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奥运会火炬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奥运会火炬,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历届奥运会点主火炬的人
- 2、历届冬奥会的火炬中有哪些亮点设计?
- 3、求历届奥运会火炬的点燃方式
- 4、历届奥运会中,都哪次火炬传递经过中国?
- 5、历届奥运会圣火点燃的方式
- 6、历届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原点
本文目录导航:
历届奥运会点主火炬的人

奥运会第一次增加点燃圣火仪式是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当时德国男子田径选手弗里茨希尔根点燃了奥运圣火台,而弗里茨也因为这一举动把自己的名字写入奥运历史。此后,每届奥运会开幕点燃圣火的仪式被延续下来,而点燃圣火的人物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火炬台的是曾获奥运奖牌现身为残疾的雷波洛,他坐在轮椅上用圣火引燃箭头,然后准确地射向70米远、21米的圣火台,熊熊圣火瞬间腾跃燃烧,全世界的观众都为西班牙人这一奇特的点火创意赞叹不已。 此后两届奥运会的点火方式也别具特色。1996年的亚特兰大,为百年奥运引燃圣火的是曾获得奥运金牌后身患帕金森综合症的传奇拳王,莫哈默德阿里。当阿里用颤巍巍的手点燃圣火台之后,全场观众随之疯狂的欢呼,奥运精神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澳大利亚土著女子短跑名将弗里曼手持火炬,走向潺潺水池,圣火台突然从水中慢慢升起。点燃火焰的过程让观众们瞠目结舌。 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开幕式 ,天空 中突然出现手持火炬的运动员,从四面八方“飞奔”至场中央上方汇合。场地中心上空出现三个大的互相交叉的圆环,“飞奔者”点亮圆环上的“奥林匹亚”字样。紧接着还有更多的“飞奔者”从运动员中间升起来。最后一个“飞奔者”把体育场2号门前面的希腊文“雅典”字样点亮。一路飞奔的迪马斯穿过人群,奔向体育场一侧。此时,与奥运火炬形状一样的“针鼻”形圣火台开始向场内倾斜,迪马斯上前用手中的火炬点燃圣火。随后,会场开始燃放焰火,姹紫嫣红的焰火点燃了雅典的天空,主会场掌声雷动,欢声如潮,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历届冬奥会的火炬中有哪些亮点设计?
历届冬奥会火炬中的亮点设计:
1、1952年奥斯陆冬奥会火炬
自本届冬奥会开始,火炬传递正式成为冬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火炬也成为了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把火炬。火炬通体呈银色,由一个圆柱形手柄和一个扁平的椭圆形碗组成。
火炬上部刻有奥运五环标志,以及本次火炬传递的起始点“Morgedal”至“Oslo”,共有94位火炬手参加了本次火炬传递。
2、1956年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火炬
本届冬奥会为冬奥会历史上第二次进行火炬传递。火炬造型与1956年墨尔本夏奥会类似,均为合金材质并采用镂空工艺。
火炬上刻有“1956年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字样。由于当时火炬传递为多位火炬手共同接力传递一把火炬的方式,因此火炬数量极少,所以也使得这款火炬每一把都弥足珍贵。
3、1960年斯阔谷冬奥会火炬
火炬为铝合金材质,高78.5厘米,由著名设计师johnhench设计。火炬燃烧头部分与1956年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火炬类似,均为三点镂空雕刻五环图案,五环下刻有本届冬奥会的英文名称和会徽标志。
4、1964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火炬
因斯布鲁克冬奥会火炬上面的碗状部分刻有“1964年冬奥会”和“奥林匹克五环”字样。把手是圆锥形的,有两片金属圆环。
5、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
格勒诺布尔冬奥会火炬是由铜制成的,有一个狭长的燃烧室和一个锯齿状的上部。把手的一部分被布覆盖。上半部分刻有“XeJeux Olympiquesd' HiverGrenoble1968”字样。
6、1972年札幌冬奥会火炬
1972年札幌冬奥会火炬由燃烧管和黑色合金手柄两部分组成,长为56厘米,刻有1972年札幌的文字和这届冬奥会的会徽。
黑色合金手柄的形状与奥林匹克主火炬台的形状相呼应。传递者手持的火炬燃烧时间为10分钟,这也是冬奥会圣火第一次在亚洲点燃。
7、1976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火炬
1976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火炬灵感来源于滑雪跳台形象,并配有镂空五环标志。中央部分刻有“OlympischeWinterspiele1976”的铭文,不锈钢材质,长为73厘米。
8、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火炬
火炬长73厘米,铝合金材质,铜色。手柄部分有皮质包裹,便于手握。火炬的形状像一个带银环的碗,火炬设计和材料融入了现代技术和古希腊文化。
9、1984年撒拉热窝冬奥会火炬
火炬高57.5厘米,重680克,由燃烧部和手柄两部分构成,在手柄座处刻有金色“萨拉热窝84”字样,由世界著名体育用品生产商美津浓采用精钢制作,通体闪耀着银色的光芒。
10、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火炬
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火炬以卡尔加里塔为设计原型,长60厘米,顶部为铝合金材质,手柄部分为木质。火炬燃烧头部分印有本届冬奥会的名称、会徽,以及奥林匹克座右铭。
手柄部分用激光刻有10个冬季项目的运动图案。本届冬奥会火炬传递历经88天,有约7000名火炬手参与了传递。
11、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火炬
本届冬奥会的火炬形状像一个特殊的海螺角,火炬头部刻有法文的“1992年,第十六届冬季奥运会”字样并带有独立编号。
本届冬奥会的圣火按惯例从奥林匹亚点燃,然后空运至法国巴黎。由5000名15-20岁的青少年继续传递,经过法国22个地区的60个城市。
12、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火炬
本届冬奥会火炬是历届冬夏季奥运会中长度最长的一把,火炬由一个长木把手和顶部的金属组成,长度约为152cm。火炬上印有“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的字样、奥运会会徽,以及体育象形图。
桦木手柄象征着挪威的传统,顶部抛光的金属片反映了其工业的现代技术。而选择柔韧细长的形状和相当长的火炬长度,以期与火炬手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13、1998年长野冬奥会火炬
长野冬奥会火炬上设计理念源自日本古代的松枝火把,刻有运动项目图案和本届冬奥会会徽图案,长度为55厘米。六边形的火炬代表了雪晶,并且选择了银色以模仿冰雪覆盖的风景,黄绳是日本传统的设计元素。
14、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火炬
火炬整体由手柄、火炬身、皇冠三部分组成,以银色为主调,搭配熊熊燃烧的圣火。火炬顶部围绕着火焰的玻璃皇冠,是第一次将玻璃材质融入奥运火炬的设计,代表着冬天和冰,上面刻着本届奥运会的格言:点燃心中的火焰。
火炬的表面从中心部分的老化处理(代表过去)到下部的抛光处理(代表现代)各不相同。这两个表面的连接处,即火炬手举着火炬的地方,寓意过去和现在之间的桥梁。
15、2006年都灵冬奥会火炬
2006年都灵冬奥会火炬由著名设计公司宾尼法利纳设计,高77厘米,直径10.5厘米,自重1.85公斤。
整个火炬是“以赛车科技的工业标准”制作。火炬外形就像滑板和冰刀的艺术整合体,将冬奥会冰雪项目的特征完美凝结在火炬上。
这支火炬最大特点是火焰在火炬内部燃烧,点火后火炬四周将被火焰吞没,可以保证即使在大风天气下,火炬依然能保持正常燃烧。
16、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火炬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火炬长约1米,流线型设计,颜色主要为白色,设计灵感来源于加拿大白雪覆盖的起伏地形和滑雪者出下雪坡时在雪上留下的痕迹。
火炬上镶有冬奥会会徽还有一个红色的枫叶型开口。枫叶是加拿大的象征,这个枫叶型的开口也是火炬的通风口。
17、2014年索契冬奥会火炬
索契冬奥会的羽毛型镀铬火炬设计极具时尚感与未来感。火炬重1.8公斤,长约1米,内里为红色,整体设计灵感来源于俄罗斯民族不死鸟传说的故事。
18、2018年平昌冬奥会火炬
平昌冬奥会火炬以白色和金色为主色调,高700毫米,代表平昌700米的海拔高度。火炬握把部分的设计采用“手拉手”的图案,象征着全世界的火炬手们携手传递奥运圣火的神圣使命。
求历届奥运会火炬的点燃方式
冬奥会首次设立巨型火炬台是在1952年,当时第6届冬奥会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组织者在该市南部的莫尔盖达村的一座石屋――挪威滑雪运动奠基者诺德黑姆的故居的壁炉中
用钻木取火的方式引燃火炬,然后进行了225公里的火炬传递。本届点燃圣火的是挪威著名探险家弗里迪奥夫-南森的孙子埃吉尔-南森。
之后的第7、8两届冬奥会,采用了同样的采集火种办法。第7届奥运会点燃圣火的是意大利著名男子花样滑冰运动员吉多-卡罗利。在第8届冬奥会上两次冬季奥运会冠军安-劳伦斯-米德高举来自远方挪威的火种,从白雪皑皑的陡峭山坡上飞驰而下,奥运会速滑冠军肯-亨利接过火种绕场一周,随后燃起熊熊的奥林匹克火焰,将大会气氛推向了高潮。
1964年的火种采集与夏季奥运会接轨,是从奥运会发源地奥林匹亚点燃的。承担点燃圣火这个光荣使命的是奥地利高山滑雪男运动员约瑟夫-里德。
1972年在日本札幌举行的第11届冬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位点燃主火炬的是日本在校学生高田英纪。这是冬奥运史上,首次降此荣誉赋予一名学子,以表达对未来的期望。
1976年的冬奥会主会场设有两个火焰塔,一个是12年前的,一个是新建的。开幕式上,首先由奥地利的雪橇运动员约瑟夫-费斯特曼特尔点燃了新建塔上的火焰,然后再由他的同胞、高山滑雪运动员克里斯特尔-哈斯点燃了旧火炬塔。两个焰塔同时日日夜夜燃烧,标志着这个蒂罗尔州首府是冬季奥运会两次主办地。
1980年的第13届冬奥会上点燃运动场火炬的人与以往不同,点火人不是本国知名运动员或社会名流,而是一位年已45岁并有5个孩子的普莱西德湖的普通市民查尔斯-摩根-克尔博士。
点燃第14届冬奥会主体场火焰的是南斯拉夫女子花样滑冰冠军、21岁的桑德拉-杜布拉夫西奇。
1988年第14届冬奥会的奥运圣火由卡尔加里12岁的业余滑冰运动员罗宾-佩里点燃。
1992年的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标新立异,开幕式上,最终持火炬登上火炬台的是代表法国足球队夺得过欧锦赛冠军的普拉蒂尼和男孩弗朗希斯。由一位夏季奥运会项目名将在冬奥会开幕式担任此重任,迄今为止,也还没有第二例。
1994年的冬奥会上在跳台跳雪运动员斯登-哥鲁本手持奥运圣火飞跃了一百多米降落在主体育场内后,由滑雪运动员凯瑟林-诺丁尼斯交给哈肯-马格努斯王子点燃火炬。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前冬奥会女子花样滑冰冠军日裔美籍选手伊藤绿点燃了大会圣火。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也创了一项新纪录。该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的是一个集体――1980年第13届冬奥会冰球冠军得主美国队的20名球员。如此多的人同时点火,不要说冬奥会,夏季奥运会也从未有过。
历届奥运会中,都哪次火炬传递经过中国?
奥运圣火第一次在全球传递,也是奥运圣火第一次来到中国大陆,来到北京。
2004雅典奥运火炬北京接力活动6月9日上午9点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开始,下午6点前结束,全程55.6公里。起点是天安门,终点在颐和园,中途经过天坛、故宫、奥运会建设工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地,分91站。
历届奥运会圣火点燃的方式
1956年 墨尔本 奥运圣火首度照亮南半球
第1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56年11月22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墨尔本召开,这是第一次由南半球的国家来承办奥运会。本届奥运会最令人难忘的就是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联合参赛,他们在《欢乐颂》的伴奏下,使用有五环标志的黑、红、黄三色旗为团旗共同入场。
1964年 东京 奥运火炬首次在亚洲点燃
10月10日,第18届奥运会在日本东京开幕。此前一周一直阴霾的天气在当天突然转好。美国甚至发射了“辛克姆”卫星向全世界转播奥运盛况,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
本届奥运会进行了盛大的火炬接力跑活动。8月21日火炬于奥林匹亚点燃,9月9日空运到日本鹿儿岛,然后分四路传递。四条路线全长84公里。最后点燃奥林匹克火焰的是日本19岁的早稻田大学学生坂井义则。他出生于广岛原子弹爆炸那天(1945年8月6日)。奥林匹克火焰是和平的象征,由坂井点燃火焰,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
1976年 蒙特利尔 卫星传递奥运圣火
运动会于7月17日正式开幕。本届奥林匹克火焰传递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作法。7月13日于奥林匹亚点燃,火种传到雅典后,不象以往用轮船、飞机或接力传递,而是利用卫星激光技术传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当时在希腊点燃的圣火通过一个捕捉离子化火焰微粒的传感器传送到地球另一端的渥太华,通过对卫星传过来的脉冲信号进行解码而复制了奥运圣火。
这种传递方式看似新颖,但在后来却受到了诸多非议。后来的历届奥运会再也没有沿袭这一做法。
2000年 悉尼 奥运圣火水下传递
本届奥运会在火炬传递路线的设计上可谓独具匠心,赛会组织者充分的利用了海、陆、空等各种传递方式,奥运会的火炬甚至还被潜水员带到了海底进行水下传递。
2004年 雅典 五洲共享奥运荣耀
奥运会开幕前的圣火传递开创了多项第一。为了纪念奥运会重新回到故乡,组委会对火炬传递路线进行了精心设计。本次奥运会火炬首次传遍了全世界的五大洲,并首次到达了非洲和南美洲,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机会参与并体验这一盛大活动。圣火传遍历史上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所有城市,使这些城市有机会再次亲眼目睹奥运圣火,再次体验到奥运会带来的快乐。
现代的奥林匹克火炬在奥运会开幕数月之前从希腊的奥利匹克发源地奥林匹亚采集。 11位女教士(演员扮演) 从凹面镜聚光采集圣火。
火炬接下来便通过接力传递到下一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虽然传统上传递只能步行,但是现在使用交通工具也是允许的。火炬传递者来自不同领域,包括运动员和名人,也有一些不知名的人参与其中。
奥林匹克火炬传递在奥运会开幕式举行时结束。最后一位传递者总是很神秘,通常是举办国的体育界名人。最后一位传递者会以独特的方式点燃位于体育场上方的主火炬台。奥运圣火在奥运会开始的那天点燃,结束的那天熄灭。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恢复后,1912年顾拜旦提出了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的建议,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1928年奥运会开始,施行点燃奥运会火焰的仪式,恢复古奥运会的这种传统。冬季奥运会于1952年开始点燃“圣火”。
古代奥运会召开前,依照宗教规定人们聚集在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前,举行庄严肃穆的仪式,从祭坛点燃火炬,然后奔赴希腊各个城邦。火炬手高举火炬,一边奔跑,一边呼喊:停止一切战争,参加运动会!火炬像一道严格的命令,有至高无上的的权力,火炬到哪里,哪里的战火就熄灭了。即使是在激烈厮杀的城邦也都纷纷放下武器,神圣休战开始了。希腊又恢复了和平的生活,人们忘记了仇恨, 忘记了战争, 都奔向奥林匹亚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古希腊在每届奥运会举行以前,人们都要高举着在赫拉神庙前点燃的火炬, 奔赴各个城邦,去传递停战的神谕和奥运会召开的消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立以后,最初并没有承继这个传统。直到1920年安特卫普第7届奥运会上, 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们,主办者在主会场点燃了象征和平的火炬,但没有进行火炬传递活动, 火种也不是从奥林匹亚采集的。1934年,国际奥委会在雅典正式做出决定,在奥运会期间, 从开幕到闭幕,主会场要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并且火种必须采自奥林匹亚, 以火炬接力的形式传到奥运会主办城市。从此,圣火传递成为每一届奥运会必不可少的仪式。
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前,在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遗址前都要举行庄重的点火仪式,国际奥委会、奥运会主办地和当地的官员都要出席。身着古装的希腊少女用聚光镜采得火种,然后用火炬传到雅典,再由雅典传到主办城市。火炬接力的整个过程都是很隆重的,往往政界要员、著名运动员都亲自参加。在火炬接力途中, 如遇高山峻岭、江河湖海,则可用飞机、轮船运送。火种必须在奥运会开幕前一天到达主办城市,在开幕式举行时由一人手持火炬,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点燃位于主体育场醒目位置的“奥林匹克圣火”。有幸承担这个使命的多是一些著名运动员。
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由德国田径运动员希尔根点燃圣火。因为这一届是现代奥运会首次举办火炬接力活动,所以顾拜旦亲临点火仪式,并发表了演说。这次火炬接力穿越了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7个国家,全程3075公里,由3075名各国运动员每人持火炬跑1公里,经过11个昼夜将火种送到了柏林的奥林匹克体育场。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芬兰长跑界的两位老将努尔米和科勒赫迈宁分享了点燃圣火的荣耀。努尔米手持火炬跑进体育场,首先点燃设在场地上的圣火台,然后将火炬交给64岁的科勒赫迈宁。当他以矫健的步伐登上83米高的火炬台点燃圣火时,整个体育场掌声雷动。1964年,日本人别出心裁,点燃圣火的是一位19岁的小伙子坂井义则, 他出生于1945年8月6日,正是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的那一天。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一位女性第一次承担了这项使命, 她就是年仅20岁的田径运动员德索特洛。1976年, 加拿大人又推出了新花样,由两名少年共同点燃了圣火。他们是16岁的女孩亨德森和15岁的男孩普雷方泰恩。这次还有一点与以往不同,圣火火种不是通过火炬接力的方式,而是用卫星和激光技术传到蒙特利尔的。这种偷懒的做法遭到了非议,认为这样一来就失去了这项活动原来的意义。结果1980年奥运会又恢复了传统的接力方法。
1984年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尤伯罗斯大胆地将商业运作的方法用到了火炬接力活动中。这次火炬接力横跨美国50个州,共15000公里。与以往不同的是,任何赞助3000美元的个人、地区、团体或公司都可以指定一个人持火炬跑1英里。圣火接力于5月8日在美国本土开始,第一棒由吉姆·索普的孙子比尔·索普完成, 7月28日奥运会开幕时, 由杰西·欧文斯的外孙女吉娜·亨普希尔持火炬跑进主会场,然后将火炬交给罗马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约翰逊, 由他点燃了玫瑰碗体育场的圣火。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的拳王阿里, 用他颤微微的双手点燃了火炬, 也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他们用欢呼声表达着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崇敬和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则由土著女运动员弗莱曼点燃了主会场的圣火。
奥运会第一次增加点燃圣火仪式是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当时德国男子田径选手弗里茨•希尔根点燃了奥运圣火台,而弗里茨也因为这一举动把自己的名字写入奥运历史。此后,每届奥运会开幕点燃圣火的仪式被延续下来,而点燃圣火的人物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1964年,在日本东京第18届奥运会上,由一位19岁的青年坂井义则点燃象征和平的“奥林匹克圣火”。之所以选择这位青年,是因为他出生在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当天,具有不同的意义。
1968年,由20岁的女田径运动员德索特洛点燃墨西哥城第19届奥运会的圣火。
章子怡的秘密 娇子百万助学建设西部
近视矫治高安全大揭密 图片铃声随心换
1976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第21届奥运会上,16岁的女孩亨德森和15岁的男孩普雷方泰恩共同点燃“奥林匹克圣火”。
1984年,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从希腊传递到美国,由约翰逊�罗马奥运会十项全能冠军 首先点燃悬挂在体育场墙上的五环标志,再由燃烧的五环引燃主会场的圣火。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火炬台的是曾获奥运奖牌现身为残疾的雷波洛,他坐在轮椅上用圣火引燃箭头,然后准确地射向70米远、21米的圣火台,熊熊圣火瞬间腾跃燃烧,全世界的观众都为西班牙人这一奇特的点火创意赞叹不已。
此后两届奥运会的点火方式也别具特色。1996年的亚特兰大,为百年奥运引燃圣火的是曾获得奥运金牌后身患帕金森综合症的传奇拳王,莫哈默德•阿里。当阿里用颤巍巍的手点燃圣火台之后,全场观众随之疯狂的欢呼,奥运精神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澳大利亚土著女子短跑名将弗里曼手持火炬,走向潺潺水池,圣火台突然从水中慢慢升起。点燃火焰的过程让观众们瞠目结舌。
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开幕式 ,天空 中突然出现手持火炬的运动员,从四面八方“飞奔”至场中央上方汇合。场地中心上空出现三个大的互相交叉的圆环,“飞奔者”点亮圆环上的“奥林匹亚”字样。紧接着还有更多的“飞奔者”从运动员中间升起来。最后一个“飞奔者”把体育场2号门前面的希腊文“雅典”字样点亮。一路飞奔的迪马斯穿过人群,奔向体育场一侧。此时,与奥运火炬形状一样的“针鼻”形圣火台开始向场内倾斜,迪马斯上前用手中的火炬点燃圣火。随后,会场开始燃放焰火,姹紫嫣红的焰火点燃了雅典的天空,主会场掌声雷动,欢声如潮,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历届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原点
每当希腊圣火点燃的瞬间,或者火炬中途抵达某个国家的时候,抑或是火炬最终抵达奥运会主会场的那一刹那,都会成为当届奥运会上人们翘首期盼而又难以忘怀的精彩片段。火炬从古代雅典奥运会到现代奥运会一路走来,跨越了五洲,突破了种族、性别、宗教和国家的界限,传递了人类的勇气、理想和力量之光,传递了每个人心中的美好梦想和企盼。今天,奥运火炬已经和奥运五环标志一样,成为奥林匹克最高精神的象征。那么,历届奥运火炬都有些什么样式呢?
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火炬设计介绍:是由柏林奥组委秘书长卡尔·迪姆教授根据古希腊瓷器上的绘画设计。火炬体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钢材料制成,在手柄部分刻有“Fackelstaffel-Lauf Olympia-Berlin 1936(奥林匹亚火炬接力-柏林1936)”字样。字体上方有奥林匹克五环旗和德国的鹰徽标志,字体下方绘有本次火炬传递的路线图。在火炬顶部的平台上则写有感谢火炬手的字样;火炬由以镁为主的燃料供燃,重460克,长27厘米。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火炬:别出心裁
1948年伦敦奥运会火炬设计介绍:本届奥运会圣火传递过程中使用过三种火炬,除了一种标准的外,还有一种适用于海上传递的和一种为最后一名火炬手特制的火炬。由最后一名接力手带进奥运会开幕式会场的那把火炬是用不锈钢制成,火炬身上写有“第14届奥运会伦敦1948”字样。本届奥运会圣火的燃料是镁,这样燃烧效果更好,而且即使在阳光明媚的时间也能看得清楚。
1948年第14届伦敦奥运会火炬:立体扎实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火炬设计介绍:本届奥运会的火炬头部呈圆锥型,其上写有“第15届奥运会赫尔辛基1952”字样,下面则用英文和芬兰文写有“赫尔辛基”字样。 在火炬头的中部,绘有一个装饰性的月桂树枝,而另一面上画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火炬的手柄部分由木料制成,并涂了漆。
1952年第15届芬兰赫尔辛基奥运火炬:简约大方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火炬设计介绍:本届奥运会的火炬模仿了1948年伦敦奥运会火炬的形状。在杯状火炬头下部,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和“第16届奥运会墨尔本1956”字样。本届奥运会的马术比赛于当年较早的时候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赛事也采用了大会统一的火炬。
1956年第16届墨尔本奥运火炬:雄厚有力
1960年罗马奥运会火炬设计介绍:本届奥运会的火炬采用了古典风格的设计,模仿了古代火炬的样式。火炬下部有“第17届奥运会”字样。
1960年第17届罗马奥运会火炬:古典庄重
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火炬设计介绍:本届奥运会的火炬呈圆柱状,外面覆有不锈钢,里面可填充燃料。为减轻火炬整体的重量,托盘部分特用铝材料制成。火炬上有“第18届奥运会东京1964”字样以及奥林匹克五环标志。
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火炬:刚劲有力
1968年墨西哥奥运火炬设计介绍:本届奥运会的火炬顶部带有与本届会徽和宣传画上同样的“Mexico 68”字样。火炬上部呈圆锥型,并采用了开槽通透的设计。
1968年第19届墨西哥城奥运会火炬:独一无二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火炬设计介绍:本届奥运会火炬的燃烧管外部有“第20届奥运会慕尼黑1972”字样。手柄部分的托架上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和本届大会的会徽,形如四射的光芒。
1972年第20届墨尼黑奥运会火炬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的火炬设计介绍:长66厘米,重540克,燃料是经特殊处理的橄榄油,能燃烧10分钟。鉴于火炬传递手要持火炬跑1千米,本届奥运会组委会标识管理机构采用了较为实用的火炬设计方式。火炬以重量轻的铝制成,火炬的顶部设计成黑色是为了使火焰在照片上更醒目。本届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在手段上也发生了重大变革:火种首次通过卫星用激光从雅典传送到渥太华。
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火炬:时尚神秘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火炬设计介绍:本届奥运会的火炬上写有“莫斯科奥运会1980”字样。在下边托架上有本届奥运会的会徽。
1980年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火炬:充满民族特色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的火炬设计介绍:由特纳公司的纽哈特设计,重1.2公斤,长56.5厘米,由铝和铜合金制成,以丙烷作燃料。手柄部分用皮革制成,并套有环状金属装饰物。火炬上有“第23届奥运会洛杉矶1984”和用古拉丁语蚀刻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字样,以及大会主体育场的纪念塔图案。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火炬:设计理念超前
1988年汉城奥运会火炬设计介绍:本届奥运会的火炬头部写有“第24届奥运会汉城1988”字样,并装饰有本届大会的会徽和韩国绘画。手柄部分以皮革制成。
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火炬:庄重大气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火炬设计介绍:本届奥运会的火炬手柄部分写有“第25届奥运会巴塞罗那1992”字样,并装饰有本届大会的会徽。
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火炬:充满力量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设计介绍:本届奥运会火炬呈古代火炬最简洁的形状,由一束直管组成,外边套有金属环。火炬的外型还象征了古希腊建筑的线条。火炬身的22根铝管代表着历史上曾举办过的22届夏季奥运会。在上边的镀金铜环上有“亚特兰大1996”字样和本届奥运会的会徽,而在下边的环上写有所有举办过现代奥运会的城市名字。这把火炬是历届夏季奥运会火炬中最长的一把,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柄需要手握中间部位的火炬。
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充满古典气息
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设计介绍:本届奥运会火炬的设计理念来自悉尼歌剧院的建筑轮廓、太平洋蔚蓝的海水以及“飞去来器”精妙的弧线。该火炬体分为三层,分别象征着土、火和水。
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火炬:充满想象
2004年雅典奥运会火炬设计介绍:由金银两色的金属和木质手把构成,火炬高68厘米,重700克。整个火炬呈卷起的橄榄叶状,犹如向上喷发的烈火。希腊著名设计师安德雷亚斯·瓦罗佐斯是这款精美火炬的设计者,他在21种不同设计方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数千年来,橄榄树一直被地中海国家誉为神圣之树,它不仅是希腊最有力的象征之一,也是雅典城邦的古老象征。它是希腊神话和艺术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橄榄枝被全球人民视作和平与自由的象征。
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火炬:精巧别致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介绍: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浓厚底蕴。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历届奥运会火炬》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753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