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林丹比赛经历最佳答案2009年羽毛球世锦赛,林丹第三次蝉联了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他获得的第十二个世界冠军,华丽的后场扣杀、细腻的网前技术、漂亮的鱼跃救球、连续进攻能力出众...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林丹羽毛球比赛,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林丹比赛经历

林丹比赛经历

最佳答案2009年羽毛球世锦赛,林丹第三次蝉联了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他获得的第十二个世界冠军,华丽的后场扣杀、细腻的网前技术、漂亮的鱼跃救球、连续进攻能力出众、网前扑杀气势逼人,这就是林丹,目前世界羽坛拥有世界冠军头衔最多的男子单打选手。

“不要说他是一个奥运冠军、他是哪一个世界冠军、他保持了多少个世界排名第一、保持了多长时间,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林丹意味深长的说到。林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还要从他的三次转折说起。

林丹的第一次转折是在1997年,那一年他14岁,还是解放军队的一个小队员,“当时我们在1997年底去福建的莆田南日岛军训了20天,因为当时对于我来讲还在喜欢看那些比如科幻片、美国大片、或者崇拜明星,去了20多天回来就觉得真的是这些解放军和官兵很了不起,体验了20天下来感觉自己都快受不了了,当时回来以后让我明白如果想成为一个好运动员,就要把自己的路认认真真地走好。”林丹说到。

这段经历让林丹学会了认真,即使是现在他仍然是训练场上最认真的队员。“林丹的训练是在中国羽毛球队质量最好的,”中国羽毛球队副总教练钟波说到,“基本上没有人能达到他的训练水平,他那种训练态度真是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非常高,所以跟其他的运动员不太一样就是在这方面。该怎么练就怎么练,而且是非常投入地去练,我觉得这一点可以延长林丹的运动寿命。”

军里生活的磨练让林丹获益匪浅,直到今天林丹获胜后还保留着这个招牌动作——敬军礼。“一个是对解放军的一种致敬,再一个是告诉别人我也是一名解放军运动员、我也是一名解放军,我不单是国家队的运动员,我也是一名解放军运动员,我非常骄傲。”林丹解释这个招牌动作说到。

凭着这股认真劲儿,林丹很快就从同一批队员中脱颖而出。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男单半决赛,18岁的林丹战胜了当时的名将陈刚,赛后林丹入选国家一队。“当时就觉得终于进入到国家一线队伍了,要问林丹你穿多大衣服啊,很兴奋、要发国字号的战袍了,能够穿上中国国旗还有你的名字,这是我第一件比赛服。”林丹回忆时说到。

穿上国家队队服仅仅一年,2002年林丹就获得了第一个公开赛冠军,2004年他作为男单一号主力帮助中国队重夺汤姆斯杯,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就在林丹被人们誉为“天才选手”的时候,他遭遇了第二次转折。

2004年雅典奥运会林丹首轮被淘汰,2005年世锦赛决赛林丹大比分输给了陶菲克。“当时对我自己最大一个体会就是爬上去真的很快,但是你要掉下来会更快,从青年时候觉得自己好像还可以,被现实的比赛成绩一次一次所痛击的时候,就觉得原来我并不是那样,没有一个运动员是天才,他必须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可能只能换来一点点收获。”林丹面对失败时说到。

第二次转折让林丹学会了勤奋,认真、勤奋、再加上先天的羽毛球天赋,2006年超级丹的时代开始了,06、07连续两届世锦赛冠军,05、07 两届苏迪曼杯冠军,05、06两届世界杯冠军,04、06、08蝉联三届汤姆斯杯冠军,林丹渴望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取金牌,成为世界羽坛大满贯第一人,这样的渴望让林丹在备战奥运时,无论是训练强度还是心理状态都接近了极限。“他对自己练得太狠了,”谢杏芳说到,“我当时就很担心,我说你现在练得这么辛苦,我就怕你疲劳过度,奥运会的时候如果你处于一个很疲劳,你肯定那状态不好,他就跟我说不行,每天训练我必须当成奥运会决赛那样去训练。

林丹把训练当作决赛那样去对待,他的奥运决赛却像是训练中的表演一样——轻松、完美,“从开局的第一分到结束的最后一分,这是我八年职业生涯里面打得最完整的每一分。”林丹说到。当比赛尘埃落定的那一刻,林丹完成了他的第三次转折。“确实很开心,打完之后我觉得不是因为我拿了奥运冠军很兴奋,而是我释放了,”林丹说到,“所有的东西都释放了,可以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交待。”

2009年林丹再添一枚苏杯金牌、一枚世锦赛金牌,所有荣耀归于一身之后,林丹又有了新的追求。“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始终觉得叶诚万、陶菲克、皮特盖德他们应该都是伟大的运动员,因为这个和成绩是没有关系的,你会从他们身上去感觉到他们对事业的追求,慢慢地我觉得都能被载入到一个人们的印象当中的一个伟大的字眼里面去,我也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能够慢慢觉得当将来退下来以后,他们觉得你林丹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运动员。能够和那些伟大的运动员靠近,我觉得对自己是一个非常荣幸的事情。”林丹道出了自己最高的追求。

林丹和鲍春来共打过几场比赛?

最佳答案瑞士羽毛球超级赛男单半决赛的“林鲍大战”过程不出所料的精彩,结局不出所料的重复,笑到最后的总是林丹,一次次受伤的总是小鲍。把所有大型比赛都算上,林丹鲍春来历史交锋共23次,结果林丹赢了17场,只输了6场。对于林丹和鲍春来这样的超一流选手来说,这种压倒性的战绩是极不正常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鲍春来始终打不破“逢林难胜”的怪圈呢?

胜负手之一:林丹突击快速 小鲍四平八稳

任何运动都是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尽管轻重缓急的变化是羽毛球比赛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瞬间提速的攻击往往还是最致命的。李永波指导早就说过,林丹的快速启动的能力世界上最好,不但爆发力强,而且协调性也无懈可击。而任何人跟鲍春来一板一眼的打消耗战都不会占到便宜,因为小鲍技术全球身高臂长,控制能力是最强的。但问题是林丹从来不与鲍春来按常规出牌,超级丹突然那一拍突击是小鲍最忌惮的。

林丹在比赛中步伐移动非常迅捷,擅长用闪击战掀起连续得分的高潮,而鲍春来则是在灵活性和突然性欠缺太多,对付林丹电光石火的攻势会显得动作僵硬。平时比赛里鲍春来就站在球场中心点附近,靠着腿长、臂长、身长的优势,在那里与对手周旋,难得动上一两步,这样的“软磨硬泡”对付同属控制型选手的陶菲克屡试不爽,但要是与林丹使用,那将会因为跟不上节奏而陷入紊乱。

胜负手之二:林丹侵略性强 小鲍球风偏软

林丹是世界上进攻侵略性最强的羽球运动员在圈内得到了共识,中国队教练钟波指导直言林丹的扣球手感好,有特殊禀赋;印尼天才陶菲克声称最惧怕林丹的连续衔接能力;而女单前世界冠军龚睿那说林丹的杀球隐蔽性欺骗性无与伦比。在2007年林丹开始逐渐注意节奏变化,打法日益全面,抢网的平抽平打更是把“闪电挥拍”诠释的淋漓尽致,简而言之林丹可以在球场任何位置发起进攻,总能打出看上去不可能打出的球。

鲍春来在2007年也同样开始向着全面型运动员发展,只不过林丹是“狠”转“稳”,小鲍是“稳”转“狠”。鲍春来进攻能力的加强是有目共睹的,根据统计从2007年丹麦超级赛开始,鲍春来平均每场的主动下压和突击次数甚至要高过以进攻闻名的超级丹。在去年底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决赛力克李宗伟一役,鲍春来更是把雷霆万钧的攻势推到了顶峰。然而困扰小鲍的是他的体力不足以支撑其全场比赛压迫进攻,常常在打得对手落花流水后,自己身体率先透支出现杀球下网,网前小球下网,发球不到位的情况。

胜负手之三:林丹战术多变 小鲍节奏单调

奥运冠军陶菲克分别赞誉过林丹和鲍春来,其中给林丹的评价是,“他是世界上最强的球员”;给鲍春来的评价是:“他是世界上技术最好的球员。”那么有人要问了,林丹技术不是最好的,为什么却最强?鲍春来技术最好,为什么不是最强?陶菲克没有回答这个疑问,不过但凡了解羽毛球运动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比赛天平的倾斜不仅仅依仗基本功的比拼,那些基本功最扎实的球员不一定能在场面上攫取主动。

超级丹启动能力强,步伐移动好,后场杀球犀利,网前缠斗也不差,他在比赛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变,故而常常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尽管林丹技术并不是最细腻的,但也无关宏旨。而小鲍总想与对手比拼技术的华丽程度,在率先求变方面缺乏心得,特别是在脚步移动、闪电突击等环节存在瑕疵,这也就直接导致鲍春来比赛中节奏都,除非他出现体力不支,节奏不得不放缓……

胜负手之四:林丹气势如虹 小鲍内敛压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在羽毛球对抗中尤其重要,虽然是隔网相对,但互相的气势还是可以通过来回的缠斗彼此感知出来。林丹刚出道时,实际上在许多技术细节上并不完美,当时教练员看重的就是他的比赛气质,总能够在比赛里越挫越勇,不肯服输。这种出类拔萃的杀气在在关键球和连续得分的时候体现的最突出,据最近几站超级赛统计,林丹是世界排名TOP20的选手里关键球胜率最高的球员,同时也是连续得分能力最强的球员。

而鲍春来在比赛中很容易受赛场氛围或者对手的干扰,无法将真实的能力全部发挥,重压之下想法太多,反倒显得犹豫迟疑。就拿与林丹的中国德比来说,鲍春来经常会发挥失常,就是因为越想摆脱逢林难胜的魔咒,这个怪圈就套的他越紧。作为一个天生的控制型运动员,关键时刻小鲍也不大敢于搏杀,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后,鲍春来很难先发制人,这也就必然导致陷入被动。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林丹羽毛球比赛原版:林丹羽毛球比赛》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