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何分析2020年东京奥运乒乓球男单决赛马龙的技战术运用?优质回答开局马龙七比零领先。马龙的开场极速发动,是他青壮年时的拿手好戏。近年经验逐渐丰富,减少了第一局过度消耗...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马龙乒乓球,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如何分析2020年东京奥运乒乓球男单决赛马龙的技战术运用?

如何分析2020年东京奥运乒乓球男单决赛马龙的技战术运用?

优质回答开局马龙七比零领先。马龙的开场极速发动,是他青壮年时的拿手好戏。近年经验逐渐丰富,减少了第一局过度消耗体力的拼抢,但真正来到了关键大赛,状态仍十分火热,步法完全看不出已是职业末期的中年。连樊振东的运气秒杀球都被马龙完美蹲到。观球的朋友们直呼敏感词。相比而言,樊振东就慢热得多。樊振东尝试在落后下慢慢找节奏,一球一球打,但马龙的反手相持节奏很老辣,让樊振东有力使不出,轻松拿下第一局。樊振东看起来还是比较懵,希望他能尽快找到状态。

第二局樊振东先声夺人,招牌式反手拧拉马龙大正手得分,一个好的开始。马龙立刻一个节奏变幻的相持扳回比分。二人实在是太熟悉了,调正手、反拉直线、扑回反手加摩擦挂起、正手反拉,双方这些线路不知已交手了多少次。

马龙的反手相持完全不虚樊振东,积极主动,节奏落点变化多端,像极了20国际乒联总决赛。樊振东面临极大压力。除了相持,马龙的接发球控制与正手进攻都在线,樊振东的每次得分都被马龙咬住拉回均势,甚至有所反超。马龙8比7时积极上手,拼得太凶,拉空了,似乎给了樊振东一丝喘息的余地。樊振东精神一振,连续盯住马龙的落点,包括一个质量极高的反手偷长,比分到了10比8。马龙实在是个大麻烦,连续寻求上手机会,仿佛一瞬间就将比分扳平至deuce。樊振东当然不是一般人,下一板相持仍非常敢发力,暴力反手撕开马龙相持的防线,随后又是靠自己最自信的反手结束了这一局。大比分来到一平。

自第二局起,樊振东的状态已经找到了。第三局樊振东的反手火热,已能多次看出力量的优势,但马龙仍以相持的经验保持着比分的平衡。马龙的接发球控制稍有不严谨,便被樊振东正手得分,但紧接着就被马龙在相持中侧身抢冲得分。双方战斗的激烈程度无以复加,马龙甚至也有一些反手的拧拉得分,反常规而为之。双方都在质量极高的相持中限制着对方的中路最难受的位置,各有胜负。马龙偷长球得了一分,但紧接着重复落点便被樊振东算住。

樊振东发球轮,两个发球后进入反手相持均失误,这是马龙的好机会。马龙全程保持拼抢,这时也丝毫没有手软,但樊振东毕竟是樊振东,没有受到连续失分的影响,再次连续得分追至8比9,逼马龙叫了暂停。这一局确实太关键了,又是气势的消长点,马龙的暂停叫得宛若标准答案。暂停后,马龙连续两个球从前三板下手,上手迅速(半出台拉得实在太完美了)、节奏的顿挫,让樊振东非常不舒服,连拿两球,大比分2比1领先。

第四局马龙的控制力不减,再次占得先机保持领先。樊振东拧拉了一个一板过,限制马龙的侧身,大正手也算是马龙现在常理上的弱点了。马龙盯住正手位,并住反手相持,同时正手的上手积极,落点刁钻。樊振东的进攻非常勇猛,但马龙一直能维持比分。局中段往后,樊振东相持中的失误率增加,而马龙的各个环节仍在稳定得分,确立了比分优势,一度10比7领先。樊振东顽强追至9比10,接下来一板完美的拧拉直线,但马龙已经打疯了,蹲到了这个位置,反拉对方的正手小三角,位置刁钻到了极致,从而拿下此局。大比分3比1领先。

樊振东1比3落后,背水一战。这个大局比分来得如此之快,出乎了笔者的意料。开局樊振东拼搏2比0领先,但一转眼便成了二平,双方的多拍神球亦是马龙技高一筹得分。笔者原担心樊振东的心态会受到影响,幸好并没有出现这个情况——樊振东继续反手加质量,不管是拧拉还是相持,发力后的得分率均非常亮眼,随后又盯住了正手的上手机会,比分迅速拉开确立优势。马龙开始放平心态玩了些花活,准备打下一局,顺带干扰一下樊振东的节奏。樊振东并不买账,越战越勇,各方面均占据优势,11比3拿下一城。

第六局马龙发球,上来就是一个高速偷长加一板慢的挂起,快慢的节奏变化逼出樊振东的失误;随后一板经典的爆冲樊振东的拧拉得分,锐气极盛。樊振东顶住压力随后扳回两分,有一板反手线路完美压制了马龙的侧身位置,非常漂亮。但马龙的情绪更加释放,开头两球便抱着一些搏杀的心态去拼樊振东,现在的上旋对拉中状态也是异常爆表。樊振东虽有着还原的准备,但仍未能扛住马龙的进攻,比分拉开至5比3,樊振东叫了暂停。暂停过后虽得到一分,但马龙的势头并未被遏制,还在不停从百宝箱中拿出新花样。一个侧切高吊弧圈后越战越勇,呐喊中尽情释放。樊振东得分后虽也给自己鼓劲,但听起来仍较拘谨,未能释放出来。马龙持续拼搏,正手的高质量和精准计算的落点打得樊振东有点懵。樊振东在回合间利用高质量反手得到数分,但仍被马龙压制。

很快到了局末,马龙手握多个赛点。除了利用反手突破,樊振东仍想不出其他好的办法,利用反手继续得分。马龙战术坚定,全场始终放下架子去拼樊振东,顺利拿下赛点,夺得了男单决赛的胜利,双满贯加身,早就是名副其实的历史第一人的他,这次又拿到了双份的名副其实!

纵观全场比赛,樊振东虽第一局慢热,但后面的表现笔者都可以在日常比赛中给高分;只是马龙实在状态爆表,丝毫不比16年的状态差,在算球的精准度以及气势上,更是胜过17年的自己。笔者非常主观地认为,樊振东全场的拼搏都是在拼回球的质量,整体上还是远未放开;反之,马龙更像一名实力稍弱的小将在拼樊振东,多次在气场上压制,仿佛吃定了对方。马龙近年原以为会有的步法不足,这场比赛里笔者完全没看出来,盖因马龙的落点计算已臻化境,绝大多数球都可以似偷跑而非偷跑地提前作出预判,樊振东输得不冤。

正如笔者在赛中的预感一般,本场比赛的进行轨迹,终究是被马龙牵着向20年总决赛靠近了。马龙的反手位樊振东没有太多常规状态下能找到的突破口,只好加质量、变线路,难免会增加失误;而马龙一旦转入正手,得分率是极高的。即使樊振东多次按近年打马龙的思路送了正手大角,绝大多数依旧被马龙等到并得分,后半段樊振东打得其实已经很难了。

笔者赛前的心态一直轻松且纠结——轻松在于这枚金牌,国乒已稳操胜券;纠结是因为笔者希望双方都能赢,又希望双方都能不输——马龙得以取得前无古人的双满贯,多半也是后无来者;樊振东也不要再经历一次17年的伤痛,可以破茧成蝶,意气风发地接过马龙的旗帜。可惜赛场就是如此残酷,马龙终究还是像一座大山横在樊振东的面前,一如当年王皓对马龙那样。樊振东作为王皓的亲传弟子,沮丧之余,也只好苦笑了。

也许在马龙退役后,樊振东不需补上这场比赛暴露的弱点,依旧能笑傲江湖,也未可知;但这场球中他所遭遇的那些困惑,那些无助,会一直激励着他不断前进,让自己的技战术变得更完美。笔者对樊振东,始终有着十足十的信心。

不知在多久过后,又会有哪一位小朋友在樊振东这里,经历无数挫折,感受无数痛苦,但紧接着又生出无数动力。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马龙、张继科、许昕这三个人的球技各有何特点?

优质回答马龙、张继科、许昕都是观众熟知的我国乒乓球明星,爱看乒乓球比赛的观众一定会经常看到他们仨的身影,虽然同为国家队员,但彼此之间的打法却有很大的不同,马龙的打法简单有效,直来直往,而张继科则技术全面,没有明显短板,许昕以灵动取胜,比赛极具观赏性。

一、马龙

马龙总体上可以归为弧快打法,其特点是变化多,快,让对手防不胜防。他的正手对拉弧圈几乎无人能出其左右,但如果仅用弧快来概括马龙的乒乓球技术,显得有点对他不尊重,其实马龙的技术很全面,攻守平衡,同时他对球的理解很深,对乒乓球的把控能力也很强,球商很高。

二、张继科

张继科的打法就是柔中带刚,打法凶悍,技术全面。他的球就一个字--狠。逆旋转发球,反手霸王拧,相持中掌控力强。这种凶狠的球风,让他成为最快的大满贯得者,国乒中另一位天才球星樊振东与其打法颇为相似,要学乒乓球的同学可着重注意下张继科的发球和反手侧拧。

三、许昕

相比前两位,许昕的名气就没那么大了,但他同样是我国乒乓球队伍中出色的一员,而且他也是少有的直板选手,他擅长直拍双面反胶打法,正手能直面应对对方的弧圈球,反手改为全横打技术,做到了进可攻退可守,在吴敬平教练的指导下,他的直拍横打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相信属于他的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了。

马龙、张继科、许昕他们的打法都不尽相同,充分向观众展示了乒乓球的魅力,大大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其实无论是直板还是横板,只要能拿下比赛,那便是最好的打法了。

马龙(乒乓)技术特点

优质回答1 作为新时代 弧圈结合快攻 横拍两面反胶打法的代表,马龙的正手具备了较强的实力,而反手技术也比老将王励勤更加先进,在比赛中占有更大的优势。

2 马龙的技术体系非常全面,属于常说的特长突出,无明显漏洞式的高水平选手。在比赛中技术缺点较少,对手很难找到突破的方向。马龙的心态稳定,比赛中心理起伏小,应变灵活。

如何评价马龙现在的乒乓球技术?

优质回答马龙现在的风格,如果要安个标签的话,大概应该是高效。相比于以前每俩发球都不一样,第三板再不一样,一场球下来能把弧圈快攻所有技术轮班使一遍的2013前版本马龙不同。现在的马龙技术更加简洁精当,出手的目的性之强,可能都要胜于巅峰的施拉格。相比之下施拉格发球花样繁多,但是马龙到现在,发球都几乎精简到只有一个转不转(大多在中间和正手短),侧上下(大多在中间,偶尔小三角出台),和一个底线长球。在比较焦灼的时候会用高抛作为变化。再加上之前说的前三板为主的战术。没了,就这么多。可是偏偏当者披靡。这里面可怕的地方在于:马龙的每一个发球后面都是几乎固定的下一板连接,套路变化不多,但是少数精炼的极高质量前三板,对手很难摆脱。而如果对手的前三板能力稍差,基本就是直接被打到满脸花的节奏,不管拧拉直接变相持的能力有多强。奥恰洛夫同学作证。按照我的直观感觉,2015年的马龙,大概是他职业生涯以来,比赛回合最少的一个阶段:没几个人能在前三板对摸中站到上风,被他上手了你就死了八成;能拧起来形成相持他也会在两三下之内发力不说,退到中台反手都有一下攻守强转换发力拉(俗称硬来)。大多数对手都很难在和他的比赛中有什么平稳打到相持的机会,反倒是前三板稍微不严密几下这分球就结束了。换言之,以大部分人的能力,现在根本到不了和马龙打回合的程度。夸张一点地说,马龙现在的风格,有些马琳王励勤综合体的意思。

乒乓球拉球加力时总是下网怎么办?

优质回答拉球是乒乓球的核心,也是致胜的法宝。可以说,不会拉弧圈球,根本就打不好乒乓球。而要想打好乒乓球,就要学会拉球。

我们打乒乓球最终目的是要过网,而乒乓球的球网的高度是15.25厘米,这个距离是指球网的顶端距离球台高度。乒乓球的球网是悬挂在绳子上面,绳子两端则会有直立的网柱,直接系在上面,而球台的高是76厘米。

这就是说,只有高于或者等于15.25厘米才能过网。如果乒乓球的底端等于15.25刚好擦网, 如果乒乓球的顶端等于15.25则有可能下网。高于15.25则都可以过网,那么作为业务选手肯定不希望过网这么简单,更希望击打的球有威胁,使得自己得分,而对方不能得分。

那么,这时就需要学会拉球技术了。拉球其实是撞击和摩擦的结合体。其实单纯的撞击和单纯的摩擦都不存在,只要我们能做出球拍从后往前方,和往上方的动作都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拉球。

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的差别在于,专业选手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已经形成条件反射弧,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非常标准。而业务选手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打出的球动作不够标准,更多的随意性比较大。

在专业选手当中,撞击和摩擦的比例大致是在7:3.前文说过不存在完全撞击或者摩擦,一般撞击为主,摩擦为辅是属于快攻结合弧圈,简称快弧。摩擦为主,撞击为辅则是弧圈结合快攻,简称弧快。我们这种提法现在很少了,大家以后在看到专业杂志时,还会有这种提法,留意一下即可。

那么如何拉球呢?一般来说就是前冲弧圈和高吊弧圈。高吊弧圈要求的是稳定性,旋转强。但劣势在于威胁性方面不如前冲弧圈。前冲弧圈顾名思义就是球的前冲性强,威胁性大。对手不易防守,己方容易等分。

如何才能拉出高质量的前冲弧圈球呢,其实无论对于专业选手还是业余选手来说,一定要学会摩擦球的上升期或者高点期。什么是上升期或高点期呢?就是对方击球过来的弹起的一瞬间,立即击球即可。可以用力撞击或者向上向前摩擦即可。现在一些人认为,也有说可以拉球的下降期,其实在我看来,能拉上升不拉下降期,下降更多是被动防守。

乒乓球拉球加力时总是下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可能是板型造成的。在拉下旋球时,重心要低,尽可能的引拍动作要小。要有向前和向上的摩擦。而在拉上旋球时,重心要高,尽可能的引拍动作要大,要有向前和向下的摩擦。

不难理解,打球肯定要有向前的动作,区别就在于向上和向下的摩擦。而拉球加力时总是下网有可能是板型控制的问题。

一般来说,板型要与球台形成45度或者60度的夹角。一般低于45度夹角用力拉球容易下网,而超过60度的夹角直接容易不上台而打飞。

在国家队专业选手,马龙和王励勤、王皓的技术动作标准、规范,大家可以模仿学习。而向马琳、许昕等人动作幅度大,尤其是许昕退到中远台,依旧可以发力,拉出非常强烈的旋转。这对直拍选手来说,难度非常大。当然了,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可以尝试学习。

我是乒乓那些事,就是我的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马龙乒乓球——马龙乒乓球教学》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