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使用了哪些新材料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2022年北京冬奥会,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这届北京冬奥会有哪些引人瞩目的黑科技吗?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历届冬奥会的最好成绩,以9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共15枚奖牌的总成绩,排名奖牌榜第三,在多项记录上均创造新的历史。
在为奥运健儿加油助威,以及欣赏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此次冬奥会充满了科技感,从奥运火炬、现场装饰、展示模型,到运动员使用的比赛器具,都能发现新材料与新制造工艺的身影。
要论最具现代感的材料与制造方法,怎么能少了3D打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这项「黑科技」是如何为本次冬奥会助力的。
冬奥会火炬!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造型如丝带飘舞,旋转上升,最终呈现为飞扬的火焰,饱含着美好的寓意。充满艺术感的造型进一步压缩了内部空间,增加了火炬设计、加工和制造难度。主火炬的“高颜值”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既要展现火炬的轻盈,又要实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为实现燃烧零排放,这支火炬燃烧的是氢气,它内置了一个高压储氢装置,用的是火箭液体发动机的氢能技术,里面有复杂的格栅、燃气管等精密部件。
雪车头盔!冬奥会上有一个很受欢迎的项目——雪车比赛,它被誉为“冰上F1”,雪车跑起来风驰电掣,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雪车比赛的胜负常在毫秒之间,这就对运动员身上的主要装备——头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头盔要尽量轻,减少运动员的负荷;另一方面,头盔又必须有极强的抗冲击能力,最大限度保护运动员的安全。可以说,雪车运动既是运动员的比赛,也是各国科技制造企业的竞技场。
冬奥会各个国家的服装是中国设计的吗
冬奥会各个国家的服装造型是由中国设计的。中国国家队冬奥会出场的造型服装是由北京服装学院尤珈教授团队设计,中国红加上冰雪白的大衣款式,很能体现咱们中国春节的喜庆感,同时又贴合冰雪的主题,领奖服则由国货品牌安踏赞助,依旧是简介大方,红白相配。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历史积淀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是由原纺织工业部建设的,以化学纤维高等教育为主的重点院校。1987年2月,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
学校秉承与美同行的校训,围绕服装服饰,以设计学为龙头,逐步形成了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在服装服饰文化,服装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服装新材料和高性能服装,产品与数字化媒体设计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形成了独特优势。
设有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美术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专业设置覆盖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在服装服饰领域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国内领先。
五棵松体育馆的冰篮转换项目进行的怎么样了?
记者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球比赛场馆五棵松体育馆改造工程已经完工,并计划于近期开展制冰测试。至此,北京赛区所有冰球比赛、训练场地全面完工。
五棵松体育馆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篮球比赛场馆,其改造工程于今年4月启动,历时8个月完成改造工程,实现了当年改造、当年完工。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介绍,此次五棵松体育馆改造工程本着绿色、共享、科技的改造提升原则,一方面在满足北京冬奥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冰篮转换”兼顾赛后利用,实现精彩奥运与可持续利用双目标。另一方面则充分利用新科技、新理念、新材料,在场馆节能降耗、综合高效利用、竞赛观赛环境方面实现质的飞跃,使北京2008年奥运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此次五棵松体育馆冬奥改造分功能区改造和专项改造两部分。”五棵松文体中心副总经理马辛告诉记者,其中功能区改造包括竞赛层房间改造、场地改造和伸缩看台系统改造三部分。专项改造则包括照明设施改造、音响扩声系统改造和显示屏改造。
根据改造计划,将往届冬奥会使用的30x60米的标准冰场改为北京冬奥会新要求的26x60米。改造完成后,五棵松体育馆将拥有30x60米和26x60米两种可转换的冰场,以方便冬奥会之后满足各类冰球赛事。更衣室改造则是将现有的4间更衣室重新规划,改造成6间符合冬奥会标准的更衣室,更衣室内将配备更衣柜、按摩室、教练室、磨刀室和备餐区等。此外,五棵松体育馆还新建了电动伸缩看台系统,可根据不同标准的场地比赛,随时调整看台距离,以满足不同的赛事和文化活动的需求。
马辛说,根据赛事需求,五棵松体育馆重点对现有照明设施和显示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后照明系统各项指标均可达到HDTV超高清转播水平,满足超高速摄像机回放要求。显示屏则达到高清标准,而且具备现场同步直播、精彩瞬间捕捉、奇特镜头回放、赛况信息播报、计时记分统计、广告播出等多项功能,极大提升了观赛体验。
冬奥会建设中哪些方面是超标准的建设?
肯定是冰立方,冰立方不仅仅只是造型独特且美丽,并且还有独特的建筑效果。
散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远远就能看到“冰立方”美轮美奂的灯光秀。夏天“水立方”,冬天转换成“冰立方”,为实现精彩奥运与可持续利用的双目标,中建一局项目建设者为“冰立方”注入了众多黑科技。
“冰立方”是世界最大膜结构工程,场馆由3216个各异的膜结构“气泡”构成,每个“气泡”由内外两层 ETFE 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组成,ETFE 膜是一种轻质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学性能和透光性,助力场馆实现冬季保温、夏季散热,可以节电30%。既有高新材料的应用,也有智慧系统的加持。为满足同一场馆不同的湿度和温度条件,项目引入智慧调控平台,将制冰系统、除湿系统、空调系统集成,通过可视化界面,对场馆所有设备系统进行智慧调控,保证在同一个比赛大厅内的冰面、冰面上空1.5米处、观众席三个区域的温度和湿度同时满足不同需求。
这样的突破性创新,在冬奥场馆建设中屡见不鲜。北京冬奥会第一个竣工的新建场馆——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工程(“冰坛”),拥有国内首个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冰场,可实现冰壶场地与速滑场地自由转换。中建二局项目团队发现,相比传统的乙二醇制冷系统,二氧化碳跨临界系统无污染、纯天然、易提取,还能直接蒸发制冷,使冰面各点温度无温差,冰面温度恒定,提升能效40%。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使用了哪些新材料》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88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