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奖牌榜故事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北京奥运会奖牌榜,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2008北京奥运会感人故事~~~~~~~~

1、男子10米气步枪银牌得主我国的朱启南(04年雅典金牌得主),在登上领奖台的瞬间,泪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大家给了他许久的掌声,因为,黄金班的年龄是他的最大资本,这次我们不已成败论英雄。
2、中国马术骑手华天,在骑术3项赛中不慎落马。华天5岁上马;14岁成为注册职业骑手(打破16岁才可注册成为职业骑手的惯例); 15岁时成为最年轻的二星级骑手;16岁时两次击败世界冠军.英国女王的外孙女 扎拉·菲利普斯。同年5月,夺得温莎皇家马术赛的女王杯;2006年放弃英国国籍,正式成为中国公民;17岁成为国际三星级骑手(最年轻的);准备40岁退役,争取为祖国拿到奥运奖牌。
3、男子69公斤级别举重韩国选手李培永2004年雅典奥运会惜败中国选手张国政。08年奥运会抓举取得好成绩,挺举第一次试举,小腿肌肉拉伤。带伤坚持2、3次试举,最后痛苦的趴在比赛台上,这肯能是这位韩国名将的最后一次奥运征程,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中国奥运健儿感人故事
故事一
8月22日,在北京奥运会上摘得了5金2银1铜的中国射击队首次集体亮相新闻发布会。射失首金却赢得步枪三姿奥运金牌的杜丽是媒体的“宠儿”,谈及那难挨的四天,杜丽说道:“观众的一张卡片让我意识到‘别人都能接受我的失败,为什么我不能?’所以我挺过来了!”
发布会上,有记者关心杜丽在首金旁落后的心路历程与心态转折: “冲击首金失利后的那四天是你最难熬的四天,我想知道你从什么时候想继续比赛的?”
杜丽此时神情满是平静:“其实那四天的前几天都没有调整;感觉整个人没有这种情绪,也没有这种意识;整个人飘飘的,也没法投入到训练中去。在后几天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
杜丽接着回忆道:“因为我还剩下步枪三姿一个项目,所以没有心情也还是要训练。有一天练习时,我开始打得很不好,就在想‘算了放弃吧,我怎么努力还是这样子,所场可能也还是这样’……当我调成另一种姿势的时候,有一个观众送给我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杜丽,你永远是最棒的!我们永远支持你。’我一下子很感动。”
杜丽接着说:“可能平常我看到这种卡片无所谓,但当时那种情形,我忽然觉得我不能放弃,如果我放弃了我会对不起很多人。而且我觉得他们都能接受我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我接受不了我自己?!所以最后我还是坚持了!”
故事二
北京时间8月17日16:30,北京奥运会女子四人双桨决赛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进行,最终,中国组合在最后250米反超英国并最终以6分16秒06获得第一,英国组合以6分17秒37获得银牌,德国组合以6分19秒56获得铜牌。这是中国赛艇队在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她们创造了历史,请记住唐宾/金紫薇/奚爱华/张杨杨。
可以说中国姑娘一方面赢在合理的战术,另外就是她们不放弃、敢于拼搏的精神,这场决赛之前,中国队在许多备受期待的夺金点都落败,谁都知道这四位中国姑娘的肩上到底承受着多大压力,但是她们挺过来了。
2008北京奥运经典故事
故事一:希腊举重运动员迪马斯
获得三次奥运举重冠军的希腊运动员迪马斯希望在家乡父老面前,用一枚金牌为自己的运动生涯谢幕。然而他只获得了铜牌。在颁奖仪式上,在宣布了他的名字和奖项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十几分钟,向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表示敬意。迪马斯说,这次我获得了两枚奖牌,一枚铜牌,是赛会颁发给我的;一枚金牌,是我的人民颁发给我的。
格林斯潘:当大多数人都去追逐冠军的时候,我的镜头却对准了那些赛场上的失意者。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改变了人们看体育和体育人的角度,我从体育人的故事中发掘出坚持、拼搏、团结友爱的精神,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推崇的精神。
故事二:捐出金牌救助白血病儿童的波兰女运动员
波兰女运动员奥蒂丽亚·杰德捷泽扎克获得了雅典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的金牌,她也是波兰在游泳项目上的第一位奥运冠军。但更为可贵的是,她把这枚金牌拍卖了,并将拍卖所得捐献给了儿童医院用于救治白血病儿童。
格林斯潘:当看到接受救助的孩子把他们自己制作的纸金牌挂在她脖子上时,很多人都感动得落泪了,这是我们选择这个故事最重要的原因。我的电影不是体育电影,而是讲述体育运动中人的故事,它不只是给运动迷们看的,而是给所有人看的。所以很多人不喜欢体育,却很喜欢我的电影,因为它能带给他们感动。
故事三:三次征战奥运会的摩洛哥田径运动员奎罗伊
奎罗伊是多次获得世锦赛1500米冠军的优秀运动员,两次参加奥运会,却都和志在必得的冠军擦身而过。雅典奥运会上,他终于夺得了金牌,夺冠后的他冲上看台,抱着两个月大的女儿狂吻。
格林斯潘:他的故事是很有戏剧性的。第三次参加奥运会,他才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实现了在奥运会上的辉煌。他冲上看台的一幕很感人,因为这样的时刻是每个运动员都祈盼的幸福时刻,他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
故事四:蝉联三次奥运会冠军的美国女子垒球队
故事讲述了美国女子垒球队的一名老队员莉萨,如何和队友们顽强战斗,蝉联三次奥运会冠军。还有该队的主教练,在开赛之前经历了丧妻之痛,却依然带队参赛,并将这支队伍带向了胜利。
格林斯潘:虽然我们都知道,去挖掘负面新闻,会吸引人,但是我选择故事,总是去发现它美好的一面,用我的镜头和语言去彰显这些美好。
故事五:澳大利亚自行车运动员梅尔斯姐妹
一对从小就喜爱自行车的姐妹,既是对手,又是队友。在奥运会前夕,姐姐因伤退出比赛,而妹妹继续努力,得到了奥运会冠军,实现了姐妹俩共同的奥运梦想。
北京奥运会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举重第一人金牌献亡妻 男子举重105公斤级是该项目最高级别,这个级别的冠军被称为“最有力量的人”。8月19日,德国选手马蒂亚斯·施泰纳在北京奥运会上勇夺这个级别的金牌,感动了所有观众,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成绩,更是因为他对亡妻的“生死恋”。在当天领奖时,施泰纳举起了亡妻苏姗的照片,表示这块金牌是献给苏姗的。 施泰纳今年26岁,原是奥地利运动员,上届奥运会上只获得第七名。赛后,他和奥地利主管举重的部门产生分歧,萌生去意。正在这时,一个叫苏姗的德国姑娘将他的发展轨迹带到了德国。苏姗在一次看电视比赛时对施泰纳心生好感,于是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向他表露心意,两人很快坠入情网,不久结婚。施泰纳也转到德国凯姆尼茨体育俱乐部,今年初获得代表德国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不幸的是,去年7月16日,苏姗在一次车祸中丧生。这对施泰纳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他把悲痛埋在心底,在赛场上一次次取得更好的成绩。今年4月,他在欧锦赛上获该级别抓举第一名。北京奥运会上,他的总成绩为461公斤,比自己的最好成绩还超出10公斤。获金牌后,他说:“我的亡妻一直在我身边,陪伴着我。比赛时我可能不怎么想她,但比赛前一刻她还浮现在我眼前。她的照片我一直带在身边。我希望,她看到了我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 五披战袍只为儿子能活下去--为了孩子,绝对不能倒下。8月15日上午,女子体操全能高低杠项目,德国33岁高龄的丘索维金娜上杠。她的动作不错,这么大年龄还可以完成如此难度的动作实在是不可思议。她的得分是14.950分。可能谁也没意识到,当丘索维金娜在1989年就开始参加国际比赛,1991年就拿下了第一个体操世界冠军头衔时,北京奥运女子全能赛场上同场竞技的姑娘们很多都还没出生呢! 丘索维金娜,8次加冕世界跳马冠军,16岁代表独联体参加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获团体金牌,代表独联体、乌兹别克斯坦、德国三个不同的国家出战,参加五届奥运会,成为跨越两个世纪的女子体操传奇人物。而她坚持站在赛场上原因只有一个——为了自己身患白血病的儿子。 为3000欧元参赛救子 丘索维金娜强项是跳马。在参加完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丘索维金娜同摔跤运动员克帕诺夫结婚,婚后她几乎再没参加比赛。1999年11月,丘索维金娜的儿子阿廖沙呱呱坠地。 2002年,在阿廖沙三岁大的时候,代表乌兹别克斯坦出战釜山亚运会的丘索维金娜获得了两枚金牌,“回程飞机起飞前,我打电话回家想跟家人,还有我非常想念的小阿廖沙分享我的喜悦,但是我被告知儿子已经住院了。当我听到这个结果时,腿都软了。那时候,我的孩子正在死亡的边缘,一只脚已经踏入鬼门关了。” 同年,匈牙利德布雷森,是丘索维金娜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届体操世锦赛。“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办法。如果我不参加比赛,阿廖沙就活不了,我根本没有选择。”当这位母亲出现在德布雷森的体操馆时,阿廖沙正躺在乌兹别克斯坦一座医院的病房里听父亲讲故事——他在当年被查出患了白血病。 为了奖金成全能选手 自此之后,丘索维金娜一直战斗在赛场上,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有的时候,她会在一场巡回赛中参加全部女子项目的比赛,而不是专注于一两项,目的,只是为了能够赢得更多的奖金。她只是一名身高1.53米体重44公斤的女子,为了自己的儿子,她引爆了自己所有的能量。丘索维金娜说:“对我来说,儿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只要有参赛机会,丘索维金娜总会把四个项目全都报上。当别的小选手在场上专攻单项时,这位妈妈级的运动员却不得不逼着自己向全能型发展。 不敢病,不敢伤,不敢退,在2002年至2005年的那三年间,丘索维金娜总是时刻记着这三点,因为任何小小的意外都可能让她病床上的孩子失去生机。直到有一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医生告诉她,他们的医疗条件还不足以拯救阿廖沙时,丘索维金娜知道自己不得不下个决定了。 为报恩披上德国队袍 当丘索维金娜和丈夫变卖了小公寓和汽车,快走投无路的时候,丰田科隆俱乐部的主教练——彼得·布鲁格曼为他们雪中送炭,让阿廖沙住进了科隆大学医学院,还给了他们很多经济上的支持。 丘索维金娜一家搬到了德国,她一边训练比赛赚取奖金,一边给孩子治病。考虑到丘索维金娜的特殊情况,德国的体育部门决定让丘索维金娜代表德国体操队出战北京奥运会。2006年,丘索维金娜穿上了德国队的战衣,并且在当年体操欧锦赛的跳马项目上为德国拿到了23年来的首枚金牌。 2008奥运不再为了奖金 在2007年顺利获得北京奥运入场券后,这位伟大的母亲代表德国队参赛,踏上她的第五次奥运之旅。2008年,当丘索维金娜踏上国家体育馆的场地时,久违的轻松和纯粹回来了———因为这位母亲终于从病魔手中救回了自己的孩子。从三年前开始,阿廖沙的病情就渐渐稳定,现在除了定期的血检外,他已经很少上医院了。 “我参赛,不再是为了奖金,而是真的喜欢这项运动。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更可爱的了。”丘索维金娜此次要参加女子个人全能和跳马单项等比赛。关于退役,丘索维金娜表现得并不介怀。“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在北京奥运会后退役,以后的事谁都说不准,但是我会尽量享受。目前,我的目标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冠军及其事迹
男子69公斤级决赛,韩国选手李裴勇在第一次挺举中,不慎扭伤左腿关节,当裁判问他是否还要比的时候,他坚决地要举下去,大家都知道他不会成功了,但他依旧要完成最后两次挺举,
他,失败了,在举好的时候大哭,观众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他,也成功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33岁的丘索维金娜状态惊人,不但在强项跳马上获得银牌。她还出现在女子个人全能决赛场上,平衡木14.875、自由体操14.600、跳马15.750、高低杠14.900,顽强的丘索维金娜排在了女子全能的第九位。
好在目前儿子的病情已经稳定,丘索维金娜也可以更安心地在赛场拼搏,“比赛中,我努力让自己出色顺利地完成每个动作,我还想继续参加比赛,希望能在周日的单项中有好的成绩。”丘索维金娜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谈到自己在赛场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动力时,丘索维金娜饱含感情地说,“我喜欢体操,喜欢从事它,它给我带来那种难以说出来的喜悦。什么时候会结束体操生涯,我自己也不知道。”
母爱能让一个人走多远?33岁的丘索维金娜会告诉你。
这位经历了5届奥运会,以北京奥运会最年长的体操运动员身份出征的德国运动员在17日的比赛中力克一帮小将,摘得一枚宝贵的跳马银牌。
6次参加世锦赛赢得7枚奖牌;5次参加奥运会1992年夺得团体金牌;3次参加亚运会2002年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冠军、平衡木亚军……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奇迹背后,是一位伟大母亲为爱无悔付出的感人故事:一切为了得白血病的儿子。
男人一样的短短头发,线条有些刚硬的脸庞,丘索维金娜却有颗最柔软的母亲的心。获奖之后,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把这枚奖牌奉给我的儿子。”
这枚奖牌也许真的应该归功于儿子,是他,让丘索维金娜顽强地走到了今天,走到了另一个属于自己的辉煌:她的第一个奥运会奖牌。
生于1975年的丘索维金娜,16岁时就代表独联体夺得世锦赛女团和自由操金牌、跳马银牌;1992年首次代表独联体参加奥运会,摘得女子团体金牌;1996年-2004年她代表乌兹别克斯坦三次参加奥运会。
1996年,她功成身退组建家庭,3年后生下儿子阿廖沙。然而,2002年,3岁的儿子被查出患了白血病,27岁的她为了赚取奖金支付儿子的医药费,不得不重返沙场,和年轻运动员同场竞技。为了儿子,她不敢病,不敢伤,不敢退;为了儿子,她和丈夫还变卖了小公寓和汽车,移居到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德国,并披上了德国队的战袍。
为了多赚取参赛奖金,她报名参加所有的比赛、能够上场的所有项目。她就这样从跳马专项变成了动辄参加四个体操项目的全能型妈妈队员。
不过,相比之前的比赛,这位母亲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感觉并不那么沉重:儿子病情已经大为好转。除了为儿子,她更多的是享受自己所热爱的体操带来的快乐。
“我无法形容我的快乐。我对体操的爱依旧,我每天都从中得到快乐,”她说。“我不觉得我有33岁了。我觉得我还是18岁。”
她对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还有自己的梦想。“2012年我就要37岁了。如果可能,我还要参加我的第六届奥运会。”“为了比赛每天训练确实不容易。我告诉我自己为了赢得奖牌,我必须坚强,”这位无位畏的母亲说。
谁能断言,2012的伦敦,丘索维金娜不会给世界另一个奇迹。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北京奥运会奖牌榜故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91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