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是谁?他都有哪些事迹?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上,陈镜开挺举起133公斤,打破了美国运动员C·温奇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轻量级挺举...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中国举重,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是谁?他都有哪些事迹?

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是谁?他都有哪些事迹?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上,陈镜开挺举起133公斤,打破了美国运动员C·温奇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从这以后,陈镜开先后9次打破世界纪录,5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7年5月11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决定授予陈镜开银质奖章,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获此殊荣

在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之前,中国体育一直陷于寻求“零”的突破的苦闷中。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中国虽历经坎坷获得邀请,却只赶上了奥运会的尾巴,成绩不如意在预料之中,中国更多把它当成一个外交场所,以求在政治上有所收获。

寻求突破的心情之迫切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迫切来源于两个证明自己的渴望:一是比过去做得更好,向旧制度证明自己的优越性;二是比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做得更好,以证明相对于西方制度的优越性。

当时的中国,经济基础薄弱,想在体育项目上百花齐放不太现实。加之有些项目比如大球类,与国外的差距较大,追赶非一日之功,于是,突破的重点就放在那些与国际差距较小的项目上,举重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在缺乏比赛锻炼机会的情况下,举重项目以其直观的效果进入体育官员的视野。

1955年3月,中国第一次举重测试赛在北京开锣。8位选手最终胜出,成为中国第一支举重集训队的队员。每位入选的都是所在级别的一、二名。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陈镜开。

陈镜开的入选一开始就得到众多伯乐们的保驾护航。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场运动会——八一运动会隆重举行。各个军区还在所辖区域内搜罗新的苗子。中南军区体工队的举重教练李启龙找到相熟的谭文彪,希望能在健身院里有所发现,谭文彪向他推荐了陈镜开,不仅因为这个1.49米的小个子两腿奇粗,全身肌肉发达,还因为他想为陈镜开找到一口饭吃。在当时食品供应异常紧张的情况下,饭量奇大的陈镜开根本吃不饱饭。

只经过了短期训练的陈镜开没能给大家带来惊喜,在全国举重测试赛中,他的挺举成绩只有95公斤,在所在的最轻量级所有选手中仅排名第七——这成绩无论如何也进不了总共只有八个名额的举重集训队。但此时已经调入国家集训队任教练的李启龙认定了这块可塑之材,竭力举荐陈镜开并最终如愿——陈镜开后来跟队友一再谈起李启龙对自己的帮助。现在看来,中国第一个体育上的突破正是源于这种难得的前瞻性。

国内训练条件差得难以想象。队员几乎连一块像样的训练馆都没有。更为重要的是,在没有有效指导的情况,不但成绩进步很小,而且伤病情况还时常发生。“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是举重,举重的规则,怎么训练,我一窍不通。”1955年,年仅19岁的陈镜开一开始对自己并没抱太大的信心。

在国家集训队,陈镜开训练十分刻苦,国家队也决定进一步培养他。包括他在内的8名运动员还得到前往苏联学习的机会。苏联在当时代表了世界举重的最高水平。中国举重集训队被安排在著名的“迪纳摩”体育场看台底下进行训练。在得到苏联举重教练的指导,并进行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的“三从一大”训练,陈镜开成绩上升很快,已经从原来的95公斤,提高到115~120公斤,当时,世界上能举起110公斤的不到5个人。

1956年6月7日,这是一个希望变成现实的日子。

一场中苏举重友谊赛在此举行。各个级别的世界纪录赫然标在举重台上,在最轻量级别挺举项目上,美国人温奇已经将纪录占据了两年之久,成绩为132.5公斤。

在第一次成功举起125公斤后,陈镜开第二次就要了133公斤。但第一次冲击未果,标志着世界纪录的杠铃掉在地上,“现场一片寂静”,人们等待着第二次冲击。

陈镜开第三次出现在场上,凝神、下蹲、吸气、提铃,起立、开腿、迈步,在一连串的利索动作后,将133公斤的杠铃挺了起来,裁判的三盏白灯同时亮起,成功了!

“现场顿时欢声雷动,许多人激动得跳了起来,喜悦的泪水在每个人的眼眶里打转。”“人民高兴啊,”陈镜开事后说。

陈镜开的辉煌壮举,一下子在全国传遍开来。中国体育“东亚病夫”的帽子逐渐被摘掉,中国体育健儿逐渐在世界上扬眉吐气。陈镜开成为中国大地的“明星”,毛主席、周总理、陈毅、贺龙副总理、体委荣高棠主任等国家和体委领导多次接见他。全国各地人民也纷纷写信给他。尽管在运动生涯后期受到腰伤、心脏病等伤病的困扰,不过他还是坚持训练,战胜病魔。1964年12月30日,他在《体育报》第四版发表了《战胜伤病献身祖国》的文章,在全国再次引起反响。

面对这一切,陈镜开懂得感恩和珍惜。“在当时,体育就是外交的先行官。国家要振兴、发展,体育要走在前头。”陈镜开说,他们训练和比赛的唯一信念就是:“为国争光”。

马文广:陈镜开激励着所有举重人

陈镜开,1935年生。广东东莞人。自幼喜爱健身运动。1953年从健身运动转为练举重。1955年入中南军区体工队,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集训队。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苏联举重友谊赛中,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5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6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59年起五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79年起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1987年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授予奥林匹克荣誉勋章。

说到举重,大家知道它为新中国的体育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建国后不久1956年陈镜开就打破了挺举记录,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新的世界纪录,在您当时从事体育行业时,是不是也想走这条路,(因为)崇拜像陈镜开这样的英雄?

马文广:陈镜开是我们中国举重界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体育界的骄傲,在当年那种经济状况不好、举重知识匮乏的情况下,我们用短短的时间就打破了世界纪录,站在了为祖国争光的前列,老一辈体育前辈是我本人也是我们整个举重界心中的偶像和明星

陈镜开的事迹对现在的年轻队员的激励作用

马文广:我经常在我们这个项目里给大家讲他的故事,当他的腰部受伤后,医生让他保持腰部不动,再热的天都不能动,那时候没有空调,他就是用一条毛巾擦擦汗,保证腰部的稳定性,再热也不能动,这说明了一种意志和品质。

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陈镜开是怎样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的?

马文广:在刻苦钻研方面他也是我们的偶像,那时候和苏联交往,有专家过来教,只有很短的时间,还没有教完这些人就走了,这些人就靠自己钻研体育训练,而且十次打破了世界纪录。

作为一代名将,陈镜开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马文广:当时的比赛,外国人不认为我们能拿冠军,当时他的比赛还没结束,外国的工作人员就已经把别人的国旗挂好,就等着比赛结束就升起来,那个时候,陈镜开奋力一举,举出了平时没有举过的重量,为祖国争了光,他这种为祖国争光的信念、理想和他不怕吃苦、勤劳勇的坚强意志、精神、作风,始终激励着我们。

从陈镜开之后,中国举重历来是奥运会的夺金大户,而且中国举重队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举重这个项目之所以取得那么好的成绩,第一条共识就是我们党和国家对这个项目高度的重视。7月23日,在08年奥运会前,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到体育馆视察,讲了很多激励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的话,8月11日,在奥运会期间,我们中国举重队拿了四块金牌时又亲自给我们打电话,再加上过去举重项目历来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因为这些支持,中国举重队才在奥运会上有如此圆满的表现。

项目沿革:举重

举重是少数几个首届奥运会就进入奥运大家庭的运动项目。举重按参赛运动员的体重不同来分级,是从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开始的。当时分5个体重级别,即次轻量级、轻量级、中量级、轻重量级公斤级和重量级。

1996年,女子举重被列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比赛项目。

举重王占旭刚:人生赢家,31岁退役后娶初恋空姐,44岁成大学校长

文 七加八

编辑 璋队长

“有人希望奇迹发生,有人祈祷奇迹发生,而剩下的人让奇迹发生。”

占旭刚就是 让奇迹发生 的那一个人。

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举重77公斤级决赛,他上演了奇迹逆转,在肌肉都快撑不住的情况硬是扛起207.5公斤的重量,打破自己的最高记录,也鼓舞了无数国人。

因为他,我国的“举重”项目,才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

占旭刚出生于浙江衢州开化县,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娃。

“走出农村,去更大的舞台”一直是占旭刚心底的声音,更大的舞台背后往往意味着比常人成百上千倍的咬牙付出、无数次的下蹲挺举、日复一日的抓举。

从小县城到世界级赛场,这条路占旭刚走得并不容易,但是庆幸地是他走下来了,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占旭刚的天资算不上天赋异禀,只能说“超于常人”,有人视这点天资的“偏爱”为老天爷赏饭吃,不加利用, 酿造“伤仲永”的悲剧,有人把握着这点优势,不断加以挖掘,搭筑起人生的踏板,占旭刚无疑是后者。

1974年出生的占旭刚打小就对运动有着热情,同龄人爱玩 游戏 他不爱、同龄人沉迷动画他沉迷于运动的快感,不仅如此,占旭刚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饭桶”,运动的他吃的总比同龄人多些。

学校的运动会就是占旭刚的个人秀场,田赛、径赛都有占旭刚的身影,铅球、立定跳远、跑步的成绩均名列前茅,受到 体育 老师的格外偏爱,凭借着出色的 体育 成绩,被班主任任命为班里的 体育 委员。

作为我国举重的领军人物,10岁之前的占旭刚根本不知“举重”为何物,更别谈热爱了。

占旭刚与举重项目之间的故事,离不开拥有一双慧眼的朱云儿教练,伯乐识得千里马,朱云儿教练发现了占旭刚这块还未经打磨的璞玉。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云儿发现了体格和爆发力都十分符合举重要求的占旭刚,通过查看他的比赛记录以及身体数据,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 向年幼的占旭刚抛去了举重的橄榄枝,本就对 体育 十分热爱的占旭刚,答应的没有迟疑,但是占旭刚的父母却有所顾虑。

父母希望占旭刚能够好好学习,靠学习走出农村,成家立业, 并且担心举重会导致占旭刚的身高停止 ,对身体不利。

朱云儿教练对此表示理解,并推心置腹,最终使得占旭刚父母点头同意,占旭刚进入了朱云儿教练的举重队,在县里的体委会开始了他的举重生涯。

进入体委会后,占旭刚发现自己的特长在这里并不凸显。

坚韧如占旭刚,他认真地学习举重知识,参与举重训练,除了日常的训练外,占旭刚主动去搜集与举重相关的各类书籍,仔细研究举重大师的肌肉发力点,全身心地投入到举重这项事业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日复一复坚持的占旭刚在举重方面的成绩一次比一次惊艳 ,一次比一次令人惊喜。在人生的第一场比赛中,他就举出了惊艳四座的好成绩。

被浙江省举重队一眼相中,离开了训练了三年的县体委会。

来到了更大的训练场,伴随着更加专业的设备与精准的指导,占旭刚依然不忘初心,他深信自己的舞台不是这一方天地。

除了每日控制自己的饮食与体重,他训练得更加的刻苦与卖力,虽然这对于他而言只是常态。

璞玉再次被发现,1993年19岁的占旭刚被选入了国家举重队,开始了为国征战的准备。

占旭刚开始了更加严厉的训练计划,肩上的责任重了,下蹲的马步却更加的稳当,他坚信他的赛场是奥运会,他的目标是那代表国家荣誉的金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如期而至,是时候亮剑了!在男子70kg级比赛中,占旭刚惊天一举 ,这匹黑马打败了来自全世界的众多好手,一举拿下奥运金牌,同时破了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

这令人瞩目的成绩,将举重这个项目推入了国人的视野,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端。

站在世界之巅的占旭刚不久就迎来了令他晴天霹雳的消息。世界 体育 组织取消占旭刚原在的男子70kg级比赛,升到了77kg。

这意味着此前的一切模式都需要重新规划,包括占旭刚的体重以及训练计划。

这一改变对当时风头正盛的占旭刚无异于晴天霹雳,消息一出同届的选手不少选择了离开,而占旭刚在再三考虑后选择了留下来,为了他热爱的举重,为了他还在熊熊燃烧的野心。

随之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增加体重、调整训练计划、增加重量,一切的一切都在看似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但只有占旭刚知道,他心里是发慌的、是不确定的。

不变的是他的姿态,他严格地执行训练计划、控制体重,依旧勤勤恳恳,依旧刻骨专研。

2000年悉尼奥运会,占旭刚在第一举无优势的情况下,完成了神级逆转 ,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枚奥运金牌,但这次金牌的背后占旭刚的感谢名单里多了一位身影, 那便是之前邂逅的空姐--姚健。

姚健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空姐,在一次比赛搭机过程中,占旭刚对气质绝佳、容貌姣丽的姚健一见钟情

姚健得知占旭刚是举重奥运冠军时,对这位极具男子气概的冠军芳心暗许。

两人暗生情绪 , 这场邂逅是两人感情的开始。

回顾2000年的奥运现场,依然觉得惊心动魄。

第一次77kg级的比赛,占旭刚的成绩并不理想,仅排在第四位,两次冲击167kg均宣告失败,正当所有人灰心觉得惋惜之时, 他挑战了从未举过的207.5kg,只有这样他才能彻底拉回比分赢得比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占旭刚瞥见了观众席为他加油的姚健,并不知道她会来 ;而她或许也不知道,因为她的到来,给了他从未有过的底气。挑战207.5kg成功!

占旭刚成为了我国 历史 上首位蝉联两届举重奥运冠军的选手!奠定了我国“举重第一人”的地位。

随着后浪的不断涌现,以及身体相关机能下降,占旭刚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

在举重的年龄里到了需要退役的时候,他的身体步入鼎盛时期,爆发力也在衰退。但那一颗赤子之心却没有变。

已经完成退役转型的占旭刚,决定复出,征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

遗憾的是,占旭刚失利了,泪洒现场,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占旭刚的眼泪里包含了太多廉颇老矣的遗憾与雄心、

占旭刚“彻底”退役了,开始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

31岁告别运动员身份的占旭刚,开启了除训练之外的其他人生思考。

关于家庭、关于事业、关于未来,面临人生下半场的选择的占旭刚其实也有过一段时间的迷茫,但好在女友姚健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充当他人生的“高参”。

不久占旭刚和姚健就正式确定了关系。

姚健陪伴着占旭刚从鼎盛走向低谷,并鼓励他走去阴霾,姚健对这位举重世界冠军发自心底的崇拜、而占旭刚则对这位貌美知人心意的空姐在低谷期的陪伴与鼓舞感到无限感激。

确定关系不久后,两人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走向了幸福的小家生活。

关于事业占旭刚也有自己的考量。

退役后的占旭刚成为了各种培训训练场的热饽饽,不少人向他抛出了巨大的利益诱惑,请求他去职教。

但占旭刚则在当时省委组织部门的统一安排下,下到了基层远赴台州三门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当了两年的基层干部。

2005年,占旭刚进入浙江 体育 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继续负责举重项目的管理。虽然是他熟悉的举重,但是场地却不是在训练场。

告别了运动场走进办公室的占旭刚一度很不习惯,于是在妻子姚健的建议下,他走进了举重的训练场,观看队员的训练,听举重教练的想法。

这种不死守办公室的做法,很快就使得占旭刚找到了工作的乐趣。

与其他领导不同,占旭刚经常走进运动场,与队友和教练交流,这使得占旭刚的政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2008年占旭刚成为了火炬手,这是对占旭刚贡献莫大的肯定。他顺利地完成了火炬手的使命。

2012年初, 44岁的占旭刚升任浙江 体育 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相当于副校长 ,分管训练处、财务处和竞技 体育 系的训练备战工作,同时还兼任竞技 体育 七系主任一职。

于是占旭刚不仅下到举重场,同时也下到了其他所负责管理的运动训练场。

拥有实战经验以及训练经验的占旭刚,在分管的领域如鱼得水。

占旭刚的任职之路其实并非坦途。

2015年占旭刚又再次任职副县长, 面对奥运冠军任职副县长,不少人提出了质疑,占旭刚身为前运动员,其管理能力如何,成为了大家质疑的焦点。

其实不仅是众人的怀疑,占旭刚自己的心理都没有底。

一贯与冰冷器械打交道的占旭刚,不得不面对需要应酬,这一度让占旭刚觉得非常的烦恼。

妻子姚健买了大量的司法等材料,让占旭刚从头补起,面对应酬,姚健则建议占旭刚不必为此过多烦恼,既然不擅长也不喜欢人际交往,那就做个实干型的官员。

凭借占旭刚的能力,一定会受到认可的。妻子的话令占旭刚茅塞顿开,开启了副县长的实干生涯。

现今的占旭刚依然从事着管理岗位,并且与妻子姚健恩爱如初,育有一儿一女。

占旭刚工作繁忙,姚健一如既往地支持占旭刚的工作,退居家庭,照顾孩子,让占旭刚专心工作,不用过于操心家庭和孩子的成长。

2020年东京奥运会,占旭刚在职的浙江省,当地运动员创造了十分傲人的成绩。

举重赛场上,石智勇一举定乾坤, 延续了中国举重男队“出战即夺冠”的胜绩,续写了中国举重男队的神话。

28日,在里约奥运会的赛场上,石智勇在69kg级的比赛中凭借着无懈可击的完美发挥一举拿下了奥运会的金牌。

成为继占旭刚、陈艳青和龙清泉后,中国第四位两夺奥运金牌的举重选手。

这一成绩创造了该级别总成绩的世界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奥运会刷新的首项世界纪录。

在石智勇夺冠现场, 坐在现场的占旭刚表示自己无比的紧张,因为占旭刚真是石智勇的老师。

当年在举重惊艳四座的少年,如今已成为在场边紧张看着自己徒弟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的教练,占旭刚似乎从没有离开过举重的赛场,他原来一直都在那里。

占旭刚带给中国举重事业的不仅是冠军的荣耀,更是一种不服输的冠军精神,这种精神的延续使得浙体源源不断地涌现出冠军人才。

如石智勇、唐德尚、冯吕栋、毛晨等一批可造之材。

源源不断涌现在后浪让占旭刚对自己事业更加的笃定,他要在这浪中不断地淘金,像自己的老教练朱云儿一样,毕生耕耘于这举重赛场。

占旭刚为举重倾入了前15年的青春时光,拿下了大大小小的赛事荣耀;退役之后,他又为中国的举重事业侵入了后半生的心血,培养了一位位中国的举重人才,完成了中国举重的延续。

他用坚持和坚守诠释了热爱的意义,他用毕生的热血书写了一段传奇。他的故事值得传颂,他的精神值得发扬!向这位传奇人才致敬!

“乒乓冠军”王皓:结婚4年生2娃,美女老婆为他放弃事业专注家庭

老戏骨李香琴:为女儿不再嫁,女婿是赌王儿子,曾买豪宅讨她开心

“体操冠军”张成龙:22岁被19岁富婆倒追3年,结婚7年幸福美满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举重!中国举重第一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