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马龙』张继科马龙合影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张继科马龙,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马龙和张继科的实力谁更强?

优质回答2017世乒赛男单决赛,世界排名第一的马龙击败樊振东取得最后的胜利。赛后马龙感没能进入16强的张继科,两个人作为刘国梁的爱徒,一路走过来,马龙成名要比张继科早,但张继科却率先取得乒乓球“大满贯”,可以说关于马龙和张继科的实力谁更强的话题,就一直没有断过。
那么两人究竟谁更强一些,下面我就分析一下:
互补
刘国梁发掘了马龙和张继科身上的乒乓天赋,而两个人的性格上的互补在刘国梁的包容下又各自成长。刘国梁表示“一部分理智一部分疯狂,两个人是自己性格的一种平衡”。但是作为乒乓高手,刘国梁眼里谁更强呢?刘国梁觉得马龙比张继科做的更好,但是他可能更倾向于张继科吧。
心态
刘国梁的家里到现在还挂着他和马龙张继科的合影,他说“能刺痛张继科的只有两个人,马龙和樊振东”,张继科在取得大满贯后确实有些懒散,努力不及马龙,里约奥运会上马龙获得男单冠军也印证了这句话,而且赢得似乎有些轻松。
马龙和张继科现在常被比较,实力强也是公认的。刘诗雯说过“张继科从一无所有走到今天特别不容易”,他的那种拼劲儿感染了很多人,他和马龙有幸遇到刘国梁这种不懂球的胖子,我们期待他们能稳定心态,取得更多乒乓球的好成绩。
马龙和张继科是当前国乒在役队员中成绩最突出的两位选手。马龙是有“劳模”之称的“全满贯”得主,而张继科则是445天拿下大满贯的“最快大满贯”。
张继科曾创造过从2011——2014年世界杯、世乒赛、奥运会五连冠的记录。而马龙在2015年全面爆发后,在今年的世乒赛上夺冠,至此也获得了五次三大赛的冠军。
总结;
马龙苦熬十年,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踏实自律的训练,最终也取的了耀眼的成绩。他之后的道路,还值得期待。
马龙是真的很喜欢张继科吗
优质回答马龙真的很喜欢张继科。
12年奥运团体赛的时候,张继科上场,马龙那么沉着的人,在看场边叫得比教练声音都大。张继科每得一个球,他都要蹦起来。而当马龙和樊振东比赛的时候,张继科在场上毫无避讳、坚定不移地力挺马龙。马龙和张继科平时两个人总是换拖鞋穿,还是一人一只,莫名激萌。张继科有洁癖,却总是穿马龙的T恤,马龙的外套,还得意洋洋地向记者展示。
有一次,打完比赛,张继科和王皓一起上前祝贺马龙。马龙和王皓击了下掌,却顺手揽过张继科来拥抱了一下。即便是眼睛上落了根睫毛,马龙也乖乖地把脸伸过去,而张继科也自然地帮他摘下。可以说,两个人同年出生,又是同一年进入国家队,一起训练一起成长,即是对手,又是最亲密的兄弟。
马龙的早年经历和个人生活
马龙,1988年10月20日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1993年,马龙父亲因乒乓球既能“锻炼身体”,又“不容易受伤”而让5岁的马龙开始学习打乒乓球。1999年,马龙进入辽宁省体校,师从王俊。2001年,13岁的马龙一度面临被省队淘汰的境地,然而正值北京西城体校的教练到辽宁挑选苗子,教练关华安看中了马龙,并把他从辽宁带到了北京,继续学习乒乓球。
2011年,马龙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习。2016年10月14日,马龙在自己的微博上公开自己与女友夏露的恋情。2017年12月10日,中国国乒队长马龙在微博晒出新生儿子照片,2017年1月已低调领证完婚的他正式晋级“奶爸”行列。2022年8月,马龙入选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发布了2022年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名单。
张继科、马龙、许昕关系到底怎么样?
优质回答马龙、张继科、许昕三人私下关系也是非常不错的,毕竟既是对手又是朋友的这种“复杂”感情很难得,尤其是同代的选手之间,更为可贵。
尤其是在2014年亚运会男单被许昕拿到后赛后的采访,“这次比赛挺马龙的,给了我很多的经验分享。最困难的时候,大家一直在相互帮助。”许昕这样对记者表示。
对此许昕还说到:“他(马龙)就告诉我,亚运这样的大赛,打到决赛不管对谁到了要赢得时候,手上一定会变形,杂念就开始有了,这个时候一定要想办法控制自己。”
而作为另外一个好友张继科更是“毒眼”坐在赛场看台的他更是直接对记者说到“4:2,许昕赢”结果真的就是这个比分,许昕拿下了当时年轻的小胖樊振东,卫冕了冠军。
刘国梁曾经劝张继科洗掉纹身
刘国梁劝张继科洗掉纹身,谁知道张继科竟然打马虎眼,说:“可疼了!而且可能还会感染!”最后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现在说起来还真的是怀念,刘国梁已经不在国乒,张继科也不再是核心主力,当年的三剑客变成现在的“龙蟒胖”但“龙蟒”已老,“单胖”还能支撑多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张继科马龙』张继科马龙合影》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69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