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中国女排再添两名伤兵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中国女排,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女排黄金一代近况,详!

10月14日,结束了2008年所有赛事的中国女排正式解散,这也标志着“黄金一代”的大部分成员将告别八年的国家队生涯。除了杨昊和冯坤将前往国外打球之外,其余球员将返回各俱乐部参加10月25日开始的联赛。明年年初女排将公布新主帅和新一届国家队,全新的中国女排将拉开新的征程。昨天晚上,中国女排召开了总结会,实际上这也是女排的欢送会。女排队员刚刚参加了队友张娜的婚礼,几乎所有人都在现场留下感动的眼泪,这也让人想起离别的伤感。黄金一代的两位核心冯坤和杨昊将前往意大利参加当地联赛,两位国家队队友将在异乡隔网相对。其余球员将返回各自俱乐部备战新赛季的联赛,新赛季的全国女排联赛将在10月25日开始,09年3月8日结束。黄金一代的其他老队员如张娜、刘亚男和赵蕊蕊将马上返回各自俱乐部备战即将开始的联赛,而周苏红会先留京照顾康复中的汤淼。在全国女排联赛结束之后,2009年的全运会预选赛将紧锣密鼓的进行,女排国手回到地方同样无法停下忙碌的步伐。而在全运会的决赛场地上,这些黄金一代的老将们将再度聚首,冯坤和杨昊将返回各自地方队备战,大家也将在全运会决赛场地上汇聚一堂。主帅陈忠和在总结会上不无感慨的表示:“这是最后一次带领女排所有队员集体亮相。下次再集结的时候,(人员)不可能这么圆满了。”陈忠和不能确定留任,许多老将也会告别国家队,下一次新女排集结阵容或许将面目全非。由于陈忠和还未能确定是否留任,这位功勋教练将返回家乡休养一段时间等待新的工作安排。在女排欢送会上,陈忠和坦言希望好好休息:“奥运结束后又参加亚洲杯,一路挺辛苦。之前奥运会压力很大,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好好睡上一觉。”总结会的气氛并不浓厚,欢送才是昨晚的主题。大家携手走过了8年的时光,很多人都留下了不舍的泪水。陈忠和在今天正式解散的时候依然恋恋不舍:“非常难受,毕竟八年时间在一起。昨晚一直欢送会,很长时间。大部分人哭了,哭得很厉害。很多人明年都不在了,大家依依不舍,我真的很感动。”8年的时光,陈忠和率领中国女排有过高潮也有过低谷,他和自己的弟子们尝遍了酸甜苦辣。01年夺得大冠军杯冠军似乎还历历在目,03年重夺世界杯冠军让国人激动,04年雅典夺冠多少人度过了一个无眠之夜……两度世锦赛失利、曾经的让球风波都没有击垮女排姑娘们,即使伤兵满营、困难重重,中国女排还是在北京奥运夺得一枚宝贵的铜牌。这8年的中国女排让国人回忆起五连冠时期的老女排,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又再度迸发出女排精神的核心力量。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中国女排的黄金一代在创造了无数辉煌之后终于卸下了国家队的战袍,骄傲的离开曾经带来无数欢笑和泪水的优秀集体。新的生活将再度展开,所有人又将面对属于自己的新历程。老将们的离开给新人留下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她们必须马上接过重担,争取再创辉煌。明年年初的再度集结,全新的中国女排将重新上路。
朱婷、李盈莹、张常宁发挥高光,哪两个人会会师决赛?
天津冲冠仍需重启李盈莹“一点攻”模式,2号位进攻袁心玥杀出来是关键。
天津女排靠李盈莹的“一点攻”模式,拿到了联赛一冠一亚的成绩。但随着各队对李盈莹左手扣球线路的适应和重点拦防,李盈莹的“一点攻”模式威力也在呈下降趋势。 天津女排也不得不在联赛中先后引进米哈、胡克尔、朱婷等其他强攻点。
1.李盈莹目前打保障型小主攻,争冠袁心玥这点必须打出来。 全运会资格赛阶段,李盈莹是主接一传打得保障型小主攻,而王艺竹打得是大主攻,以进攻为主。但以王艺竹的进攻能力资格赛或许杀伤力还够,要想像李盈莹在联赛中决胜局能一人砍下8、9分, 王艺竹还达不到那个能力。 因此,在进入正赛后天津肯定还会在阵容上做出调整。最有可能的阵容是,把现在不接一传的王艺竹换下,把一传能力稍强的于鋆炜换上,接应位置仍由杨艺来保障后排。 这样李盈莹一传被彻底解放,天津可重回李盈莹“一点攻”模式。
李盈莹一个点火力不足的话,那一传到位后袁心玥2号位的高点强攻再能打出来,那天津有2个进攻点基本上进入决赛就有更大的保证了。不过,天津唯一的短板在于,要把袁心玥的威力发挥出来,保证这个点的火力输出, 一个是一传要稳,二传姚迪给袁心玥的球不能时高时低。 2019年排超决赛, 朱婷+李盈莹两个强攻点,面对江苏在刁琳宇未受伤的情况下,还败下阵来。 因此,天津要想冲冠至少要保证李盈莹+袁心玥两个点全部能打出来。这是天津冲冠最为紧要的关键。
河南冲冠不太现实,朱婷之外其他各点后排、前排均无太大保障。
河南今年具备前8的实力,是由于朱婷的回归。 如果说河南具备前4的实力,那就有些夸张了。 虽然河南队队友在一起也磨合了3个赛季,但就整体实力而言不论是在后排保障,还是前排进攻上,能够为朱婷分担的人还是太少了。
1.河南正赛最终能冲到第几,更大程度依赖于朱婷的体能。 目前的河南队,很像2018年伤兵满营的中国队。2018年世锦赛张常宁膝伤未愈,五局比赛下来进攻仅拿到1分,由此也被球迷笑称“张1分”。而李盈莹那个时候尚不能接一传,龚翔宇强攻实力有限,又被大量的一传任务缠身。 朱婷几乎是一个人从后排攻到前排,又要主接一传为李盈莹当好擦地板的“保姆”,又要扛起全队进攻大旗。 这一点也与她目前在河南队的处境像极了。
能够3:2逆转辽宁,朱婷从一传到防守,再到进攻、拦网,几乎每个环节都力拼到底。如果说河南最终能够拿到正赛第几名, 那只能看朱婷的体力了。2018年世锦赛负于意大利之后,朱婷累趴在地久久不能起来。 希望河南女排的队友们,能够多多帮婷队分担一点压力。
江苏冲冠张常宁的的强攻太关键,刁琳宇妙手需盘活多点开花。
张常宁的进攻能力很强,但她还没有到朱婷、李盈莹在球队中一锤定音的地步。龚翔宇在国内接应中算是最好的,但她的进攻也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1.张常宁要肩负起更多强攻任务,江苏争冠必须依赖多个进攻点。 江苏女排有杨珺箐的加盟,应该说补齐了副攻进攻的缺憾。龚翔宇、许若亚、张常宁三个点的立体进攻、拉开进攻快,下手也极为坚决,后排倪非凡的防守也十分神勇。应该说江苏多点开花没有问题,但唯一的就是没有绝对的强攻点。 遇到大的调整攻或困难球,这就是考验张常宁的强攻能力。
如果张常宁强攻表现突出,没有出现卡轮的话,那江苏夺冠的希望很大。而万一张常宁的强攻频频被拦,龚翔宇、许若亚就更不属于一锤定音的人。 与天津、河南相反,江苏需要绝对强力攻手,而李盈莹、朱婷需要的是其他更多的帮手。
目测朱婷、李盈莹会师决赛的可能性大一些。
为什么呢?因为两人都有一项相同的绝技:一点攻。
在小组赛A组第二轮,朱婷便以强势的一点攻带领河南女排将兵多将广的辽宁女排斩于马下,自己更是创出了国内赛事个人单场最高得分,46分。打破了李盈莹2017年创造的个人单场45分的记录。足见目前这支河南女排适合、也支持朱婷的一点攻战术。
李盈莹在2017-2018、2018-2019连续两个赛季承担着天津女排一点攻的任务,两个赛季也取得了一冠一亚的优秀成绩。目前这支天津女排还保留了当年一点攻阵容的底子,如果战场需要,天津女排随时都可以把李盈莹这把尚方宝剑祭出来。
张常宁能不能打一点攻呢,从能力上讲,能打,但是威力要比朱婷和李盈莹逊色的多。而且,以江苏女排这个体系,是不适合打一点攻的,原因无它,浪费了国内优秀接应龚翔宇的能力。那全队全力保障龚翔宇打一点攻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就单兵强突能力,龚翔宇不仅比不上朱婷和李盈莹,就是跟张常宁相比,也要差上一截。
江苏队的快速多变遇上了朱婷、李盈莹的一点攻,谁的胜算更大呢?个人还是倾向于一点攻战术的天津和河南。至于真实的战况如何,8月份,我们等着看答案吧。
这个问题真的懒怠回答,还是简单的说一说吧:
拥有朱婷的河南队几乎不可能进入决赛。
原因:毕竟山东队、上海队、江苏队和天津队,都是实力很强的队伍。
毕竟河南队只是3:2勉强赢了辽宁队。而辽宁队的硬实力毕竟不是很强。如,后期刘晏含加入,还可提升些。
河南队虽有朱婷带队,上了水平、增了信心,但年轻队员心理起伏的把握是关键!另外,一点攻对朱婷的体力状况能否保持到最后,也是取得成绩的重点!
谁进决赛,大家细想吧!分析要用脑、要用眼,要了解各队的实力!而不是你希望谁能进决赛。[尬笑]
朱婷拿下46分被称为高光称颂。而李莹赢在17岁首次参加排超元年联赛,单场45分,天津女排被喷子喷为一点攻!
在我看来,全运会女排冠军,肯定会出在江苏、山东和天津,别的队绝无可能。江苏的优势在蔡斌,天津的强项在李盈莹,而山东的整体漏洞最小,如果让站在场边的徐建德代替李岩龙,山东才是冠军最有力的争夺者。
江苏的首发几乎不可能有变化,无外乎用王辰月还是杨珺菁而已。在我看来,王辰月的拦网好于杨珺菁,进攻上,以前的杨肯定比王好,现在不知道。
天津的首发其实可以有变化。因为天津新一代的边攻糟糕的接发能力,让杨艺成为不可或缺的首发人选,这从王宝泉对杨艺位置的反复改变就可看出。从联赛看,陈博雅的进攻威胁大于王艺竹,而且姚迪的背传技术无可争议的国内最好,且高于她的国家队队友一大截,完全放弃二号位实在可惜。因此把杨艺放在李盈莹的对角,而让陈博雅首发其实效果更好,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姚迪的传球路线,且双主攻加自由人的一传站位也更合理。反正杨艺也没有进攻,放在二、四号位也没有大的区别,无外乎只在第四轮(姚迪站四号位)一轮前排无边攻手,以李盈莹和陈博雅的后攻能力完全可以弥补。
山东女排是最值得期待的队伍,除了主教练李岩龙。山东的边攻线宋美丽、钱靖雯、杜清清(目前的首发)、宋子琪和孙杰都有打主力的能力,且在我看来,用没有一传能力的宋美丽而放弃国内水平仅次于龚翔宇的接应孙杰实乃败笔,杜清清更适合主攻,她的对角无论宋子琪和钱靖雯都比宋美丽合适。山东的副攻线在我看来完全不输天津,二传也进过国家队,自由人更是国家队主力,如果山东女排站在全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完全不用意外
这仅仅是国内的比赛,疫情让国内和国际比赛减少或者停赛。各个国家队都在为今年的奥运会做静心准备。同样,中国女排,在郎导和团队的精心安排下,努力刻苦的训练和准备。毕竟一两场国内的比赛只能看表面,很多需要拿到国际比赛去验证和锻炼。同时,也有很多队员在国内比赛非常给力,但是到了国际比赛就哑火。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比赛和球队,所以,如同郎导自己说的一样,中国女排每一个队员都需要有自己的特点,而且使用国际比赛的打法。
我估计,会师决赛的将会是天津队和江苏队。我非常看好她们的整体实力。朱婷的个人能力的确很出色,但是与河南队其他位置还有待磨合,还有其他位置的实力相对不是那么强,所以河南队打进决赛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经过一系列的循环赛、淘汰赛,能够在决赛中隔网相对的很大程度上会是张常宁和李盈莹。让我们拭目以待,天津队和江苏队谁能摘得全运会桂冠。
李赢莹、张常宁。
“南长城”徐云丽:退役成老师,34岁仍单身,被郎平催促找另一半
2014年10月,第17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在意大利开战。
中国队和多米尼四强赛时, 女排“南长城”徐云丽在拦网落地时突然跌倒在地, 队员们纷纷围过来担心地询问。
医护人员把徐云丽抬到担架上,她曲起右腿,强烈的疼痛和撕裂感让她紧皱眉头,让人看了非常揪心。
医生判断徐云丽左脚韧带撕裂,伤情非常严重,预言她的运动生涯就此终结。
徐云丽的母亲吴秀兰拄着拐杖到医院去看她, 后来母女俩一个住在三楼,一个住在五楼,两人的腿上都打上石膏, 装上支架固定,两个“伤员”互相鼓励。
医生曾不止一次预言徐云丽职业生涯的终结,但她依然在里约奥运会拿到了世界冠军。
1987年,徐云丽在福建省福清市音西镇霞盛村出生,出生时她有八斤多,比平常的孩子大了一圈。
徐云丽的爸爸有1.81米,妈妈有1.67米, 哥哥也比一般的孩子高了许多,不过,徐云丽的身高还是大大出乎了父母的意料。
从小,徐英丽就在田间跑来跑去, 除了身高比普通孩子高很多,她的力气也大得惊人, 几岁时就能把10来斤的井水从两三百米的地方一口气拎回家。
有一次, 仅仅一个月,徐云丽就从1.56米蹿高到了1.60米, 体育 老师非常欣喜,觉得这孩子肯定是搞 体育 的好苗子。
就这样,徐云丽在四年级时就被送到了福清市少年体校。
2000年进体校一年后,徐云丽的身高一口气长到了1.90米。
“ 哇,不得了,这个人怎么这么高啊? ” 徐云丽的身高引起了体校女排姑娘们的注意,这时她才14岁。
打排球时训练很辛苦,徐云丽把头发剪短,生活中还闹出了很多笑话。
有一次上厕所的时候, 一位清洁工阿姨把她拦了下来,以为她是男孩子:“ 你怎么跑女厕所来了? ”
有时徐云丽在路上行走,有路人看到鹤立鸡群的背影,还特意追赶到面前,想要看一下庐山真面目,才发现这么高的人竟然是一个女生。
在打排球时, 徐云丽训练起来十分刻苦 。
因为她个子高相对协调性差,有时候教练指出了她的问题,她就一个劲地反复练,徐云丽有一股子倔劲哭了也练个不停。
2006年2月, 徐云丽出众的身高优势被老乡陈忠和发现,把她招揽进了国家队 ,当时徐云丽的身高是1.96米,在国内仅次于赵蕊蕊。
陈忠和觉得徐云丽的潜力非常大,徐云丽则很珍惜这个机会,更加“抗练”。
徐云丽入选国家队后,总共经历了陈忠和、蔡斌、王宝泉、俞觉敏、郎平五位主帅。
几乎每一个教练都会先让她打替补,她就是这样低调地担任着超级替补的角色。
郎平曾跟她说:“ 最不舍得换的就是你。 ”
同期中的薛明、王一梅、马蕴文等队员陆续淡出国家队后,她却依然在坚守。
徐云丽想要拿到属于自己的金牌,而金牌也是她跟妈妈共同的梦想。
徐云丽小时候家境不富裕,父母靠种水稻和甘蔗为生,一家四口长年睡在一张床上。
随着徐云丽和哥哥慢慢长大, 父母决定借钱盖两层小楼,房子盖完总共欠了17.8万元 ,这时,徐云丽上体校的钱还得借。
徐云丽的父亲范芳瑞跟妻子说:“ 别让孩子念体校了,欠了这么多的债,以后日子还怎么过? ”
而母亲吴秀兰认为,农村人想要找到出路不容易,一定要让女儿坚持上体校,毕竟这是一个机会。
吴秀兰当天就赶到县里的邮局, 打国际长途向远在日本的堂姐求助,并决定去日本打工 ,堂姐汇过来一笔钱,让徐云丽准时上了体校。
吴秀兰只有小学文化,到日本只能干一些苦力活。
在堂姐的介绍下, 吴秀兰在东京一家冷冻厂打工, 冷冻库的温度常年在零下20 到零下40 。
为了多赚钱,吴秀兰主动要求干搬运工的重活,1998年时,月收入有15万日元(人民币5000元)。
日本的物价很高,大米是10元一斤,3颗大葱9元,除去房租、水电等开支,吴秀兰每月可以存2000元人民币。
来回一趟飞机票要8000元, 吴秀兰舍不得路费,几年没有回国 ,母女俩分隔两地,只能打越洋电话。
母亲吴秀兰在徐云丽上体校几年中,没有见过女儿, 2001年7月,徐云丽所在的国少队到日本名古屋比赛。
吴秀兰激动地一夜没睡着,以为终于可以见到女儿了,但吴秀兰发现名古屋离东京有320公里,两个城市离得挺远。
吴秀兰只能在电话里跟女儿说:“ 对不起,妈妈没时间见你了 。”
徐云丽听了母亲的话很心酸,不过她仍然安慰妈妈说:“ 没关系,我天天要训练,见了面也没有多少时间说话。 ”
“ 妈妈几年没见你了,你长多高了? ”徐云丽问女儿。
“ 长到1米92了 。”徐云丽回答。
徐云丽听了女儿的话,拿了一根皮尺在墙上标下了女儿的高度,足足比自己高了一个头。
这时候吴秀兰心里十分惊讶,在离开的几年中,女儿完全变成一个大高个,她又惊喜又伤感,忍不住掉眼泪。
徐云丽的妈妈是个坚强的母亲, 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心中却有一个信念 ,她觉得儿子长大要用钱,女儿万一排球没有练出来,又落下了文化课,就业会比较困难,她便想着为儿女们多攒一些钱。
2002年6月,吴秀兰在冷库工作几年后关节炎很严重,不能继续在冷库上班。
在会一些简单的日语后,吴秀兰就瞒着家里人在日本打了几份工,还清了所有的债。
2004年8月,吴秀兰在上夜班时晕倒在地,入院要交300万日元的押金。
吴秀兰拿不出这么多钱,这才回了国,徐云丽看到这么久没见面的母亲骨瘦如柴,心痛得哭了。
她和爸爸将母亲送到福州市中医院抢救, 转危为安后,再也不允许母亲去日本打工。
徐云丽对妈妈说:“ 我一定进国家队,将来挣钱养家 。”
2006年徐云丽调入国家队后,已经长到1.96米,几年中她一直当替补,出场的时间也并不长。
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排被挤出四强, 徐云丽对自己的前途感到非常渺茫, 产生了退役的念头。
母亲鼓励女儿说:“ 自从你进入国家队,我也就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将金牌挂在我脖子上 。”
母亲的话又让徐云丽重燃了金牌梦, 十几年的艰苦拼搏,拿不到金牌不光自己不甘心,也对不起妈妈, 所以就咬牙坚守在排球场上。
母亲“洋漂”7年,辛苦劳作落下了病根,同时女儿在赛场上拼搏,也受了伤。
2013年郎平担任国家队主教练,徐云丽也被收入国家队。
此时, 她再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姑娘,赛场上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很高的程度。
徐云丽被教练组安排担任主力,她的防守能力非常强,又是南方人,被球迷亲切地称为“南长城”。
2014年10月4日, 女排世锦赛,徐云丽在拦网落地时踩到了对方队员的脚 ,失去平衡倒在了地上,被工作人员用担架抬下场。
返回北京后,需要做韧带修补手术,医生断言她的职业生涯要结束了。
长年在冷冻厂打工的母亲吴秀兰类风湿复发,左腿无法站立 ,拄着拐杖来到北京的医院看望她。
母女俩一个人住在三楼,一个人住在五楼,父亲上上下下照顾妻女两人。
此时徐云丽已是心灰意冷, 吴秀兰看到女儿意志消沉、壮志未酬的样子,十分痛心:“ 妈妈和你一样,现在也是伤兵,咱们一起治疗,看谁恢复的快。 ”
两人无法见面时,互相发短信鼓励对方,后来母女俩一起拆掉石膏,开始了康复治疗,2个月后徐云丽返回了国家队。
2015年6月, 为了备战年底的世界杯,徐云丽在福建漳州集训 ,每天五点起床,高强度的训练让她的手指、双肩和膝盖绑上了纱布。
有一次徐云丽在训练时摔倒,导致左腿前骨骨裂,十字韧带断裂,医生又再次断言她的职业生涯即将终结。
这时, 母亲吴秀兰的胃出血又犯了,跟女儿两人一起住进了医院 。
这次,吴秀兰索性把锅碗瓢盆都搬到了病房里,给女儿熬骨头汤喝。
徐云丽第二次接受了韧带修补手术 ,情况比前一次受伤更严重,两年中,徐云丽两次拿起拐杖。
受伤后,徐云丽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术后康复,在锻炼后,腿部僵硬和拉扯的疼痛感陪随着她上百个日日夜夜。
经过9个月的康复,徐云丽终于可以像一个健全人一样,完成一些常规的动作。
这时徐云丽的激动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还晒出了一些康复成功的照片。
她时而蹲在垫子上双手握拳呼喊,时而躺倒在床上,握拳做出加油的动作。
2016年3月,徐云丽康复回国家队训练 ,此时离里约奥运会仅有半年的时间。
她受伤回来的时候,所有的教练都在楼下等着她。
进房间后,徐云丽第一眼就看见了郎平教练,郎平正坐在徐云丽的床上,看到爱徒之后就欣喜地说:“ 哎呀,小丽回来了 。”
徐云丽听了这话很感动,眼泪唰地就掉下来了, 这时她看到了郎平,觉得很亲切,像看到妈妈一样。
受伤后徐云丽度日如年,幸亏大家的鼓励,让她坚持了下来。
她开心地流着汗在训练场上弹跳, 旁边的助教赖亚文时常会提醒她:“ 落地轻点,落地轻点!好,走,快快快! ”
2016年8月17日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对阵巴西女排的比赛中,场下的教练用喷雾帮徐云丽的肩膀上简单处理一下,徐云丽就上场了。
上场后她走到拦网前,举了一下受伤的左臂,表示自己的状态很好。
这次奥运会上, 徐云丽表现非常亮眼,得分总数仅次于朱婷, 为女排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是徐云丽第三次参加奥运会,终于在29岁时拿到了奥运冠军。
回到北京后,徐云丽把金牌挂在了母亲的胸前, 她对妈妈说:“ 虽然你是农民妈妈,但在我心目中最伟大,是你托起了我的人生。 ”
妈妈开心地说:“ 我等这一天,等了快20年,太幸福了! ”
2017年8月28日天津全运会,在福建女排对阵山东女排时,徐云丽代表福建队出战。
起跳扣球时,徐云丽单脚落地时痛苦倒地,在送往医院的途中, 徐云丽一直抱着自己的的哭喊:“ 疼死我了,断了,我听到声音了! ”
这次受伤后,徐云丽离开了心爱的赛场,无奈选择了退役。
虽然徐云丽已经退役了,但一直没有离开中国女排。
退役后的几年中, 她还跟随着中国女排征战世锦赛和奥运赛 ,作为一名老队员,可以用多年征战的经验帮助新队员们调整临场状态。
很多人希望她成为赖亚文第二,留在国家队当教练,当时她有很多选择,但徐云丽还是选择留在了自己的母校。
2018年,徐云丽拿到了福建师范大学的硕士学位。
2019年6月, 徐云丽正式成为了福建师范大学的一名大学老师 ,在学校教授排球课程。
学校领导和师生们为她办了一个入职仪式,墙面上挂着红色条幅,上面写道:“ 中国女排奥运冠军徐云丽同志入职仪式 ”。
入职仪式是在学校里的 体育 馆举行的,里面还有一个篮球架,学生们席地而坐,仪式简单又隆重。
除了担任大学老师外,徐云丽偶尔也会参加一些商业活动,还参加了《夺冠》电影的拍摄。
2020年9月25日,电影《夺冠》提档上映,徐云丽在电影中本色出演自己。
在《夺冠》的海报上写了这么一段话:“ 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掉皮不掉队 。”
电影《夺冠》中真实还原了女排队员们在日常训练中的场景,重现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经典夺冠场面。
女排姑娘们的成长之路,是一部血泪史,也成就了国人心中念念不忘的激情岁月。
徐云丽在参加活动时,介绍了拍摄电影时的幕后花絮。
起先队员们都不知道自己会演谁,后来才知道是本色出演自己, 导演陈可辛表示演出真实状态即可。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在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时, 巴西队员发球后,张常宁一传到位, 队员们纷纷“跃跃欲试”。
徐云丽跑到魏秋月身后,给对手造成干扰,营造快攻的假像,实际上是为了掩护魏秋月把球传给朱婷。
朱婷一个大扣杀后,对方猝不及防,几秒钟后,比赛结果已尘埃落定。
这个镜头在电影中只有短短的十几秒,但要完整地呈现出来却不容易,从第一天下午一直拍到第二天凌晨5点。
徐云丽曾当过几年替补,后来实力大增,让场上的对手很忌惮。
她在采访时表示, 比赛时是真的以为魏秋月要把球传给自己, 两人还曾通过眼神交流,传球时魏秋月把大家都“骗”了,所以自己当时的跑位非常真实。
她的实力成功误导了巴西主力,让中国队赢得了比赛的关键性胜利。
到了2022年,徐云丽已经34岁了,同期队里的很多队员已经成家生娃,而徐云丽仍是单身一人。
恩师郎平和父母偶尔也会催促她, 粉丝们也希望她早日找到另一半,找到属于自己的的幸福。
而徐云丽转换了新的角色之后,非常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福州师范大学的 体育 教学是优势,学校 体育 学科名列全国前几位。
平时,徐云丽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些学校里的工作内容。
有一次,她发了一张办公桌上的照片,照片有两个显示器,其中一个电脑屏幕上播放着她穿着白色T恤、深色卫衣的讲解内容。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她穿的白色T恤是朱婷的联名款。
徐云丽平时工作的内容,有实操课也有理论课,对她来说,实操课更加得心应手,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徐云丽对排球的理论授课也驾轻就熟。
在疫情期间, 徐云丽时常会给学生们上网课,学生们听说老师是奥运冠军后,上课很积极。
因为多年运动员的经验,她对学生们上课时开小差的情况摸的很透彻,有时会让学生开个视频,看看是不是蓬头垢面的躺在床上。
徐云丽在社交平台上说:“ 我们不用刻意去成为谁,我们只要成为我自己 。”
徐云丽是中国女排的“三朝元老”,从一个农村娃到世界冠军,她在夺冠中收获泪水和欢笑,为女排立下了汗马功劳。
徐云丽生活中到处是排球的影子,她一直没离开排球事业,排球早已融入她的生命中。
徐云丽的职业生涯起起落落,在赛场上成就非凡,也曾遭遇着伤痛困扰,但她坚持了下来,用10多年的青春和热血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荣耀与骄傲。
新天地:女排队员徐云丽和“洋飘”母亲 作者 朝阳 2017年12期
新 体育 :“超妹”徐云丽 作者 杜林 2006年第8期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
(本文是张怡宁系列第三篇,想看前两篇的童鞋可以在我主页找~)
写这篇的时候刚好是女排3-2巴西,被她们震撼了,讲真赛前我也不看好中国女排,客观情况是伤兵满营,远远排不出最佳阵容,巴西队又是传统强队,天时地利人和占尽;主观情况是小组赛两胜三负,精气神不佳。氮素!中国女排之所以叫中国女排,就是能打这种给全国人民提气的硬仗!拜托别再说什么“快乐奥运”、“金牌不重要”了,就凭某些运动员的实力和态度,也好意思这样替自己开脱?反观中国女排,真是放低姿态、敢闯敢拼、智勇双全、坚持到最后一秒,这才叫奥运精神,这才叫更高、更快、更强!这场比赛之后舆论是怎么样的?大家都由衷地说“金牌真的已经不重要了”。套用圣经一句话,那美好的仗,她们已经打过了,打得光明磊落,酣畅淋漓。
宁宁也是。上帝给她安排了一场美好的仗,在雅典。
2003年巴黎世界锦标赛输球后,一直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宁宁始终处于崩溃的边缘。用恩师李隼指导的话说:
“当时张怡宁输了球,我很郁闷的是她输完就完全崩溃了,她感觉以前在特别有激情的时候赢不了,这次在很沉稳的时候仍然突破不了。所以在2003年到2004年之间是她当运动员和我做教练员最难的一年。
“2003年面对张怡宁,我没有任何办法,骂也不行,鼓励也不行。最后我们俩都被逼急了,把球拍都摔碎了,张怡宁从那年开始失眠,到哪儿都得拎着中药,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雅典奥运会……
另外一篇文章里提到,楠姐和宁宁在国家队住一间屋住了5年,从来没看见宁宁睡觉。不是宁宁不睡,而是楠姐睡之前她还醒着,楠姐醒之前她已经醒了。2011年鹿特丹世界锦标赛,宁宁在现场,楠姐在北京演播室,两人隔着半个地球对话,说起当年的事,楠姐第一句话就是:“现在能睡着觉了吗?”
雅典奥运会的时候,张怡宁在8进4之前都不太好打,她感觉人疲、慢,不知道怎样才能进入状态。氮素!奥运赛场瞬息万变,谁也没有料到,中国队三位女单选手,四强只剩了张怡宁。
牛剑锋在1/8决赛中输给朝鲜选手金香美(外号怪球手,不出则已,一但参加比赛,必能斩落大将),王楠在1/4决赛中负于新加坡选手李佳薇(张怡宁在北京队的队友,后代表新加坡参赛,是当时的新加坡队主力),中国队上了三保险,却万万没想到,四强只剩一棵独苗。
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中国乒乓球队空前的危机时刻。男子单打比赛中,马琳负于老瓦,决赛王皓负于韩国选手柳承敏,男单金牌旁落。这些都梳理清楚之后,我们就会明白,女单决赛中张怡宁4:0金香美,是多么伟大的成就——她为中国乒乓球守住了最后一道关卡,也守护了最后一份尊严。
现在看球的主力观众印象里基本上都是2008年的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2012年和2016年毫无悬念的会师决赛,很少有人记得,12年前的雅典,中国乒乓球面临着怎样的危急关头。如果一定要说老张是大魔王的话,我建议以雅典女单决赛为依据——金香美决非庸才,她淘汰了当时中国队的三号人物进入决赛。只能说老张打得太好了。这个天赋卓绝、自我要求极高、连打11针封闭也不放弃训练、多年受困于心态问题的姑娘,终于把她所有的能量、胆量、度量全部释放出来,直落四局,以横扫的姿态宣布:张怡宁时代来了。
老张从2004年开始统治乒坛,是历代一姐和准一姐中输外战最少、大赛最稳定的球员。从那以后,中国女乒再也没有陷入过雅典的窘境(除了2010年莫斯科世锦赛团体赛,当时老张已退役,主教练施之皓启用小将刘诗雯和丁宁担任一二主力,刘诗雯连丢2分,丁宁丢1分,酿成十年来中国女乒最惨痛的失败之一,兵败莫斯科,跟楠姐饮恨釜山有的一拼)。现在是2016年,中国队的统治力大家也看到了,现役四个大满贯笑傲里约,无愧国球荣耀。
可以这么说,老张不仅仅开启了自己的时代,更终结了国际女子选手与中国选手争霸世界大赛的时代。她站在奥林匹克发源地的赛场上,戴着雅典特有的橄榄枝花冠,松松地握着球拍,修长的身影投射在夕阳下,亲手封印了上一个时代的大门,转身书写自己的历史。
2005年,上海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决赛,张怡宁4:2击败郭焱,首度捧起吉•盖斯特杯,加冕大满贯。楠姐在本次比赛中再负李佳薇,无缘四强。
同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单决赛,张怡宁vs.王楠。这是两代一姐在顶级赛事上的第6次交锋,前面5次,张怡宁四负一胜,全部都打到最后一局,两人才分出胜负。2005年全运会的这场比赛,用李隼指导的话说:
“但凡是大型比赛,不管是县运会,亚运会还是全运会,一般决赛中一方会率先崩溃。而十运会的这场女单决赛却并非如此,张怡宁和王楠一直打到决胜局,
一直打到最后一个球。那场球,非常经典,是经典中的经典,到最后,两个人都不是比球了,而是比人了……”
这场打到最后一个球的巅峰对决,老张1:3落后,连扳四局,最终4:3击败楠姐。这场球我看了大概有30遍,还是对宁宁和楠姐的天才佩服到五体投地,那种耀眼夺目的光芒,每一球都凝聚两人毕生绝学的光芒。这一次,老张实力到了,心态到了,所有的都到了。
总体而言,老张的2005延续了雅典的辉煌,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横扫世界,彻底巩固了自己新一姐的地位。这个冷面小丫一次次亲吻球拍、神采飞扬的模样,铭刻在所有人的记忆力,至今难忘。
2007年,萨格勒布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半决赛,张怡宁vs.郭跃,0:4脆败。作为中国女子乒乓球队最看好的一姐接班人,郭跃代表了当时大力倡导的“女子技术男性化”打法,拼抢凶狠,脚步灵活,力量大,前三板尤其出色。张怡宁的技术特点决非如此。她的球更注重绵密协调和防守反攻,因为她的下意识太出色了,永远能接住对方的球,并且比对方多打一板。面对当时被称为新技术潮流的男性化打法,宁宁面临抉择:彻底接受他们说的那一套?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革新?还是干脆退役?
那段时间,郭跃基本被媒体捧到了天上,而宁宁则陷入低谷。张怡宁时代已经3年了。媒体永远喜新厌旧,迫不及待地炒作新一姐的噱头。这位在夹缝里成长的大满贯太不容易了。邓亚萍时代是邓亚萍自己退役结束的,而王楠时代,生生是被老张打结束的。现在张怡宁时代也要被小师妹打结束了吗?
老张之所以是老张,就是因为她从来没有在低谷的时候放弃过!楠姐比她大三岁,在技术巅峰期压了老张4年,老张到了喝中药扎大腿的程度,可是训练场上是怎么做的?是全队练得最刻苦、最认真的,训练笔记写得像教科书一样,李隼指导都为之流泪。现在就是技术问题,那就继续思考,继续调整,继续练习。老张自己说,0:4输郭跃之后,反而什么都放下了,一心只想技术。心态上也放低,不能老是高高在上等着小师妹来冲击,而是自己也转换成冲击别人的心态,就像12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黑马张怡宁,就像10年前那个惊艳荷兰的张怡宁!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走的路我已经走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老张守护过中国女乒,守护过自己的时代,守护过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天赋与汗水。公义的冠冕已经为她存留,可是美好的仗还没有结束,当走的路远没有走尽,上帝不会让这样出类拔萃的天才一蹶不振——这可是我们的老张,意志强大到凝聚成光芒的老张!她终将自成一派,集女子乒乓球打法于大成。她的时代将从2004闪耀到2009,她自己选择退役的那一天。
下期预告:老张真正的技术颠峰(泪奔之作,因为老张要退役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女排—中国女排再添两名伤兵》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58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