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杨姓的来历最佳答案1、源自姬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其源均为周朝王室。①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孙杨,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杨姓的来历

杨姓的来历

最佳答案1、源自姬姓:

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其源均为周朝王室。

①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②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③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2、源自扬姓

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3、源于改姓而来:

改杨姓,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①赐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鲜卑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隋文帝因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②收养:西晋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收养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为杨氏。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③避难: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姓,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姓之恩,改为杨姓。

④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时为白族第一大姓。

扩展资料: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南吴的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宋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7%,排在王、李、张、赵、刘、陈之后,为宋朝第7大姓。杨姓第一大省是四川。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陕西、山西,这三省杨姓大约占全国杨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南,这三省的杨姓又集中了20%。全国形成了以川湘、陕晋、冀豫为中心的三大块杨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5%,为明朝第6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11.1%)、江西(10.7%)、江苏(10.3%)、山东(10.1%),这四省杨姓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山西(9.4%)、四川(7.8%)、福建(7.6%)、陕西(5.9%)、湖南(5.5%),这五省的杨姓又集中了36%。

浙江一跃成为杨姓第一大省。宋、元、明600余年中,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杨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慢些,杨姓人口总增加率仅为13%,净增加了30万。杨姓人口的分布总格局也发生变化,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苏鲁、赣闽、晋陕、川湘四大块杨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由西部传到了东南部。

当代,杨姓总人口已超过4000万,为全国6大姓之一,约占全国人口的3.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云南三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山东、湖北、湖南、贵州、河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0%。四川为当代杨姓第一大省。

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湘、豫冀鲁鄂两块杨姓聚集区。在人群中,分布在云贵、四川大部、重庆南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杨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4.5%,有的达13%,占了国土面积的13.6%,居住了大约23%的杨姓人口。

在晋冀豫、京津、陕宁、甘肃大部、青海东部、新疆北端、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黑吉西部、湖北大部、湖南中部和北部、安徽西北部、广西中部,杨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3%-4.5%,其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27.3%,居住了大约34%的杨姓人口。

杨姓向海外比较大范围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后,尤其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这是中国南部特别是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杨姓人士向海外迁移的发轫时期。主要是为了避免天灾人祸而向海外谋生的。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在鸦片战争以后直到 20世纪初叶,或因政治避难,或为追求西方科技,或为寻找革命真理,杨姓人士迁居的主要地区则面向西方欧美一带,这也是杨姓人士飘洋过海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姓

项羽乌江自刎后,尸首被5人瓜分,这5人最后结局如何呢?

最佳答案项羽,名籍,字羽,乃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兵家代表人物,相传一人可敌百,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武将”之一,古人评之“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项羽可以说因此成为了国民心目中的大英雄,自封“西楚霸王”,号令诸侯,莫敢不从。可惜英雄也总有陌路的时候,项羽亦是如此。

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终究还是败给了刘邦,虽然期间多次大败刘邦,但是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退至垓下(今安徽灵璧),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随自刎而死,一代英雄,自此走向了末路。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韩信用“四面楚歌”之计彻底瓦解了楚军的士气,最后仅剩八百将士跟着项羽突围。

天亮之后,刘邦得知项羽已经连夜突围,遂赶紧让灌婴率五千精锐骑兵追击,并且下令,凡杀项羽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之后在这支精兵的追击下,项羽且战且退,度过了淮水,此时项羽身边仅仅剩下了百人。待到突围至东城时,仅剩二十八骑,项羽带着这二十八骑,冲杀数百人后再次杀出一条血路,向南直逃至乌江边。

此时项羽自知大势已去,却也不愿意退去江东,自觉是“无颜见江东父老”,随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杀汉军数百人后自刎乌江!

根据《史记》记载,项羽看见了故人吕马童,据说此人为项羽还牵过马,于是说:“这不是我的故人吗?听说汉王用千金,封万户侯来买我的脑袋,我就送给你吧。”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项羽自刎之后,那场面立马是控制不了了,大家抓紧想要抢夺一块项羽躯干,于是项羽被分尸了。最终胜出的有五个人,王翳抢到了头颅,吕马童、杨喜、杨武、吕胜抢到项羽的胳膊和大腿。

《史记》: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後,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

最后这五人也都封了侯,不过只是加起来是万户侯而已,毕竟每个人都只是得到了部分的躯体。

《史记》: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那么这五个侯结局如何呢?

王翳,旧秦军郎中骑将,因得项羽尸首之功被封为杜衍侯,一千七百户,其死后子孙袭爵至汉武帝时期,后人王定国获罪被除爵。

杨武,秦帝国内史下邽县人,因得项羽尸首之功被封为封为吴防侯,七百户,死后其子杨去疾袭爵,后因获罪除爵。

吕胜,秦帝国内史地区人,旧秦军骑士,因得项羽尸首有功被封为涅阳侯,一千五百户,史书没有记载死因及其后人。

吕马童又名吕伯子,秦末吴中人,本是旧秦军郎中骑将,因得项羽尸首被封为中水侯,一千五百户,其死后子孙袭爵至汉武帝时期,后人吕宜城因酎金事发而除爵。

杨喜,旧秦军郎中骑将,因得项羽尸首之功被封为赤泉侯,一千九百户,其死后后代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弘农杨氏。杨喜的十五世孙杨元寿,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五世祖。

可见这五位得了项羽的躯体之后,都获得了不少的好处,最厉害的还是杨喜了,后代竟然形成了弘农杨氏,而且还诞生了隋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不过其他人基本都是销声匿迹或者是犯事废除爵位,或许这便是因果循环吧。

西安的历史?

最佳答案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长安县沣水中游西岸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一年,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是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是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西周历12代约300年,公元前771年亡于犬戎。�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西周厉王十分残暴,将原来国人(平民)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泽收归国有,禁止国人利用。国人对此强烈不满,怒骂谴责,沸沸扬扬。周厉王遂命卫国神巫监视国人。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冲进王宫,厉王仓皇逃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厉王奔彘后,朝政由周公、召公共管,史称"共和行政"。共和行政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确切的不间断纪年的开始。�

秦迁都栎阳

【秦迁都栎阳】秦献公二年(前383),将都城自雍城(今宝鸡市凤翔)迁至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公元前356年,商鞅在此主持变法。公元前349年,秦孝公将都城由此迁咸阳。�

秦建阿房宫

【秦建阿房宫】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规模地修建离宫别馆。始皇三十五年(前212),渭河以南上林苑中的朝宫开始营建。由于工程过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前殿等。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可以容纳万人,四周修有"阁道",向南直抵终南山,向北跨过渭水,与咸阳相接。秦始皇又收天下兵器,熔铸成十二金人(铜人)立于殿前。前殿的东、西、北三面筑有城墙,称为"阿城"。始皇死后,二世胡亥又继续了这项劳民伤财的巨大工程,直至秦亡,尚未全部竣工。项羽进关中后,将其付之一炬。�

鸿门宴

【鸿门宴】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攻破秦军,进驻鸿门(今临潼区东北)。此前,刘邦已由武关(在今蓝田县)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投降,驻军霸上(在今西安城东灞桥区)。按当初楚怀王心与二人的约定,刘邦当以先入者为关中王,但考虑到项羽的骄横和强大势力,刘邦只好应邀前往拜会项羽。席间,项羽谋士范增曾数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不听。范增又命部将项庄在席前舞剑,以助兴之名,借机刺杀刘邦,未遂。刘邦在张良和樊哙的帮助下脱险,逃回霸上。这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此后刘邦厉兵秣马,最终击败项羽;而项羽也因"放虎归山"而自食恶果。�

汉高帝定都长安

【汉高帝定都长安】汉高帝六年(前201)五月,刘邦在击败项羽之后,都洛阳。娄敬、张良等人认为关中是形胜之地,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建议建都关中。刘邦即此建议,迁都于栎阳(今阎良区武屯乡)。翌年又将都城由栎阳迁至长安。西汉历12代208年,公元8年亡于新莽。�

西汉建长安城

【西汉建长安城】汉高帝五年(前202),西汉开始营造长安城。汉高帝命丞相萧何主持营建工程,在秦兴乐宫基础上兴建了长乐宫(皇宫),以秦章台为基础修建了未央宫。惠帝时期,曾两次征发京兆、冯翊、扶风三郡30余万人建筑城墙,历时4年完工。汉城为不规则的方形。南像南斗星,北像北斗星,故称"斗城"。城内宫廷官署与民居杂处,有九条主街干线互为经纬。汉武帝时期,又修筑了桂宫、北宫、明光宫和建章宫,并在城西开辟了上林苑,开凿了昆明池。当时长安面积36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都市。汉长安城在汉以后屡遭破坏,又不断修葺,曾作为新莽、东汉(献帝)、前赵、前秦、西晋(愍帝)、后秦、西魏、北周和隋的都城,隋建大兴城后圈在宫苑之内,宋以后废弃。�

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张骞应募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寻找被匈奴驱逐西迁的大月氏以牵制匈奴。元朔三年(前126)张骞由大月氏(今阿富汗北部)返回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5年陪同乌孙(今新疆伊犁河和中亚伊塞克湖一带的古部族)使者数十人返回长安,拜为大行。从长安通往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从此开通,成为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对中西文化交流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长安太学建立

【长安太学建立】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丞相公孙弘等奏准建太学,为五经博士(即老师)设弟子50人,在长安城南安门外(今莲湖区大土门北)修筑太学校舍,这是中国最早的国立最高学府。�

新莽定都长安

【新莽定都长安】西汉居摄三年(8)十一月,王莽即天子位,定都长安,改国号为新。翌年正月,改长安为常安。�

刘玄称帝

【刘玄称帝】新地皇四年(23),绿林军诸将拥立西汉宗室后裔、河南南阳大地主刘玄为皇帝,国号"汉",年号"更始"。公元24年,更始政权机构由洛阳迁至长安。更始三年(25),刘玄被赤眉军绞杀。�

东汉献帝迁都长安

【东汉献帝迁都长安】东汉初平元年(190)正月,袁绍、袁术自渤海起兵,发动关东各州郡,组织联军,进讨董卓。董卓在陷于关东各州联军和黄巾军两面夹攻的威胁之下,杀弘农王(少帝刘辩),挟献帝迁都长安。临行前,烧毁洛阳宫室、官署、民居,以步骑驱使人民西徙长安。�

西晋愍帝即位长安

【西晋愍帝即位长安】晋建兴元年(313)四月,皇太子司马邺在长安即皇帝位,是为晋愍帝。建兴四年(316),愍帝被刘曜杀害,西晋灭亡。�

刘曜迁都长安

【刘曜迁都长安】前赵光初二年(319)四月,匈奴族人刘曜由蒲子(今山西隰县)迁都长安。六月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后赵太和二年(329)为羯人石勒所灭。�

前秦建都长安

【前秦建都长安】前秦皇始元年(351),氐族人苻健在长安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后秦建初元年(386)为姚苌所灭,历时35年。�

后秦建都长安

【后秦建都长安】后秦建初元年(386)二月,羌人姚苌在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秦,史称后秦。旋改长安为常安。永和二年(417)灭亡,历时31年。�

赫连勃勃在常安称帝

【赫连勃勃在常安称帝】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十一月,匈奴族人赫连勃勃进入常安,十二月在霸上即皇帝位。翌年返统万城,以常安为南台,由其子赫连王贵镇守。�

西魏定都长安

【西魏定都长安】北魏永熙三年(534)闰十二月,大丞相宇文泰毒杀孝武帝。翌年立南阳王鲜卑族人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定都长安。公元557年灭亡,历时23年。�

北周建都长安

【北周建都长安】北周闵帝元年(557)正月,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在长安代西魏称天王,改国号为周,是为北周孝闵帝。至大象二年(580)杨坚受禅称隋,历时23年。�

隋建都长安

【隋建都长安】北周大象二年(580),掌握朝政大权的相国外戚杨坚胁迫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改国号隋,以长安为都。�

隋建大兴城

【隋建大兴城】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而且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壅底难泄,饮水供应也成问题。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开皇二年(582)正月,命宇文恺负责设计建造新城--大兴城,翌年三月竣工。宇文恺参照北魏洛阳城和东魏、北齐邺都南城,把龙首原以南的6条高坡视为乾之六爻,并以此为核心,作为长安城总体规划的地理基础。"六坡"是大兴城的骨架,皇宫、政权机关和寺庙都高高在上,与一般居民区形成鲜明对照。冈原之间的低地,除居民区外,则开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了城市的水域。大兴城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增大了立体空间,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大兴城的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全城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外郭城面积约占全城总面积的88�8%,居民住宅区的大幅度扩大是大兴城建筑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

创立科举制

【创立科举制】隋开皇十八年(598),文帝命京官五品、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大业三年(607),炀帝诏以十科举士,标志着科举制度的确定。唐代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考试,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童子八科;制举则是根据需要由皇帝自定名目选考,有文辞清丽、博学通艺、武足安边、军谋越众、才高未达等科。�

李渊反隋称帝定都长安

【李渊反隋称帝定都长安】隋大业十三年(617)二月,太原留守、唐公李渊起兵反隋。其子李世民占领关中渭北,弟李神通、女平阳公主在今户县起兵,占领今周至等县。婿段纶在蓝田起兵响应。十一月克大兴城,立隋文帝孙杨侑为隋恭帝,自为大丞相,进爵唐王。翌年在大兴城太极殿称帝,建立唐朝。�

唐建长安城

【唐建长安城】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唐高宗永徽五年(654),曾两次整修外郭墙,在东、西、南三面9个城门上修建起高大城楼。龙朔二年(662),高宗又命人对大明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年(714),又在外郭城东面春明门内的隆庆坊营建兴庆宫。此外,唐玄宗和宪宗分别于开元十四年(726)、开元二十四年(736)和元和十二年(817)在外郭城东、北两墙外面修筑了3段与之平行的城墙,名为"夹城"。�

王孝通撰《缉古算经》

【王孝通撰《缉古算经》】唐武德八年(625)五月,王孝通撰《缉古算经》在长安成书,这是中国现存最早解三次方程的著作。�

第一批日本国遣唐使到达长安

【第一批日本国遣唐使到达长安】唐贞观五年(631)十一月,日本国舒明天皇派遣以犬上御田锹为大使、药师惠日为副使的第一批遣唐使团到达长安城。此后,到唐昭宗乾宁元年(894)的264年中, 日本国共派出13次遣唐使团。�

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入藏】唐贞观十四年(640),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相国禄东赞来长安,以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作聘礼,请求和亲。太宗以宗室女为文成公主,许配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入藏使汉族高度发展的文化与生产技术得以输入吐蕃。�

玄奘天竺取经著《大唐西域记》

【玄奘天竺取经著《大唐西域记》】玄奘俗名陈?,13岁时被隋朝廷破格录取为僧,15岁随兄西抵长安。以后又遍访名师。25岁时再到长安,已成为佛学后起之秀。他精通《经藏》、《律藏》和《论藏》,被誉为"三藏法师"。他发现诸师之说各有渊源,但隐显有异,莫知所从。于是决心赴印度取经,请求西行,但遭到朝廷拒绝。玄奘不屈,于贞观三年(629)毅然私自离开长安,时年28岁。玄奘从凉州出玉门关沿丝绸之路冒死出国。途中历尽艰险,九死一生,但他百折不挠,历时4年,穿越数十国,终于抵达天竺(今印度)那烂陀寺。玄奘在此苦读5年,成为第一流学者。贞观十九年(645)携带657部经书返抵长安,长安数十万众夹道欢迎。此后玄奘先后在长安最大的皇家寺院弘福、慈恩、西明诸寺译经传教,创立唯识宗。他在宰相房玄龄的帮助下,从全国选出20名高僧参与译经,历时19年,译经74部,1335卷,1300万字,在中国译经史上前无古人,成为古代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玄奘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笔录,写成《大唐西域记》12卷,记述亲身经历的110国和听闻28国的情况,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中亚及中国西北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现已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广泛流传的世界不朽名著。玄奘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明朝吴承恩据传说写成著名章回小说《西游记》,玄奘(唐僧)也因此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颁布《新修本草》

【颁布《新修本草》】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唐朝廷颁布苏敬等编撰的《新修本草》,载药850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刘知几撰《史通》

【刘知几撰《史通》】 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史学家刘知几撰《史通》20卷在长安成书。这是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僧一行实测子午线,制定《大衍历》

【僧一行实测子午线,制定《大衍历》】 自唐开元十三年(725)开始,僧一行(张遂)率领一个科学考察队实测滑州白马(滑县)、汴州太岳台(开封市)、许州扶沟(扶沟县)、豫州上蔡武津馆(上蔡县)一线纬度,得出了子午线一度为351�27唐里。开元十五年(727),僧一行编成《大衍历》,纠正前代历法中的许多错误,是这一时期历法的集大成者。�

安史叛军攻陷长安

【安史叛军攻陷长安】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安禄山叛军攻入长安,大肆抢掠财物,杀戮百姓。长安城受到破坏。次年,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率兵在回纥的帮助下,收复长安。�

杜佑撰《通典》

【杜佑撰《通典》】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宰相杜佑撰《通典》200卷在长安成书,是为中国第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专史。�

贾眈绘《海内华夷图》

【贾眈绘《海内华夷图》】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宰相贾眈在长安绘成《海内华夷图》。用100里1寸开方,朱、墨两色分注古今地名,创中国沿革地图制法的先例。�

二王八司马事件

【二王八司马事件】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王叔文、王亻丕掌权,革新朝政,任用韦执谊、柳宗元、刘禹锡、凌准、程异、韩晔、韩泰、陈谏等。这次革新维持了146天,以失败而告终。王亻丕、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8人被贬为远地各州司马,时称"八司马"。�

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

【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 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宰相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在长安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全国地理总志。�

黄巢攻占长安

【黄巢攻占长安】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黄巢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改元金统。中和三年(883),黄巢退出长安。�

唐长安城被毁与韩建建新城

【唐长安城被毁与韩建建新城】 自安史叛军攻占长安后,长安连续几次受到破坏。昭宗天�元年(904)正月,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节度使朱温(全忠)劫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毁长安宫室和民舍。至此,长安城遭到毁灭性破坏。留守西京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从防御考虑,放弃原有外郭城和宫城,只将子城(皇城)加以改建,是为"新城"。东西长2820米,南北宽1843米,周长9�2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

宋敏求撰《长安志》

【宋敏求撰《长安志》】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宋敏求撰《长安志》20卷成书。该书考订古迹,对唐代长安郭城、坊市记载颇详,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文献。�

吕大防绘制《长安图》

【吕大防绘制《长安图》】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五月,知永兴军事吕大防主持绘制的《长安图》刻成石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

西安碑林的创始

【西安碑林的创始】 唐开成年间,朝廷将12部儒家经典校订刻石,作为士子应试进士的标准版本,称《开成石经》。唐亡废弃。北宋哲宗元�二年(1087),漕运大使吕大忠把《开成石经》由故唐尚书省西南隅(今钟鼓楼广场)移置长安府学北面,以利保存。即今西安碑林所在。�

骆天骧纂成《类编长安志》

【骆天骧纂成《类编长安志》】 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骆天骧以宋敏求《长安志》为底本,补充金、元资料,分30类目编成《类编长安志》10卷。�

元建安西王府

【元建安西王府】 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忽必烈封其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镇守关中,节制川、陕。十六年(1279)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安西王府建在今西安市区东北部斡尔垛,元末被毁,现存遗迹。�

李好文编撰《长安志图》

【李好文编撰《长安志图》】元代,李好文编撰《长安图记》3卷。上卷为汉唐城市宫坊等图,以宋吕大防所跋之《长安城图》为蓝本,订正其疏讹;中卷为古迹、陵墓图,以宋游师雄图为蓝本;下卷为《泾渠图说》及图志杂说18篇。后人将《长安图记》与宋敏求《长安志》合刊,改名《长安志图》。�

明建西安城

【明建西安城】 明王朝建立后,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朱元璋又封次子朱木爽为秦王,驻西安,在城东北部(今省政府一带)建秦王府。由于原来的城垣比较狭小,而且已经残破不全,为了保卫城内的秦王府,占据有利的地势以利防守,明朝廷于洪武三年(1370)开始增修西安城,将东城墙向东扩展了近千米,将北城墙向北扩展了五六百米。城墙高三丈,厚四丈七尺,全部用黄土分层夯筑,每层厚8~12厘米。城垣周长约14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城设四门: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处城门都有三重城楼,即正楼、箭楼和谯楼。四隅有角楼,环城墙上有堞楼98座。城内配有登城设施。明中期以后,西安城墙又经历了几次修葺。隆庆二年(1568),陕西巡抚张祉在城墙外壁和顶部砌了一层青砖。崇祯九年(1363),陕西巡抚孙传庭又在城门外四关增修了四郭城。�

嘉靖大地震

【嘉靖大地震】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夜半大地震,西安城房屋倒塌近半,死者约1/3。大雁塔塔顶坠落。碑林《开成石经》有40块断裂。�

关中书院创立

【关中书院创立】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陕西布政使汪可受令咸宁、长安两县(西安城由两县分治)将宝庆寺东小悉园改建为关中书院(在今西安城南门内东侧书院门街),由罢官归里的工部尚书、理学名儒冯从吾主持讲学。当时,川、甘、豫、晋等地青年纷纷前来拜师就学。�

李自成攻陷西安城

【李自成攻陷西安城】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攻陷西安城,改西安府为长安府,称西京。建国大顺,自称大顺王,年号永昌。翌年撤出西京。�

创办西安机器局

【创办西安机器局】1869年,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左宗棠在西安创办西安机器局,生产洋枪、子弹和火药。这是西安最早的近代工业。�

创办学堂

【创办学堂】1905年,护理陕西巡抚李绍芬将原有的在咸宁、长安书院和崇化书院基础上设立的陕西大学堂改为陕西高等学堂。1906年,将原有少墟书院(西关冯公祠,今西安42中校址)改为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

创立易俗社

【创立易俗社】1912年8月13日,陕西省修史局总纂李桐轩与修纂孙仁玉等在土地庙什字小学(后迁武庙街即今西一路)创立易俗伶学社(后称易俗社),招生排演新编秦腔剧目,进行戏剧改革,倡导社会新风尚。鲁迅于1924年暑期在西北大学讲学期间,曾5次观看易俗社的演出,给予好评,并亲笔题赠"古调独弹"匾额。讲学结束后,将自己的部分讲学酬金捐赠易俗社,以支持其秦腔改革。在民国时期的37年中,易俗社共招收了13期学生,毕业或肄业的近600名。刘箴俗、刘迪民、王天民、宋上华、马平民、苏牖民、刘毓中、耿善民、沈和中、王秉中等是其佼佼者。这期间,专业编剧和社外作者共创作大小剧本600多个,先后担任易俗社主要领导工作的李桐轩、孙仁玉、范紫东、李约祉、高培支、吕南仲编写的剧本就占一半。1949年后,易俗社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至今仍是西北地区最有影响的戏曲团体,延续时间之长世界罕见。�

西北大学创立

【西北大学创立】1912年3月,陕西督军张凤岁羽商请甘肃(含今宁夏、青海)、新疆两省协作,合并陕西高等学堂、陕西农业学堂、陕西法政学堂,在西安创办西北大学,钱鸿钧任校长。西北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1924年改为国立,现为全国重点大学。�

鲁迅来西安讲学

【鲁迅来西安讲学】1924年暑假期间,鲁迅应陕西省教育厅和西北大学之邀来西安讲学。从7月21~29日,鲁迅为暑假学校学员讲《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所讲内容经西北大学记录整理、鲁迅本人审订后收录于《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合办暑假学校讲演集》第二集中。1994年,西北大学在逸夫楼前立鲁迅石雕像以纪念这次讲学活动。�

陇海铁路通车至西安

【陇海铁路通车至西安】1934年12月27日,中国最大的东西主干铁路线--陇海铁路铺轨至西安,通车成功。西安由此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继续进行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因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民众抗日运动的影响,与红军实现了停战。12月上旬,蒋介石到西安督战,迫张、杨进攻红军。张、杨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被蒋训斥。12日凌晨,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临潼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随即,张、杨发表了对时局的通电,提出了八项抗日救国主张。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为全权代表来西安调停,争取蒋抗日。经过谈判,蒋介石被迫答应抗日。25日,蒋介石被释放,由张学良陪同飞回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

【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安。25日,成立西安人民政府,贾拓夫任市长。�

西安工业基地建设

【西安工业基地建设】1949年后,西安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西安重点发展工业,工业基建投资占总投资额的62�91%。在156项国家"一五"重点建设的项目中,西安就有17项,如西安棉纺织三厂、四厂、五厂、六厂,灞桥热电厂,黄河机器厂,秦川机械厂,西安仪表厂,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庆安公司等,促进了西安经济的发展。工业基地建设在西安古城西形成电工城,在古城东形成韩森寨机械城、灞桥纺织城,在渭滨阎良形成飞机城。城区的迅速扩大客观上超出了西安的承载能力,为西安可持续发展留下了隐患。�

交通大学迁校西安

【交通大学迁校西安】1955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由上海迁移西安。1956年开始在西安招生,1957年停止搬迁,迁到西安的大部分系科、教师、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为交通大学西安部分,留在上海的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1959年,交通大学的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独立建校,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

半坡博物馆建成开放

【半坡博物馆建成开放】1956年9月2日,位于东郊氵产河东岸半坡村北的中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动工兴建,1958年4月1日建成开放。郭沫若为"半坡遗址"题名。�

"蓝田猿人"发现

【"蓝田猿人"发现】1964年5月2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一基本完整的中年女性猿人头骨化石。属距今约100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初期,定名为"蓝田中国猿人"。�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1974年3月29日,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生产队农民杨志发等人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发现陶兵马俑,引起文物考古界的注意,后经发掘和研究确认为秦代兵马俑。�

西安-临潼高速公路建成

【西安-临潼高速公路建成】1990年12月28日,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高速公路--西(安)临(潼)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长30多公里。�

第五届世界历史都市会议

【第五届世界历史都市会议】1996年9月10~12日,第五届世界历史都市会议在西安古都大酒店举行。钱其琛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词。会议以"历史都市的振兴"为主题,有京都、巴黎、莫斯科、巴格达等70多个城市的市长或市长代表出席。会议结束时成立了"世界历史都市联盟",西安市当选为联盟总会副会长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是这次会议的资助项目。

神木中的红楼指的是什么

最佳答案神木县的红楼指的是神木县出土的麟州古城遗址中城西的一所古建筑。

据《宋史·夏国卷》载:初,麟州西城枕睥睨,曰:红楼,下瞰窟野河。宋宰相文彦博、范仲淹等名家也曾在此留有诗句。可见红楼在当时文人骚客心中的地位,红楼可能起着瞭望、监视敌情等作用。

麟州古城遗址位于神木县店塔镇杨城村西北的杨城山上,是一座典型的军事性州城,始建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废弃于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五代麟州刺史杨宏信及其长子杨重勋、孙杨光镇守麟州,北拒契丹入侵。次子杨业和其孙杨延昭均为宋代名将,据《资治通鉴》等史料都记述杨业为麟州新秦(今神木县)人,北汉、北宋名将,号称“杨无敌”。世人怀着对捍边英雄的崇敬心情,改呼麟州古城为杨家城。

“该城依山势修筑,呈不规则长条形分布,东西最长1.4公里,南北最宽0.8公里,面积约1.12平方公里,城周长约5.4公里。城垣轮廓清晰,共由三部分组成,分为东城、西城和紫锦城,形成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小城。城址除修筑的城墙外,大多临着一二百米深的悬崖、沟壑,还有窟野河,防御措施极其严密,可谓易守难攻。

考古专家说,人们若要进入紫锦城,从目前发现的三个入口来看,除了一个入口已不清晰外,另外两个均有瓮城。其中一个入口则要先经过东城的瓮城,从一个门进入后,瓮城上均有士兵监视,而城墙上还有马面(“马面”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可看清楚入城者的一举一动,进入瓮城后,再从另外一个门进入到下一个瓮城,然后才能进入到紫锦城,可谓城中有城,城套城。入城者稍有异动,都会被士兵发现。

在三城内,可通过城门互相进入,军队、百姓齐聚其内。三城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还不得而知。目前,考古人员在西城发现建筑遗址35处,东城11处,紫锦城9处。又因东城离墓葬区较近,专家推测可能为百姓居住区。

在2005年,榆林市考古人员曾在西城西关发掘了一处遗址,疑为刺史府,西城是否就是当时的杨宏信等杨家人居住地,目前还无法断定。

考古人员在城址的东北不远处发现了两片墓葬区,初步勘探有墓葬48座,墓葬可能为杨家城人员的墓葬。肖健一说,虽然已经考证该城址为杨家城,但他们还是十分期待能够在对墓葬的发掘中,寻找到有关杨家人的碑文记载。但能否对该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已上报国家文物局,等待审批。

肖健一说,“红楼”可与岳阳楼等相媲美,在此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在紫锦城中部,一夯筑墙体保存最好,最高残存有20多米,人们推测该处为红楼,但至今尚未发现相关的证据。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孙杨东城》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