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举重』奥运会举重铜牌得主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奥运举重,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

优质回答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的成长故事
8岁时为了减肥去体校
张湘祥出生于1983年7月,爷爷是革命烈士。张爸爸回忆说,张湘祥走上举重的道路实属偶然。9岁那年暑假,当时在工厂从事电焊工作的母亲黄玉曼和做房屋装饰工作的父亲张雨和都没办法照看孩子,为了管住顽皮的他,黄玉曼便把湘祥带到了龙岩市少体校,交给了她的同学——当年少体校的校长林永乐,张妈妈最初是想让湘祥学习乒乓球。没想到,林永乐一看到壮实的湘祥就立刻摸摸他的手,捏捏肌肉,知道他是块练举重的好料,立刻打电话给体校里的举重教练朱日平,朱兴奋地骑着摩托车奔到学校“验货”。
9岁时张湘祥开始练举重
9岁的张湘祥开始练举重,当时他是龙岩市一个普通体校举重队乙组的孩子,相当于小学一年级。最早的训练内容很基本,甚至包括给那些甲组的大孩子们拿衣服、递水壶、拎鞋子。在被张湘祥等一众小孩子服务的甲组生中,就有石智勇。石智勇是雅典奥运会62公斤级举重比赛的冠军。
一次意外让他无缘雅典
在朱日平教练手下训练一段时间后,六年级时,张湘祥被北京体育大学的举重教练谢勇看中,远走北京,开始新的举重生涯。1999年,张湘祥以业余队员的身份,参加全国举重冠军赛,获得56公斤级的冠军。如此出色的表现让他随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队,成为队里最年轻的小将,在名帅陈文斌的指导下,全力备战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刚满17岁的湘祥勇夺男子举重56公斤级铜牌,成为中国举重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奖牌得主。
2002年,考虑到张湘祥身材偏高、体重偏重等相对56公斤级对他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总局决定让张湘祥改打62公斤级。然而,2003年张湘祥在一次训练中,腰部受伤被送去医院后,由于医生的疏忽,导致张湘祥伤情加重,并且很快失去了知觉。这次严重的伤病几乎让他的举重生涯就此结束。虽然湘祥坚强地出现在雅典奥运会选拔赛赛场上,但在抓举比赛中三次试举无果,被无情地挡在通向雅典的大门外。
蛰伏四年,神童完美归来
接下来的三年里,这名举重天才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其间,张湘祥消极过,困惑过,但最终没有放弃。因为他割舍不下熟悉的杠铃,还有那沉甸甸的奥运梦想。
2007年,张湘祥回到了国家队,成绩慢慢恢复并提高。中国举重队男队总教练陈文斌对张湘祥赞叹不已:“张湘祥很不容易,他的心理素质可以说是国家队前几位的。”
2008年的全国举重冠军赛,在这场决定奥运资格的关键战役中,张湘祥爆发了,他从高手云集的62公斤级中脱颖而出,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回报。昨晚,昔日的“举重神童”张湘祥终于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
举重队内罕见的“硕士力士”还写得一手好字
张湘祥的.帅是大家公认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还是目前举重队里学历最高的。今年他已完成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的全部课程,顺利地拿下了硕士学位,成为举重队内罕见的“硕士力士”。
张湘祥说:“读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妈妈曾吓唬我说,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练不了举重了,回家连个看门的工作都找不到。”张妈妈对张湘祥在学习方面的要求非常具体,首先文凭要有,其次字也要写得漂亮,最后就是要掌握好英语。
张妈妈这样解释这些看似对运动员来说很苛刻的要求:“文凭是能有个起码的学历承认,而字如其人,人长得挺帅的,字写出来像猪扒一样多难看啊。而如果字写得好,英语也会来几句,这个孩子就很OK了。”
这些要求虽然苛刻,但是聪明的张湘祥还是完成了母亲的心愿。他现在已经是研究生,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时候他的妹妹用英文跟他在网上聊天,湘祥就用中文回复过去。对于“祥祥”的未来,张爸爸说,希望他继续攻读,争取念到博士。
问三位失败的英雄(奥运)
优质回答1.李培勇 2004雅典奥运会69公斤级银牌得主
2003年:世界举重锦标赛69公斤级铜牌得主;
2002年:釜山亚运会69公斤级挺举没有成绩;
2000年:悉尼奥运会69公斤级第7名;亚锦赛69公斤级第3名。
2 雷德蒙德 算上在距离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不到四个月时做的一次跟腱手术,德里克·雷德蒙德为了自己的奥运梦想先后开过五次刀。但在巴塞罗那的400米半决赛中,他因右大腿肌肉突然撕裂而在半途痛苦倒地。眼含泪水的他拒绝了医务人员的担架,在父亲吉姆的搀扶下一步步走过终点,6.5万名观众全体起立为他欢呼。金牌梦想的终结,从来不代表着奥运精神的离开
3 坦桑尼亚男子马拉松运动员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 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的,而是要我完成比赛的!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坦桑尼亚男子马拉松运动员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带伤完成比赛后说的一句话。
当他跑过终点时,比赛的颁奖仪式早已经结束了,但他顽强不屈的体育精神在奥运史上刻下了一份美丽而感人至深的回忆。
北京奥运会的故事
优质回答张湘祥从8年前悉尼奥运会男子举重铜牌到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奖牌的色彩更加灿烂,王者回归。每个奥运冠军的背后都有着让人动容的故事,张湘祥也是如此。 一个只有25岁的老将,从17岁一战成名到后来因伤昏迷两天两夜,举重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就这样成为了张湘祥挥之不去的噩梦。好在,风雨过去见彩虹。因为热爱,举重带给张湘祥的果然还是快乐。一枚北京奥运会的金牌,这一刻,张湘祥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
小顽童17岁成名
张湘祥从小就没吃过苦,练举重纯粹是因为身体条件太好了。
张湘祥出生在福建龙岩,他的父亲张雨和是做装潢生意的,家境算是不错。幸福的童年在欢笑中度过,张湘祥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力量。“八九岁的时候,他就能提得动平常只有大人才能提的一桶水了,加上比较胆大调皮,因此从小就显得活泼,像个小顽童。”张湘祥的母亲黄玉曼说。
力气这么大,又调皮,得给他找个地方管起来。在启蒙教练朱日平的执著下,本来很心不甘情不愿的小张湘祥就这样走上了举重之路。从8岁进入龙岩少年体校练习举重,12岁时张湘祥就被北京体育大学的谢勇教练选入北体大竞技体校。1999年,张湘祥首次参加全国大赛一鸣惊人,在全国举重冠军赛上独揽56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于是,他顺理成章进入国家队,并成为了国家举重队最年轻的选手。
一年后,2000年9月16日,年仅17岁的张湘祥踏上了悉尼奥运会的赛场,他最终获得男子56公斤级铜牌。一战成名,张湘祥成为了中国举重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奖牌得主。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奥运举重』奥运会举重铜牌得主》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690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