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女排训练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巴西女排,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朱婷缺席女排训练!为开幕式做准备,手腕伤势如何?
- 2、中国女排开启集训 中国女排实力如何?
- 3、新一期女排集训梅笑寒被保留,但又加入了孙燕,说明什么问题?
- 4、“南长城”徐云丽:退役成老师,34岁仍单身,被郎平催促找另一半-
- 5、女排夺冠靠的是不是精神呢?你对此有何见解?
本文目录导航:
朱婷缺席女排训练!为开幕式做准备,手腕伤势如何?

北京时间的7月23日,期待已久的东京奥运会开幕仪式将正式举行,根据安排,中国体育代表团将会在第108位登场,而两位旗手朱婷和赵帅目前已经在开始紧张的彩排当中。朱婷缺席女排训练!为开幕式做准备,手腕伤势成一大隐患。
中国女排整装待发
对于绝大多数的体育迷而言,三大球运动才是体育界最出色的、最具有竞争力的项目,因为团队运动的胜利比个人项目显得更有价值。而在国内,目前女子三大球项目都已经进入了东京奥运会的正赛,其中女足在前天输给了巴西,完成了自己的首秀。女篮首场比赛将在北京时间的7月27日晚上八点进行,对阵波多黎各,有望获得胜利。
而最受瞩目的女排,虽然分到了死亡小组,但是依旧具备着出线的实力,将会在25日对阵土耳其完成首秀。而女排目前仍在紧张的训练当中,她们将会为了接下来的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朱婷参加开幕式排练
作为女排现任队长,朱婷一向是女排姑娘们当中最勤奋且最努力的那个,虽然天赋异禀,但是却依旧非常的用功。不过在今天的训练场上却少了朱婷的身影,原来朱婷受邀参加了开幕式的排练。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的她,需要做好准备,以及提前站好走位。相信在今晚的开幕式上,朱婷和赵帅都会展现出中国运动员的风貌以及精气神来。
朱婷的伤势成隐患
作为常年征战一线赛场的运动员,朱婷和很多运动员一样,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伤病。早在2019年的女排世界杯上,朱婷就因为手腕的伤势而无法全力发挥,虽然当时只有80%水平的她依旧是女排领域的最佳球员,但是手腕的伤势给她的击球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朱婷最近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的时候,可以清楚的看到她的手腕上缠着厚厚的绷带,有球迷担心朱婷的手腕伤势复发,对此郎导并没有做出回应,希望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女排姑娘们可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在这样的基础上获得好成绩。
中国女排开启集训 中国女排实力如何?
中国女排实力那是杠杠的,在世界排名前列。
传统佳节元宵节,中国女排开启了新周期的集训。郎平、安家杰都回归国家队,开始了新的征程。按照之前中国女排的集训名单,此番首期集训有15人的名单,不过因为还在联赛期,因此目前国家队集训实际参与的人并不多。
根据中国排协公布的名单,新一届中国女排的复合型教练团队仍由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副主任赖亚文任领队兼教练,郎平任总教练,安家杰任执行教练。
中国女排在经过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的洗礼之后,早已摆脱几年前的低迷状态,焕然一新,不仅队员信心十足,队伍整体实力更上一筹,更是让世界为之瞩目,让国内热爱女排的球迷们兴奋不已。
而在2016巴西里约奥运会之后,中国女排又获得了许多赛事的胜利。在2016年9月20日,在第5届女排亚洲杯中,中国女排二队在决赛直落三局以3-0复仇哈萨克斯坦成功卫冕;2017年9月9日,在日本举办的国际排联女排大冠军杯中五战全胜且在第四轮比赛中提前一轮夺冠,是中国女排时隔16年再夺女排大冠军杯冠军。
随着历经的赛事不断增多,中国女排的队员们经验不断增多,实力不断加强。朱婷、张常宁、龚翔宇等主力队员也家喻户晓,深受到国内观众们的喜爱。这次第一次集训,又加入了不少优秀的新鲜血液,我想,中国女排的实力会因此变得更加强大,征战世锦赛会更加顺利。
新一期女排集训梅笑寒被保留,但又加入了孙燕,说明什么问题?
中国女排本年度的第二期集训,在第一期集训的四名二传基础上,又调入了新秀孙燕。五名二传同时集训,在中国女排的集训史上确实不多见,郎导带队也只是在建队之初的二传海选时有过这样的景象,还是轮番入队。而这次是在准备东京奥运会的关键时刻,孙燕也未入选本年度中国女排大名单,临时调入,有很大可能性是郎导为中国女排的将来做准备。
东京奥运会基本会以老将为主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举行,中国女排多了一年的准备时间,对于一向依靠集训提升实力的中国女排来说也许有好处,但不能趁着世界杯夺冠的气势出击东京奥运会,也是比较遗憾的。
推迟一年,对于中国女排的阵容来说,应该改变不会很大。二传位置,丁霞仍然是主力二传人选,配合了整个奥运周期,丁霞的能力有目共睹,而且,她的身体素质好,虽然年满30,一年时间对她影响不大。
替补二传的选择,姚迪还是占据领先优势的。东京奥运周期,姚迪和刁琳宇一直是替补二传的人选,俩人各有优缺点,姚迪比较稳,刁琳宇比较快。不过,刁琳宇在某种程度上和丁霞比较像,基于特点互补的前提,姚迪获得了两次大赛的参赛资格。
如今面临东京奥运会,球队多半是以稳定为目的,不会随便替换阵容,除非原有球员出现大问题,而年轻球员表现出过人之处。二传位置又是重中之重,姚迪的表现中规中矩,虽没有特别突出,也没有什么大的失误,出征东京奥运会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梅笑寒保留说明得到初步认可
梅笑寒,1997年2月出生,身高1米85,曾经是国少女排替补接应,回到山东女排改打二传,本赛季第一次主打就有着良好的发挥,尤其是赛季中途临时加盟恒大女排参加世俱杯表现优异,被国家队相中,成为本年度国家队大名单中唯一一位新人。
梅笑寒参加了中国女排第一阶段的集训,因为没有比赛,球迷不能知晓她的状况如何。第二阶段集训开启,梅笑寒仍然位列其中,说明她的状况得到了国家队教练组的认可,国家队仍然会把她作为培养对象。作为拥有良好身体条件的年轻二传,是不会随便被放弃的。
孙燕入列肯定是为将来做准备
孙燕,2001年7月出生,身高1米87,国少和国青女排主二传。2019年,孙燕也参与了国家女排集训,也代表中国女排参加了瑞士赛、世联赛巴西站和亚锦赛,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表现出了一定的水平,尤其是在亚锦赛上主二传刁琳宇出现严重伤病,孙燕匆忙出场,顶住压力帮助中国女排获胜。
本年度公布的中国女排大名单,孙燕并未列在其中。这次中国女排第二阶段集训,调入孙燕参加,有人觉得是国家队教练组对姚迪、刁琳宇和梅笑寒等人的状态不够满意,调入孙燕就是为了取代她们。奥运会是对国家队的大考,让一位基本没有国家队大赛参赛经验的小将出征,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孙燕很年轻,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但并没有在国家队的比赛中有突出表现,很难就此参加奥运会这种大赛。孙燕参与集训,更大的可能性是为了中国女排的将来做准备,东京奥运会推迟,压缩了巴黎奥运会的准备时间,二传位置几位老将很难在下周期亮相,当然需要培养新手了。
结语
新一期女排集训,梅笑寒得以保留,说明她得到国家队教练组的认可。孙燕的加入,想要逆袭东京奥运会不太可能,更多的是表明国家队已经在为巴黎奥运会做准备。有一句话是,郎导的心思你别猜,孙燕入列会起到什么作用,拭目以待吧。
感谢球迷之邀。
说明郎导对二传不放心……
二传作为场上灵魂是至关重要的,赛场就是战场,二传就是场上的临场指挥。 比如一个好的二传手眼身法步,心神意念读是必须的。 二传必须尽量看遍全场,及时发现队友跑位。还有就是攻手的临场状态,二传必须有解读能力。 说是迟,那时快,反应与出手同步,尽管很难,也要努力作到。现在的丁霞基本符合一个国际级二传的水平,但只有她是不够的。 比如年龄大有点伤,丁霞很性情,有时导致懵圈,有个适合的替补很重要。
梅笑寒不是被保留……
郎导为了二传配合边攻和副攻高度,不得不提高二传高度,但目前是个尝试阶段,毕竟没有比赛,无法准确证实这个确定是否实用。 但是,二次集训会以实战对抗为主,也就是东奥模拟分组对抗,过段时间会有准确消息传出。 梅笑寒是接应改打二传的,她既有接应的攻击性,又有二传的基本功,所以不是保留,是要通过实战证明所有。
孙燕加入必有道理……
很多朋友对此不理解,比如说她什么也没有呀!也没打过联赛等等。当然了有地域岐视之论不奇怪,不懂更难言了。 孙燕表现很好,否则恒大方岩会引援打主力吗?注意!梅笑寒去国家队训练,孙燕就是恒大主力,恒大二传郁佳睿有伤病。 再言孙燕参加了国家二队比赛不少了,表现很好亚锦赛打刁琳宇替补3:2力克日本,堪称经典之作。
另外,高大二传是尝试也好,常态也罢,不能用一个梅笑寒,孙燕是她最合适的搭档和竟争者,没存比对就无参照。 再有就是刁琳宇和姚迪或许竟争力逐渐变弱,想扶正一个东奥替补也未可知。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可能性更大的是,巴黎丁霞不可能坚持,刁琳宇和姚迪二选一挑下届一姐,梅笑寒和孙燕谁更合适替补,从现在就要开始磨合。
中国女排,20人集训,参加集训的共有5名主攻,5名副攻,两名接应,三名自由人,5名二传。
按奥运会常规12人阵容,应该是主攻4人,副攻3人,接应2人,二传2人,自由人1人。
如果按其它大赛,14人阵容是:主攻、副攻各4人,接应2人,二传2人,自由人2人。
那么,不论哪种组队方式,集训选择5名二传队员,都远远超过其它位置的的储备比例。难免有些好事者多了一些幻想。
一些人将此归结为郎平不满意姚迪的表现,欲广撒网,寻找姚迪的替身。
前两年,一直有人说刁琳宇水平在姚迪之上,欲取而代之,结果无论是联赛、还是在国家队,姚迪双线完胜。
前一阶段,一直有人鼓噪,应该由梅笑寒代替姚迪,梅笑寒担任俱乐部主力第一个赛季,只不过表现中规中矩,只有个别场次有惊艳发挥,水平还在刁琳宇之下而且其水平未必在同龄的孙海平之上。
最近,又有人意淫,孙燕将取得姚迪
其实,国家队集训,召进5名二传,完全是因为,二传的培养周期最长,需要的比赛经验最多,让更多年轻二传进入国家队集训,让她们接受老队员的言传身教,有利于这些年轻二传的成长,仅此而已,这些年轻二传,如果2年内能够达到姚迪的水平,那就是奇迹。
保留梅笑寒与孙燕加入有矛盾吗?梅笑寒1997年出生,孙燕2001年出生,两人相差一个奥运周期,显然孙燕是为下个下下个奥运周期准备的,大家都知道二传培养周期长,正好疫情期间没有重大赛事,集中在一起与大姐姐们一起训练,有错吗?再说,孙燕去年就 被郎导带入国家队集训,受到魏秋月特别指导,参加瑞士精英赛及世联赛巴西站和亚洲杯比赛,按照先后应该比梅笑寒进国家队早吧!孙燕跟大姐姐们一起训练,多向丁霞姐姐学习,丁霞做好传帮带不好吗?孙燕二次进入国家队集训,说明孙燕具有培养价值,相信郎导的眼光,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做!我们默默鼓励就是对中国女排的支持!
这是问题吗?需要说明吗?
犹如你家聚餐请客,在原名单多安排了一位你们想请的客人,这是否说明了啥问题吗?
说明你们热情好客,心里有她呗!
现在朗导和教练组决定增加一名队员集训,无非是表明这位队员在他们的关注,考察的视野考虑范围之中!
不是啥问题!也不必说明!
劝请您就别”神经兮兮”,”过度求解”解读啦!关注女排就搜寻女排官方动态!
让我一起为女排加油鼓励✌✌✌!
“南长城”徐云丽:退役成老师,34岁仍单身,被郎平催促找另一半-
2014年10月,第17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在意大利开战。
中国队和多米尼四强赛时, 女排“南长城”徐云丽在拦网落地时突然跌倒在地, 队员们纷纷围过来担心地询问。
医护人员把徐云丽抬到担架上,她曲起右腿,强烈的疼痛和撕裂感让她紧皱眉头,让人看了非常揪心。
医生判断徐云丽左脚韧带撕裂,伤情非常严重,预言她的运动生涯就此终结。
徐云丽的母亲吴秀兰拄着拐杖到医院去看她, 后来母女俩一个住在三楼,一个住在五楼,两人的腿上都打上石膏, 装上支架固定,两个“伤员”互相鼓励。
医生曾不止一次预言徐云丽职业生涯的终结,但她依然在里约奥运会拿到了世界冠军。
1987年,徐云丽在福建省福清市音西镇霞盛村出生,出生时她有八斤多,比平常的孩子大了一圈。
徐云丽的爸爸有1.81米,妈妈有1.67米, 哥哥也比一般的孩子高了许多,不过,徐云丽的身高还是大大出乎了父母的意料。
从小,徐英丽就在田间跑来跑去, 除了身高比普通孩子高很多,她的力气也大得惊人, 几岁时就能把10来斤的井水从两三百米的地方一口气拎回家。
徐云丽上小学时, 体育 老师看到这个高个子女孩很关注,隔一阵就把她叫过去量一下身高,每次都突破了原来的刻度。
有一次, 仅仅一个月,徐云丽就从1.56米蹿高到了1.60米, 体育 老师非常欣喜,觉得这孩子肯定是搞 体育 的好苗子。
就这样,徐云丽在四年级时就被送到了福清市少年体校。
2000年进体校一年后,徐云丽的身高一口气长到了1.90米。
“ 哇,不得了,这个人怎么这么高啊? ” 徐云丽的身高引起了体校女排姑娘们的注意,这时她才14岁。
打排球时训练很辛苦,徐云丽把头发剪短,生活中还闹出了很多笑话。
有一次上厕所的时候, 一位清洁工阿姨把她拦了下来,以为她是男孩子:“ 你怎么跑女厕所来了? ”
有时徐云丽在路上行走,有路人看到鹤立鸡群的背影,还特意追赶到面前,想要看一下庐山真面目,才发现这么高的人竟然是一个女生。
女厕所,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打排球时, 徐云丽训练起来十分刻苦 。
因为她个子高相对协调性差,有时候教练指出了她的问题,她就一个劲地反复练,徐云丽有一股子倔劲哭了也练个不停。
2006年2月, 徐云丽出众的身高优势被老乡陈忠和发现,把她招揽进了国家队 ,当时徐云丽的身高是1.96米,在国内仅次于赵蕊蕊。
陈忠和觉得徐云丽的潜力非常大,徐云丽则很珍惜这个机会,更加“抗练”。
徐云丽入选国家队后,总共经历了陈忠和、蔡斌、王宝泉、俞觉敏、郎平五位主帅。
几乎每一个教练都会先让她打替补,她就是这样低调地担任着超级替补的角色。
郎平曾跟她说:“ 最不舍得换的就是你。 ”
同期中的薛明、王一梅、马蕴文等队员陆续淡出国家队后,她却依然在坚守。
徐云丽想要拿到属于自己的金牌,而金牌也是她跟妈妈共同的梦想。
徐云丽小时候家境不富裕,父母靠种水稻和甘蔗为生,一家四口长年睡在一张床上。
随着徐云丽和哥哥慢慢长大, 父母决定借钱盖两层小楼,房子盖完总共欠了17.8万元 ,这时,徐云丽上体校的钱还得借。
徐云丽的父亲范芳瑞跟妻子说:“ 别让孩子念体校了,欠了这么多的债,以后日子还怎么过? ”
而母亲吴秀兰认为,农村人想要找到出路不容易,一定要让女儿坚持上体校,毕竟这是一个机会。
两层小楼,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秀兰当天就赶到县里的邮局, 打国际长途向远在日本的堂姐求助,并决定去日本打工 ,堂姐汇过来一笔钱,让徐云丽准时上了体校。
吴秀兰只有小学文化,到日本只能干一些苦力活。
在堂姐的介绍下, 吴秀兰在东京一家冷冻厂打工, 冷冻库的温度常年在零下20 到零下40 。
为了多赚钱,吴秀兰主动要求干搬运工的重活,1998年时,月收入有15万日元(人民币5000元)。
日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的物价很高,大米是10元一斤,3颗大葱9元,除去房租、水电等开支,吴秀兰每月可以存2000元人民币。
来回一趟飞机票要8000元, 吴秀兰舍不得路费,几年没有回国 ,母女俩分隔两地,只能打越洋电话。
母亲吴秀兰在徐云丽上体校几年中,没有见过女儿, 2001年7月,徐云丽所在的国少队到日本名古屋比赛。
吴秀兰激动地一夜没睡着,以为终于可以见到女儿了,但吴秀兰发现名古屋离东京有320公里,两个城市离得挺远。
日本名古屋,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秀兰只能在电话里跟女儿说:“ 对不起,妈妈没时间见你了 。”
徐云丽听了母亲的话很心酸,不过她仍然安慰妈妈说:“ 没关系,我天天要训练,见了面也没有多少时间说话。 ”
“ 妈妈几年没见你了,你长多高了? ”徐云丽问女儿。
“ 长到1米92了 。”徐云丽回答。
徐云丽听了女儿的话,拿了一根皮尺在墙上标下了女儿的高度,足足比自己高了一个头。
电话,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时候吴秀兰心里十分惊讶,在离开的几年中,女儿完全变成一个大高个,她又惊喜又伤感,忍不住掉眼泪。
徐云丽的妈妈是个坚强的母亲, 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心中却有一个信念 ,她觉得儿子长大要用钱,女儿万一排球没有练出来,又落下了文化课,就业会比较困难,她便想着为儿女们多攒一些钱。
2002年6月,吴秀兰在冷库工作几年后关节炎很严重,不能继续在冷库上班。
冷库,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会一些简单的日语后,吴秀兰就瞒着家里人在日本打了几份工,还清了所有的债。
2004年8月,吴秀兰在上夜班时晕倒在地,入院要交300万日元的押金。
吴秀兰拿不出这么多钱,这才回了国,徐云丽看到这么久没见面的母亲骨瘦如柴,心痛得哭了。
她和爸爸将母亲送到福州市中医院抢救, 转危为安后,再也不允许母亲去日本打工。
徐云丽对妈妈说:“ 我一定进国家队,将来挣钱养家 。”
日元,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6年徐云丽调入国家队后,已经长到1.96米,几年中她一直当替补,出场的时间也并不长。
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排被挤出四强, 徐云丽对自己的前途感到非常渺茫, 产生了退役的念头。
母亲鼓励女儿说:“ 自从你进入国家队,我也就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将金牌挂在我脖子上 。”
母亲的话又让徐云丽重燃了金牌梦, 十几年的艰苦拼搏,拿不到金牌不光自己不甘心,也对不起妈妈, 所以就咬牙坚守在排球场上。
母亲“洋漂”7年,辛苦劳作落下了病根,同时女儿在赛场上拼搏,也受了伤。
2013年郎平担任国家队主教练,徐云丽也被收入国家队。
此时, 她再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姑娘,赛场上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很高的程度。
徐云丽被教练组安排担任主力,她的防守能力非常强,又是南方人,被球迷亲切地称为“南长城”。
2014年10月4日, 女排世锦赛,徐云丽在拦网落地时踩到了对方队员的脚 ,失去平衡倒在了地上,被工作人员用担架抬下场。
返回北京后,需要做韧带修补手术,医生断言她的职业生涯要结束了。
长年在冷冻厂打工的母亲吴秀兰类风湿复发,左腿无法站立 ,拄着拐杖来到北京的医院看望她。
母女俩一个人住在三楼,一个人住在五楼,父亲上上下下照顾妻女两人。
此时徐云丽已是心灰意冷, 吴秀兰看到女儿意志消沉、壮志未酬的样子,十分痛心:“ 妈妈和你一样,现在也是伤兵,咱们一起治疗,看谁恢复的快。 ”
冷冻厂,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人无法见面时,互相发短信鼓励对方,后来母女俩一起拆掉石膏,开始了康复治疗,2个月后徐云丽返回了国家队。
2015年6月, 为了备战年底的世界杯,徐云丽在福建漳州集训 ,每天五点起床,高强度的训练让她的手指、双肩和膝盖绑上了纱布。
有一次徐云丽在训练时摔倒,导致左腿前骨骨裂,十字韧带断裂,医生又再次断言她的职业生涯即将终结。
这时, 母亲吴秀兰的胃出血又犯了,跟女儿两人一起住进了医院 。
医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次,吴秀兰索性把锅碗瓢盆都搬到了病房里,给女儿熬骨头汤喝。
徐云丽第二次接受了韧带修补手术 ,情况比前一次受伤更严重,两年中,徐云丽两次拿起拐杖。
受伤后,徐云丽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术后康复,在锻炼后,腿部僵硬和拉扯的疼痛感陪随着她上百个日日夜夜。
经过9个月的康复,徐云丽终于可以像一个健全人一样,完成一些常规的动作。
这时徐云丽的激动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还晒出了一些康复成功的照片。
手术,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时而蹲在垫子上双手握拳呼喊,时而躺倒在床上,握拳做出加油的动作。
2016年3月,徐云丽康复回国家队训练 ,此时离里约奥运会仅有半年的时间。
她受伤回来的时候,所有的教练都在楼下等着她。
进房间后,徐云丽第一眼就看见了郎平教练,郎平正坐在徐云丽的床上,看到爱徒之后就欣喜地说:“ 哎呀,小丽回来了 。”
徐云丽听了这话很感动,眼泪唰地就掉下来了, 这时她看到了郎平,觉得很亲切,像看到妈妈一样。
受伤后徐云丽度日如年,幸亏大家的鼓励,让她坚持了下来。
她开心地流着汗在训练场上弹跳, 旁边的助教赖亚文时常会提醒她:“ 落地轻点,落地轻点!好,走,快快快! ”
2016年8月17日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对阵巴西女排的比赛中,场下的教练用喷雾帮徐云丽的肩膀上简单处理一下,徐云丽就上场了。
上场后她走到拦网前,举了一下受伤的左臂,表示自己的状态很好。
这次奥运会上, 徐云丽表现非常亮眼,得分总数仅次于朱婷, 为女排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是徐云丽第三次参加奥运会,终于在29岁时拿到了奥运冠军。
回到北京后,徐云丽把金牌挂在了母亲的胸前, 她对妈妈说:“ 虽然你是农民妈妈,但在我心目中最伟大,是你托起了我的人生。 ”
妈妈开心地说:“ 我等这一天,等了快20年,太幸福了! ”
2017年8月28日天津全运会,在福建女排对阵山东女排时,徐云丽代表福建队出战。
起跳扣球时,徐云丽单脚落地时痛苦倒地,在送往医院的途中, 徐云丽一直抱着自己的的哭喊:“ 疼死我了,断了,我听到声音了! ”
这次受伤后,徐云丽离开了心爱的赛场,无奈选择了退役。
虽然徐云丽已经退役了,但一直没有离开中国女排。
退役后的几年中, 她还跟随着中国女排征战世锦赛和奥运赛 ,作为一名老队员,可以用多年征战的经验帮助新队员们调整临场状态。
很多人希望她成为赖亚文第二,留在国家队当教练,当时她有很多选择,但徐云丽还是选择留在了自己的母校。
2018年,徐云丽拿到了福建师范大学的硕士学位。
2019年6月, 徐云丽正式成为了福建师范大学的一名大学老师 ,在学校教授排球课程。
学校领导和师生们为她办了一个入职仪式,墙面上挂着红色条幅,上面写道:“ 中国女排奥运冠军徐云丽同志入职仪式 ”。
入职仪式是在学校里的 体育 馆举行的,里面还有一个篮球架,学生们席地而坐,仪式简单又隆重。
除了担任大学老师外,徐云丽偶尔也会参加一些商业活动,还参加了《夺冠》电影的拍摄。
2020年9月25日,电影《夺冠》提档上映,徐云丽在电影中本色出演自己。
在《夺冠》的海报上写了这么一段话:“ 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掉皮不掉队 。”
电影《夺冠》中真实还原了女排队员们在日常训练中的场景,重现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经典夺冠场面。
女排姑娘们的成长之路,是一部血泪史,也成就了国人心中念念不忘的激情岁月。
徐云丽在参加活动时,介绍了拍摄电影时的幕后花絮。
起先队员们都不知道自己会演谁,后来才知道是本色出演自己, 导演陈可辛表示演出真实状态即可。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在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时, 巴西队员发球后,张常宁一传到位, 队员们纷纷“跃跃欲试”。
徐云丽跑到魏秋月身后,给对手造成干扰,营造快攻的假像,实际上是为了掩护魏秋月把球传给朱婷。
朱婷一个大扣杀后,对方猝不及防,几秒钟后,比赛结果已尘埃落定。
这个镜头在电影中只有短短的十几秒,但要完整地呈现出来却不容易,从第一天下午一直拍到第二天凌晨5点。
徐云丽曾当过几年替补,后来实力大增,让场上的对手很忌惮。
她在采访时表示, 比赛时是真的以为魏秋月要把球传给自己, 两人还曾通过眼神交流,传球时魏秋月把大家都“骗”了,所以自己当时的跑位非常真实。
她的实力成功误导了巴西主力,让中国队赢得了比赛的关键性胜利。
到了2022年,徐云丽已经34岁了,同期队里的很多队员已经成家生娃,而徐云丽仍是单身一人。
恩师郎平和父母偶尔也会催促她, 粉丝们也希望她早日找到另一半,找到属于自己的的幸福。
而徐云丽转换了新的角色之后,非常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福州师范大学的 体育 教学是优势,学校 体育 学科名列全国前几位。
平时,徐云丽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些学校里的工作内容。
有一次,她发了一张办公桌上的照片,照片有两个显示器,其中一个电脑屏幕上播放着她穿着白色T恤、深色卫衣的讲解内容。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她穿的白色T恤是朱婷的联名款。
徐云丽平时工作的内容,有实操课也有理论课,对她来说,实操课更加得心应手,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徐云丽对排球的理论授课也驾轻就熟。
在疫情期间, 徐云丽时常会给学生们上网课,学生们听说老师是奥运冠军后,上课很积极。
因为多年运动员的经验,她对学生们上课时开小差的情况摸的很透彻,有时会让学生开个视频,看看是不是蓬头垢面的躺在床上。
徐云丽在社交平台上说:“ 我们不用刻意去成为谁,我们只要成为我自己 。”
徐云丽是中国女排的“三朝元老”,从一个农村娃到世界冠军,她在夺冠中收获泪水和欢笑,为女排立下了汗马功劳。
徐云丽生活中到处是排球的影子,她一直没离开排球事业,排球早已融入她的生命中。
徐云丽的职业生涯起起落落,在赛场上成就非凡,也曾遭遇着伤痛困扰,但她坚持了下来,用10多年的青春和热血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荣耀与骄傲。
新天地:女排队员徐云丽和“洋飘”母亲 作者 朝阳 2017年12期
新 体育 :“超妹”徐云丽 作者 杜林 2006年第8期
女排夺冠靠的是不是精神呢?你对此有何见解?
中国女排一次次夺冠,既靠精神,又不靠精神。我之所以会这么讲,原因有二。
首先,如果没有精神的支撑,80年代的女排姑娘恐怕都完不成训练。
电影一开篇,就浓墨重彩地介绍了80年的女排姑娘们是如何刻苦训练的。先是由吴刚老师饰演的袁伟民教练用口来挨个介绍,再用彭昱畅饰演的陪练教练陈忠和的眼来观察每一个正在刻苦训练的女排姑娘,吴刚老师的口和彭昱畅的眼,都是电影语言,白浪等饰演的女排姑娘也是电影语言,这些电影语言的运用,就是在告诉我们,80年代的女排姑娘到底是怎么训练的,尤其李现饰演的王干事带来美国已经用计算机训练的消息之后,女排姑娘们面对差距,只能加大训练强度。如果没有精神的支撑,这些姑娘们怕是根本就撑不下来,根本就完不成这样强度的魔鬼训练。
其次,如果没有新技术新理念的加持,光靠精神,是不足以支撑女排再次崛起的。
电影中很明确地说了,2004年之后,中国女排就走下坡路了。为什么走下坡路了?多少是因为陈忠和教练及当时的体育人太保守了,太把精神提升到绝对高度了,唱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中国女排还是在2008年输给了郎平指导的美国队,为什么?因为中国女排对“打拼”二字的理解太狭窄了,并未充分意识到“打拼”应该包括新技术和新理念,在郎平和体育界人士开会时,竟然有人提出加大训练强度、收缴队员手机这样过时的训练理念。而郎平则更注重女排精神的传承和创新,郎平把王干事当年带来的“美国人用计算机辅助训练”的行为落实到比赛中,直接用现场比赛视频来快速分析巴西队弱点,从而对症下药。如果没有这样的新技术和理念,中国女排肯定打不过巴西队。
总而言之,精神力量是一贯的,是要在平时训练中体现出来的,但精神力量不是万能的,重视精神力量时,还必须重视新理念和新技术,与时俱进,才能夺冠。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巴西女排训练》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71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