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姑娘致谢郎平〗朱婷深夜发文致谢郎平,文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女排姑娘致谢郎平,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朱婷深夜发文致谢郎平,文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2、郎平谢幕之战!姑娘们怎样同郎寻告别,李盈莹泪如雨下这样说
- 3、郎平:我做不了教练,我心事太重
- 4、女排姑娘流泪鞠躬致谢郎平,如何评价郎平的执教生涯?
- 5、再见了,郎平
本文目录导航:
朱婷深夜发文致谢郎平,文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引言: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女排的失利也成为了很多球迷的遗憾,在比赛结束之后女排的主教练郎平宣布卸任主教练,女排强将朱婷在社交媒体上发博为郎导送上了祝福。在这次发博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郎导终于可以休息了
在郎平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到8年时间内帮助中国女排从低迷走向了巅峰,也让中国女排重新回到冠军的位置,可以说郎平还是非常有实力的。虽然在此次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表现不佳,但是大众仍然是非常感谢郎平的。担任教练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相信郎平也一定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时间,这次的卸任说明郎平终于有时间可以好好休息了。
二、中国女排的巨大损失
郎平在中国女排低迷时临危受命,成为中国女排的教练。在她执教的这几年时间里带领中国女团拿到了世锦赛世界杯的冠军,而且还成功的拿到了奥运会的冠军。中国女排的种种收获都与郎平密切相关,可以说郎平的这次卸任对中国女排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三、最难过的是朱婷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于农民家庭出生的运动员朱婷来说,郎平就是她的伯乐。在朱婷还没有成为职业运动员的时候,郎平就已经发现了她的天赋,并且亲力亲为为朱婷制定适合她的训练。在郎平的指导下,朱婷带领中国女排收获了许多的成功。而这次郎平的卸任相信对朱婷的打击非常大。毕竟对于朱婷来说最亲的仍然是郎导,而最了解朱婷的人也一定是郎导。相信在朱婷的带领下,中国女排一定会重回巅峰,取得更好的成绩。
郎平谢幕之战!姑娘们怎样同郎寻告别,李盈莹泪如雨下这样说
郎导执教中国女排的最后一场之后,会和队员们有什么互动?她会怎样离开赛场?
中国女排队员列队站在三米线向对手致意后走到场边,看郎导正跟韩国女主裁致谢,身穿红色外套的队长朱婷走向队友,提议大家一起给郎导鞠个躬,向郎导致敬。于是大家手拉手走向郎导,围成一圈给郎导深鞠一躬。
现场DJ应景地放起了《阳光总在风雨后》,郎导和队员们逐一深情拥抱,个子最高的袁心玥情绪有些激动,她赶紧走开用球衣擦拭泪水。龚翔宇也满脸是泪,丁霞紧紧抱着郎导,说了好几声“郎导,对不起您”。
在对阵意大利队,打出风采的主攻李盈莹面对镜头泪如雨下,她一边眼含热泪一边不停地说对不起郎导,她回顾了郎导这五年的不容易,说郎导和球员们一起训练一起业务学习,吃了很多苦,经历了许多困难,对于自己场上的表现诚心实意地向郎导表示歉意。
是的,郎平的前半生都奉献给了排球事业,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失败,但以 历史 最差战绩结束奥运会之旅,确实有些凄凉,也许这就是人生,也彰显了物极必反的道理,这个中缘因也只有郎平最清楚,广大球迷也懂得个中道理。
从女排国家联赛到奥运会小组赛,不能说郎平被架空了。但至少她说话已然大打了折扣,郎导没有了之前的淡定指挥,也没有了眼中坚毅的眼神,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占据了上风,让郎平分散了注意力,个中原因不好妄下结论。
但致少女排小组未出线,对郎平的继任者来讲就少了些压力,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调整人员了,大家说是吗?只是苦了一些当打之年的球员朱袁张恐怕就会成为 历史 了,但大家还是喜欢中国女排,也希望女排能迅速走出困境,重回世界之巅,这样球迷们又可以同女排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了。大家有啥想说的欢迎发表评论。
郎平:我做不了教练,我心事太重
祖国曾向郎平发出过2次召唤。
第一次,是1994年。
那时的女排老将退役后继无人,整个队伍一盘散沙。
体委想邀请郎平回来,一通电话打过去,字字戳心:
“ 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
就这一句话,瞬间打消了她所有犹豫。
郎平答应了。
隔年,她孤身回国。
这一回,她几乎割舍了一切:
刚满2岁的女儿,
一段刚刚结束的婚姻,
一份拼了8年才换来的教练工作,年薪20万美金。
用世俗的眼光看,家庭美满、工作稳定,应该可以称之为幸福。
但对郎平来说,她必须将这一切亲手戳破,然后把苦水硬生生的往心里咽。
当然,既然选择,必全力以赴,这是郎平一生坚守的信条。
终于,中国女排等来了“重生”!
世界杯季军、亚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奥运会银牌……
郎平用实打实的成绩,交出了份傲人答卷。
祖国的第二次召唤,是2013年。
亚锦赛上,女排惨败,只拿到第4名,史上最差成绩。
跌到谷底的女排看不到一丝希望,主教练位置更没人敢接……
此时,又是郎平,迎难而上,应下了。
再次带队中国女排,那年,她已53岁。
但在训练强度上,她丝毫不敢有一点放松。
盯训练、看数据、疏导球员心态,她都亲力亲为、事事巨细。
隔年,世锦赛上拿下银牌。
第二年,世界杯夺冠,11年后,中国女排终于再站上世界之首!
第三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姑娘一举摘得金牌,现在想起来依然燃爆!
力挽狂澜,郎平真的做到了。
前后带队2次,和中国女排并肩的11年里,伤病、压力、舆论、诋毁……
她都咬着牙一一扛下了。
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赛后,郎平宣布了退休:
“这些年,我对于排球的梦想也实现得了。 我不能再追求了,这年龄也追求不下去了 。”
“我一次次离开家,都是义无反顾地去奔事业。我觉得其实对家人真的很亏欠,也希望到这个年龄收一收。”
女排姑娘哭成了泪人,集体鞠躬向郎导致谢。
而郎平心中的不舍,却没人能真正体会。
这也让我想起了她在自传《激情岁月》中曾说的: 我做不了教练,我心事太重 。
当你真正了解郎平这几十年的经历,你才会真的理解她的复杂心情吧。
下面3段故事,均来源郎平自传。
都是一些很少在报道里看到的细节,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普通的郎平。
“特别认真,郎平从小就这样。”
郎洪评价郎平,自有姐姐的角度。
“我就挺能认错的,郎平不这样,她要是认为自己没错,死活不承认。
她做事又特别认真,不管干什么,干了就一定要干好。
我们俩小时候往相册上粘相角,挣零花钱,一大盒才给一角六,我们俩晚上偷偷地粘,不敢让我妈知道。
我干活比较糙,郎平看我粘得不好,一个个都给挑了出来:
你这不行!
我说,一两个没粘好怕什么,那么多呢,谁还给你一个个检查?
她不干, 非让我返工,她自己就粘得特别认真。”
太认真,一丝不苟,郎平才“心累”。
谈到郎平的“累”,性格稳实的郎洪神情便忧郁起来。
“事情一多,你看她老心事重重的。
跟她说话,她似听非听。
只有打完比赛,她才高兴,去商店买这个、买那个,俏皮话也多了。”
郎平心累,还因为她对人对事太细致。
无论打球、执教,无论做母亲、 做妻子、做女儿,担当任何一个角色,她都不肯粗糙,不肯将就,总想尽力,做得完美、完善。
但是再完善、再完美,也难以保证打球不输、感情不败。
这几年常常生病,确实干得很辛苦,最主要的是晚上睡不好。
回来执教,全国人民的重托都压在身上,队伍的情况又不理想, 工作特别费心,心累 。
白天训练,一到球场,我教练的脑子就开始转动,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有个别队员,你一不看她,她就少使点劲,你得看着她,还得点她, 她练累了,你还得想办法调动她。
尤其是封闭训练时,一到晚上,我要带队员看录像,队员分组看,星期一是二传,星期二是主攻,星期三是副攻。
但是,我得天天陪着看,每个组都要帮她们分析。
我脑子里全是球啊。
有些队员的技术问题过不了关,我半夜里会坐起来想问题:
孙王月的拦网问题怎么治?
根据李艳的动作结构,她的扣球用什么办法使她有所改变?
一天到晚就是这些解决不完的问题, 就是躺着也很少睡着 。
睡眠质量差,每天都处在朦朦胧胧的状态中。
尽管,袁指导对我说,他当教练时也累,但一关灯必须睡觉,命令自己不再想问题,抓紧休息。
他能做到,我怎么命令都不行,做梦还在想, 梦里都是球 。
我对袁指导说:“你的承受力还是比我强,看来, 我做不了教练,我心事太重 ,哪个队员技术长进不大,或者,哪个队员情绪不好,我都会苦恼,特别苦恼。”
长期积劳,体质便明显下降,经常发高烧,血压低,脖子一动就头晕恶心。
一个人躺在宿舍里,我感到难受、无助。
我的宿舍不朝阳面,开着窗也黑乎乎的,房间年久失修,屋角的墙皮斑斑驳驳地往下掉。
平时忙,不注意这些,一生病,情绪低落,我想得很多:回来的生活条件这样差,生了病, 也没有相爱的人来坐一坐、陪一陪,或者,有女儿在身边叫我一声妈妈。
我什么也没有。
再往远里想想,身体垮了,以后回美国,没有能力抚养女儿, 女儿只能跟着她爸。
我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落到这一步,我该怎么办?
看看周围的人,譬如我姐姐郎红,人家也不干什么大事业,平平稳稳地过日子, 该过节过节,该下班就下班,下班到家,有丈夫、有女儿,老少一起生活, 心宽体胖,多好。
可我呢,丈夫没有了,女儿也不在身边,我和周围的人形成了那样大的反差。
这使我心里的渴望格外强烈, 渴望 健康 ,渴望家庭,渴望爱情 ,那是最美满不过的了。
哪怕做个家庭妇女,有 健康 ,有家庭,就是幸福。
可是,我这个郎平有什么?
虽然有不少人羡慕我:郎平,你一个女人,要去世界上拿冠军、拿亚军,多么伟大。
我伟大在哪里?我就是肯付出罢了。
把自己统统贡献出来,如果 1995 年不回来,说不定我又成家了,和别人一样地过日子,尽管普普通通,但生活实实在在。
当然,身体好了,这些在生病时比较灰调的想法便烟消云散。
尽管身体常常出问题, 但这个事业没干完,我不会倒下 。
我挺坚强,病一好,又忙碌起来,队里的工作又斤斤计较,一点都不肯马虎。
我这 20 年,一直都在和“成与败”打交道,对成败的感受尤为深刻。
我觉得,决定成败有两个重要因素, 一是对成败的思想认识,二是承受成败的心理素质 。
尤其这次世界锦标赛,真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没有坚强的神经,很难挺得过来。
搞 体育 ,好像天天就在考虑“ 成败 ”这两个字。
为我的成败,不仅我家里人要为我担惊、受刺激,这么多球迷和观众给我写那么多信,通篇谈的 还是“成”与“败”。
所有的熟人朋友见了我,首先不是问你生活怎么样、 身体好不好?
第一句话就是:啊呀,最近不错,又赢啦!
要不就是:什么时候赢古巴队、拿冠军?
而报刊杂志似乎有个统一的语调: 郎平,你何时再创辉煌?!
一听到这样的问候,我脑子就晕了,特别是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也许是接受了一些美国文化的影响, 我对成败胜负,心里没有太大压力 。
因为, 美国人的观念是,只要你尽全力、做最好的尝试就行,然后,或成或败,该是什么是什么。
因为,成败的因素很多,有如何看待的问题,还有如何驾驭 的问题。
但在中国,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概念、一种追求:
必须得胜、必须拿冠军、必须战无不胜——我强加给自己的也只有这一种选择——那时候,我的生活中只有排球,球弄不好,生活就没有光彩,也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精神压力特别大,一输球,脑海里就冒出一个很严重的问号: 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
到美国以后,我和劳尔也经常谈论在两个国家打球我们各自不同的体验,我也问劳尔她在美国队打球的时候压力大不大?
劳尔说, 世界冠军只有一个,但生活不只是排球 。
排球是我们喜欢的事业,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乐趣,不应该只感到精神负担和压力。
劳尔还说,人的能力有大小, 他扛 40 斤,你只能扛 30 斤,30 斤对于你是极限, 你扛足了,你就是成功者 。
在新墨西哥大学给劳尔当助理教练的时候, 看劳尔指导学生打球,对我也有启发 。
刚开始工作,我好像只会对学生说一句话:“这不对,这样做不对。”
什么都是不对,队员都觉得奇怪,怎么从我嘴里说出来的都是“不对”呢。
劳尔和我截然不同,她总是说:“很好,这个动作不错,你再体会体会。”
或者是:“这个呢,还不是很好,你再试一遍,你一定会更好。”
这种做法有好的一面,培养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刚开始,我也不太习惯,别人夸奖我打 球打得好,我总是谦虚地说:“不好,我打得不好。”
人家特不理解,反问我:“你是世界冠军,你打得不好,谁打得好?”
我哑口。
在中国, 你不能“说” 自己最好,但必须“干”得最好 。
哪怕输一场球,有些袖手旁观的人就受不了,比我们这些天天在球场上摸打滚爬的教练和队员更计较输赢和成败。
我当然理解大家的心情,都希望中国女排能和当年的“五连冠”相比,希望女排早一天拿冠军,我也是这么希望的。
但是,我们要实事求是,得客观地分析中国女排队伍的情况。
不能说,拿了冠军就是拼搏,不拿冠军就不是拼搏。
我们组队七个月, 打世界杯赛获第三。
接着,我们又在奥运会上拿第二,这些成绩虽然没有达到大家所期望的“第一”。
但这样的成绩也是天天拼出来的。
是我们这些队员的血汗,她们每一天都在作最大的努力。
在漳州夏训,我们的队员每天要湿透六七身衣服。
我有时会想,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谁舍得把自己的孩子整天放在球馆里这样地练啊。
全世界有 130 多支球队,中国女排在世界排坛发展的这种格局中, 能够有这样的成绩,每个队员都呕心沥血了 。
如果一定要她们一场不输,输了就冷嘲热讽,这对运动员很不公平。
其实,输赢算不了什么,打世界大赛,毕竟不是打世界大战。
我们打的不是利益,我们打的是一种人类的精神。
女排姑娘流泪鞠躬致谢郎平,如何评价郎平的执教生涯?
我对郎平的执教生涯非常敬佩,因为自己能带领中国女排重新站在,把中国女排精神向世人展现出来,单凭这一项成绩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虽然自己在东京奥运会上带领中国女排没有获得更好的成绩表现,但是自己已经尽力了,能够把工作做到这一点,也是问心无愧。
郎平作为中国女排的领袖人物,我认为整个执教生涯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因为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不仅改变了原来的历史发展轨迹,而且也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一次成绩。让无数中国人为中国女排骄傲,也同时为郎平的努力啧啧称赞。
现在郎平面临退役,中国女女排对郎平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因为郎平带领下的中国女排非常团结,不仅打败了国内非常强大的对手,而且在国际比赛上也打败了很多对手,由此可见郎平的执教能力还是非常厉害的。
我对郎平的个人魅力以及专业水平非常认可,因为郎平原本也是中国女排队员出身,在1984年奥运会赛场上,中国女排第1次站在世界的领奖台上,这一刻举国欢腾,无数人为中国女排喝彩加油,也为中国女排拼搏、敢于努力的精神为之振奋。
这其中我最敬佩的郎平,主要有三个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1个优点:专业能力。
从郎平的专业水平来看,我认为其个人的专业能力是比较强大的。如果没有强大的专业能力作为铺垫,那么郎平就无法带领中国女排获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更不用说站在世界的领奖台上,重现中国女排精神,鼓舞中国人努力向前奋进。
第2个优点:付出精神。
在郎平身上有,一个国家大于一切的家国情怀精神。郎平就是凭借着自己身上的这份精神,为中国女排付出了很多甚至是个人的休息时间,最后自己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中国女排又一次站在世界舞台。
第3个优点:人格魅力。
郎平身上的这个魅力是我个人最看重的。如果郎平身上没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我认为中国女排也不可能这么团结。在比赛场上每一个队员为了比分都竭尽全力,甚至是不顾身体情况,可以看出郎平在中国女排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总结:东京奥运会是郎平的落幕,我认为也是中国女排的又一次新生。因为没有一个强大的球队,永远会依靠一个人走下去。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补充新鲜血液,才能让自己一次又一次赢回巅峰。
再见了,郎平
郎平要退役了。
据此前报道,郎平将在奥运会后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职务,正式退休。
8月2日,中国女排在结束本届奥运会之旅后,所有女排成员都向郎平鞠躬致谢。
8月3日,北师大工作人员表示,郎平退休后将前往珠海校区工作:
她说:
“干得真的是太累了,也应该休息休息了。”
从顶级运动员到顶级教练,郎平的人生璀璨而动人。
她陪了中国女排40年,也陪了我们观众40年。
作为顶级运动员,她拿过奥运冠军;
作为顶级教练,她帮助别人拿过奥运冠军、世界杯、世锦赛。
中国体坛因为有郎平,又荣耀又感人。
然而,告别的这一天还是来了。
这个倔强又不服输的女人,带着满身伤病,终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在中国体坛, 乒乓球能把对手打哭,而女排能把观众打哭。
中国人对于郎平的认知,总是和中国女排紧紧联系在一起。
郎平13岁的时候开始学打排球,18岁就因为天赋过人入选了国家队。
当时的国家队,条件艰苦,训练条件也很极端。
简陋的竹棚是训练室,踩着三合土,每天训练7个小时。
教练让她对着墙练,她就踏踏实实的、日复一日的和墙面打交道。
那样的日子多苦啊,但是她坚持下来了:
郎平的主教练观察她,说她能吃能睡能练,练球刻苦到晕倒过好几次:
郎平对自己极端苛刻,每天加班加点的训练。
而在不久的将来,她这些努力也在赛场上一次又一次的被验证过,确实有用。
因为训练,她被砸成过脑震荡,整个人又瘦又高,眼睛总是又坚定又倔强。
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发挥稳定竟然杀入了决赛。
决赛对手是日本,这对当时积弱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当时,我们要向国际上传递“中国不弱”、“中国人会创造奇迹”的信号,女排就绝不能输!
所有中国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女排身上。
所有人都围在电视机旁、收音机旁,攥着拳头静静地等着女排开赛。
而郎平,创造了这次奇迹!最终女排以3:2的比分,战胜了日本队。
当时整个中国都沸腾了!
那是中国女排第一次拿下世界冠军,而那致胜一球,就是郎平标志性的扣球。
她一战成名,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赢来了一个响彻寰宇的绰号——铁榔头。
在那之后,她就成了万人空巷的女神。
人们高举着火把在街上庆祝,嘴里喊的都是“女排万岁”,所有人都在拥抱欢呼!
当时,人民日报用整版报纸报道了郎平以及女排球员们:
凭当时的条件,女排赢得了比赛,那简直就是奇迹啊。
世界三大球类,我们终于拿了一个排球冠军。
所有中国人彻夜难眠,为扬眉吐气的祖国高兴,也为为国争光的女排高兴。
而关于郎平的奇迹,还远不止如此。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又到了女排一展身手的时候。
郎平顶住了压力,再次带领女排夺冠,国内沸腾到了极点。
北大几千名学生,在街头放烟花庆祝。
那之后,郎平被印在邮票上:
人民日报每天都在报道她。
那个时候,中国人的心愿就是给她送个手绢,希望她能一直抗住压力,带来荣耀。
人们都在争相学习“郎平精神”,不怕苦不怕累,要努力向上绝不认输。
在那之后,中国女排就成了“奇迹”、“传说”的代名词。
女排姑娘们也靠着这口气,所向披靡、摧枯拉朽,一口气夺得5连冠:
即便到了现在,5连冠的记录仍然无人可破。
郎平与美国名将弗罗拉·海曼、古巴名将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
比赛的时候,她每次都是拿命在拼。
她后来说,自己有次比赛累到跳不起来扣球了,可是仍然在咬牙坚持。
竭尽全力不服输的郎平,在运动员时期拿下了让世界感动、沸腾的佳绩。
“郎平”就成了那个时代,不怕苦、不服输的时代面庞。
五连冠之后,26岁的郎平退役了。
她身上有很多伤,膝盖做了很多次手术。
常年累月的训练让她浑身带伤,甚至拿了“残疾人证”:
打不了球了,她也挫败、沮丧,人生没有了排球好像不知道怎么办了。
她没有接下国家安排给她的工作,而是决定去美国,重新学 体育 管理。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真的很“不识好歹”,毕竟国家安排给她的铁饭碗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但是郎平拒绝了。
还要自费去美国奔赴一个前途未知的可能,这太冒险了。
再后来,郎平自陈:
“我得学习新东西,不能靠着冠军过日子。”
往后几十年,她的教练生涯都在验证她这句话的正确性。
刚到美国,她借住在朋友家里,连新衣服都买不起。
为了谋生,她去夏令营做教练,在新墨西哥大学当助教,换来了读书的机会。
除此之外,她在意大利俱乐部打了一年球,在这段时间她拿到了美国绿卡,考了研究生。
很快,她被邀20万美元的年薪,执教八佰伴球队。
在美国站稳了脚跟,日子也越来越好。
就在这时候,她接到了祖国的呼唤:
“郎平,中国需要你。”
就是这句感召, 她临危受命,第一次担任中国女排的教练。
她抛下了当时仅仅2岁的女儿,回国了。
她抛下了年薪几十万美元,拿着900元人民币月薪,回到中国女排执教了。
郎平让当时徘徊在低谷期的女排,从世界排名第七,拿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银牌、亚运会金牌。
21世纪第二个十年,郎平再次带领中国女排走向黄金时代。
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奇迹夺冠,让电视机前无数人兴奋尖叫。
2019年女排11连胜, 成就女排世界杯五连冠。
正应了那句话:
中国体坛,乒乓球能把对手打哭,女排能把观众打哭。
每一次比赛拿到冠军,她都在场上落泪。
平时铁面无私、严肃端庄的郎平,这时候就哭得又柔软又令人心疼。
这就是十年如一日艰苦卓绝的结果啊, 体育 竞技容不得一丝松懈,必须要有硬实力才能拿下成绩。
作为一个世界闻名的女教练,她也用成绩告诉世人,女人真的没什么做不到的。
作为运动员,她是大满贯冠军;
作为教练,她帮助别人拿了大满贯。
她的人生辉煌又动人,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而东京奥运会这次,无论成绩如何,我觉得她在我心里都一样的高大伟岸。
毕竟,英雄也有疲惫的时候, 体育 竞技输赢都是常事,但郎平的精神图腾永远不灭。
唯一令我感到黯然的是,郎平的离开,意味着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我们最信任、最有力量、永远不服输的铁榔头离开了,我们观众以后看什么呢?
郎平的人生,给了我们观众太多辉煌、荣耀,也给我了我们太多感动和希望。
作为球迷,我们也确实不该再奢望什么了。
她已经太累了,这一生为我们、为国家、为女排都做了太多,承受了太多。
而且她的身体 健康 也到处是伤,她做过左髋关节的置换手术,躺在病床上的她,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叱咤风云的铁榔头。
当教练的郎平,让中国女排拿了一波连胜,震惊了世人。
有郎平执教的中国女排,就有“铁榔头”气质,无所不能、战无不胜。
郎平的精确和沉稳特别安抚人心,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郎平”这两个字就代表着某种饱含期待的信任。
或许还要再过很多年,我们才能知道这场分别意味着什么。
但我们需要承认,郎平不是神,郎平也表现过很多无能为力的难过。
我们始终要记住的是,她的精神、她的坚强。
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向她看齐,学她的赤忱、学她破釜沉舟的勇气、学他的坚韧和热爱。
她找到了一生可以为之奋斗的事业,也用了一生在为热爱奋斗。
这多么动人啊,其实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输掉的那一场球,不过是人生里无数次球赛的一次输赢罢了。
我觉得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为郎平致意,因为郎平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图腾一直在熠熠生辉啊。
那是时代精神,永远不服输、不低头的中国精神。
那么此时,让我们告别永远的铁榔头,用一次分享,为郎平精神致敬。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被骂“拜金女”,为钱“叛国出逃”,8次出征奥运全世界为她鼓掌
3跳满分,奥运最小冠军一战封神!这个天才少女,太好哭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女排姑娘致谢郎平〗朱婷深夜发文致谢郎平,文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0132.html