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父母简介~郎平简介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郎平简介,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郎平的生平经历

出身
郎平出生时,正是寒冻大地的冬日。由于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郎平写真集(20张)大家”与“小家”的经济条件都很差。襁褓时期的郎平,身体虚弱,母亲常用小米粥来补充她的营养需求,没有给过她特别的优待。对于这段生活,她的母亲坦然地认为:“那时的生活就是那样,没什么值得奇怪的。”母亲这种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艰苦生活的思想,对郎平日后的成长影响颇深。7岁那年,郎平迈进了小学的门坎儿。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光路小学,开始了她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涯。郎平的性格,既有生长在北方的父亲那种豪爽和奔放,又有来自南方的母亲那种恬静和细腻。这种优良性格使她“动”起来像个男孩子一样勇敢顽强,“静”下来又能比一般女孩子更为文静。有一回,几个男孩子要和她比赛上树,看谁爬得高。别的女孩子听了都咋舌,可她却不服气地抬头看了看树的高度,然后毫不犹豫地硬是爬上去了,令伙伴们佩服不已。郎平的父亲是个体育迷,一有机会,他就带着女儿到住家附近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去看比赛。父亲对体育的酷爱,影响着郎平。在郎平少年时代的记忆里,排球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随着岁月的改变,郎平的个头儿越长越高了。站在同龄人当中,她犹如“鹤立鸡群”,非常突出。
成为队员
1973年4月里的一个周末,这是郎平值得记忆的一个日子。北京工人体育场业余体校排球班的老师来学校挑选队员了。已升入小学六年级的郎平,因身高而被选中去参加测试,这消息使她的心头掠过一阵喜悦。星期天,风和日丽。郎平和几个同学结伴来到了体校,这里聚集了许多前来测试的学生。实测内容有弹跳摸球、速跑等项目。郎平真希望自己能够测试合格,这对她来说将是一件多
郎平执教图片集(11张)么快活的事情啊!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选拔,身高1.69米的郎平果然榜上有名,从此排球闯进了她的生活,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排球班的训练从6月份开始,一直练到了骄阳似火的8月份。起初,训练的内容还让人感到比较轻松,可后来,难度随之加大起来。在与排球最初接触的日子里,郎平经受了体质与意志的考验。一些队员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败下阵来。特别是当初与郎平一块参加训练的同班同学小陈,也已偃旗息鼓不练了。她对郎平说:“虽说咱俩在学校里都酷爱体育,可这么大运动量的训练,我可从没经历过。我父母可不愿意让我受这份罪,每天累得什么似的,他们可心疼了。”在以后的时间里,郎平都是独自一人去体校。枯燥、乏味、艰苦的训练,也曾使她产生过动摇,可每当此时,父母就叮嘱她:“平平,吃点苦算什么,你既然喜欢打排球,就不能半途而废。”郎平始终不忘父母的鼓励,顽强地坚持下来了,并且凭着自身良好的条件和素质,凭着突飞猛进的球技,从短训班到了长训班,成了北京工人体育场业余体校排球班的一名正式队员。
进入北京队
1974年初,刚刚从北京东光路小学毕业的郎平,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来到了北京朝
阳中学(现北京陈经纶中学)。学校里有体操队、田径队、游泳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等多种运动队。郎平仍然对排球情有独钟,她参加了排球队,参加训练时肯于摔打拼杀,弄得一身泥土也不在乎。她比一般女孩子能吃苦,没有一点娇气。有时练接球练得两臂红肿的,但她仍能咬牙坚持。无论怎样练,她都从无怨言。郎平脚上的鞋几乎是一个月穿破一双。同学们常开玩笑说:“郎平,你的球鞋又露脚趾头了。”她从不介意,就连时常穿姐姐淘汰下的衣服,她也觉得无所谓。她不在乎别人怎样评论自己的衣着,只在乎能不能打好球。在这一年的秋季,郎平被选进了北京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成了排球培训班的专业队员。北京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是专门为高一级体育专业队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学校。在二体校,郎平出色地完成了基础训练的重要课程。在身体恢复正常、技术日趋娴熟的同时,她的性格也更加开朗,意志也更加坚强,思想也更加成熟了。处在豆蔻年华时期的郎平,凭着自己始终不渝的韧劲儿,经过顽强的努力,终于成了群芳之冠,以最佳的人选进入了她日思夜想的北京队。从此,她向着顶峰开始了新的攀登。
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
1978年,郎平参加全国排球甲级队联赛,崭露头角,被袁伟民教练看中,进了国家队。经过刻苦磨练,她成为“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出色的高位拦网和落地开花的扣杀技术,让世人为之惊讶。之后就当上了美国教练,进入了她的教练生涯。
“铁榔头”郎平如今59岁,只有一个女儿,如今现状如何
“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燃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
这是15年感动中国人物上的一段颁奖词, 而这段话所歌颂的人,为中国排球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荣耀。她就是郎平,女排赛场上的 “铁榔头”。
郎平于1960年出生于天津市, 她出生时正值12月寒冬, 自然灾害频发,不论是当时的中国,还是郎平的家庭,都显得很困难。还是个婴儿的郎平,由于营养不良, 身体非常虚弱。 但是凭借当初家里的条件,只能做到用小米粥来给她补充营养,虽然杯水车薪,但至少能生存下来。
郎平7岁时, 与其他的孩子一样,踏入了小学校园, 开始了学习生涯 。这时的朗平的融合了了父亲和母亲的性格,既有豪爽奔放, 又有温婉细腻, 有着男孩子般的坚韧与勇敢,又有着女孩子该有的恬静与柔和。这使她在校园中的人际关系经营得很好, 所以虽说家境贫寒,但她的童年依旧欢乐。
当时的北京市工人 体育 馆中经常会有各类的 体育 比赛 ,郎平的父亲就钟爱于来此处观看比赛,经常带着郎平一坐就是一下午。在这期间,郎平看着运动场中穿梭的排球, 心中非常向往,而且随着不断成长,郎平的个头也是突飞猛进, 和自己班里的同学们站在一起时,她总是最高的那个,纵然是男生都比不过她,说是“鹤立鸡群”也不为过。
郎平13岁时,在父母的支持下,她 进入了北京工人 体育 馆少年体校排球班练习排球。 都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郎平凭借着心中对排球的热爱与向往,经常在跟同学一起训练完后自己再多练习一会儿。经过三年的努力, 她进入了北京市业余体校 ,但由于表现优异,同年又进入了北京市排球队。这使她信心大增,更加拼命的训练,因为她的下一个目标, 是国家排球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 ,她18岁成年了 ,在这特殊的一年 ,她入选了国家集训队。 在进入队伍的第一年就跟随中国队获得了 第八届 亚运会比赛的银牌,第二年更是夺得了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的冠军。但这时的她并没有因此骄傲不已,反而更加潜心锻炼, 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实力。
之后从1981年的德国不来梅国际排球邀请赛 ,到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再到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女排比赛,这期间大大小小的比赛多不胜数, 但最终夺得冠军的, 全部都是中国队!当时全国人民都在为这支中国梦之队加油助威,而她们也确实不负众望,满载荣耀而归。
1985年, 郎平在第四届世界杯女排赛中再夺冠军之后,获得了 “优秀运动员奖”和“最佳运动员奖” 这两大殊荣。但也是这最辉煌的一年, 她选择退役了。
她在这么多年的国际比赛当中, 虽然满载荣誉,但也认识到了一些问题 ,那就是自身知识积累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外语知识上,更是要掌握牢靠。 于是她选择退役, 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攻读英语专业,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和知识积累。又在 1987年 远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留学,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与钻研, 取得了 体育 管理系现代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
学成之后的郎平,开启了她人生的第二大阶段, 执教生涯。 先后于中国女子排球队、意大利摩迪俱乐部、新墨西哥女子排球队、美国排球队等在不同赛事中取得极为优异的成绩。2009年,中国排球正处于关键时期,郎平毅然决定回国执教,担任广东恒大女排教练, 并带领恒大女排获得2009-2010赛季全国女排联赛甲B冠军, 并在之后的几个赛季中连续获得冠军或亚军的优异成绩。
2013年4月25日, 郎平正式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带领中国女排队伍获得了2014女排世锦赛亚军。之后,从2014年开始,郎平开始着重培养年轻人, 对朱婷、杨方旭等不满20岁的新人委以重任, 在她们身上报以了极大的期望。同年女排世界锦标赛, 郎平带领的中国女子排球队不被世界看好, 质疑声不断, 但在郎平的专业带领下 ,中国队以极为强硬的实力勇夺亚军,让那些看不起中国队的人彻底闭上了嘴巴。
2015年, 女排世界杯中,郎平带领逆境中的中国队, 以10胜1负的战绩夺得了世界杯冠军, 这是中国队时隔12年后获得的第四个世界杯冠军。也同样是郎平执教生涯中第一次获得的世界冠军,与此同时,夺冠的中国女排获得了纽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于是在2016年8月21日 ,郎平带领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决赛中战胜塞尔维亚,赢得了里约奥运会金牌 。12月15日。
在时隔三年之后,郎平再一次掀起了中国的排球热潮。 2019年9月, 郎平率队出征2019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11连胜提前夺冠,获得了世界杯第五冠,三大赛事第十冠。 中国女排的名号,再一次响亮于整个世界。
郎平是20世界80年代世界女子排球界 “三大主攻手” 之一, 被世人称为“铁榔头“, 她凭借强壮的身体素质, 超强的弹跳力以及极快的应变 ,成为了当时队伍里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她一直到现在,都还在投身于我国的排球事业中,奋战在第一线, 为我国排球带来一个又一个的荣耀。 赛场上的她光辉无限,生活中的她也是个非常好的母亲。
郎平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是在1987年和白帆的爱情, 诞下女儿白浪,但 奈何常年分居两地,婚姻逐渐破裂, 1995年与白帆离婚, 白浪也跟随了父亲 ,入美国国籍。第二段婚姻 是2016年与中国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育成,在北京举办了婚礼。
虽说郎平与白帆离了婚,但由于女儿的原因, 二人的始终保持的良好的朋友关系 。白浪继承了郎平的优良血统,2005年, 14岁的白浪就已经长到了189cm, 并且开始练习排球,在母亲的辅导下,进步神速,现在已经是加利福尼亚TCA队的成员之一,并且是绝对主力,与当初的母亲一样,是队伍中的核心灵魂人物,并且她还入选了美国少年队。
体育 上如此突出的她,其他方面的学习也并未落下, 现在的白浪正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各类知识,将母亲郎平当作奋斗目标,并且不断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完美的继承了郎平的那股韧劲, 想必以后的世界排球赛事上, 定然会有白浪的一席之地,延续母亲的荣耀。
郎平将半生都献给了国家 ,她是我国排球精神的代言者,她的身影已经牢牢地刻在了每一名中国人的心中,她为中国所赢得的荣耀, 值得我们为她而骄傲。 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正是因为有这像郎平这样的人,无私的为国家奉献着自己,她是我们的自豪, 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铁榔头“!
郎平泪别妈妈:来生我们再做母女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在北京进行封闭集训。期间,她的母亲病危住院,郎平只挤时间去医院探望妈妈一次。
4个月后,郎母不幸因病去世,享年87岁。
风雨岁月里,郎平与母亲有着太多难以忘怀的温暖往事。妈妈的爱,支撑郎平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如果有来生,郎平还想与母亲再续母女情缘……
郎平1960年出生于天津武清,她有个姐姐叫郎洪,姐妹俩相差3岁。郎平的父亲郎家骅是一位老革命,在北京政法机关工作。郎平的母亲在北京一家宾馆上班。
很小的时候,郎平就随父母迁居到北京生活。
郎平身体壮实,自小体谅父母,母亲的腰不好。她下班回家时,郎平经常“咚咚咚”跑下楼,将自行车扛到家里。邻居都说郎家父母养了个男孩。
郎平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父母希望她将来考清华大学。但郎平喜爱排球,13岁开始练习排球,16岁进入北京女子排球队。
1978年,国家女排主教练袁伟民慧眼识珠,将她招入队中。当时郎平才18岁,但身高达到了1.84米。在那个年代,郎平是比较高的主攻手。
郎平的身高、弹跳、爆发力、身体的协调性都是一流,而且她对排球有着独到的理解,善于用脑子打球。
刚进国家队时,郎平的技术还不成熟,但袁伟民大胆启用她,让她顶替主力主攻杨希。杨希是当时中国女排的头号美女,被誉为“中国的山口百惠”。
1981年,郎平与队员们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从此开启了“五连冠”的辉煌。
那时,郎平出国比赛,队里一次性补贴15美元,这点钱郎平舍不得花,回家交给母亲补贴家用。
她随队夺得“五连冠”后,郎平又一次性获得奖励人民币1万元,她将7000元交给了妈妈,3000元给姐姐做嫁妆。
1987年,郎平从国家女排正式退役,她放弃了当官的机会,自费去美国留学。
当时她没有收入,生活全靠朋友接济,一个星期只花6美元,经常吃冰凉的三明治。在美国打拼期间,郎平完成了一件最重要的人生大事,那就是与原八一男排的队员白帆结婚。
1992年,郎平诞下女儿白浪。因为性格等种种原因,1995年郎平与白帆离婚,女儿由两人共同抚养。
1995年,郎平回国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每月工资只有974.55元,而她在国外执教年薪20万美元。
自己是中国女排培养出来的,郎平不计较个人得失,愿在中国女排最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
郎平的母亲1990年就退休了,郎平在国内执教期间,母亲帮她带女儿,做家务,做饭。
1998年,郎平卸任后去意大利执教,母亲又跟着去意大利照顾她和白浪。
拿人家的薪水,郎平非常敬业,经常凌晨还在家里看技术录像。母亲将白浪哄睡后,坐在身边陪郎平。
为给女儿提神,母亲一晚上要给郎平泡两杯热咖啡,并在每一杯咖啡里放一块小圆饼干,这是郎平的最爱。
不久,郎平左膝关节肿得厉害,根本无法弯曲,在医院做手术。医生将她关节里的一块小脆骨取出来,然后每天都从她肿胀的膝盖里抽出积液。
2005年,郎平出任美国女排主教练。这时郎平的父亲也早已退休了,父母又跟到美国照顾郎平。
2009年郎平回国,在广东恒大女排执教,父母终于不再跟着她东奔西跑了。
此后郎平一直在国内执教,但因为工作忙,郎平与父母团聚的时间反而比在国外还少。
尤其是2013年,郎平担任国家女排主教练后,一个多月也难见父母一面。而且每次去父母家看望双亲,郎平都心事重重。
父母跟她说话,她似听非听,父母从不怪郎平,知道女儿心里装着大事。有时凌晨醒来,郎平还会打开电脑看技术录像。
妈妈也睡不着,将一件衣服披在郎平身上。郎平歉意地说:“妈妈,对不起,打扰您睡觉了。”母亲一脸慈爱:“这么多年来,妈妈就没见你轻松过,很心疼你。”
郎平拍拍妈妈的手背:“我选择了排球,就要为它全身心付出。”母亲眼睛湿润了:“我和你爸永远支持你。”郎平心里一热,两行眼泪涌了出来。
2014年9月10日,郎平的父亲脑溢血复发,在北京不幸离世。当时郎平带队在浙江宁波北仑备战女排世锦赛,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姐姐郎洪和郎平的男友王育成一起料理老爷子的后事,郎平于两天后才赶到北京送父亲最后一程。
老伴离世,郎母很悲痛。郎平担心母亲,但老太太表现得很坚强:“你安心带队训练,不要担心我,妈妈现在还能自己照顾自己。”
郎平将母亲托付给姐姐和男友,然后与家人洒泪而别。
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期间,郎平每一天都有压力,只有大赛结束那几天,郎平才有片刻的轻松。
于是她便陪母亲出去吃顿饭,妈妈跟随她在意大利、美国生活多年,喜欢吃意大利面。郎平也会点一份意大利面,陪着妈妈一起吃,那是母女俩最放松最幸福的时刻。
2016年1月,郎平与王育成在北京举行婚礼,妈妈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婚礼结束后,妈妈对郎平说:“如果你爸现在还活着,能看到你这一天,该多么高兴!”
郎平这才从妈妈那里得知,原来这10多年来,父母一直在为她的个人问题操心。他们经常晚上睡不着,絮絮地说郎平的事,说着说着老两口眼里就涌出泪水。
父母不想给郎平压力,因此从来没有催婚逼婚。但他们内心是纠结和焦虑的。而今看到女儿重披婚纱,母亲的心踏实了。
由于郎平带队训练比赛很忙,丈夫王育成便代替她尽孝。他经常过去看望岳母,帮老太太买米面油和蔬菜。
岳母有个头疼脑热,王育成就送她去医院。郎母经常对女婿说:“不要将我这些小病告诉郎平,她压力太大了,我帮不了她,但也不忍心给她添乱。”
王育成将这番话转述给郎平,郎平的心酸酸涩涩的。
2018年,郎母已经85岁了,血压和心脏都不好。老太太很坚强,即便身体不适,在郎平面前也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2019年秋天,郎母的病情开始加重,3个多月里住了两次院。她再三叮嘱大女儿郎洪和女婿,不要将她生病的事告诉郎平。
郎平直到2020年春节才知道母亲住院的事,春节期间郎平和丈夫过去陪伴妈妈。
她买来面粉、肉馅,动手给妈妈包饺子。饺子煮熟后,郎平给母亲盛了10个,老太太没胃口,只吃了两个。
郎平劝妈妈:“我平时工作忙,没时间给您包饺子,以后还不知要过多久,我才能给您包,所以您必须多吃几个。”
母亲体谅郎平的一片孝心,终于将10个饺子吃完了,郎平格外开心。
正月初六,郎平回到国家女排,带领姑娘们备战东京奥运会。此时疫情已波及到北京,郎平与队员们在训练馆里进行隔离训练。
一个星期后,她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没有接。于是郎平又拨通丈夫的电话,王育成告诉她:“妈妈身体不好,住院了,我和姐姐轮流在医院照顾。你安心带队训练,不要牵挂家里。”
郎平心里很着急:“妈妈要紧吗?”丈夫回答:“人老了,多多少少有点病,有我和姐姐在,你就放心吧。”丈夫尽管这么说,但郎平的心还是沉甸甸的。
5月中旬,北京疫情有所缓解,郎平请假去医院探望母亲。
母亲更瘦了,满头白发是那么显眼,郎平坐在病床边陪伴妈妈。母女俩拉了一会家常,母亲就催她:“你走吧,回去带队训练,我没事的。”郎平与母亲依依惜别。
因为疫情影响,加上训练任务紧,此后郎平没有机会去探望母亲。母亲出院后,在家里休养了一段时间。7月初,她的病情恶化了,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
母亲弥留之际,郎平守在她身边。母亲有气无力地说:“现在你成家了,妈妈也不担心了。你心里只想着工作,也要多注意身体。”
在郎平的泪眼和心痛中,妈妈安详地离世了,享年87岁。因为在疫情期间,郎平只将母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了几位至亲,没有通知其他亲友,因此郎母去世的事没有多少人知道。
送别妈妈第二天,郎平就返回国家队执教。妈妈离世的悲痛,奥运会推迟打乱了计划,加上东京奥运会一会说办,一会说不办,让郎平经历了一场炼狱之旅。
好在丈夫经常在电话里安慰开导她,郎平才没有崩溃。
2021年7月东京奥运会,郎平带领国家女排出征。因为朱婷受伤,加上美国女排故意放水,导致中国女排没能出线,这成了郎平和女排队员的心痛。
球队回国后,少数网友在网上指责郎平,说了一些过激的话,郎平没有回应。母亲生病、离世,郎平还在带队训练,为中国女排确实做到了呕心沥血,让人肃然起敬。
2021年9月,郎平的合同到期了,离开了中国女排主教练的岗位。
郎母葬在老家苏州,郎平卸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苏州给妈妈扫墓。
她站在墓碑前,含泪告慰天堂里的母亲:“妈,这辈子您为我操了太多心,为我付出太多,女儿没有在您身边好好尽孝,欠您的太多了。如果有来生,我还与您做母女,到那时,让我也为您做点事。”
到2022年1月,郎母已去世一年多了,郎平经常想念妈妈,在梦中梦到妈妈。梦里醒来,她眼里满是泪水。
母女情,一世缘。妈妈给予郎平的温暖和爱,会让郎平铭记一辈子!
身为排球教母,郎平为中国女排的崛起付出了巨大心血。虽然东京奥运会成绩不佳,但并不能否认她的付出,不能否定她为中国女排做出的贡献。
父母生病、离世,郎平都没能守在身边。尤其是母亲生病的日子里,郎平就带队在北京训练,却没能在身边守护妈妈。
妈妈体谅郎平,知道她心里装着排球,知道她的压力,但这并不能化解郎平内心的愧疚。
东京奥运成绩不佳,没能给父母尽孝,成了郎平的遗憾。
但笔者觉得,女排兵败东京,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要把责任都推给郎平。眼下中国女排又到了选主教练的时候了,盼望郎平再以各种方式为中国女排做贡献!
-END-
郎平:2段婚姻3段情,年过五旬遇真爱,被“平凡”丈夫宠成小女人
1981年,经过连续几天的激烈角逐,21岁的郎平终于站到了世界杯的领奖台上,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枚金牌。
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个20岁刚出头的小姑娘,日后会在排球场上掀起滔天巨浪。
1982年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郎平为中国囊获了一枚又一枚的金牌。
赛场上,郎平扣球力量大,且快、准、狠,因此被大家称为“铁榔头”,当时只要她一上场,球迷就立马欢呼雀跃,期待这位“铁榔头”能狠狠“教训”一下那些国外球员。
同样,当外国选手看到“郎平”这个名字的时候,也会暗自觉得“倒霉”,深感又是一场艰难战。
其实郎平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而她之所以会走上排球运动员这条路,皆是因父亲而起。
1960年,郎平出生在天津市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在她出生没多久,父亲就被下放到干校,母亲则一人扛起了家里的重担。
因为母亲要赚钱养家,所以无法很好地照顾襁褓时期的郎平,导致她从小体弱多病。
郎平的父亲是豪爽的北方人,母亲是细腻的南方人,而她则综合了父母的性格,“动”则像男孩子一般无所畏惧,“静”则与一般女孩一样恬静温柔。
郎平的父亲是一个 体育 爱好者,一有空闲就会到附近的北京工人 体育 馆看比赛,而年幼的郎平则常常跟在父亲的屁股后面,为喜欢的队伍加油助威。
在这种潜移默化下,小郎平逐渐对排球有了别样的情愫。
而她也天生是吃运动员这碗饭的,还在上小学的郎平,身高就远超同龄人,一米六九的身高格外“鹤立鸡群”。
1973年,北京工人 体育 场业余体校排球班的老师来学校挑选运动员,因为身高原因,郎平被老师选中。
当她和几个同学结伴到达体校后,才知道竞争者有上千人,经过严格的选拔后,郎平被幸运选中。
当投入训练后,很多人因忍受不了枯燥乏味且艰辛的训练而退出,郎平也曾动摇过,但父母却常常激励她:“平平,吃点苦算什么,你既然喜欢打排球,就不能半途而废。”
经过一年的训练,郎平成为北京工人 体育 场业余体校排球班的一名正式队员,之后她更加勤奋苦练,最终以最佳人选的身份进入北京队。
1978年,郎平靠着在全国排球甲级队联赛中的出色表现,被袁伟民教授相中,成功进入国家队。
进入强手如云的国家队,郎平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只能更加拼命,她曾不吃不喝连续练习7小时,最后练到膝关节水肿也不愿停下,一旦有想停下的欲望,她的内心就会鞭策自己: “你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你还可以继续练!”
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让郎平满身是伤,但她自己却不以为然,最怕的就是母亲看到这些伤,有时候手指断了,就拿纱布简单包裹一下,为的就是不让母亲担忧。
母亲虽然嘴上不说,但背地里时常抹眼泪。
看到母亲担心,郎平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老妈肯定都是知道的,她就是忍着不说,怕我分心”。
但这种受伤是没办法的,她是一个排球运动员,身上背负的是国家的荣誉。
正如电影《夺冠》中的一句话: “我们代表中华民族,我们要证明给他们所有人看,中国人,行的!”
“要干就干最好的,要打就把对手打垮!”
正是靠着这种坚韧的毅力,郎平在中国排球史上,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郎平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排球,以致于她年过五旬才寻得真爱。
在运动员时期,郎平与八一男排的队员白帆日久生情。
每次比赛归来,白帆都会去接机,两人坐在大巴后面,有着说不完的话。
在外人看来,两人的结合乃是天作之合,同为排球运动员,事业上相辅相成,生活中彼此扶持。
1986年,郎平因伤痛不得不选择退役,同年,与白帆在北京饭店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婚后,夫妻俩到美国留学,而在那个年代,郎平虽声名显赫,但收入并不高,刚到美国的时候,两人只能寄宿在朋友家,连件衣服都买不起。
因为签证的原因,郎平不能在美国找工作,只能靠在学校做排球教练勉强维持日常开销。
当读到硕士的时候,她已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无奈之下,郎平到意大利的 摩德纳队打球。
在意大利她虽然获得高额薪酬,但身体也亮起红灯,右膝关节因受伤严重,前前后后动了三次手术。
躺在冰冷的病床上,郎平开始反思,““挣钱就行了,一个人不能为钱丧失一切。”于是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意大利的高薪酬,到美国生活。
靠着在意大利攒下的钱,郎平在美国安了家,并在1992年5月生下女儿白浪。
但就在一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郎平与丈夫的感情出现了裂痕。
当时郎平担任美国八佰伴世界明星队的教练,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她需要满世界的飞,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因此打理家庭和照顾女儿的重任就落在了白帆的身上,但长时间“女主外,男主内”的生活模式,逐渐将两人的激情给消磨光。
然而压倒两人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郎平决定回国执教。
1995年之前,中国的排球队陷入瓶颈期,发挥平平,难创佳绩。眼看中国女排即将走向衰落,袁伟民教练拨通了郎平的电话,希望她能回国担任主教练。
“我们需要你,祖国需要你。”
一边是国家的兴衰,一边是小家的离合,左右权衡之下,郎平还是选择了前者。
也就是在这一年,郎平与白帆和平离婚,女儿由两人共同抚养。
在这段婚姻里,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两人没有了共同的生活目标,“同床异梦”的婚姻注定不会协调。
自离婚后,女儿便由白帆照顾,而郎平则一心扑在排球上。
在被问到是否对郎平有所怨恨时,白帆说道:“没有,我非常尊敬和感谢她,我们依旧是各自很好的朋友,一直有保持着联络”。
闲暇时候,白帆就会带着女儿去看郎平出征比赛,两人虽做不成夫妻,但却成了最值得依靠的朋友。
而郎平在接手中国女排仅一年的时间,便在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获得第三名的成绩。
那段时间,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中国女排上,常常累到昏厥在赛场边,醒来后又继续投入工作。
在她的努力下,中国女排重回巅峰,在1996年的奥运会上斩获银牌,1997年的亚锦赛中获得冠军。
而荣誉的背后,是郎平对家庭的愧疚,她曾在自传中,描述那段艰难时光:
于是郎平辞去主教练一职,去美国陪伴家人。
2005年,她受邀担任美国排球队的教练,但这个选择却引来国人的不满,尽管她多次解释 体育 无国界,但还是难以堵住悠悠众口。
特别是3年后的北京奥运会,郎平带领美国队获得了女子排球的银牌,网友的谩骂声与指责声如潮水般向她涌来,指责她为了钱不顾国家荣誉。
甚至有人质疑她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将她之前的所有荣誉与付出给抹去。
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郎平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亮出自己的护照:“咱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护照,去每个国家都要签证。”
待到女儿长大成人,身体逐渐恢复,郎平辞去了美国教练一职。
多年后她回忆在国外执教的那段经历,说道: “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去执教,其实是一种积累和学习,对我也是一种充电。”
2013年,郎平再次担任中国女排的教练,这一年,她已经53岁,浑身是伤,双胯劳损,膝关节已经做过7次手术。
女儿白浪因担心她的身体吃不消,劝说道:“你的身体常年劳累,已经垮了,你再好好想想。”
郎平回复道: “我想好了,我接受这个任务,我还想再为中国女排站好最后一班岗。”
而这一次,她接手中国女排比1995年那次压力更大,因为此时中国女排的成绩只排在亚锦赛的第四名,国人感慨“现在的女排怎么连亚洲都打不出去”。
为了改变中国女排的现状,郎平只能更加拼命,刚做完阑尾炎手术就带队训练,为了让队员减轻队员压力,她不断为她们加油打气,而自己却焦虑不安只能靠吃安眠药入睡。
在她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再次走上辉煌之路,获得了2015年世界杯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冠军。
不管是在场上拼尽全力,还是在场外精心指导,中国女排目前所获得的所有荣誉都是靠她支撑起来的,可以说她就是中国女排的“定海神针”。
自从与白帆离婚后,郎平也曾试图去迎接新的感情。
在美国生活的那两年,她结识了一位政治经济学教授,两人相聊甚欢,互生好感。
但排球还是成为这段感情的绊脚石:
“因执教中国女排,我必须离开美国。我跟他说等我两年,可他不同意,我想两年都等不了,还能过一辈子吗?”
郎平心中的那扇门始终敞开着,但迟迟没有人敢踏进去,直到王育成出现。
王育成是山东淄博人,大郎平9岁,毕业于北京大学 历史 系,致力于道教文化史和军事文化的研究。
同时,他还是一位鉴宝专家,多次在央视的《寻宝》栏目中担任嘉宾,还出版过关于考古方面的书籍,是一个儒雅的知识分子。
同郎平一样,王育成也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两人相识与国家 体育 总局组织的文体联谊会上。
因为喜欢排球,王育成将郎平视为偶像,只是没想到在这次联谊会上,能一睹偶像风采,他壮着胆子主动与郎平攀谈,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生活中,郎平也十分喜欢收藏古玩,她先后收藏了流失在海外的鹿头瓶、将军罐等40多件瓷器。
但对于这些古玩真假,郎平一无所知,于是在结识了王育成之后,她便邀请他到家中鉴宝。
王育成也十分乐意,闲暇时间就到郎平家鉴宝,为她讲解收藏知识。
王育成将枯燥乏味的鉴宝知识,讲得风趣幽默,让郎平听得津津有味,不住的赞叹道: “王老师,听你鉴宝,真是一种视听享受,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这么了解过它们。”
王育成则谦虚一笑,说道: “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一件事情,反反复复的做,便成了专家。”
郎平附和道: “这和我们打排球,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反复的做才能见成绩。”
说完,两人对视一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之后,王育成经常约郎平一起喝咖啡、逛故宫,感情逐渐升温。
2011年2月,郎平要返回广州恒大女排执教,王育成得知后心乱如麻。
他将郎平约出来,大胆表明心意: “咱们也相处了大半年,我发现我对你不止是单纯的崇拜,还多了很多其他感情。我想呵护你的后半生,你看可以吗?”
对于王育成,郎平的心里也泛起过涟漪,但考虑到自己的职业,她还是忍痛拒绝了对方: “王老师,您非常优秀,但我的工作性质,居无定所,实在和您不合适。”
郎平考虑到前两段感情,皆因聚少离多而分道扬镳,她害怕这次会重蹈覆辙。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常年征战,郎平满身是伤,有时候旧伤复发,她疼得难以下床。
当得知郎平的顾虑后,王育成长舒一口气,觉得这根本不是问题,他表示: “我现在工作不忙,不管你去哪里,我都可以跟随照顾你。你身体有旧伤,更需要一个人照顾,我不怕你生病,愿意和你一起面对未来的任何困难。”
王育成的话,让郎平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她热泪盈眶,点头答应了王育成的求爱。
有了爱情的滋润后,郎平的生活不再单调无趣,就连女儿都察觉到她的改变: “妈妈,我觉得你漂亮了,也精神了。”
2013年,郎平在收到担任中国女排教练一职的邀请时,有些犹豫,她担心自己年纪大了,无法胜任。
关键时刻,王育成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你一生热爱排球,而且完全有这个能力,为了祖国的排球事业,你应该担起这个重任,我在后方会全力支持你!”
郎平这才接下这面大旗。
2014年9月10日,郎平的父亲因脑溢血去世,此时郎平正带领着中国女排在争夺亚洲杯。
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郎平强忍泪水继续训练,每到夜晚,她就躲起来偷偷抹眼泪。
那段时间,王育成替她尽忠,多次打电话安慰: “你安心比赛,家里有我,我和大姐会好好料理后事,你一定要稳住情绪,不要因为家事影响备战。”
有了王育成的安慰,郎平才得以静下心来继续训练。
待到比赛结束后,郎平回家送了老父亲最后一程。
在郎平为中国排球奉献所有时,王育成是她坚强的后盾,为她保驾护航,遮风挡雨。
2016年,王育成终于抱得美人归,与郎平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新婚第三天,郎平便投身于排球中,每天天不亮就上班,到晚上10点才回家。
可不管郎平出门多早,回家多晚,王育成总会给她做上一桌热腾腾的饭菜。
因为伤痛的折磨,郎平常常难以入睡,王育成则专门去学习了按摩,每晚为郎平进行一两个小时的按摩,帮她缓解疼痛。
在王育成的呵护下,郎平第一次感受到小女人的幸福。
2016年春节刚过,郎平为备战里约奥运会,带领着队员到宁波北仑进行封闭式训练,这也就意味着夫妻俩又要开始漫长的分居生活了。
王育成深知郎平身上肩负着国家的使命,为了不让她分心,他很少给郎平打电话。
一次他到宁波出差,所住的酒店与郎平的训练基地只有40分钟的车程,但王育成还是强忍相思之苦,没有去看望郎平,只是打了一个几分钟的视频电话。
对于自己的不得已,郎平也心有愧疚,““跟我结婚,你牺牲得太多了。”
王育成则幽默地说道:“能将偶像娶回家做妻子,是一个男人至高无上的荣耀和幸福,其他皆可忽略不计。”
里约奥运会凯旋归来后,郎平的右髋关节旧伤复发,经过检查后被告知:“郎导右髋关节因磨损严重畸形,必须尽快手术,否则有瘫痪可能。”
这年的12月,王育成陪同郎平到美国芝加哥接受手术。
康复期间,王育成每天陪伴在郎平身边,为她准备饭菜和水果,陪她做康复训练。
经过这次手术后,王育成建议郎平放慢脚步,休息一下,郎平也自知年事已高,便答应了他。
但是在2017年2月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央视主持人张斌问郎平:“郎导,大家都等你一句话,你还考虑续约吗?”
郎平思索了一下,说道: “如果身体允许,我会考虑。”
话音刚落,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但电视机前的王育成则一脸担忧。
当郎平回到家后,郎平主动说道: “我知道你是为了我的身体,但现在排球队需要我,而且这些队员是我亲手带出来的,就像我身体的一部分,我实在割舍不下。请你理解,为了她们,为了祖国的排球事业,我还想再走一程。”
见郎平的态度如此坚定,王育成也不再说什么。
其实在两人恋情刚曝光的时候,外界并不看好这段恋情,因为与郎平相比,王育成实在是太平凡。
但在爱情里,没有配不配,只有合适不合适,两人的精神是契合的,精神是相同的,彼此都愿做对方的灵魂伴侣,而这便足矣。
——END——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郎平父母简介~郎平简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90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