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样游泳队日常魔鬼训练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中国花样游泳队,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刘鸥的荣誉

答2005年 十运会花样游泳比赛双人第三
2006年 世界杯集体第五
2006年 多哈亚运会花样游泳比赛集体冠军
2007年 世界游泳锦标赛花样游泳集体第四
2011年上海游泳世锦赛花样游泳双人技术决赛亚军、花样游泳集体自由组合亚军
2012年伦敦奥运会花样游泳双人铜牌(与黄雪辰192.870分) 幼年时的刘鸥就呈现出很好的水性,当年她在湛江市12小,就拿过霞山区小学生游泳的冠军。身体匀称、四肢舒展、吃苦耐劳、思维尤带个性。正是基于这种种良好的基因,在霞山抓业余游泳队的市体校教练林春庆相中了她。那时的刘鸥,才念一年级。
近5年霞山泳场的划臂劈浪,1998年春,之前已由林春庆教练以及李伟教练、谭大伟教练等的几经推荐,入到二沙头广东花泳队集训的刘鸥,终于凭藉自己优异的综合素质,成为曾力夺第六届全运会集体项目金牌的广东花泳队中新的一员。
所以,因为刘鸥才惊觉广东花泳原来是如此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一众读者,对刘鸥能在这一由无数前人肩膀夯起的人梯中冲向一个新的高度,就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了。当年和刘鸥先后跻身广东花泳队的湛江小花,还有由谭大伟教练带出的蔡文婷和林春庆教练带出的刘鸥的同门师妹陈晓君。 从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与队友罗茜配对,在双人项目中跻身决赛;到4年之后的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为广东队夺得集体项目银牌和双人项目铜牌,刘鸥实现了从游泳的水性到花泳的水感这一重大飞跃。2001年九运会之后,她入选国家青年花泳队;2005年十运会之后,她更上一层楼,成为向2006年多哈亚运金牌冲刺的中国花泳队中的一员。
多哈亚运,既是中国花泳历史性的突破——第一次战胜世界强手日本队,夺得女子双人和集体项目的金牌;也是年方20的刘鸥个人运动生涯的一个重大突破——她是中国花泳集体项目中第一个出场的“排头兵”,她更是是届亚运和跳水名将何冲一道,为湛江运动员参赛并夺得金牌的两人。
2007年日本“花泳教母”井村雅代接掌中国花泳队,以“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夺一牌”为奋斗目标的这一战斗整体,更显得训练严谨和竞争激烈了。用中国花泳队在多哈亚运所选取的那套自由自选动作的命名《凤凰》来喻;之后井村雅代新演练的一套动作命名为《充满荆棘的花园》,则最能概括中国花泳队这一卧薪尝胆、向北京奥运作历史性成绩冲刺的历程了。因为,世界泳坛谁人都知,俄罗斯、意大利和日本是当今雄踞前列的“三巨头”。中国队要在北京奥运夺牌,首先要战胜的对手就是亚运会已力超的日本队。果然,在2007年2月的澳大利亚世界游泳锦标赛和4月的“好运北京”花泳世界杯赛上,中国队的集体项目,都先后实现了这一跨越。
问刘鸥的体会,她只举了一个例子:每天分别上、下午和晚上各3个小时的3节训练,有时间见到水,都从往昔的亲切,顿生出一种惊悚的感觉。“魔鬼式训练”,正是奥运冲牌的保证啊!初具大将风度的刘鸥,正谓“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牛莉:郭冬临不是我老公,嫁普通老公很幸福,我愿意这样普通下去
答作为春晚常驻的“夫妻cp”,牛莉和郭冬临的组合观众并不陌生。
从小品《男子汉大丈夫》、《一句话的事儿》到《人到礼到》,
两人合作8年,搭档默契,给舞台留下了很多欢声笑语。
但多次合作也让不少观众以为他们是真夫妻。
事实上,牛莉的丈夫是圈外普通人,两人早已结婚二十多年。
在喧嚣的 娱乐 圈内,牛莉像一股清流,
从不炫耀,很是低调的她从不拿家庭做文章。
出道近30年,只靠演技在圈内“一路常青”。
但也有不少人感叹:拿过体坛冠军,捧过影后奖杯的牛莉,为何甘心“下嫁”?
在她的背后,又藏了哪些故事?
1.
1973年,牛莉出生在部队大院,父亲是军人,母亲是射击队教练。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牛莉被父母送到了寄宿幼儿园,半个月从能回一次家。
从小,牛莉便养成了独立的性格。
同时作为大院子弟,牛莉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十分调皮、活泼。
不仅如此,深受父母影响的她,对运动十分感兴趣,
但奈何,牛莉的体质很弱,经常拉肚子。
为了锻炼她的体质,母亲将她送去了游泳馆。
最初,牛莉只当游泳是兴趣爱好,平时只能远远跟在队伍的最后方。
但练着练着,教练却对他的父母说:“牛莉资质平平,不如去学花样游泳吧。”
听到教练这样说,骄傲的牛莉更加坚持,一根筋的每日练习。
由于多年的刻苦训练,牛莉不再是最后一名,也逐渐被教练认可。
可还没等牛莉在自由泳的水下世界,一展英姿时,
她又被前来挑选花样游泳运动员的教练一眼相中,随后拔进了花样游泳队。
这一次,牛莉心满意足地笑了。
但还没开心多久,牛莉又被艰苦的训练惹得苦不堪言。
但她依旧高质量完成了所有训练,并且收获了甘甜的成果。
1986年,牛莉和其他队员,参加了第一届女子花样游泳比赛,
靠着完美的动作和队员之间默契的配合,她们所在的游泳队夺得了冠军。
但遗憾的是,在牛莉初尝成功后,却没有继续走下去。
那时,牛莉的父母并不看好花样游泳,认为“混不出名堂”,
加上牛莉当时正处于小升初的关键阶段,
夫妻俩一合计,便将牛莉从游泳队带回了家,重新走入校园。
只不过,牛莉的冠军梦并没有终结。
不混游泳队,牛莉又被母亲送进了射击队。
作为前射击运动员,现在的教练,母亲一直想让牛莉继承自己的衣钵。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
初二那年,母亲将牛莉带进了射击队。
刚到射击队时,教练便把她的眼睛蒙住,让她拿着笔“走”了一遍迷宫。
结果,天赋异禀的牛莉成为了教练口中的“亚灵活性”,轻松通过了测试,走进了广州八一射击队。
起初,被认可的牛莉很是高兴。
但当她整日站在太阳底下瞄准、射击时,她的内心再次愁云密布。
但从不轻言放弃的牛莉,并没有因为训练艰苦而撂挑子。
反而靠着优异的成绩参加了1988年全军运动会,
那一次,牛莉再次不负众望拿下了冠军,之后在团体赛中,还与队友一同立下了二等功。
干啥啥行的牛莉,也再一次成为了队里的“明星”。
从那之后,牛莉爱上了射击运动,并且下定决心继续为国争光。
但当她在心里暗下决心时,命运却又和她开了一个玩笑。
当牛莉准备大展身手时,却被射击队一把浇灭了热情。
这一次,射击队解散了。
祸不单行,成为待业青年后,牛莉在高考中失利。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牛莉从120斤狂瘦到了一百斤,心情成了灰白景像。
看着失落的牛莉,母亲再次给她出主意:“你可以试试考文艺这方面。”
不仅母亲这样认为,就连邻居都对她说:“你这么漂亮,应该去当演员。”
带着亲人朋友的鼓励,牛莉开启了自己的第三条路。
2.
这一年,牛莉报考了北影。
为了达到录取分数线的标准,牛莉开始狂补文化课程,每天从晚上学到凌晨。
刻苦程度不亚于学游泳和射击时的强度。
1993年,18岁的牛莉来到了北影的校门口,满怀信心走进了考场。
结果,一试二试都完美通过,到了三试时,牛莉却因为没有看清自己的名字,
以为自己没有通过,从而没有去参加文化考试。
第一次尝试,牛莉失败了。
但也正因为这次考试,她才能遇到那个改变她一生的老师。
在考场上,一个名叫黄定山的监考老师非常欣赏牛莉。
在他得知牛莉因失误未能考入北影后,他建议第二次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
没想到,这一次的牛莉被顺利录取,还与孙涛、高亚麟成了同班同学。
但是,由于牛莉没有基础,而运动与文艺相差甚远。
为了弥补差距的牛莉,不得不十分用功。
每天早晨便开始练习口条,有时忙得吃不上一口饭。
正因为她一直将坚持努力当作人生标准,在还没毕业时,牛莉就已经接到了电视剧的邀请。
成为了班里第一个上电视的学生。
这让洪剑涛在后来评价牛莉时,只说了三个字: “牛,真牛。”
从那之后,牛莉的名声彻底传开,
谁都知道军艺有个女生,不仅长得漂亮,还十分刻苦。
毕业后,牛莉在拍戏和深造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条路。
最终,她考入了空政话剧团,成了一名军旅演员。
可就在入学的第一天,她就闹出了大乌龙。
3.
刚入学的第一天,牛莉就赶上了食堂开饭。
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奔波了一天的牛莉肚子也叫了起来。
饿极了的她,拿上餐盘走到了打饭阿姨的窗口前,开口要了11个馅饼。
一旁的同学听到后,不由自主地瞪大眼睛看着她。
谁能想到,如此瘦弱的女孩子,饭量竟如此之大。
看着周围人惊讶的眼光,牛莉也并没有觉得不好意思,
甚至没吃饱的她,回到家里还吃了一包饼干。
从那之后,牛莉就被团里的演员传成了“大胃王”。
但牛莉却毫不在意,秉承着“能吃是福”的原则,
牛莉从不掩饰自己的饭量。
那时,就有人怀疑:一般人养不起牛莉,除非他的家里有粮仓。
谁知,这句话竟然一语中的。
那时,年轻貌美的牛莉很受欢迎,身边不乏追求者。
但她却一直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人。
可谁知,一场朋友间的聚会,便让牛莉情定刘亚东。
原本,两人素不相识,
在餐桌上,也相隔甚远。
但不知为何,牛莉偏偏只注意到了西装革履的刘亚东。
长相端庄、斯文秀气、家境殷实,这让牛莉眼前一亮。
说来也奇怪,在参加聚会的前两天,牛莉曾做过一个梦:
在梦里,一个身穿西装、手捧鲜花的男人朝她走来。
当她问对方是谁时,那人只说是你未来的丈夫。
梦醒时,牛莉还嘲笑自己太恨嫁。
但当她看到刘亚东后,她才相信了那个梦境,
而梦中一直没有露面的男人也逐渐有了模样。
在牛莉暗自观察刘亚东时,殊不知,对方也在悄悄打量她。
那一晚,两人各怀心事,一眼万年。
之后,在朋友的搭桥下,两人相识,开始了交往。
慢慢的,两人的感情渐入佳境,而牛莉也越来越认可刘亚东。
1997年,在两人相恋一年后,刘亚东就迫不及待的向牛莉求婚。
那时,正值事业上升期的牛莉,有些犹豫,
但刘亚东却说:“婚姻不会成为你的羁绊,我会一直支持你拍戏。”
有了他的认可,牛莉才安心,并且不顾一切地嫁给了刘亚东。
事实证明,刘亚东也是一个说到做到的好男人。
在结婚之后,婆婆曾对牛莉说:“你不需要奋斗,生个孩子有后就行。”
因为对于刘亚东这样的富豪家庭来说,钱财并不需要女人考虑。
但牛莉却不想放弃自己的事业,
这时,还是刘亚东站出来,支持和尊重她的想法,两人坚持丁克10年。
有了丈夫的信任和支持,牛莉准备在事业上大刀阔斧。
但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她的眼前。
4.
那时,虽然牛莉已经出演过电视剧,但却没什么名气,
直到2000年的到来,才扭转了牛莉的演艺方向。
那一年,杨亚洲的《空镜子》开拍时,遇上了原定演员没有档期的囧事,
眼看着时间一点点逼近,杨亚洲突然想到了牛莉。
在牛莉刚毕业时,就曾与杨亚洲有过一面之缘,两人还互留了电话号码。
没想到,就是那一次无意间的会面,让牛莉有了新的机会。
于是,当演技成熟的牛莉来试镜时,杨亚洲看都没看就做了决定。
而剧中的“孙丽”一角落在了牛莉的头上。
之后,凭借着这个角色,牛莉拿下了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为自己的演艺人生画上了完美一笔。
从那之后,“透明人”牛莉终于红了。
不管是剧本还是话剧,亦或是小品,牛莉接到手软,事业也进入了忙碌期。
而在她背后默默支持的刘亚东,一直是为牛莉托底,让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有了家庭的支持,牛莉的演艺路越走越远。
2003年,黄宏带着牛莉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上。
靠着小品《足疗》,牛莉打开了人生的新副本。
从那之后,观众总能在春晚的舞台上看见牛莉的身影。
而她的搭档也从黄宏变成了郭冬临,唯一不变的是她“国民儿媳”的身份。
2005年,牛莉和郭冬临出演小品《男子汉大丈夫》,靠着那句:“还是那句话,冲动是魔鬼”成了经典台词,
2010年,两人再次合作《一句话的事儿》,而那句:“一句话能成事儿,一句话也能坏事儿”再次成为年度台词。
连续8年登上春晚,牛莉也当之无愧成为了观众心里的“小品女王”。
而两人的夫妻档成为了春晚最受人欢迎的节目。
太过默契的合作也曾让观众怀疑:“两人是真夫妻吗?”
直到牛莉坦白后,观众才得知,原来她早已嫁给了圈外人。
而很是低调的牛莉,从不拿家庭做文章,因此鲜少有人知道她与刘亚东的爱情故事。
但在牛莉的描述中,丈夫刘亚东是一个不善言辞,但却温柔至极的人。
为了演戏,牛莉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到了工作中,对家庭很是愧疚。
但刘亚东却一直陪伴并且理解她。
直到2006年时,33岁的牛莉有了做母亲的想法。
那时,她还在犹豫不决,丈夫刘亚东自然懂得她内心得纠结,
因此,他替她做了决定:“是时候准备迎接新的生命了。”
这句话,让牛莉放下了所有的顾虑。
5.
2007年,牛莉的女儿出生,为了不缺席女儿得成长,她开始减少拍摄量。
学着如何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每次外出演出时,她也总会询问女儿得意见,将孩子放在了第一位。
虽然减少了拍摄量,也很少出现在春晚得舞台上,
但牛莉一直在为她喜爱的演艺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5年,牛莉出演电视剧《老农民》,靠着抹黑扮丑的“灯儿”一角,
获得了第11届中美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坐上了影后的宝座。
从《空镜子》到《老农民》,牛莉的演技得到了业内和观众的认可。
这些成就,离不开牛莉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却也离不开丈夫的支持和理解。
虽然外界为刘亚东戴上了富豪标签,但两人的日常就像一对普通夫妻。
如今,隐退许久的牛莉开通了社交帐号,
经常在网络上分享自己与丈夫的亲密日常和简单生活。
这样平淡美好的岁月,又何尝不是每个人的梦想呢?
其实,牛莉早已揭露了幸福密码:平淡、低调、努力。
在牛莉的眼里,自己的丈夫就是一个普通人,身外之物也并不会影响两人的感情和生活。
而她也是一直坚持努力,才得到了如今的一切。
现在的她很普通很幸福,并且她愿意这样幸福下去。
中国花样游泳经历了哪些过程?
答2008年夏天水立方,二十二岁的孪生姐妹蒋文文和蒋婷婷将出演自己生命中最美丽的篇章——全力为中国争取有史以来首枚奥运花样游泳奖牌。
据说,她们将用“世界上最美的腿”在水面上比出一个水立方的形状,这个动作只有她们可以完成,因为她们拥有同样长的双腿。蒋文文和蒋婷婷,这一对来自四川的双胞胎姐妹,这一对创造历史的多哈亚运会冠军组合,除了有相同的外貌,还拥有同一个奥运梦想。
8岁开始游泳训练
这一对属于水的四川姐妹,1986年9月降临人世。在无忧无虑地度过了八个年头后,命运改变了她们的人生。
从此,她们走上了和伙伴们不同的路,流下了很多眼泪,失去了很多玩乐时光,夸张一点说,她们在水里的时间兴许远比在陆地上还要长。
故事要从1994年的一个夏日说起,成都体院老师田川在盐道街小学里挑选游泳苗子,蒋文文和蒋婷婷引起了田老师的注意。姐妹俩到现在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被教练丢进泳池的那次经历,活活被抛出有好几米远,“扑通”一声跌进水中,就这样反复很多次,呛了很多水,整个过程几乎是从头哭到尾。这一段听上去不怎么美好的回忆,却是姐妹俩另一段人生的开始。
8岁的年龄已经过了练习游泳的最佳时间,她们当时也只是在放学后业余练习游泳。父母也没有希望她们成为其中的翘楚,当时的考虑只是希望两个孩子能够依靠锻炼来改掉不吃饭的坏毛病。但有一个人始终没有放弃——教练田川,他明白这双姐妹拥有与众不同的水感和美感。他不希望埋没这两朵金花的才能。那时,田川想起了自己的老同学,花样游泳队教练郑嘉。他向郑嘉荐才,对方一看,肯定地表示:“这才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好苗子。”
“认识她们是缘分,因为我是学游泳的,我有一个同学是他们的教练,知道我在搞花样游泳,就告诉我说,他那有一对双胞胎,漂亮极了,你一定会喜欢,我就说‘把她们带过来看看吧。’”郑嘉回忆道,“那个时候我正好在选才,也有意识的在物色双胞胎的运动员,当时在我手里练的还有一对双胞胎,结果他们一来,的确让教练们眼前一亮。”就这样,文文和婷婷破格拜投了郑嘉门下,改练花样游泳,那年她们10岁,当时谁也不曾想到,在12年后,她们会成为中国花样游泳冲击奥运奖牌的姐妹花。
进入国家游泳队
“一下水就能感觉她们在水里很自如,这点好像与生俱来的,对水的那种亲和力,我们专业称为水感比较好。”郑嘉曾这样评价自己的爱徒。水感良好、游泳队打下的底子以及师从郑嘉,文文、婷婷很快从业余队就晋升到了专业队。不止一个教练说过,这对双胞胎姐妹,生来就是练花游的。曾经有一次和国家游泳队在一起训练,她们良好的水感引起了游泳队教练的注意,教练来要人,郑嘉说自己没舍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嘉对这对姐妹是越看越喜欢,“很小我就告诉她们,你们两个是天生的花游运动员,形态上修长,身材比例很好,手和腿很长,柔韧度好,而且膝盖、脚面非常漂亮,线条非常流畅。其他方面,节奏感,韵律感,协调性都挺好的。唯一欠缺的就是力量方面,做运动员还需要力量,这是后天需要训练的。”有了教练的这句话,文文、婷婷对于花游充满了憧憬,两姐妹当时可是怀着极大的兴奋加入了专业队,然而在她们面前,是一次跋山涉水的长征。
正是知道自己握有多么好的两块璞玉,郑嘉的训练显得更加严苛。要成为一名专业的花游队员有多苦?这是无法用言语能说明的,她们为此所要付出的血泪,超出常人想象,绝不是一次被扔进水池那么简单。
虽然在花游上的悟性很强,在当时那批队员里,文文和婷婷是最小的,各方面和专业队比还落后一截,她们就得付出更大的努力。当时住在队里,小孩子想家,加上残酷的体能训练,为此她们没少哭过鼻子,文文直到现在还对痛苦的训练记忆犹新,“那时候天天压脚背,用一个凳子绑住脚,一个人坐在那。”那时候每隔一周回家,蒋妈妈总能看见两个女儿手上因为训练磨出的血泡,她总是小心翼翼地帮女儿把血泡挑破,然后敷上药,第二天又把两个女儿送进队里继续训练,“真得很心疼,孩子们却很懂事,不会在我面前抱怨训练的辛苦。”
无论多么辛苦,无论流过多少眼泪,只要有彼此的支撑,蒋文文、蒋婷婷一路都坚持了下来,从省队到国青队,再到国家队,然而2004年两姐妹的一次分开却差点让妹妹婷婷产生了消极训练的情绪。
双胞胎在性格上还是有所差异,姐姐比较成熟懂事,妹妹则更加率真倔强,从小到大,文文和婷婷的感情就很好,不仅是姐妹情深,还有并肩作战的革命情感,虽然生活中不高兴了也会吵架拌嘴,小打小闹,但她们很快就会和好,两人的感情很是深厚。文文说:“我妹妹性格比我要强一些,但她一直都听我的,我们去购物的时候,除了有时候会玩石头剪子布来决定,一般都是按照我的意见去哪或者买什么。”而妹妹也时常说姐姐是自己的主心骨。
雅典奥运会之前国家队中进行了一次测验,姐姐文文排名第十,进了国家一队,而妹妹婷婷却以一名之差留在了国家二队。无论做什么事都在一起的姐妹,在分开训练后,妹妹变得自暴自弃。文文知道了妹妹的情况,也没有说什么,而是用加倍的努力感染妹妹要振作,没过多久,加紧刻苦训练的婷婷终于又和姐姐站在了一起。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两姐妹还是携手熬了过来,从那天开始这对姐妹花为了不再分开更加刻苦地投入训练。
这次事件反映了两姐妹在心态上的不一,2005年的一场败仗又使得直率的妹妹萌生了退役的念头。那时候她们还并非队内的一号组合,北京选手张晓欢和顾贝贝在国内花游双人项目上冠绝群芳,每次文文婷婷都要输给自己的队友。2005年的全运会,姐妹俩再次败给了张晓欢和顾贝贝,挫败的婷婷在给妈妈的电话里倾诉了自己退役的想法,这时候姐姐文文一听说婷婷有了这样的念头,可坐不住了,马上表示要是妹妹不练了,自己也不想一个人练下去了,最后妹妹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亚运会夺冠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总是排不上一号组合从而无法代表国家参赛的姐妹花,终于因为2006年9月顾贝贝的一次急性阑尾炎,被国家队指派去参加世界杯的双人比赛。未曾想到,蒋文文和蒋婷婷却是把队友的上届成绩足足提高了一名,以微弱优势紧随第四名的美国队。正是这场漂亮的战役吹响了文文婷婷出战亚运会的号角。
96.584,这是1994年广岛亚运会花样游泳列为正式项目以来,中国获得第一枚金牌的比赛总分。而这一曲叫做《风中女神》的动作,击败的是日本强力组合铃木绘美子/原田早穗,它终结了整整12年日本花游双人项目在亚运会上的统治地位。在2006年的多哈,蒋文文、蒋婷婷一战成名,不仅令所有人如痴如醉,也令评委无不动容。
回忆起当时,文文和婷婷的声音至今还有些颤抖,婷婷说:“比赛的时候,最兴奋的就是走上去的那一刻,因为那时候开始,整个舞台就属于我们自己了。”站上那个舞台,仿佛回到了好多年以前的那种感觉,文文这样形容。下水后,她们以整齐流畅的节奏、充满力度和美感的动作,突出艺术表现力的编排,将《风中女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当全场亮起最高分,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她们几乎不敢置信,自己居然拿下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金牌,她们被自己喜极而泣的眼泪红了双眼,这一刻从8岁开始吃的所有的苦,都实现了它们的价值。
拿了金牌后,姐妹俩给远在国内的父母打电话,才喊了一声妈妈,就哽咽到说不出话。站上领奖台,她们重又绽放了灿烂的笑容,妹妹婷婷说:“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上拿到第一名,而且听到国歌想起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拿了奥运会冠军一样。”她们的青春时代都献给了花游,但当她们站在领奖台的时候,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很多人分不清楚她们谁是谁,尽管姐姐会说:“我的脸比较圆,妹妹的脸比较长”,妹妹也会支招“姐姐性格比我要开朗”,但从小到大,被人认错的事还是数不胜数,姐姐文文有时便会偷偷指着额头上的一颗痣,告诉大家区别她和妹妹最保险也最迅速的秘诀。
不管是起初的伯乐田川,一手把她们雕琢成器的启蒙教练郑嘉,亦或是如今的魔鬼教头井村雅代,都深信这对姐妹花在水波中将舞出奇迹,其中一个最大的信条,可以归结为双胞胎得天独厚的优势。没有人能无视一样的脸做出一样的动作所带来的震撼,这是另一种具有美感的同步性,尽管听上去有些不公平,也的确无须要回避这样的优势。当时井村雅代来到中国后,曾特地找到郑嘉,“井村教练一直很欣赏她们俩的那种美感,她和我讲,你可以再给她们增加上身的动作,她们很漂亮,而且她们俩脸长得很相似,这样让裁判多看看她们的脸,增强她们是双胞胎的印象,这样裁判会更喜欢她们。”
除了形态上的美感,另一方面,令双胞胎具有优势的则是听上去有些玄乎的心灵感应。很多双生儿之间都有心灵感应,文文和婷婷也不例外,不管两个孩子在不在一块,一个人生病了,另一个人没有生病也会状态不佳,有一个人被教练训话了,另外一个也会莫名的心情低落。婷婷说她和姐姐之间的心灵感应很强,“我们两个人连理解能力都是一模一样的,反正有时候错都错的一样的。”对于花游来说,这一点非常有好处,她们在比赛中几乎没有不同步的动作。
其实这样的先例,在花样游泳中并不少见。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来自美国的双胞胎克伦约瑟夫森和莎拉约瑟夫森就获得了双人的银牌,四年之后的巴塞罗那,她们一举取得了双人的金牌,当年的银牌也被加拿大的一对双胞胎夺走。据说,正是看过了那届奥运会,才令郑嘉萌生了选招双胞胎的念头,也成了蒋文文、蒋婷婷得以与花游结缘的契机。
日本花游教练
亚运会后这对姐妹花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因为2008年就在眼前,她们将成为中国花样游泳冲击奥运奖牌的希望。在2007年的全国花游冠军赛,一位特殊的观众坐在了看台上,她就是被誉为“日本花样游泳教母”的井村雅代,在奥运会上获得四枚铜牌、两枚银牌,亚运会后井村雅代成为中国队的主教练。
看似亲切的井村雅代,事实上可是个“魔鬼教头”。自从日本教练来到了中国队以后,姐妹们的训练量从之前的6至8小时上升到了10小时,只要一个动作做不好就要一直练下去,直到练好了才能休息,这样的训练时常把文文婷婷推到身体的极限,也让这两个从小体质颇差的女孩经常生病,这可是让郑嘉在一旁心疼不已。“她还经常跟我说我太溺爱他们了,”郑嘉笑着说,“其实是因为我比较了解她们,这两个孩子体质不是很好,每次都让她们生病,我还是挺心疼的,一病了就要耽误训练。所以,每次到她们快受不了的时候,我就说我们应该休息半天,或者我们应该让她们睡觉,她说你太溺爱她们了,不行,不能睡觉。”
除了对动作精雕细琢外,日本花游教母为了加强两姐妹的力量,还开始了对“增肥”的魔鬼训练。井村规定她们每天必须要摄入5000卡路里。对于从小不爱吃饭的文文婷婷来说,这训练简直比在水里还吃不消,有时候吃到想吐还要吃,就是这样她们逐渐把胃撑大,也让自己的体重能保持在55公斤左右。
实际上,因为井村雅代对这一双中国姐妹花充满了期待,从最初见到她们开始,井村雅代就被她们的美感所震慑,她曾经说,“她们的腿很瘦很长,像鸟一样。”随之而来,是她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一套名叫《雀之灵》的动作,在4月进行的“好运北京”花样游泳奥运资格赛上,两姐妹随着《海燕》在水中翩翩起舞,她们用她们那四条等长的腿组成了一个正方形,与“水立方”的外部造型遥相呼应。姐妹俩自豪地表示,“因为我们的腿是一样长的,所以这个动作全世界只有我们才能做。”
千里马似乎遇到了伯乐,但这不是故事的全部。自从井村来到中国队后,蒋氏姐妹的训练量从之前的六至八小时上升到了十小时,一向坚强的姐姐蒋文文也曾表示:“练得太苦了,一天下来都没劲儿再做别的事了。”而妹妹蒋婷婷更是有过训练后哭鼻子的举动:“一天一个动作要练几千次,练得人只想哭啊。”
除此之外,为了加强两姐妹的力量,井村还要求她们“增肥”,因此吃饭也成为了两姐妹的一项训练内容,两姐妹甚至经常吃到想吐。
不过她们也深知,“要实现中国花泳夺得奥运奖牌的梦想,我们必须按照井村教练的要求去做,再苦再累也要做到。”
在井村的指导下,蒋氏姐妹获得了更快的提高,当年的游泳世锦赛,她们取得中国花游在世界大赛的最好成绩,位列俄罗斯、西班牙和日本之后获得第四名。
虽然奥运会上还将面对来自俄罗斯、西班牙和日本的强势威胁,但蒋氏姐妹新的进步令人们完全有理由寄望她俩奥运夺牌。
为了双人项目的奥运动作编排,井村雅代殚精竭虑,“她们的腿很瘦很长,像鸟一样。”井村随即便开始针对这一特点设计奥运动作。而一套优美动人的《雀之灵》在一系列艰苦的努力后终于横空出世,将成为两姐妹冲击奥运会奖牌的“杀手锏”。
此前的“好运北京”花样游泳奥运资格赛上,蒋氏姐妹便用这套动作惊艳全场摘得银牌,井村透露,在北京奥运会上,她们将沿用《雀之灵》,不过难度还将有所提高。
距离北京奥运已经越来越近,蒋文文和蒋婷婷距离自身的梦想也越来越近,她们很明白这个夏天的意义,“我们正处在运动生涯最好的状态,奥运会一定要抓住机会拿出好的成绩。”
“天空没有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或许,泰戈尔的这句诗,可以献给蒋文文和蒋婷婷这对花样游泳姐妹花。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花样游泳女子双人决赛中,蒋文文和蒋婷婷签位不佳,排在第七位出场,而她们的对手日本、俄罗斯、西班牙等选手都在之后出场,在花泳比赛中,一般越是晚出场裁判打分越宽松。
但文文、婷婷不为所扰、信心十足。依然是缀满了亮片的绿色泳衣,依然是预赛时的一套“雀之灵”,但文文和婷婷今天演绎得近乎完美。
两人入水后的第一个转体配合就完成得相当漂亮,高潮出现在慢板配乐部分,文文与婷婷先是在水下用双腿组成了一个与水面平齐的“十”字造型,随后又转换至背对背位置完成了一个看不见彼此的“盲点”配合,最后又将修长的双腿叠搭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全世界只有她们能够完成的正方体,并慢慢浮出水面,赢得了场内的一片惊呼。这个独一无二的动作是日本教练井村雅代根据姐妹俩腿长的特性专门设计的。整套动作完成之后,姐妹花得到了48.250的决赛分数,并以总成绩96.334分暂时排名第一。
其后,实力强劲的西班牙组合以一套热力四射但又不失精准的表演获得了99分,超过中国队排名第一。
蒋氏姐妹夺牌路上最大的竞争对手日本组合原田早穗/铃木惠美子登场了,之前的预赛中她们仅以0.166分的微弱优势领先。
日本组合在入水后的动作依旧保持着惯常的力度与准度,一个高水位的托举再加上一长串高难度的腿部动作较好地展现了她们在力量上的优势。她们在前一天比赛中出现的同步性上的小问题也有所改善。尽管在最后阶段,原田早穗体能已有所下降,但这已不影响她们整套动作的完成质量,最终,在决赛中获得了48.917的高分,并以总成绩97.167分赢得了这场与中国组合的铜牌之争。
卫冕冠军俄罗斯组合阿纳斯塔西娅达维多娃/阿纳斯塔西娅叶尔马科娃倒数第二位出场,又是一场几乎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完美演出,技术表现更是得到了满分,并以99.833的总分毫无悬念地卫冕成功。
“只要努力了,我们就问心无愧。”赛后,姐妹俩表示,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第四名的成绩已经创造了历史最佳,这也会激励中国花泳队的姑娘们在之后的团体比赛中争取更好的成绩。
中国的洋教练
答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洋教练”是历史上最多的一次,达到38人,来自16个国家,执教17个大项。
主要成绩:
8月12日,“金牌教练”法国人鲍埃尔的弟子仲满在战胜一名法国选手后获得男佩个人冠军。接下来的女佩团体比赛中,中国队又是在战胜法国队后进入决赛,最终获得一枚银牌。赛后,法国网民这样评价:“是鲍埃尔对法国队的熟悉让中国队取得了胜利,他一个人击败了整个法国佩剑队。”同时,法国网民更多地表示了一种理解。他们承认这也是一种荣耀,说明“法国的击剑技术和水平得到了中国这个世界体育强国的认可,我们为他感到骄傲”。
16日,来自韩国的“魔鬼教练”金昶伯率领中国女曲以6比1狂胜韩国队。对于帮助中国曲棍球不断取得突破,并屡屡击败韩国队的两位本国“巅峰教头”金昶伯和金相烈,大多数韩国网民表示理解,认为他们“首先是中国队的教练”,“只是做了一个教练该做的而已”,“冠军就应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应该这样做,他们做得好。”
在日本“花游教母”井村雅代的精心指导之下,中国花样游泳队具备了与日本队竞争奖牌的实力。一些日本网民认为:“作为日本的"花游之母"井村去执教日本的对手,我们心里很不痛快。”但更多的日本网民则表示:“井村是为了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两国花样游泳的交流才去中国的。”
中国女子曲棍球队主教练金昶伯是韩国人,一向以严厉著称,很少见他露出笑容,这使人觉得他很难接近。
但金昶伯反驳说,他是一个“喜欢笑的人”。
“以后请记者朋友写到我的时候,用"喜欢笑"来评价我,”18日晚,金昶伯委屈地对众记者说,“其实我很爱对别人笑,只不过比赛太严肃,这改变了我的个性。
”他夸张的表情又引来一片笑声。
坐在金昶伯旁边的是澳大利亚队主教练弗兰克和队长哈特森,两人也被这种回答逗乐了;一分钟前,他们还因为被中国队挤出奥运会
中国男子皮划艇两名选手孟关良/杨文军夺得世界冠军,取得历史性的突破。这与两位“洋教头”——加拿大籍的波兰人马克·帕洛齐和匈牙利教练亚西诺的指教密不可分。马克·帕洛齐曾执教波兰国家队达7年之久,此后又执教加拿大队两年半,美国
队两年,在来中国之前他还是波兰队的教练。他认为“中国人与外国人在体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关键是要努力训练和科学管理。”两位洋教练为队员们建立起完善和科学的训练体系,使队员进步很快,为中国皮划艇队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带来了希望。
由此可见,这些“洋教练”的所作所为正是对“体育无国界”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最好诠释。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花样游泳队日常魔鬼训练》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84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