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足球队衰落的原因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荷兰足球队,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现在足球历史上的三次革命?

优质回答现代足球的三次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足球运动水平迅速提高。其中有三次重大的飞跃,人称现代世界足球的三次"革命",或叫"变革",也称"三个里程碑"。
第一次是在1953年,匈牙利人领导了这次"革命"。
当时国际足坛被1930年出现的"WM"式阵型统治达20余年,各队都脱不了这个框框。两军对垒,我的"M"式防守对你的 "W"式进攻,一个盯一个,谁也跑不了,攻守人员平衡,均势总难打破,气氛未免沉闷。
却说战后的匈牙利,一代球星悄然崛起,由普希卡士、柯奇士、希代古提、济克、齐博尔等名将于1950年组成的国家队,在1952年第15届奥运会上力克群雄独占鳌头,一时名声大噪。谁料此举却为号称"足球王国"的大英帝国所侧目。英国国家队发下战表,约匈队到伦敦一决雌雄。匈队素知英国乃现代足球发源地,其国家队在本土作战历90年不败,怎敢怠慢,遂在教练斯泽贝斯的率领下,暗中操演阵法,要以奇兵制胜。
1953年秋,伦敦著名的温布莱体育场座无虚席,两队健儿在数万观众为英国队助威的呐喊声中拉开战幕。开赛后英队越打越觉别扭。原来匈队在后防线上仍用"M"式防守,盯死英队五员锋将,在前锋线上却采用了新阵型,即将原突前的中锋回撤,引出对方中后卫,却以两名原拖后的内锋插到第一线,占据对方防线中间的空当。这一变化令英队后防不知所措,一片混乱,漏洞迭出;而匈队队员凭借熟练的技巧和默契的配合,打得得心应手,终场哨响,6:3,匈队大获全胜,四前锋打法初露锋芒。时隔数月,英队于1954年初东征布达佩斯,欲报一箭之仇。匈队仍以 "四前锋"阵式迎敌。这次英队输得更惨--1:7。匈队创新的打法和高超的球艺震动了世界足坛。1954年第5届世界杯赛在瑞士举行,匈队以横扫干军之势,9:0胜南朝鲜,8:3胜联邦德国,率先进入前8名,接着又以两个4:2相继淘汰了南美两强--巴西和乌拉主,取得与联邦德国争夺冠军的决赛权。赛前,各界几乎一致认为冠军非匈牙利莫属,开赛后仅8分钟匈队便以2:0领先更证实这种看法的正确。谁料此后形势逆转,德队以顽强的防守顶住匈队的轮番进攻,进而以充沛的体力压制对手,反以3:2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赛后评论一致认为,匈队虽然失利,但他们仍不愧为"无冕之王",他们首创的四前锋打法推动了足球运动加速发展,普希卡士等人精湛的球艺开创了足球的新境界。这就是现代足球的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革命"始于1958年,世界闻名的巴西队是它的领导者。
当时的巴西队群英荟萃,后防有基尔玛、贝利尼,稳健老练,中场有迪迪、山度士组织进攻,出神入化,更兼有一条锐利无比的锋线--奇快,精于过人突破的加林查,射门准确果断的瓦瓦和当时年仅17岁、但球艺已炉火纯青的贝利。
在当年于瑞典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杯赛中,巴西队排出了4-2-4阵型,前锋线上沿用了匈牙利创造的四前锋打法,后卫线则针对三后卫难以防住四前锋的弱点作了变动,从中场撤回一人补到中卫位置,以四后卫对位盯住对方四前锋,这样就稳住了后防,进而能以四前锋人数的优势攻破对方的三人防线。如果说4-2-4阵型有弱点的话,那就是它中场人员过少,但由于当时巴西的两名前卫迪迪和扎加洛能力超群,所以中场并不显得吃力。
这一届世界杯巴西队以优雅的技术和变化莫测的球路陶醉了所有观众。他们连克苏联、英格兰、奥地利、威尔士、法国等劲旅,令当年世界最佳守门员雅辛望球兴叹,创世界杯最高进球纪录(13球)的方丹也一筹莫展。最后在决赛中他们与东道主瑞典队相遇,巴西队仍以4-2-4出阵,结果在一场一边倒的比赛中巴西队以5:2大胜,首次捧得世界杯,连在场的数万瑞典观众也被他们高超的球艺所征服,长时间地鼓掌欢呼。
从此,巴西队成了世界足坛的最强队,他们首创的4-2-4打法为各队所效法,称为现代足球的第二次"革命"。
第三次"革命"始于1971年,荷兰队是它的代表。
1970年第9届世界杯赛巴西队第三次夺得并永远占有了"雷米特"金杯,令欧洲足坛人士大为沮丧,甚至有人断言欧洲足球已告衰落。但就在这时,一支过去默默无闻的球队却异军突起,打破了欧洲足坛万马齐瘖的局面,他们连夺1971、1972、1973年三届欧洲杯冠军,真如探囊取物一般,使球圈内外惊叹不已。这就是克鲁伊夫领导的荷兰"阿亚克斯"队。
克鲁伊夫个子不高,身形瘦削,满头金发,像个书生,但一上球场,他却满场飞奔,时而在对方门前冲击,时而又在本方门前补漏,故尔人称"荷兰飞人"。加之他头脑清楚,脚法极佳,既能在中场穿针引线,又能在门前连过数人突破,且经常出人意料地举足妙射,一时间声誉鹊起,于1971、1973、1974年三次被选为欧洲"足球先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三捧欧洲"金球奖"的人物(第二个是普拉蒂尼)。
当时"阿亚克斯"队教练米赫尔斯以克鲁伊夫为中心,设计了一套"全面型"(或称"总体型")打法,即有些人所说的"全攻全守"。这种打法并非仅仅是"十人进攻,十人防守",其精髓在于实现攻防的"机动性",即根据场上具体情况由队员灵活地采取对策,不受固定打法和固定位置的限制,而是各种打法交替使用:进攻时,时而打快速反击,时而又全线压上连续强攻;队员则大范围交叉换位扯乱对方防线;防守时,时而收回本方半场严阵以待,时而又压在对方门前连续拼抢,队员则根据就近原则轮转盯人。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术与他们强壮的体格、良好的和耐力相结合,确实如虎添翼。1974年第10届世界杯赛前,许多人就预测冠军非荷兰队莫属。
岂料当时的联邦德国队见此打法威力甚大,暗中也学其精妙,意欲借主办国之利在世界杯赛中一展宏图。
第10届世界杯赛在联邦德国拉开战幕后,拥有克鲁伊夫、内斯肯斯、伦森布林克、克洛尔、苏尔比尔等名将的荷兰队果然身手不凡,他们一路过关斩将,如入无人之境。保加利亚、民主德国及号称南美三强的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均败在他们脚下。
冠亚军决赛中,以贝肯鲍尔、穆勒、布赖特纳、奥维拉特、邦霍夫和马耶尔等组成的联邦德国队与荷兰队两雄相遇,荷兰队虽攻势如潮,把"全面型"踢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但终究在经验和意志方面比对手略逊一筹,更兼德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亦演出了"全面型"打法,终于在一场激烈的争夺之后,荷兰队以1:2败下阵来。
赛后各界一致认为,联邦德国与荷兰队的"全面型"打法是世界足球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荷兰队是这种打法的杰出代表。
从上述回顾我们看到,现代足球的每一次"革命"都出现了一种新的战术打法,它打破了旧的攻防结构及其平衡,大幅度地推进了足球技术水平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球星。
我们期待第四次"革命"的到来。
(文/张路)本文摘自《张路侃球论球》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荷兰的简介
优质回答1位粉丝
北欧国家,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西隔北海与英国相望,北面为北海。国旗为红、白、蓝三色,首都阿姆斯特丹,面积338145平方公里,人口513万。荷兰是个贸易国家,以前靠航海一度成为强国,后来逐渐衰落,但现在仍是高福利国家,生活比较悠闲。风车与木屐是荷兰的两大特色。
荷兰足球有光辉的历史,以一代天才克鲁伊夫为首的荷兰队1974年差一点就获得世界冠军,但可惜输在贝肯鲍尔和穆勒脚下,4年后的世界杯本来是个好机会,但克鲁伊夫却没有参加该届世界杯,据说是因为世界杯前召妓而被老婆限制参加世界杯,所以同样输了。后来又出现了两代“三剑客”,为球迷送上了赏心悦目的足球。但1990年的里杰卡尔德中了德国人的计,与沃勒尔互吐口水而被红牌罚下,导致输球。1994年又在半决赛中与巴西的比赛中0:2落后的情况下顽强扳平,最后时刻输给了布兰克的任意球。1998年又是在半决赛,1:1与巴西战平,最终点球输给巴西。然后2010年决赛输给西班牙,所以人送无冕之王的称号。
荷兰天才辈出,但由于队中黑人与白人的矛盾始终难以解决,加上过分追求华丽而少了实用,所以输的都很悲壮。荷兰最有名的足球俱乐部是阿贾克斯,这也是荷兰队队员的主要产地,曾经培养出了克鲁伊夫,巴斯藤等天才巨星,其青训体系曾经是世界典范。但自从上世界90年代“博斯曼法案”生效后,荷兰国小力弱,已难以留住大牌球员,所以足球也急剧衰落。
荷兰1988年曾获欧洲杯,当时巴斯藤的一脚零角度射门至今仍是经典,但荣誉确实不多。
主要球星有克鲁伊夫、内斯肯斯、巴斯藤、里杰卡尔德、古力特、博格坎普、克鲁伊维特、西多夫、戴维斯等。21世纪后随着阿贾克斯的衰落,荷兰已鲜产著名球星了。
足球的较量,最终也是国力的较量,所以曾经的荷兰今天已经大不如前,正是与其经济地位相关的。而曾经的足球小国日本、美国等现在成绩逐年上升,也是与国力相关的,只要人家重视了,有钱投,自然就会有好成绩。
中国的足球应该也有希望的,不过我们起步晚,加上很多不正常的因素干扰才出现了今天的局面,但只要中国能认真搞足球,凭中国的国力,很快就会步入强国之列。所以大家要有信心。
有哪些足球国家队曾经很强现在衰落。
优质回答1、巴西 成了平民球队
2、阿根廷 阵容强,战绩烂
3、意大利 开始复苏中,但是最近的比赛不尽如人意
4、法国 开始复苏中,但是最近的比赛不尽如人意
5、英格兰 现在只是一支伪强队
6、捷克 两次世界杯亚军得主,一次欧锦赛冠军和亚军
7、匈牙利 当年何等的强大,如同蒙古帝国与现在蒙古国的差距
8、奥地利 30年代、50年代的奥地利足球很强
为什么荷兰的崛起到了一定颠峰就停滞了?
优质回答楼主说的应该是18-19世纪的那段历史吧
2战后荷兰在西欧政治、军事和经济地位事实上比战前是有所提升的。目前的荷兰是世界第4大海外驻军国(仅次于美法英),被认为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具有贡献的3支军队之一”。
再说说历史。
美籍荷兰裔学者房龙在《荷兰共和国衰败史》一书把荷兰共和国比做结合现代民主共和国失败缺点为一身的产物,是失败的先驱。如果把荷兰共和国时代政治混乱,战备荒废这些特征和当今那些拉丁美洲国家普遍情况相比,或许会看出一些相近点。但这也未必尽然,起码荷兰共和国在刚独立之初拥有全欧洲最先进的军事学院,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和士兵动员能力还是可以的,在17世纪英荷多次海战,事实也是各有胜负,直到法国加入英国一方对荷本土以陆军开战才让这均势发生变化,后来17-18世纪多次战争,荷兰军队都是作为重要骨干。
个人认为荷兰共和国最终衰落的原因在于没有平衡好其自身优势的相互关系,作为面积人口的小国,并没有巩固自己的立国根基,出于短视,千方百计期待获取眼前利益,然而这势必激怒强势邻国。在三十年战争这一个阶段,荷兰就是为了短期经济利益,为了争夺经济更富裕的佛兰德地区,和西班牙人进行长期的消耗战,这削弱了西班牙,但明显有利于对荷兰潜在威胁最大的法国;当时荷兰一下子在东南亚获得庞大的殖民地,然而英国和西班牙在远洋海权地位上拥有更明显的地理优势,而且又是大国,它们比荷兰更消耗得起殖民地争夺战争。作为一个日耳曼语族的国家,事实上荷兰完全有理由象普鲁士、奥地利甚至瑞典那样争取统一德意志,但也许由于当时德意志地区分裂而贫穷,荷兰忽略了这个控制政治真空的机会。而普鲁士,同样属于日耳曼低地语支的国家,同样一开始也是小国寡民,尽管没有那么多金钱,尽管有着相对落后的制度,尽管和荷兰一样经常处于四面受敌的不利状态,但是有着清晰发展目标,贫困落后的普鲁士最终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统一德国的道路。
造成荷兰共和国这种政治上的短视和幼稚,根源在于事实上当时共和制还很不成熟,法制社会还没建立的情况下。在领导脱离西班牙管制的军事贵族高层、执政者莫里茨.奥兰治(1567-1625,此人正是帝国时代3游戏中的荷兰领袖AI)处死了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1547-1619,此人主导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后,荷兰共和国事实上本来有了向单一君主制国家转变的迹象,但是这件事情恶化了奥兰治家族和议会或地方的关系。当奥兰治家族的执政者失势的时期(1650-1672,1702-1747,还有缺乏行政能力的威廉5世统治的后期),议会和地方势力总是进行全面而激进的反攻倒算,同时各省的政务由各省议会自己负责,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维持着松散的联合;国家政策过分迎合东印度公司的商业寡头的利益(荷兰东印度公司事实上长期在被成为“十七绅士”的17位世袭的大班掌控)。比如说在第一次英荷海战中荷兰海军竟然犯了严重错误的军事部署(在次要战场地中海部署过多军事力量而忽略对自身国土安全的北海);比如说为了长期为了争取佛兰德地区而不对德意志西部这片当时的政治真空有任何兴趣的做法。就是长期迎合注重殖民地利益的商业寡头的后果。
在欧洲,这些错误是不容常犯的。结果就是,到了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期,荷兰地区的工业化进展和经济水平明显不如邻近的西北欧其他地区,从“海上马车夫”变成了“工业化的后进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荷兰足球队衰落的原因》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57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