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女乒乓球世界冠军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女子乒乓球世界排名,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体育名人故事
- 2、谁知道中国乒乓球的辉煌历史?
本文目录导航:
体育名人故事

优质回答体育名人故事大全
引导语:体育名人故事背后可是付出了很多努力跟汗水。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体育名人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篇一:邓亚萍的体育故事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篇二:郭晶晶的体育故事
寂若无人,4000多人的跳水馆静极了,连观众都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平静,因为前四轮动作比下来,跳板上的郭晶晶已经成了“无敌”的代名词,郭晶晶最后一轮走上跳板时很平静,毕竟,她已经历了17年的水拍浪打。
错练跳水
17年前的她只有6岁,还在幼儿园。
当时体校教练来挑小队员,一眼就看上了她,她以为是去学游泳,便乐呵呵地跟教练去了。到跳水池前一站她就有点后悔,怎么都不肯往下跳,被教练逼着跳了一次吧,嘿,就选上了。
11岁时,郭晶晶一次随队赶赴南京集训,被当时的国家队教练于芬看上了。于芬问她:“想到国家队来么”她天真地回答:“想!”一条辉煌的冠军之路便逐渐在她面前铺开。
1994年全国跳水锦标赛,郭晶晶独揽女子十米台和三米板的两枚金牌后,人们都惊呼:中国又出了一个年仅13岁的奇才!
曾经沧海
1994年和1995年两年的异彩乍放,让国人对她的期望值迅速攀升,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给她带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
虽然在女子十米跳台的奥运预赛时,她的积分还领先于所有对手,但到决赛时却因失误终落第五。
之后她从板台兼顾改到了专攻跳板,而“跳水天后”伏明霞的复出,使得郭晶晶往往只能屈居亚军。来雅典前,郭晶晶参加了两届奥运,只捞回两枚银牌。
出征雅典
不管外界对郭晶晶是何种看法,中国跳水队教练非常清楚郭晶晶的实力所在。带过她的几个教练都说这个队员起跳有力,动作协调性好,悟性也高,若非“野心”不足,伏明霞在役时恐怕也会被郭晶晶击败。
事实的确如此。多年的积累使郭晶晶在伏明霞退役后迅速巩固了中国在女子跳板上的霸业。2001年世锦赛、2002年世界杯、2003年世锦赛,每年跳水最高级别赛事的女子三米板单人冠军都没逃出她的手心。
出征雅典,心里有底的郭晶晶,求胜心很强。首战便和队友吴敏霞合作,夺取了双人三米跳板的金牌。
心静夺冠
单人预赛她跳砸了一个动作,但曾经沧海的她已经磨出了一颗平常心。平静地比过半决赛后,郭晶晶规定动作的积分已经升到了第一位,决赛四轮动作下来,郭晶晶几近完美,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最后一跳,郭晶晶平静地理了理头发,走板起跳,向外翻腾一周半接转体两周半,她在空中干净地完成了动作,“刷”的一声入水,现场的五星红旗立即挥舞不止。出水后的郭晶晶笑容像碧池中的涟漪漾了开来。
体育名人故事大全相关文章:
1. 自信名人故事大全
2. 名人故事30字大全
3. 关于名人故事大全50字
4. 名人故事400字大全
5. 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大全
6. 2016有关体育的谚语
7. 体育英语谚语
8. 有关于体育英语谚语
9. 关于体育英语谚语
10. 谚语大全
篇三:林丹的体育故事
林丹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把他当成女孩子来打扮。那时候的林丹胖乎乎的,头发留得长长的,都快盖住耳朵了,有时候,两个小脸蛋上还被妈妈抹得红红的,再穿上妈妈买的红色衣服,活脱脱一个小女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风靡学电子琴。当时,林丹正在上学前班,班里的同学都被家长带着去学电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妈妈给他买了一台“卡西欧”的电子琴,价值一两百块,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了。可是,这么昂贵的电子琴却没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电子琴前,只动动手指头,这可把爱动的小林丹憋坏了,刚弹上一会儿,他就想从椅子上下来东逛逛西走走,结果只练了一个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练了。林丹的爸爸和妈妈都是体育爱好者,爸爸喜欢打乒乓球和排球,妈妈游泳,还打篮球,经常代表上杭县去龙岩参加比赛。妈妈想,儿子不愿练电子琴,可总得练点别的吧。于是,她打篮球的时候就带上林丹,让他自己在场上跑着玩。当时,上杭县体育馆有少儿业余羽毛球的培训,林丹周围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儿练球了。有一次,林丹跟着他们一起去体育馆玩儿,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看见小朋友们跑来跑去,挥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种对味的感觉。那一年,林丹5岁。很快,林丹就进了培训班。但因为是业余班,其实更多时候是在玩儿。小朋友们在一起练习握拍、挥拍、跳绳等基本功,趁教练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游戏,那段时光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绝不肯中途停下。另外,在队里打比赛,如果输了球,教练还没说什么,林丹自己就开始掉眼泪了。在业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练因此对他特别关注。虽然因为年龄太小,林丹的技术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体素质很突出,当时班里进行技术评定,他的基本动作、步法,前后摸球线等项都名列前茅。
在泪水中成长
1992年,9岁的林丹顺利进入福建省体校,来到了距上杭县600公里远的福州。在省体校的第一个学期,林丹是伴着泪水度过的。林丹是在那年的冬天进的省体校,一向怕冷的他很不习惯宿舍的生活。自从把他送到福州的爸爸妈妈走后,他就开始哭,几乎天天都要哭上一场。甚至有时在训练的时候,练着练着想家了,小林丹就哭起来了,教练一看,就先让他站在一边,哭完了再练。训练完了,回到宿舍,他独自一人常常发呆,不知不觉中又开始哭起来。后来,林丹开始给家里写信,一天一封,主题基本都是: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来看我吧。直到今天,林丹妈妈还保留着其中的一些信。好在外婆外公和舅舅在福州,稍微缓解了林丹的思家情绪。每到周末,林丹便去外婆家吃点好吃的,给妈妈打个电话,周日再回到体校。刚到省体校的时候,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林丹根本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衣服不知道换,床铺不知道怎么整理,更别说换洗床单枕套了,整个人都邋邋遢遢的。到体校的第一个星期,因为总是一个人发呆想家,在宿舍里哭,也想不起来去洗澡,他居然整整一个星期没有洗澡。直到第一个学期结束从家里再回到体校的时候,林丹想家的情绪才缓解了一些。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哭了,家信也减少到一星期写一封了。在挺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后,林丹不服输、自尊心强的特点便显现出来。很快,他学会了换衣服、洗床单,独立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在训练中更是特别要强。林丹妈妈说,有一次,林丹发烧打点滴,但他却不愿耽误训练,没有向教练请假,从医院回来便继续投入训练了。林丹
在部队经受洗礼
1995年,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林丹获得了男单冠军,被解放军队看中,让他到队里试训了10天。之后没多久,林丹便接到了解放军队的录取通知,12岁的他就这样跨进了军队的大门,成为一名军人。到解放军队后,队里给林丹发了很多新装备,好像还是凯胜的,有服装、球拍等,抱着这些装备,林丹别提多开心了。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用的是木头拍子,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好的装备。除了新装备,林丹还拥有了自己的军装。当时他的个子特别小,还不到1.4米,帽子戴在头上像扣了一口锅,腰带系到最里面的扣眼还是松,裤子直往下掉,大家见了都哈哈大笑。1997年,林丹随解放军队到南日岛体验部队生活。在那里,他们这些专业羽毛球选手每天要跟部队官兵一起出操、站岗,在大太阳底下站几十分钟、夜间紧急集合等,林丹都一一体验过。除了操练,他们还要跟部队同吃同住,在解放军队训练的时候,大家总觉得伙食不好,挑来挑去的。到了那里,吃饭的时候,大家左看右看,看不到饭里的肉。据林丹说,那里讲究的是“看菜吃饭”,也就是说看没什么菜就多吃饭,即使有菜也要看着吃。有一次,林丹跟连长、班长几个人一起吃饭,一个盘子里只有几条小咸鱼,林丹上去就夹了两条放到自己碗里吃,班长后来质问他:“知道什么叫‘看菜吃饭’么旁边还坐着连长呢!”刚去部队的时候,林丹要洗澡,就问澡堂在哪儿,几点有热水。班长告诉他这里洗澡不用热水。结果在部队的20天,林丹只洗了3次澡,也就是用凉水冲一下便赶快穿上衣服。经过那段时间在部队的锻炼,林丹充分感受到了当军人的不容易,体会到了军人的可贵可敬,也让他平添了身为军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这种感情后来在林丹得胜后的标志性动作——行军礼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林丹说自己在赛场上的那股霸气是与生俱来的,事实上,这股霸气是缘于他从小不服输的性格。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林丹在无论多么苦多么累的情况下都不愿低头,从地方体校到军队,他的这种性格得到了更好的锤炼。
成为“超级丹”
2002年8月22日,不满19岁的林丹竟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尽管保持的时间仅有一周。自2002年首夺公开赛冠军起,林丹在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和各项国际大赛中获得大量冠军。从2004年到2008年几乎四年时间占据男单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被世界羽联和媒体称为“超级丹”。
体育名人故事大全相关文章:
1. 自信名人故事大全
2. 名人故事30字大全
3. 关于名人故事大全50字
4. 名人故事400字大全
5. 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大全
6. 2016有关体育的谚语
7. 体育英语谚语
8. 有关于体育英语谚语
9. 关于体育英语谚语
10. 谚语大全
;
谁知道中国乒乓球的辉煌历史?
优质回答乒乓球运动大约在十九世纪末期起源于英国,随后更辗转传到美国、欧洲中部、日本、中国及韩国等地。国际乒乓球联会于1926年创立后,成为这项运动的最高管理机构。乒乓球运动起初被很多人视为茶余饭后的娱乐,但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主要运动之一。补(乒乓球的历史):日本选手1952年首次使用海绵拍参加世界锦标赛,以强有力的进攻冲破了欧洲人的坚固防守。他们给乒乓球技术带来一次革命。从此,乒乓球技术向积极主动、以进攻为主的方向发展。日本靠攻求称雄于世界,直至中国崛起。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国选手以独特的近台快攻成为世界乒坛一支劲旅。这期间,日本选手在快速抽杀的基础上发明了弧圈球,但中国式的进攻更快,中国压倒了日本,欧洲的削球防守显得更加落后。这次新的革命使中国乒乓球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欧洲不甘心于落后,经过弃守为攻、攻守结合的曲折,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习日本弧圈球和中国式快攻的长处,创造了弧圈球结合快攻和快攻结合弧圈球的打法。这次突破,使欧洲乒乓球水平突飞猛进,给亚洲选手很大的威胁。从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世界乒坛渐呈欧亚对抗的态势。 (一)男子团体奖杯 --- 斯韦思林杯的由来 时间: 1962 年 12 月 地点 :英国人伦敦 在英国伦敦斯韦思林的图书馆里,举行了第 1 次具有历史性的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代表大会,同时举行了第 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英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国际乒乓球 联合会首任主席伊沃· 蒙塔古 先生的母亲,前任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名誉主席斯 韦思林 女士,捐赠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斯韦思林杯,作为男子团体比赛的优胜奖杯。 (二) 男子单打奖杯 - 圣·勃莱德杯的由来 时间: 1929 年 地点:匈牙利布达佩斯 1929 年,在第 3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英国运动员弗·佩里获得了单打冠军。为了赞扬弗·佩里所取得的成绩,英国的乌德科克先生捐赠了以弗·佩里所在的圣·勃莱德乒乓球俱乐部(伦敦)命名扣奖杯,作为男子单打比赛的优作胜奖杯。 (三) 女子单打奖杯 --- 吉·盖斯特杯的由来 时间: 1931 年 地点:匈牙利 1931 年,第 5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举行。作为东道主的匈牙利乒乓球协会主席吉 * 盖斯特在锦标赛中,捐赠以他的名字合名的吉 * 盖斯特标,作为女子凌晨单打比赛的优胜奖环。 (四) 女子团体奖杯 - 马赛 尔·考比伦杯的由来 时间: 1934 年 地点:法国巴黎 第 8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法国巴黎举行,在这次比赛中,首次设立了团体赛项目。作为东道主法国乒乓球协会主席马赛 尔·考比伦先生,捐赠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赛 尔·考比伦杯,作为女子团体赛的优胜奖杯。 匈牙利 日本 中国 瑞典 是主要的团体冠军得主 另外捷克德国奥地利美国在好几十年前也拿过冠军
1959年,容国团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搜吧)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运动员开始登上了国际乒坛。逐渐形成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既过了欧洲关,又战胜了远台长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选手,第一次夺得了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并连续获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届男子团体冠军。中国近台快攻的优点是站位近,快,动作灵活,正反手运用自如,比日本远台长抽打法又大大前进了一步。六十年代,中国乒乓球技术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乒乓球运动的优势由日本转移到中国。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以下是中国乒乓球历届世界冠军
【第25届】男子单打冠军:容国团
【第26届】男子团体冠军 男子单打冠军:庄则栋 女子单打冠军:邱钟惠
【第27届】男子团体冠军 男子单打冠军:庄则栋 男子双打冠军:张燮林∕王志良
【第28届】男子团体冠军 女子团体冠军 男子单打冠军:庄则栋 男子双打冠军:庄则栋∕徐寅生 女子双打冠军:林惠卿∕郑敏之
【第31届】男子团体冠军 女子单打冠军:林惠卿 女子双打冠军:林惠卿∕郑敏之混合双打冠军:张燮林∕林惠卿
【第32届】男子单打冠军:郗恩庭 女子单打冠军:胡玉兰
【第33届】男子团体冠军 女子团体冠军
【第34届】男子团体冠军 女子团体冠军 男子双打冠军:梁戈亮∕李振恃 女子双打冠军:朴英玉(朝鲜)∕杨莹
【第35届】 女子团体冠军 女子单打冠军:葛新爱 女子双打冠军:张立∕张德英混合双打冠军:梁戈亮∕葛新爱
【第36届】男子团体冠军 女子团体冠军 男子单打冠军:郭跃(郭跃Qzone)华 女子单打冠军:童玲 男子双打冠军:李振恃∕蔡振华 女子双打冠军:张德英∕曹燕华混合双打冠军:谢赛克∕黄俊群
【第37届】男子团体冠军 女子团体冠军 男子单打冠军:郭跃华 女子单打冠军:曹燕华 女子双打冠军:戴丽丽∕沉剑萍混合双打冠军:郭跃华∕倪夏莲
【第38届】男子团体冠军 女子团体冠军 男子单打冠军:江嘉良 女子单打冠军:曹燕华 女子双打冠军:戴丽丽∕耿丽娟混合双打冠军:蔡振华∕曹燕华
【第39届】男子团体冠军 女子团体冠军 男子单打冠军:江嘉良 女子单打冠军:何智丽 男子双打冠军:陈龙灿∕韦晴光混合双打冠军:惠钧∕耿丽娟
【第40届】 女子团体冠军 女子单打冠军:乔红 女子双打冠军:乔红∕邓亚萍
【第41届】 女子单打冠军:邓亚萍 女子双打冠军:陈子荷∕高军混合双打冠军:王涛∕刘伟
【第42届】 女子团体冠军 男子双打冠军:王涛∕吕林 女子双打冠军:刘伟∕乔云萍 混合双打冠军:王涛∕刘伟
【第43届】男子团体冠军 女子团体冠军 男子单打冠军:孔令辉(孔令辉Qzone) 女子单打冠军:邓亚萍 男子双打冠军:王涛∕吕林 女子双打冠军:邓亚萍∕乔红混合双打冠军:王涛∕刘伟
【第44届】男子团体冠军 女子团体冠军 女子单打冠军:邓亚萍 男子双打冠军:孔令辉∕刘国梁(刘国梁Qzone) 女子双打冠军:邓亚萍∕杨影混合双打冠军:刘国梁∕邬娜
【第45届】 女子团体冠军 男子单打冠军:刘国梁 女子单打冠军:王楠(王楠Qzone) 男子双打冠军:孔令辉∕刘国梁 女子双打冠军:王楠∕李菊混合双打冠军:马琳(马琳Qzone)∕张莹莹
【第46届】 男子团体冠军:中国 女子团体冠军:中国 男子单打冠军:王励勤(王励勤Qzone)(中国) 女子单打冠军:王楠(中国) 男子双打冠军:王励勤/阎森(中国) 女子双打冠军:王楠/李菊(中国) 混合双打冠军:秦志戬/杨影(中国)
【第47届】男子团体冠军 女子团体冠军 女子单打冠军:王楠(中国) 男子双打冠军:王励勤/阎森(中国)
女子双打冠军:王楠/张怡宁(张怡宁Qzone)(中国) 混合双打冠军:王楠/马琳(中国)
【第48届】男团:中国 女团:中国 男单:王励勤 女单:张怡宁 男双:孔令辉/王皓(王皓Qzone) 女双:王楠/张怡宁 混双:王励勤/郭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八十年代女乒乓球世界冠军》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687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