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举重!中国举重女子名将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中国举重,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陈燮霞是军人吗?

答是个军人 再多了解她一些吧 比如~~名字 生涯什么的!
姓名:陈燮(xiè)霞
性别:女
运动项目:举重
出生日期:1983-01-08
身高:150cm
体重:(北京奥运时):47.40kg
籍贯: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所属运动队:解放军
注册单位:国家队
教练:马文辉
崭露头角
大器晚成的陈燮霞2006年打破世界纪录,进入人们眼帘。从2007年才开始崭露头角,在2007年世锦赛获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项冠军,并在亚锦赛中刷新了杨炼的挺举世界纪录。今年4月份在合肥举行的全国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上,陈燮霞再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以挺举117公斤、总成绩213公斤夺得两金,湖南名将杨炼以211公斤的重量总成绩摘得银牌。
个人生涯
1995年 在广东番禺区体校开始举重训练 教练黎炳明
1999年7月 进入八一举重队 教练张菊华
2006年 进入国家举重队 教练马文辉
重要成绩描述
2004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48公斤级季军;
2005年全国女子举重冠军赛48公斤级总成绩、挺举冠军,抓举亚军;
2007年亚洲举重锦标赛女子48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冠军;
2007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48公斤级总成绩冠军;
2007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48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冠军。
2008年全国锦标赛举重 冠军
2007年亚洲举重锦标赛女子48公斤级挺举 - 120公斤,世界纪录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48公斤级金牌,成绩为抓举95公斤,挺举117公斤,总成绩212公斤,并打破总成绩的奥运会纪录。
名字来由
陈燮霞名字为父亲所起,他认为燮霞五行缺火,故给名“燮”。陈燮霞家中排行最小,家里人又称呼她为“细妹”。
艰苦的体校之路
1992年,在番禺榄核村读小学三年级的陈燮霞和一个男孩被番禺业余体校的黎教练选中,进了体校训练。后来男孩由于家庭困难,负担不起体校的费用,就放弃没练了。那时,体校每年的学费是230元,伙食费100元,另外还要给零花钱,陈父的家庭负担很沉重。当时陈家主要有十几亩地用作种甘蔗和水稻,再种些瓜菜到市场去卖,每年剩余下来的收入大约5000元至6000元,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但陈父觉得既然女儿被教练选中,就应该学下去,再苦也要坚持。至今,他还清楚记得燮霞是在1992年9月17日进番禺体校的。
番禺体校在市桥英东体育馆旁边,开始时父亲骑单车送她去训练,到周六就去接回来,来回也有几十里路。燮霞很懂事,一个月后就可以自己搭公共汽车、再转摩托车回家了。妈妈担心女儿的身体,很舍不得送她去训练,经常偷偷哭。在体校训练多年,父亲也不允许母亲去看,怕她看到女儿辛苦心软受不了。母亲很内向,从来不接受采访和照相,但今天破例地与我们合影,因为她知道我是燮霞的师姐!
陈父除了经济上很支持燮霞,精神上也给她很大鼓励。燮霞刚开始练时浑身都痛,但不敢告诉父亲,回家只是抱着奶奶哭。为了鼓励她,父亲陈细泉带她到商场给她买了一套128元的运动服。春节时,燮霞穿着伟伦体校发的平底鞋回来,希望爸爸给她买一双运动鞋,爸爸也觉得女儿穿平底鞋很难看,但家里经济实在紧张,就没答应。第二天送她到了车站了,想想还是狠心给女儿买吧!带她到商场挑,她一选就选好了,对爸爸说:这双是adidas啊!爸爸一看价钱200多块,兜里只有400块钱,心里想:你adidas我可不happy啊!但最后,还是咬咬牙给她买下来了。
转折点:进八一队
1994年,陈燮霞被钟成灿教练选中,正式成为广州伟伦体校举重队队员。其间,燮霞到过广东省体育运动学校、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集训,后因个子小、成绩不显著被送回伟伦体校继续训练。燮霞在伟伦体校训练期间,陈父就要借钱供她训练了,前后共借了上万元。1998年,“八一”举重队的教练高凯文到伟伦体校物色人才,钟成灿就向他推荐了并不起眼的陈燮霞,后经省体育局同意,燮霞就正式成为“八一”举重队的队员,并与广东省体育局协议“双计分”(陈燮霞参加比赛获得的金牌,原输送单位广东省体育局亦可计算同样金牌成绩)。
1999年7月1日,燮霞终于在“八一”队正式转正了,每月有175元补贴,不用家里寄钱了。2005年,家里房子装修她还给了父亲2万元,父亲从来也不问她多要钱,反正现在债务已还清,也没告诉过她借钱的事,连母亲也没告诉。
奥运冠军-陈燮霞背后的故事
答陈燮霞在番禺榄核镇大坳村陈燮霞的家,她的父亲激动地叫喊“细妹(陈燮霞的小名),加油啊!”陈燮霞8岁就能拉动几百斤的大板车,力气很大,这种天赋让她轻易地被挑进番禺业余体校。
陈细泉对本网记者说:“如果没练举重,细妹一辈子也出不了这个村子。她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现在她妈就盼着她早点回家。”
今年5月,陈细泉曾说起过陈燮霞举重的故事。小学四年级,阿霞被启蒙教练黎炳明挑选到体校练举重,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的陈家,并不知道这是一项什么运动。后来看到举重运动员们各个膀大腰圆,在陈细泉的心里,唯一的女儿要长得亭亭玉立,他担心得把陈燮霞从体校领了回来,后来经过教练的解释,他才认识到练小级别的阿霞,在体型上不会有太多改变,这才放下心来。
1999年,陈燮霞成绩优异入选八一队,此后便留在了北京。九年来她回家仅仅三趟,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足1个月。最近一次与家人见面已是两年前。父亲还清晰的记得那次情景:陈燮霞一身轻便的运动服,在500米外的村委会办公室中,由于离家多年,那时村里已经没多少人认得她。
陈家门口栽种多年的龙眼树已经是硕果累累,此前陈燮霞的父母一直舍不得采摘。当“细妹”如愿夺得女举48公斤总成绩冠军之后,陈家父母兴奋地采摘下树上的果实并且分发给现场的所有嘉宾品尝。
“陈燮霞12岁开始进入伟伦体校训练。”钟成灿是伟伦体校的一位教练,在陈燮霞12岁进入体校接受正规训练后,一直带她到进入八一队。
“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运动高峰期是在19-20岁,陈燮霞一直坚持到今天,把奥运冠军捧回了家,实在不容易。十几年来,她一直都很努力,很能吃苦,坚持不懈。”
“我一直觉得这个孩子特别能吃苦,领悟力很强。身体素质、动作、技术都不错,心理意志都很稳定。但以前在省赛时,陈燮霞的成绩并不突出,2002年7月份还曾经想过放弃自己的举重生涯。”
女举重名将田源落选奥运会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
答昨日中国代表团公布出征伦敦奥运会运动员名单,我省名将、女子48公斤级世锦赛冠军田源落选,由湖南选手王明娟顶替成为最大冷门。因为在业内专家看来,田源比其他选手成绩高出一大截,本誉为女版“穆特鲁”的她在伦敦奥运夺金,应该是十拿九稳。 事发蹊跷 成绩远超顶替者 田源今年19岁,从2010年开始爆发,拿到两届全国锦标赛冠军。去年的巴黎举重世锦赛上,田源六次试举全部成功,以221公斤的总成绩超世界纪录,甩开亚军足足有20公斤。而在今年4月的奥运选拔赛上,田源夺冠成绩也领先王明娟有11公斤之多。 王明娟已经27岁了,在世界赛场上并没有太过于出色的表现。但为什么最后却是更年轻、实力更强的田源落选? 网络疯传 “双性人”惹的祸 昨日网易、凤凰、东方网等网络门户媒体,纷纷刊登了一篇文章,怀疑田源落选,与之前关于她是“双性人”的传言有关。 “在进入2012年后,网上关于田源是‘双性人’的传言越来越多。特别明显的分别为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是2012年3月底,在天涯、猫扑等各大论坛上均有一名新注册的网友开始发帖,标题为‘批评外国使用阴阳运动员?中国举重也在使用两性人备战奥运’,内文分析、包括术语运用十分专业。而第二个时间段则是2012年6月中旬,在各大论坛内再次出现同样一篇文章。”文章表示:传言爆发的第一个时间段在奥运选拔赛之前,第二个时间段为各中心向总局递交最终参赛人员名单时期,发帖用意十分可疑。 落选原因 尚缺官方解释 关于“双性人”的话题我们并不陌生,此前南非田径运动员塞门娅便曾被检测出“雌雄同体”。2011年5月,国际田联公布了新标准:体内雄性荷尔蒙激素超过正常男性的女选手,将不准参加女子比赛。 据网络猜测,田源的落选很有可能正是举重队内部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因为在该级别比赛中,中国队无论是派田源去还是派王明娟去,其最终结果都将铁定是夺冠。而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派出一名有风险被查出问题的选手,不如派出另外一位稳妥而同样有夺冠把握的老将。 不过田源多次参加比赛,各种检测均显示为正常。而她究竟因何落选,目前尚无官方解释。 省体育局回应: 总局有综合考虑 本报讯 (记者李勇) 我省举重名将田源落选奥运名单,引起轩然大波。对此,省体育局伦敦奥运会备战办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毕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安排,国家体育总局有自己的综合考虑。 作为世界举重界一名实力派选手,毕竞认为,田源是青奥会冠军,连续两届世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应该说还是颇具实力的。举重界甚至将田源与田径界的天才布勃卡相提并论,认为还没有比赛,奥运金牌就提前挂在脖子上了。 “名单和预想的有变化,很正常。”毕竞最后这样说。
中国举重名将名单
答在2023年,该国家举重名将名单有李雯雯、李大银、廖桂芳。
1、李雯雯:在2023年巴黎奥运会竞赛项目女子+81公斤级比赛中,以140公斤、175公斤和315公斤的成绩,包揽了三枚金牌。
2、李大银:在2023年亚洲举重锦标赛男子89公斤级的比赛中表现出色,创造了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
3、廖桂芳:巴黎奥运会竞赛项目女子71公斤级比赛中,120公斤的抓举成绩以及268公斤的总成绩也刷新了该级别两项世界纪录。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举重!中国举重女子名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82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