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奥运会和残奥会中的感动人的故事优质回答最心酸的瞬间19日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105公斤级的颁奖仪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该项目冠军、德国选手马·施泰纳把亡妻苏珊的照片和奥运金牌...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奥运举重,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奥运会和残奥会中的感动人的故事

奥运会和残奥会中的感动人的故事

优质回答最心酸的瞬间

19日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105公斤级的颁奖仪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该项目冠军、德国选手马·施泰纳把亡妻苏珊的照片和奥运金牌高高举起,让人们不仅看到一个强壮的大力士,还深深感受到他对妻子深深的爱。这位德国大力士在比赛最后阶段上演大逆转,用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来祭奠亡故的妻子,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感人至深的一幕。去年7月的一起车祸夺去了施泰纳妻子苏珊的生命,从此施泰纳就一直随身带着苏珊的照片,高强度的艰苦训练就成为施泰纳摆脱痛苦思念折磨的唯一途径。26岁的施泰纳在夺金后激动地表示,他的亡妻苏珊在比赛中一直陪伴着他,给予他夺金的勇气。他说:“我所有的期盼就是苏珊在今天可以看到我的成功。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苏珊在注视着我,她在我的心里,给予我勇气和力量。这是一场献给苏珊的胜利。”马·施泰纳夺得的这枚奥运金牌不仅是德国16年来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举重金牌,更证明了爱能创造奇迹。

最坚强的瞬间

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届奥运会的首次高调“出镜”,她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虽然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但比赛中,这位独臂女侠还是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从7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04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帕蒂卡最终没有取得本届奥运会女单的入场券,但她却得以代表波兰乒乓球女队参加女团比赛,同时也力求在残奥会上捍卫金牌。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

最感慨的瞬间

伊拉克奥运代表团在奥运会开幕不到十天才得到参赛资格,他们的队员甚至连队服都没有。皮划艇上,其他国家的选手都穿着合适的队服,而伊拉克的选手则穿着已经起球的旧T恤,但他们仍然在顽强的比赛。 而由于资金匮乏,参加短跑比赛的伊拉克女选手达娜·侯赛因也只能穿着一双有些破损的“二手”跑鞋参加比赛。她的一句话曾让世界潸然泪下,她躲过了两次枪击后依然坚持训练,但是此前得知无法参加北京奥运会时,她一度崩溃了。教练安慰她,4年后可以参加伦敦奥运会,21岁的达娜脱口而出:“照伊拉克这个样子,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2012年……”中国网友得知这一消息无不为之动容,在开幕式伊拉克代表团入场时,全场中国观众给予了不亚于东道主代表团的礼遇,报以热烈的掌声。当他们离开时,中国网友特意将自己准备的球鞋、衣服、福娃以及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送给伊拉克代表团,伊拉克队员收礼物收到手软。伊拉克队的教练非常感动地说:“虽然我们远离家乡,但我们在中国感受到了温暖。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到巴格达,让我们来回报你们。”

最欣慰的瞬间

在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出现了一张并不年轻的面容,其眼神透出坚定与温柔。她就是已经33岁的德国老将奥克萨娜·亚历山德罗芙娜·许索维蒂纳。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治病,她曾以26岁高龄复出参赛,此次是她第5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并获得女子跳马银牌,现场观众对她表达了敬佩之情。许索维蒂纳的大儿子阿廖沙2002年被诊断患上白血病,由于治疗需要高昂的费用,生活并不富裕的许索维蒂纳一家实在难以支付,于是她选择了复出参赛,因为“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办法”许索维蒂纳说。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参加比赛,争取获得奖金的机会,许索维蒂纳每次都会把体操的4个项目全部都报上名。为了儿子,从26岁开始,许索维蒂纳朝全能型发展。“母爱胜于天”,中国这句老话很适合许索维蒂纳,目前,儿子的病情已经好转,只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因此许索维蒂纳终于松了口气,她表示:“我参赛,不再是为了奖金,而是真的喜欢这项运动。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更可爱的了。”

最留恋的瞬间

2004年,举重选手努尔詹·塔伊兰以总210.0公斤的总成绩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子48公斤级举重金牌,成为首名赢得奥运金牌的土耳其女运动员。她说:“这是土耳其妇女在奥运比赛中的第一个巨大胜利。我决心将这一胜利献给土耳其民族。”四年后的北京,她抓举开把的重量是84公斤,可惜三次试举均告失利,最终比赛无成绩。失利后,塔伊兰在下场前特意吻了一下杠铃,令人动容。她虽然失败了,但她对举重项目的热爱却在这一吻中完全倾注了,这是不舍,是留恋,是遗憾。

最真挚的瞬间

日前,三名外国人在开幕式上救助一名晕倒的中国女孩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各大网站论坛的热门话题。现在经过多方努力,这三位无名英雄的姓名终于被查实,他们分别是:波兰代表队首席医务官休伯特·克日什托菲亚克、队医马尔钦·克日什托杰克和23岁的波兰皮划艇女选手贝娅塔·米科瓦伊奇克。为此,他们错过了奥运会点火仪式。但有网友留言说:“这张照片完美地诠释了本届奥运会主题曲表达的情感:我们来自同一个世界,我们是一家人。奥运会将人们连在了一起,不论种族、文化和语言。”

最委屈的瞬间

北京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在北京射击馆进行,卫冕冠军朱启南在决赛中慢热,而宾德拉决赛中发挥出色,他后来居上以700.5环的成绩夺取金牌,朱启南依靠最后一枪逆转获得银牌。这是最近三届奥运会以来,中国首次丢失这枚金牌。在颁奖仪式上,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亚军得主中国射击队员朱启南不禁失声痛哭,内心亦喜亦忧之情完全释放出来。

最深情的瞬间

马修·埃蒙斯把头深埋在妻子怀里,没有人看到这一刻他是否落泪。从雅典到北京,这一枪原本能击碎四年的噩梦,这一枪原本能成就一对奥运金牌夫妻,这一枪原本能写下一个童话般的结局。但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和四年前一样,卡捷琳娜坐在看台上给捷克电视台当解说嘉宾;马特站在男子50米步枪三姿的决赛2号靶位上;4.4的数字出现在显示屏上,冰冻了卡捷琳娜的脸,她张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愣了好几秒钟,然后冲下看台,把丈夫拥入怀里,在他耳边轻轻地说:“命中注定还不是时候。”

最执着的瞬间

8月18日,俄罗斯选手伊辛巴耶娃在北京奥运会女子撑杆跳高决赛中夺得金牌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5.05米。这是这位跳高女王第24次改写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无疑是田径第四个比赛日最完美的“收官”。助跑、撑杆、跃身、过杆……伊辛巴耶娃翩然而起,一气呵成,5米04的前世界纪录顿时成为过眼云烟,全场呼声震天。“天空是我不断挑战的极限,我想我很快会向5米10发起冲击的。”这个距离天空最近的女人,无忧无虑地在属于她的高度自由飞翔。

最勇敢的瞬间

在男子10000米项目中,埃塞俄比亚选手内尼萨-贝克勒打破奥运会记录,以27分01秒17夺冠。但是从雅典奥运会冠军到北京奥运会冠军,贝克勒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伤痛。2005年,贝克勒在他未婚妻、年方18岁的阿莱姆陪同下进行训练,但她在开始跑步时突然倒地,贝克勒试图向别人求救,但只能把她带回镇里,她在途中停止了呼吸。贝克勒异常悲痛,想要退役,但是在2005年夏他又重新振作参加了世锦赛,并且赢得了冠军。他说:“我不能放弃,跑步是上天赐与我的礼物,是我的天赋所在,也是我的工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许你做不到,但是我可以。我自己能够掌控好。”

最悲壮的瞬间

8月18日,刘翔在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第一轮比赛中,因伤退出比赛,他失去了他的北京奥运会。无数关注刘翔的中国网民得知刘翔退赛的消息后,互联网上顿时沸腾了。短短一个小时,毫无思想准备的网民们从震惊、疑惑转为遗憾、理解。他们在为刘翔因伤退场感到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他努力与伤病作斗争、坚持到最后一刻的精神表示钦佩和支持。在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孙海平泪洒现场,让关心和支持这对师徒俩的网民们心酸不已。“刘翔挺住!国人不哭!”“刘翔,好好养伤!”“刘翔,依然是英雄!”这是中国人的心声。他曾经给国人带来了无数的感动,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再一次站上跑道,依然给中国人带来感动。

最温馨的瞬间

冼东妹赢了,以微弱优势战胜朝鲜选手,实现了自己在奥运会柔道52公斤级比赛中的卫冕。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冠军妈妈”,同时也是世界女子小级柔道界第一位在奥运会上实现卫冕的选手。夺冠后,冼冬妹挥舞着双手,任眼泪在空中挥洒飞。成功卫冕的东妹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成就多么伟大,而是哽咽着向女儿保证:“妈妈一年多没在身边,以后会好好补偿你”。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冼冬妹对着电视镜头说:“女儿,妈妈一年多不在身边,你还好吗?你想妈妈吗?”场面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最震撼的瞬间

8月20日,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女子游泳10公里马拉松比赛中,来自南非的独腿女侠纳塔莉-杜托伊特没能获得奖牌,也没能跻身前十名,但是所有人都对她表示钦佩。在比赛中,一共有25名运动员参加,除了一名智利选手没能完成比赛之外,纳塔莉在24名运动员中以落后冠军、俄罗斯选手拉里莎-伊利琴科1分22秒2的成绩排名第16,领先第24名12分8秒2之多,让很多健全的运动员以及现场观众惊叹不已。更让大家惊奇的是,她在下水之前将假肢去掉,几乎用一条右腿游完10公里。

最感人的瞬间

北京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1/32决赛在击剑馆进行,加拿大选手栾菊杰13比9战胜突尼斯选手伊娜·布贝克里,取得她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首场胜利。赛后,栾菊杰在场上高举起“祖国好”的布幅,向现场观众表达心迹。50岁的栾菊杰是北京奥运会参加击剑比赛的所有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更为特殊的是,栾菊杰是中国首枚奥运会击剑金牌获得者,1984年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冠军。在她之后,中国击剑24年再没有人登上最高领奖台。退役20年后,已到半百之龄的栾菊杰复出了,虽然没能像24年前的洛杉矶一样所向披靡,半百老将复出挥剑征战奥运精神足以让世人敬佩,虽然24年后的体力已不足以支撑她在奥运赛场上披荆斩棘,然而,就像她说的,“能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是我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我今后不会再有什么遗憾”。

最激动的瞬间

12日上午,当小将邹凯结束单杠比赛稳稳落地,国家体育馆瞬间成为欢乐的海洋,中国男子体操队六名队员紧紧拥抱在一起,提前庆祝这一枚已经等待了四年之久的男团金牌。经历过“雅典之痛”的杨威、李小鹏、黄旭在赛后第一时间相拥而泣。忆起四年前的惨痛经历,杨威十分感慨,更令他忍不住流下激动的“男儿泪”。从雅典到北京,从大悲到大喜,中国男子体操队终于凭借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总分重回世界之巅。从雅典到北京,从大悲到大喜,中国男子体操队终于凭借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总分重回世界之巅。也向世人骄傲的宣布“王者回来”,体操队的几个帅小伙子哭成一片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最百感交集的瞬间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北京奥运会射击项目女子50米步枪三姿的决赛中,杜丽终于完美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最终她以690.3环、破奥运会纪录的总成绩勇夺金牌。北京奥运会,杜丽两次出战,两次落泪。短短五天,她尝尽了人间的痛苦与快乐,悲凉与温暖。在重压下憾失首金的杜丽,当天首枪失利的情况下,顶住压力,用一块金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领奖台上的她,百感交集笑中有泪,场面感人至深。

最想哭瞬间

“今天的这枚金牌,我想献给祖国和人民,同时献给我刚去世不久的母亲。”在夺得北京奥运会女举75公斤级金牌后,曹磊红着眼眶哽咽着说。昨天下午,曹磊在女子75公斤级比赛中以总成绩282公斤夺取冠军,这个成绩也刷新了奥运会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本次奥运会获得的第23枚金牌,同时填补了中国女举在奥运 会各个级别冠军的最后空白。而此刻,离乡背井十余年的曹磊,只能用奥运金牌告慰去世不久的母亲。为了这枚奥运金牌,母亲的噩耗,曹磊的爸爸整整瞒了两个月。夺冠后曹磊哭了,这是长时间以来压抑的悲痛,也是对不久前去世的母亲的怀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她终于站上了世界最高荣誉殿堂,把这一块最宝贵的奥运金牌献给了已逝的母亲。

最动容瞬间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东道国最后一个出场是历届奥运会的惯例,8月8日的中国国家体育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出场使得全场观众欢声雷动,人们惊奇地发现,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入鸟巢的并不是传说中的姚明一人,汶川映秀小学的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跟随在姚明身边,引领着中国代表团。中国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梦可谓历尽艰辛,年初的雪灾、五月的地震,中国在大自然的磨砺中依然坚守着自己心中的奥运梦。小林浩的出现并不是牵强附会,他在灾难面前勇救两名同龄人,同样彰显着奥运所倡导的与自己竞争、与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姚明与林浩,虽然身高相差巨大,但是他们的精神同样伟大,一位是在赛场上永不言弃的运动员楷模、一位是代表着中国人顽强团结、生生不息精神的小英雄,他们正是中国人最好的代表。他们的同时出场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最具风度瞬间

在8月18日进行的男子体操吊环决赛中,倒数第二个出场的中国选手陈一冰,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裁判和现场观众,16.600的高分足以让陈一冰提前庆祝胜利。但是他在赛场上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让我们看到了金牌意外的可贵。 就在观众用排山倒海般地喝彩声为“吊环王”祝贺的时候,陈一冰却颇有大将风度的将手指放在嘴前,示意观众安静下来,因为后面还有一位选手即将登场比赛。此时的陈一冰,没有因激动而忘记运动员的职业素养,他的心里想着对手,这也许就是一位冠军的大度与坦然,陈一冰在尊重对手的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荣誉有归属,运动无国界。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只有“我和你”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才能增进友谊、促进和谐,才能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魅力。因此,陈一冰的“涅氏风度”比金牌更有魅力,更值得每一个人学习。陈一冰好样的,你不仅是我们看到了金牌,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运动员的风度,看到了闪光的奥运精神。

举重冠军曾拿60枚金牌却穷死,妻女都患癌向社会求助

优质回答在常人看来,奥运冠军头顶光环,星光闪耀,令人艳羡。然而,这些运动员背后的生活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精彩。许多运动健儿因为常年训练而导致了一身的疾病,而且很难再找到满意的工作。

曾经的“亚洲第一大力士”才力就是在退役五年后因为一身疾病而离开了人世,他的死因是过度肥胖造成的睡眠呼吸停止综合症,直接原因是由于贫穷治不起病。作为中国举重运动员,才力荣誉满身,他曾获得过40多个全国冠军,20多个亚洲冠军。

退役后的五年无疑是才力人生中最难熬的日子,大块头的他除了举重基本找不到适合他的活干,而且每顿饭都需要很多的补充。随着年龄的增长,硕大的体型成为一种负担,对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慢慢地让他患上了睡眠呼吸停止综合症。最终因为没钱治病,死于“肺部感染造成的呼吸衰竭”。

医药费是很大的一笔开销,而这位巨人还要养家糊口。在才力逝世一个月后,才力家属才获得了5万元的关怀基金。然而,才力的妻子和女儿的生活也并不好过。

才力的妻子刘成菊退役前也是辽宁举重队运动员,曾经拿过3次全国冠军。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刘成菊被查出了乳腺癌,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再一次遭受磨难。在刘成菊不知情的情况下,她的女儿在微博上求助:“我父母曾经是体育运动员,曾经为了国家付出了那么多,现在没有人管了。我没有了爸爸,不能再没有妈妈,难道就没有人帮帮我吗?没有人再关注我们了,这个世界难道就这样无情吗?”

点击看大图

这条微博后来被大量转发,她家的情况也受到多家电视台采访,一些爱心人士都为她给出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有医院为刘成菊免费提供治疗。感激之余,刘成菊发自内心的感叹:“就是去要饭,也不会再让孩子练体育。”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即使刘成菊不让女儿去练体育,但是女儿也不幸患上甲状腺双侧乳头状癌症晚期。家中的全部收入只有母亲每月的2000元,刘成菊的女儿才巾涵呼吁爱心人士能为她的手术募集善款。

才巾涵在某众筹平台上发布了一篇名为《我不想死,请帮帮我这个无助的16岁女孩》的文章,本次募集资金200000元,至发稿时众筹平台的数据显示,以募集105974余元。刘成菊说女儿治病需要60万,家里再加上借来的一共就4500元。

孩子的病让做母亲的刘成菊也是十分内疚,因为刘成菊以前也患过癌症,那时没有时间带女儿出去玩,而才巾涵十分懂事,每次回家她都会帮妈妈熬药,然后做饭再给慢吃。因为担心女儿的病情,现在的刘成菊身体状态也并不是很佳。她的大腿内部起了很多脓包,孩子有病她十分着急。

现在的刘成菊还会经常回忆起和丈夫才力一起练体育的日子,那时一段美好的日子,但是假如给她选择重来的机会,刘成菊表示绝不会选择练体育。他们一家三口无疑是不幸的,好在现代处于信息时代,她和女儿也才会得到了社会的更多帮助。

农村出身的世界冠军,退役后128万卖掉9枚奥运金牌,后来怎样?

优质回答真正之人,必能造福于人类。——亚里斯多德

如今的运动项目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女排,游泳,跳水,乒乓球等。很少会有人关注举重这个运动项目,导致举重运动员也很难被观众所记住。在举重运动员中有一位世界冠军她在11年的运动生涯中,夺得了9枚金牌。为了给家乡建一所希望小学以128万卖掉了奥运金牌。

农民出身

陈晓敏出生在广东省一个贫困的小山村中,家中祖辈都是以酿造米酒为生的农民,生活较为贫困。在家中排行老二的陈晓敏从小就懂得父母的艰辛,只要有时间她都主动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逐渐地,她就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力量,同龄人扛不起的一桶水,她轻轻松松就扛起来了,家里的人都称她为大力士。与同龄人相比,陈晓敏的身材较为粗壮,在11岁时本县体校来到当地小学选择运动员时,一下子就看中了她。

父母知道陈晓敏性格坚强能吃苦练体育将来会有发展。在父母的支持之下,陈晓敏开始了自己举重的运动生涯。训练举重第一件事情就是得锻炼增长肌肉力量,每天早上五六点她就开始起床晨跑以及相应的锻炼。

小小年纪的她面对这些苦却从未有过抱怨,而是持之以恒的完成了每天的训练。

陈晓敏在举重方面的天赋被省体校所发现,在1990年进入了广东队开始接受正规专业的举重训练。训练难免会发生意外,在一次训练中发生了一些事故,导致陈晓敏的左腿神经严重拉伤。

教练连忙带她去医院检查,通过诊断医生告诉陈晓敏她的左腿有残疾的可能。陈晓敏听到之后十分的震惊,在运动生涯才刚刚开始的时候,却遇到这样的事情,让她根本没有办法接受。然而难过了一会儿之后,她立即对教练说到这件事情先不要让她的父母知道。

她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病情让父母过于担心。好在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左腿很快就恢复了。这次受伤的事情,父母是在一个月之后才了解,那时候的陈晓敏已经活蹦乱跳。

因兴奋剂离开国家队

在训练过程中,陈晓敏十分聪明好学,她懂得在训练中找出自己的缺点,并让教练帮忙改正这些缺点。除了平日里训练举重之外,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开始拿起一本英语单词自学英语。

很多人都以为她将来想凭借着英语要考取文凭。她对此回答道,她学习英语并不是想要考取文凭,而是她想读懂、读好。

凭借着聪明好学,15岁的她被选进了国家队,第2年就参加了七运会。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真正意义上的举重比赛,最终她拿下了七运会五十四公斤级冠军。

家里的亲朋好友通过电视都了解到了这一消息。父母也为她感到十分的骄傲,从那次开始,陈晓敏的成绩一直在不断提升,给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金牌。

1997年陈晓敏因为一次意外离开了国家队。回家之后,关于陈晓敏使用兴奋剂的问题被禁赛两年的消息也逐渐传来了。很多新闻报道都称陈晓敏从此将会消失在举重台上,她的辉煌也到此为止。

陈晓敏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举重,而是依旧保持着大运动量的训练。只要一有比赛,她都会参照她所在级别的冠军成绩进行挑战,每次挑战成功之后,她都会给自己颁发一枚金牌。

意义重大的奥运金牌

付出总会有收获,陈晓敏如愿以偿地再次进入了国家队。在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前一段时间,陈晓敏由于训练过量导致身体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连基本的举重动作都做不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慢慢开始练。

从举空杠铃练起再逐一添加重量,在第2次选拔赛中,陈晓敏只拿到了第8名的成绩。这样的成绩根本就无法参加奥运会,好在领导决定给她一次机会。在第3次选拔赛中,陈晓敏拿到了冠军,成功成为奥运会参赛选手。

在那一年奥运会中,陈晓敏夺得了女子63公斤级举重金牌。当她拿到这一块金牌,看着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陈晓敏的眼泪落了下来。为了这一块金牌,她花费了11年的时间,这个过程太辛苦太残酷。这枚金牌对她的意义十分重大,它见证了这11年来她所付出的泪水汗水。

获得这枚金牌之后,陈晓敏就选择退役了。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先后获得了9枚世锦赛金牌,一次奥运金牌,打破了11次世界纪录。

128万的奥运金牌

然而那一枚用汗水泪水以及血水换来的金牌,却在2003年被陈晓敏公开拍卖了。很多人都以为陈晓敏退役之后生活艰辛,不得不拍卖这块金牌来维持生计。这一枚有着特殊含义的奥运金牌,最终以128万的价格被广东的一家酒店所拍下。

陈晓敏并没有像公众所想象的那样将128万花在自己身上,在拍卖结束之后,她便回到家乡将这笔钱建成了一所希望小学。当时家里的人得知她打算将这一枚奥运金牌拍卖的时候都极为反对。

她却表示金牌在她身上她能看到的只有荣誉和光辉,如果建成一所学校,她所能看到的是许多孩子灿烂的未来以及笑容。乡亲们面对陈晓敏的做法都十分感激,陈晓敏也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点赞支持。

陈晓敏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回馈社会,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思想境界。在她的帮助之下,家乡的小孩能够有一所设施完备的小学,对于他们的未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陈晓敏的无私奉献也将会在她们心里留下一颗感恩的种子。

后来陈晓敏还曾参加“中国胸模大赛”并拿到了第 10名的好成绩,这消息也引发了公众的热议。面对公众的讨论,她回答道:在退役之前,她一直在为国家的荣誉而战,如今,她想为自己而战。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选择都不同,不管以怎样的生活方式都值得尊重。

如今的陈晓敏已经移民到了意大利,并将自己多年积攒的积蓄与朋友成立了一家移民公司。她勇敢地做了自己,成为了生活里的冠军,我们也期待她在生活中能够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奥运举重~奥运举重冠军退役后没钱看病卖金牌》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