤
欧洲人称花青素为青春营养品,皮肤维生素,口服化妆品。因为它能恢复胶原蛋白活力,使皮肤平滑而有弹性。胶原蛋白是皮肤的基本成份,并且是一种使我们身体成为一个整体的胶状物质。维生素c是生化合成胶原蛋白必要的营养品。花青素使更多的维生素c生效,这意味着,维生素c可以更容易地去完成它所有功能(包括胶原蛋白产生)。花青素连接在胶原蛋白上,可以阻止那些破坏胶原蛋白的酶的危害。花青素不仅帮助胶原蛋白纤维形成交联结构,而且可以帮助恢复因受伤和自由基所引起的过度交联的损害。过度交联会使结缔组织窒息和硬化,从而使皮肤起皱纹和过早老化。花青素还保护人体免受阳光伤害,促进治愈牛皮癣和寿斑。花青素也是局部施用的皮肤霜的极好添加剂。
胆固醇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基本成份,对于产生荷尔蒙和促进脂肪酸的输送来讲,它起了关键作用。但是,过多的胆固醇是一个潜在的坏兆头。花青素和维生素c的组合可以使胆固醇分解,成为胆汁盐,进而排除体外。花青素加快了有害的胆固醇的分解和排除。这里,维生素c和花青素之间的协同关系再一次得到证实。
心脏保护剂
花青素不仅帮助恢复皮肤弹性,而且也帮助关节、动脉以及其它组织(如心脏)维持正常功能。血管系统负责血液流动,把血液送到所有细胞和组织。因此,不管是从长期和短期效果来看,花青素都是至今发现的、最好的心脏保护剂。花青素也抑制组胺产生,因而可减轻炎症动脉抗拒那些引发心血管病的诱变因素的冲击。
尽管法国人通常吃高脂肪食物远多于美国人,但法国人死于心脏病的比例比美国人少很多,法国人以爱喝酒出名,通常是进餐必饮。法国饮君子患冠心病的人数也比不沾酒的人群低30%到40%,这是因为法国红葡萄酒中含有花青素。
过敏和发炎
花青素不仅帮助减缓心血管发炎,且也帮助治疗许多疾病,例如,过敏、气喘、支气管炎、花粉热、类风湿动脉炎、运动受伤、压力溃疡等。人体发炎时要释放出一种名叫组胺的化合物,它可诱发上述疾病的种种症状。花青素抑制产生组胺需要的酶,防止生成组胺,从而减轻发炎。花青素是组胺的著名的抑制剂,但它并不阻碍其它的酶。现在,我们身体过多地承受了来自食品、饮用水、空气和动植物(如花粉)的化学物质及污染物,其结果,过敏便成了非常普遍的疾病。有关花青素抗过敏和抗炎症的能力,许多文献都有记载。运动员很赏识花青素,因为花青素使关节灵活、可以修复结缔组织内的胶原蛋白,以及减轻水肿。还有报道,花青素改善许多人的关节炎症。
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的病症,可以包括疼痛、搔痒、烧伤、疲劳。严重的静脉曲张能引起心脏病、中风、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haake博士在德国汉堡市做过临床研究,发现花青素有益于静脉曲张病患者。参加试验的患者有110人,其中41人有小腿痉挛症。患者每天口服90毫克花青素,77%的试验者有重大改善。此外,93%的小腿痉挛患者的病症消失。
大脑功能
花青素可以帮助增进记忆力,减缓衰老以及中风的风险。甚至在中风发生之后,花青素能帮助改善记忆力和大脑功能,这个事实已被临床研究证明。例如,对于儿童的功能亢进病(或多动症),经常是用叫做ritilan的西药医治。这种西药有妨碍小孩生长的副作用,患者可能对它产生依赖性,一旦停止服用,患者就会产生食欲增加,抑郁和昏睡等病症。一些报告建议,用花青素天然补品替代ritilan 既有效又安全。
改善 缺 氧
缺氧就是指长期缺少氧气,这对身体有不可弥补的伤害。老年人缺氧,可能造成精神上和肉体上的问题,如患alzheimer(阿尔察默)病。上年纪的人,血液循环经常不太好。花青素清除了自由基,抑制了毛细血管破裂和周围组织的破坏。花青素还改善了毛细血管状态,增强流向大脑的血液循环,因此,大脑可得到更多的氧。
经前综合症
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花青素能减轻折磨妇女的经前(紧张)综合症。因为荷尔蒙失去平衡,心理上和身体上会出现许多种病症。体液滞留影响了血液正常流动,结果,大脑、卵巢与子宫得不到足够的氧。低血糖也可能是一种诱发经前综合症的因素。这种病可能表现为下面任何一种或全部病症:乳房肿胀与触痛、腰酸背痛、腹部胀起、肌肉痉挛、性格变化(如发脾气,勃然大怒,甚至想自杀)、抑郁、疲劳、晕厥、失眠、关节痛、头痛、尿闭。
在一次经前综合症的研究中,有165名妇女每天口服200毫克的花青素。两个月后,60%的妇女身体疾病消失了。四个月后,80%的妇女的身体症状没有了,一半妇女的心理方面的病症也不存在了。
还有很多关于花青素滋补身体,有益健康的研究报道,它包括以下(但不局限)这些方面:改善了肝脏功能,降低了静脉炎与癌症的风险,改善了多种硬化症以及预防白内障等。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证明,花青素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包括:
1、通过三条途径保护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清除血液中存在的氧自由基;帮助机体阻止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血管壁的完整性。
2、阻抑胶原酶和弹性蛋白酶对结缔组织的降解作用,因而有利于保持皮肤的弹性,发挥抗皮肤衰老的功效。
3、能增强眼底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四肢末梢毛细血管的微循环。
4、通过维持血管的健康和改善微循环,使各器官和组织获得较充足的血液供应。
5、能增强免疫功能,表现在花青素提高喂酒精的小白鼠和感染逆转录病毒的小白鼠细胞介素2的免疫应答能力。
6、花青素还可增强维生素c的功效,延长维生素c在人体内发生功效的时间。
7、花青素在水中的溶解性非常好,口服后吸收好,进入人体内起效快,而且作用时间持久。
8、作为保健食品,安全性非常重要。多种动物实验和实验系统研究的结果证明,花青素无毒、无致突变性、无致癌性、无致畸胎性、无致敏性,因此花青素是安全的。
[编辑本段]3.花青素的安全性
masquelier教授和许多科学家利用花青素,已经做了多年的各种临床、化验、毒性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广泛试验证明了花青素是无毒、不致癌、没抗原性、不致胎儿畸形的滋补品。masquelier教授指出,他用花青素治病防病有四十多年,从来没有看到直接或间接的毒性。
[编辑本段]4.服用剂量
在大数多临床报告中,成年人每天服用100和200毫克之间的花青素。专家建议,最大剂量是按体重一磅每天一毫克的比例计算,疗程为一到两星期。然后剂量减少,每天维持在50和100毫克之间。当生病或突然过敏的时候,有一个大致方法,每天口服 150到 300毫克,直到危机过去。小孩的剂量通常是成年人的一半。
前花青素:抗氧化的"利器"
切开的苹果会变黄,橡胶使用久了会变脆变硬,裸露的金属会生锈……氧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人体也在这种无法避免的过程中日渐衰老。如何减缓衰老、延年益寿?人们将目光瞄准了前花青素。
前花青素(pca)是一种有着特殊分子结构的生物类黄酮,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非常强的体内活性。实验证明,pca的抗自由基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50倍,维生素c的20倍,并吸收迅速完全,口服20分钟即可达到最高血液浓度,代谢半衰期达7小时之久。
关键词1:改善血液循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糖尿病的征兆,它是眼睛毛细血管微出血引起的,是成年盲人的常见病因。pca可以强化毛细血管、动脉与静脉血管,因此,它有消肿化淤的功效。法国用pca治疗该病已经很多年了,这一方法显著减少了眼睛毛细血管出血,改善了视力。
1998年,专家们选择了许多没有眼病眼伤的人做试验,考察pca是否可以缓解夜盲症。参加者分成两组,一组是晚上开车的司机,一组是整天和电脑屏幕为伴的人。四个星期后,再检查他们的耐盲能力,98%的试验者有了改善。
关键词2:心脏保护剂
pca对关节、动脉以及其他组织(如心脏)维持正常功能起着关键的作用,不管是从长期和短期效果来看,pca都是一种极佳的心脏保护剂。胆固醇是细胞膜的基本成分,它对于产生荷尔蒙和促进脂肪酸的输送有着关键作用。但是,过多的胆固醇是一个潜在的坏兆头,它对于心脏的害处是众所周知的。而pca和维生素c的组合可以使胆固醇分解,成为胆汁盐,进而排出体外。
一个现实的例子是:尽管法国人比美国人更加钟爱高脂肪食物,但法国人死于心脏病的比例却比美国人低很多。医学界普遍认为,这是由于法国红葡萄酒中富含pca的缘故。除了葡萄籽以外,松树皮中也含有大量的pca。
关键词3:抵御过敏和发炎
由于污染的缘故,我们身体过多地承受了来自食品、饮用水、空气和化学物质,过敏便成了非常普遍的疾病,而pca可以帮助治疗许多过敏性疾病。人体发炎时会释放出一种名叫组胺的化合物,它可诱发上述疾病的种种症状,pca的作用便是抑制产生组胺需要的酶,从而减缓过敏和发炎的症状,减轻水肿,并具有修复结缔组织内胶原蛋白的功效。由于pca具有这种独特的作用,因此颇得运动员的赏识。
关键词4:改善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是一种极其讨厌的病症,它的症状包括疼痛、瘙痒、疲劳等。严重的静脉曲张甚至能引起心脏病、中风、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根据haake博士在德国汉堡市做过的临床研究表明,前花青素对于静脉曲张病患者大有裨益。在这个试验中,患者每天口服90毫克前花青素,其中77%的试验者有重大改善,高达93%的小腿痉挛患者的病症消失。
关键词5:增进大脑功能
前花青素可以帮助增进记忆力,减缓衰老以及中风的风险。甚至在中风发生之后,前花青素能帮助改善记忆力和大脑功能。对于儿童的功能亢进病(又称多动症),医生经常会开出一种叫做ritilan的药物。这种药物有妨碍小孩生长的副作用,患者可能对它产生依赖性,一旦停止服用,患者就会产生食欲增加、抑郁和昏睡等病症。一些报告建议,用前花青素天然补品替代ritilan,既有效又安全。
我吃过葡萄籽,效果不错,不过我不是吃的安利的,安利的很贵,我是在淘宝上买的“美国gnc葡萄籽精华100mg*100粒 125元。”
除甲醛空气净化器10大排名是哪些?
最佳答案十大除甲醛净化器以CADR高低排名为飞利浦、艾泊斯、畅呼吸、三个爸爸高达卫士、352、霍尼韦尔、泰拉蒙、西电耐斯A6、Eraclean、AO史密斯。从各品牌标注除霾、除醛参数对比来看,比较推荐飞利浦、西电耐斯A6、畅呼吸、三个爸爸高达卫士。
这几款风量最大,但类似352及其他几个净化器在出风口上面添加盖板的,会导致出来的风直吹身体。CADR(洁净空气量),即1小时能输出多少立方米的洁净空气,值越大。
1、飞利浦
AC8612是飞利浦多产品线齐头并进的典型代表品牌。相比上一代产品,这款净化器拥有更小的体积、更大的CADR值和更均衡的性能表现,整体来说还算不错。
2、西电耐斯A6
西电耐斯品牌的空净产品,可以说是行业内的“老大哥”了,早在2003年,西电耐斯品牌就已成立,至今已有15年的历程。西电耐斯A6不仅拥有600m³/h的超大风量,其最大的亮点是静音档的CADR值超乎寻常的达到了220m³/h。
3、畅呼吸
畅呼吸KJ800G-JT01的静音档CADR是205m³/h,仅次于西电耐斯A6位居第二,这对于一个刚进军空净行业的新手来说确实难能可贵,称得上匠心之作了。但论其噪音控制方面,只能说可提升的空间依旧很大。
4、三个爸爸高达卫士
三个爸爸智能空气净化器高达卫士出风口PM2.5实测为0,甲醛去除率97%。官方未标出其静音档的CADR值和推荐面积。
5、352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352可以说是空净产品中的“老朋友”了,这个执着于塔式结构的国产净化品牌在2017年为我们带来了新品—X83,独特的塔式结构设计让其各项数据表现较为均衡且突出,美中不足的是耗材成本过高(耗材成本999元),是老牌中的实力派选手。
睾丸酮对健身有什么作用?
最佳答案甲基-1-睾酮(M1T)
1、什么是M1T?它来自哪里?
甲基-1-睾酮(17-a-甲基-17-b-羟基--雄-1-烯-3-酮)是一种证明比睾酮效果强7到16倍的激素原。
据报道1-睾酮(17-羟基-5-a-雄-1-烯-3-酮;1-TU)比普通睾酮制剂效果强7倍,而甲基-1-睾酮效果比一般的1-睾酮产品效果还要强得多。1-睾酮被甲基化后形成甲基-1-睾酮,主要是为了避免被肝脏所破坏,因此增加了口服吸收率。鉴于此,甲基-1-睾酮可以说是目前最有效的1-睾酮产品了。
2、它有什么作用?有什么科学研究给它提供证据?
甲基-1-睾酮(和1-睾酮)目前还是没有可靠的药物/医学应用实例的物质,由于该激素原只是最近才被偶尔发现的,因此还需要通过正式学术来进行相关的研究。
然而来自健身健美界的应用实例却是存在的,甲基-1-睾酮效果强劲,促进肌肉增长的作用和相当剂量的非法类固醇相似!
过去许多物质都声称有具有相似效果,但结果却令人失望!然而,甲基-1-睾酮的使用者却在两周时间内得到常规10磅的瘦肌肉体重增加的效果,这些增加是在平均基础上的,而且是通过大量数据获得的。
因此,很明显,甲基-1-睾酮是目前最强大的增肌利器!
3、谁需要它?缺乏有什么症状?
由于机体可以产生内源性睾酮,因此在年轻(18-30)的时候,机体不会需要外源性的甲基-1-睾酮。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自然睾酮水平逐渐下降,睾酮水平的下降可导致一系列的情绪异常和性功能紊乱。
面对自然睾酮水平的下降,那些想要恢复他们体内的激素水平的人可能会使用甲基-1-睾酮。虽然我们强烈不推荐自我医治,但这种方法还是非常有效的。
想要增加瘦肌肉体重的健身健美者同样可从甲基-1-睾酮得到益处。虽然给人的体格增加肌肉在机体上不是必需的(但在某种情况下,增加肌肉可能成为一个生存问题),心理需要却是存在的。
年龄小于18岁的青少年应该禁止使用该补剂。
4、服用剂量是多少?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促合成类固醇的典型副作用包括:男性乳房发育、水钠储留、睾丸轴的功能紊乱、胃扩张、男性脱发(MPB)和痤疮。甲基-1-睾酮的使用者都没有这些常见副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甲基-1-睾酮不会转化为雌激素!
服用甲基-1-睾酮的一个常见副作用是嗜睡。攻击性增强也有报道,其它包括血压增高、抑制食欲。但是这些副作用都具有剂量相关性。
在甲基-1-睾酮的一个循环周期中,使用者应该避免酒精、其他刺激剂和抑制剂,因为这些物质可增加对肝脏的额外应激。
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剂量指南,因此最好严格按照产品说明来服用。以往使用者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好的起始剂量为5-10毫克/天,要达到最佳效果需增至20-40毫克/天。循环使用的周期不应超过4周,然后给机体同样的时间来恢复和净化,同时补充肝脏解毒剂,如乳蓟(milk thistle)会有好处,最好结合些抗雌激素补剂,如ErgoPharm的6-OXO。
枇杷病虫害有哪些?
最佳答案1.枇杷叶斑病 枇杷常见的叶斑病(见图2-82)有灰斑病、斑点病和角斑病。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等省(自治区)。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早期落叶,使植株生长衰弱,影响抽发新梢。灰斑病为害果实,常造成果实腐烂,影响产量较大。
图2-82 枇杷叶斑病
1.枇杷褐圆斑病病叶 2.枇杷角斑病病叶、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3.枇杷灰斑病病叶、病果及分生孢子
(1)症状 斑点病和角斑病仅为害叶片,灰斑病除为害叶片,还能侵害果实。这三种病害在叶片上往往并发,其症状区别为:
①灰斑病 叶片被害,初生褐色圆形的病斑,后呈灰白色,表皮干枯,易与下部组织脱离,多数病斑可愈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病斑边缘明显,为黑褐色环带,其上散生黑色小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果实被害,产生圆形紫褐色病斑,后明显凹陷,其上亦散生黑色小点。
②斑点病 病斑初期为赤褐色小点,后扩大,近圆形,沿叶缘发生时则呈半圆形,中央灰黄色,外缘仍为赤褐色,或灰棕色,多数病斑愈合后成不规则形。使病叶局部或整张枯死。长有黑色小点,有时排列成轮纹状,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③角斑病 叶片上初生褐色小点,后扩大以叶脉为界,呈多角形,常多数病斑愈合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病斑赤褐色,周围往往有黄色晕环,后期病斑中央稍退色,其上长出黑色雾状小粒点,这是病菌的子座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2)病原 三种叶斑病的病原均为一种半知菌亚门真菌。灰斑病(Pestalotia funerea Desm.):分生孢子盘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纺锤形,由5个细胞组成,中央的3个茶褐色,两端的细胞无色,顶端具有3根纤毛。基部有脚毛1根。斑点病(Phyllosticta eriobotryae Thuem):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黑色,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有孔口突出表皮外。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角斑病[Cercospora eri-oboiryae(Enjoji)Sawada]:菌丝体集结在寄主表皮下,形成子座,然后长出分生孢子梗。初生分生孢了梗直立,单胞,淡褐色。老熟时先端稍弯曲,颜色变深,有隔膜1~5个。分生孢子无色,鞭状,直或稍弯曲,有隔膜3~8个,每个细胞内含有1~3个油球。
(3)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病叶或病果残体上越冬,翌年3~4月,越冬后的病菌及新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引起初次侵染。在长江中下游产区,3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底都是该病迅速蔓延时期。在温暖地区,病菌的分生孢子终年不断产生,造成重复侵染。一般土壤瘠薄,排水条件差,栽培管理不良的果园,发病较重。苗木发病常重于成株。
品种间发病情况也有差异。据报道,余杭塘西的五儿、之大早、二早、软条白沙、吴县的照种、白玉易感病。而夹脚宝珠及青种则较抗病。
(4)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在建园时行深沟高畦栽植,并加强整枝修剪,使树冠通风透气,可减轻发病。增施肥料,促使树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改善果园环境。②冬季清除落叶,剪除病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③苗圃或果园,于新叶长出后喷1∶1∶160~200倍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一般自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喷药,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2.批杷炭疽病 枇杷炭疽病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主要为害成熟果实,果品在贮运过程中,因温度高湿度大,受害甚烈,造成很大损失。嫩稍,叶片苗木也受害。
(1)症状 初发生时在果实上发生淡褐色水浸状圆形小斑,后变深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凹陷,密生黑色小点,天气潮湿时溢出淡红色粘质物蔓延全果,致使全果腐败呈暗褐色,最后病果缩成僵果挂在树上或落于地面,不堪食用。
(2)病原(gloeosporium fructigemum berk)为一种真菌,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多数聚集为肉桂色。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果上越冬。次春,借风雨传播。在春季温暖多雨的年份为害最烈。果实成熟时遇高温多雨为害严重。荫蔽通风透光不良,虫害多的果园均促使病害的发生。
(4)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结合冬季修剪,清除病果,并深埋或烧毁。②注意及时防治果园害虫。③早期发现病果,立即摘除,以防蔓延。④结合防治叶斑病,于5月上旬果实采收前,喷0.5%波尔多液保护果实,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1~2次。
3.枇杷白纹羽病 枇杷白纹羽病分布很广,一般在老枇杷产区都有发生,还危害苹果、梨、葡萄及核果类等多种果树。主要以病菌为害植株根部,引起腐烂,病树叶片发黄,早期脱落,以后逐渐枯死。
(1)病状 白纹羽病中侵染根部,在根尖形成白色菌丝,老根或主根上形成略带棕褐色的菌丝层和菌丝索,结构比较疏松柔软。菌丝索可以扩展到土壤中,变成较细的菌索。菌丝层上可生长出黑色的菌核。菌丝穿过皮层侵入形成层深入木质部,导致全根腐烂,地上部分叶片发黄,脱落。
(2)病原 该病原为一种真菌[Rosellinia necatrix(Haitig)Berlese)],属于囊菌亚门。在自然条件下,病菌主要形成菌丝体、菌索、菌核,有时也形成子囊壳。子囊壳黑褐色,近球形,集生于死根上。子囊圆柱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纺锤形,褐色至黑色。
(3)发病规律 主要以菌丝体越冬,靠接触传染。病菌的菌丝残留在病根或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并且能寄生多种果树,引起根腐,最后导致全株死亡,是重要的土质病害。
(4)防治方法 ①白纹羽病寄主范围很广,最好不在新伐林地开辟果园。若在新伐林地建果园,一定要把烂根清拣干净。②发现病树应及时挖除,并开沟隔离,以防蔓延。③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料,注意中耕排水,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④对受害轻的树可以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淋根。
图2-83 枇杷癌肿病
1.病组织及病原细菌 2.被害新梢 3.被害果实 4.枝干症状
4.枇杷癌肿病 枇杷癌肿病(见图2-83)又称芽枯病,在日本普遍发生,我国产区也有发生,但未见明确的鉴定报道。是一种危险性很大的病害。病菌侵染新梢常引起芽枯。枝干受害常出现癌肿症状,癌肿部位往往成为昆虫之巢室。大枝感病后,常致枯萎,使树体衰弱,产量降低,甚至全株死亡。该病应严格检疫。
(1)症状 病菌侵害新梢,枝干,叶和果实及浅土层根系。新梢受害,在新芽上产生黑色溃疡,呈芽枯症状,常使侧芽簇生。枝干被害初为黄褐色不规则斑,表面粗糙,后生环纹状隆起开裂线,露出黑褐色木质部,后迅速膨大成癌肿症状。树皮多翘起,皮层木质部腐烂。叶片受害,在新叶的叶脉上发病时,常使叶面皱缩成畸形。叶脉褪绿,后期病部破裂为孔洞。果实感病,果面溃疡粗糙,果梗表面纵裂。
(2)病原pseudomonas eriobotryae(Takimoto)为一种细菌,属假单胞菌属。细菌为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为1.2~2.3微米×0.6~0.1微米,极生鞭毛。
(3)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叶、枝干病部越冬。翌年4~7月在潮湿时,从病部溢出病菌,借风雨、昆虫以及人和工具传播。此病大多从叶、枝梢的伤口,气孔和皮孔侵入。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病苗木、接穗等。在新梢抽生期若遇多雨天气,新梢易发病。树势衰弱也容易发病。伤口与发病有关,凡枝梢发病,都在采果痕、抹芽后芽痕、落叶的叶痕、剪口处或食心虫和天牛伤口处侵入。据日本资料,茂木、田中品种略抗病。
(4)防治方法 ①做好果园管理,注意开沟排水和改良土壤,使根系深入土层,增强树势和提高抗病力。②剪除病枝病叶并烧毁,在采收、修剪时,都应使用剪刀,使伤口光滑,减少病菌寄生。③及时防治虫害,防止或减少伤口发生;喷0.5%~0.6%波尔多液保护伤口。④每年4月和9~10月刮除病部,尤以4~5月为佳,此时伤口组织最易愈合。刮净病部,涂用抗生素糊剂1000~1500毫克/升或链霉素;或涂刷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效果也佳。⑤在3~4月春梢抽出期,最好喷0.6∶0.6∶100或0.4∶0.6∶100波尔多液。⑥苗木要严格检疫,防止带病栽植。
5.枇杷黄毛虫(Selepa celtis M oore)枇杷黄毛虫(见图2-84)又称枇杷瘤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各产区都有不同程度受害,是枇杷的一种主要害虫。寄主植物除枇杷外,还危害梨、李、杧果等。以幼虫为害枇杷嫩芽嫩叶,也为害老叶、嫩茎、表皮和花果。为害严重时,整株叶片食尽,使树势衰弱影响结果。
图2-84 枇杷黄毛虫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0毫米,展翅宽23毫米左右,雄虫略小;体灰白色,有银光。前翅有2个弯曲的黑斑,缘毛黑色,前胸两侧密布灰白色鲜毛。卵扁圆形,初产黄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色,卵壳面有纵向刻纹。幼虫老熟时体长22~23毫米,头体背黄色,腹面草绿色。中、后胸及腹部各节背面每节生有3对毛瘤,上生刺毛,第六节背面有一对明显的黑褐毛瘤。其中第三节背面有一对毛瘤较大,有光泽。胸足和腹足各3对,臀足1对。蛹近椭圆形,体长8~11毫米,初为淡黄色,后变为红褐色,背面隆起,腹面平坦,第七腹节两侧呈瘤状突起,蛹化于茧内,茧与枇杷皮同色。
(2)生活习性 黄毛虫以蛹在树枝或老叶背面越冬。次年日气温升至20℃时羽化,成虫白天常头向下栖息树干上,趋光性弱。在浙江黄岩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发生在5~6月,枇杷春梢抽生后至采收前;第二代发生在夏梢抽生后的7~8月;第三代发生在9~10月,枇杷秋梢抽生后花苞吐露前。这三个时期分别在枇杷春、夏、秋梢抽生后,嫩叶较多,食料充足,因此,受害严重。在福建福州一年发生5代,第一代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第二代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三代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四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五代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各代发生整齐,无重叠现象。
雌虫卵散产于枇杷嫩叶背,成虫寿命2~10天。卵期3~7天。幼虫期为15~31天,老熟后在叶背主脉附近或枝干地面的荫蔽处结茧化蛹。越冬代多在树干基部结茧化蛹。
据福建观察,黄毛虫的天敌有广大腿小蜂、驼姬蜂和金小蜂三种。浙江有悬茧姬蜂、茧蜂和寄生菌等天敌。
(3)防治方法 ①冬季用禾秆或布擦净树干或主枝,消灭在枝干上的越冬蛹。这是防治枇杷黄毛虫有效的方法。②在初龄幼虫群集新叶时,进行人工捕杀;利用成虫喜欢停在树干上的特性,在羽化期捕杀。③点灯诱杀。在各代成虫发生期,在果园内架设灯光诱杀成虫。④在枇杷每次抽梢期,幼虫初孵阶段时喷药保梢。用90%敌百虫晶体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5000~6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倍或50%硫磷乳油800倍液;2.5%鱼藤精500倍液,或用25%、40%敌百虫粉剂直接喷撒。⑤保护和利用天敌,增加自然寄生率,以控制为害。
6.舟形毛虫(Phalera flavescens Btemeret Grey)舟开毛虫(见图2-85)又称枇杷舟蛾,俗称黑毛虫。属鳞翅目舟蛾科。分布很普遍。食性复杂,主要寄主有枇杷、梨、桃、李、梅等多种果树,是枇杷的主要害虫。幼虫咬食嫩芽、嫩叶。后随幼虫成长啮食叶片,轻则削弱树势,重则全株死亡。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22~30毫米。前翅淡黄白色,翅基有一个椭圆形斑块,暗灰褐色,外缘有6个扁圆形斑块,联成一条长带状。卵近球形,初产时淡绿色,近孵化时灰色。初龄幼虫黄绿色,体节上有黑色毛疣,刚毛长,头和前胸背板漆黑色,腹部末节有1对向后伸出的尾铗。老熟幼虫体长50毫米,头黑色,身体背面紫褐色,腹面紫红色。体上有许多黄白色长毛,静止时,头、尾翘起像船。蛹长20~23毫米,红褐色,臀棘为两个二分叉的刺。
图2-85 苹掌舟蛾
1.成虫 2.幼虫
(2)生活习性 此虫在福建莆田、江苏一年发生1代,在浙江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发生始期约在6月上、中旬,盛发期约在7月。在浙江黄岩,于翌年4月下旬见成虫,5月上旬见卵。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幼虫发生期,但发生量不多,为害枇杷春梢。6月中下旬蛹化、6月下旬至7月中旬成虫羽化。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卵期,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幼虫期,以为害夏梢叶片为主,尤以9月中、下旬为最烈。
成虫产卵于叶背,卵期约为7天,孵化后幼龄幼虫群集为害,头部朝里排列整齐,先食叶表皮和叶肉,仅剩下网状与绒毛。稍大幼虫即分散为害,啃食叶片,仅留叶柄或叶脉。一般幼虫早晚取食,白天静伏叶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幼虫老熟后沿树干爬或吐丝附落入土化蛹。幼虫受惊即叶丝下坠。成虫白天停息于隐藏处,夜间活动,有趋光性。
(3)防治方法 ①人工捕捉幼虫。掌握低龄期有群集为害和幼虫受惊吐丝下坠习性,振落幼虫捕捉之。②喷药防治。可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③掌握成虫发生期,果园设黑光灯诱杀。④冬季结合深翻,杀死或冻死越冬蛹。
7.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桑天牛(见图2-86)又名桑褐天牛,俗称哈虫、铁炮虫等。属鞘翅目天牛科。分布全国各地。是多种果树、林木的重要害虫。以成虫啃食枇杷嫩枝皮层,造成许多孔洞,使树势衰弱,叶片变黄;幼虫蛀害树干、主枝和侧枝木质部。枝干受害,如遇大风,易折断,严重的甚至全株枯死。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6~46毫米。体黑褐色,密披黄褐色绒毛。雌虫体较大而触角短,雄虫体较小,而触角长。前胸背板两侧中央各有1个刺状突起,鞘翅基部有许多黑色有光泽的瘤状突。卵椭圆形,稍扁平,弯曲。初产时黄白色,近孵化时变淡褐色。幼虫乳白色,头小,口器坚硬,背板有凹陷的曲“山”字形纹。老熟幼虫体长65~70毫米,圆筒形,乳白色,前胸自背板后缘开始,密布深褐色刻点,前方的刻点呈放射状,近后缘角的地方各有一长一短的两条向内方倾斜的凹沟。蛹体长40~50毫米,淡黄褐色。
图2-86 桑天牛
1.成虫 2.幼虫头部及前胸背观
(2)生活习性 桑天牛1~2年完成1世代。幼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幼虫经两个冬天后,第三年5月至6月化蛹盛期。6月中下旬到7月中旬成虫盛发。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产卵期,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幼虫孵化期,7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多在早晨及黄昏交尾,产卵时先将枝条表皮咬成“U”形伤口,然后将卵产于伤口内。卵经过10~14天孵出幼虫。先向上蛀食10毫米左右,然后转头沿着枝干木质部往下蛀食,并逐渐深入心材。幼虫在蛀道内每隔一定距离向外穿一蛀孔,供通气和排粪。幼虫为害期间,如见枝干上有新鲜虫粪的蛀孔。孔下方就有幼虫为害。
(3)防治方法 ①成虫发生期,利用其上午9时前和雨后不善飞行的习性及咬食枝条皮层的为害状,人工捕捉成虫。也可用棍棒敲打枝干,即可将其惊落地面,然后收集消灭。②果园周围不要栽植桑树,也不能与桑类混栽。③成虫初发期,在树干和大枝上喷50%辛硫磷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12~15天后再喷一次,可消灭成虫于产卵之前。④成虫发生期,经常检查产卵伤口和排粪情况,如有发现,可用小刀尖等利器刺入产卵刻槽,即可把卵杀死。⑤幼虫发生危害期。根据地面新鲜粪便的位置,找出幼虫蛀孔,用注射器将50%敌敌畏50倍药液注入最下方的蛀孔,后用粘土堵塞孔口,也可将蘸了药液的棉球,用粗铁丝塞入下面的排粪孔内,再用粘土塞紧孔口。⑥磷化铝熏杀幼虫。用52%磷化铝片(每片3克),按每个虫孔1/6片的用量,用镊子将药片塞入虫孔,并立即用泥封严。对连片的虫孔,可用塑料薄膜包严。膜内放磷化铝片,每立方米放药4~5片。但施用此药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广西甲基化利器--CCLE数据库概要(第一节)》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228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